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9|回覆: 0

[史學] 【史記平準書】詩解1令民鑄錢以稽市物物踴騰糶所鑄錢財過王禁乃生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4-18 20: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史記平準書】詩解1令民鑄錢以稽市物物踴騰糶所鑄錢財過王禁乃生
題文詩: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
作業劇而,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
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於是,為秦錢重,
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約法省禁.
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物踴騰糶,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時為天下,
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不得,
仕宦為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
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天子以至,
於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
天下經費.漕轉山東,粟給中都,官歲不過,
數十萬石.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
鑄四銖錢,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幣.
諸侯,故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
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以鑄錢財,過王者故,
吳鄧氏之,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生焉.
,一斤幣重,而萬物輕,不便流通.
法錢不立,錢文大亂,禁鑄幣重,盜者雲起.
【平準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章,是【史記】『八書』之一。

該文全面記載了漢初至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客觀描述了從休養生息政策,到實施幣制改革、選商為官、均輸平準等一系列政策的改變,評述了財政經濟政策的得失。

該文是中國正史中最早的經濟專門著作,是古籍中記載經濟發展史的開山之作,對方志經濟部類的撰寫有着重要啟示,對於【漢書·食貨志】有着重要的影響。
【原文】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於是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約法省禁。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
【譯文】
漢朝創建之初,承繼的是秦末戰亂造成的破敗局面,壯年男子參加軍隊,老弱運送糧餉,事務繁劇而又財政匱乏,自天子以下備不齊一輛四匹同樣顏色的馬駕車,大將丞相有的乘坐牛車,老百姓家中沒有剩餘的糧食。當時由於秦朝鑄造的錢幣太重不便流通,命老百姓另鑄莢錢,規定一方寸黃金一斤重,簡化法令,省約禁條。而那些不守法令、惟利是圖的商人囤積居奇以操縱物價,以致物價飛漲,糧價飛漲,米價漲到每石一萬錢,一匹馬價值百金。
【原文】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時,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於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譯文】 天下平定後,高祖便下命令,商人不許穿絲綢,不許乘車行路,加重徵收他們的租稅,使他們經濟遭困境,人格受侮辱。孝惠帝、高后時期,因為天下初得安定,重又放寬對商人的法律,然而商人子孫仍不許當官作吏,國家計算官吏俸祿和其他用度,向百姓按需收稅。而山林、河川、園囿、陂地、市場的租稅收入,以及自天子以下至於大小封君湯沐邑的收入,都作為各主管官員的私人費用,不從國家經費中支出。從山東漕運糧食,以供給京都中的官員,每年不過數十萬石。
【原文】
  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
【譯文】到孝文帝時,莢錢越來越多,因為重量輕,於是另鑄四株錢,錢文是『半兩』,命百姓可以隨意自鑄錢。所以吳是個諸侯國,但它依銅山鑄錢,富可與天子相比擬,後來終於成了叛逆。鄧通是個大夫,因自鑄錢,財產超過了諸侯王。所以吳、鄧氏錢遍布天下,導致了禁止私鑄錢命令的產生。
背景介紹
秦始皇建立的『半兩錢』全國統一的貨幣制度,以中央壟斷髮行權為特徵。但是,在秦朝短暫的15年統治時間裡,便已經受到破壞,出現了減重半兩錢。西漢面對的是『半兩錢』制度敗壞後的『莢錢』世界。
所謂『莢錢』,就是減重的『半兩錢』。【本草綱目】卷35【木部】稱,『(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後方生葉。』故所謂『莢錢』,實際上就是既輕且薄的銅錢,而其文仍為『半兩』,實際重量3銖,周衛榮的實測數據是平均實重2.21克 。而完好的半兩錢是12銖,重7.81克。
由上表可見,在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五銖錢統一貨幣制度建立之前,如果將文景一體的四銖錢當成同一次鑄幣改革,那麼,在秦半兩敗壞的局面下,自漢高祖劉邦開始,在鑄幣問題上進行了頻繁的鑄幣制度調整,所有的流通貨幣相對於秦朝標準『半兩錢』來,都屬於減重的『莢錢』系統。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貨幣的減重呢?我們是否可以簡單地揣度為通過鑄幣減重來籌集財政資金呢?實際情形表明,秦始皇鑄行的足重『半兩錢』,從基準單位貨幣的重量和價值來看,相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商品物資供求,價值設定過大。我們知道,在實體貨幣無面額層次的貨幣傳統里,一個半兩錢,就是一個基準貨幣單位,要是物品的價值不值一個『半兩錢』,該鑄幣就不便零用。而單個『半兩錢』體重和價值過高,大額支付和攜帶搬運就難上加難。在西漢初年經濟殘破,『幣重而萬物輕』的情形下,這個矛盾就顯得更加突出。司馬遷在【平準書】中稱,『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於是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上下文意表明,漢初各種極度困難的情況都是由於秦錢過重的結果。
高祖接續秦末『半兩錢』事實上已在減重的局面,不僅乾脆一律鑄行莢錢,並且放棄中央壟斷鑄幣權,這是秦漢之際貨幣制度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然而,『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面對貨幣流通混亂的局面,統治者必須改弦更張。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