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8|回覆: 0

[儒家文化]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孝,原因在哪裡?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11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孝,原因是什麼?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孝,原因是什麼?

【孝經】中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而愛別人,這與德行的要求相悖離;一個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這與禮的本質相悖離。為什麼相悖離?在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我們經常會犯這種錯誤,比如領導說:『你今晚有沒有時間?要見一位重要的客人,不要回家吃飯了。』我們興高采烈,受寵若驚,跟着領導去應酬。但是當父母說:『你有沒有時間?家裡很久沒有去超市買東西了,我們一起去超市吧。』我們的回答卻是:『我哪裡有時間啊?還有一大堆事要忙,你和你的老朋友一起去吧。』所以,我們是以什麼心和人交往?一個人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去報答,不能讓父母歡心,還有誰的恩德值得念念不忘,想着去報答呢?一個人沒有形成以恩義、情義、道義的原則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取而代之就是以利害、功利的原則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這件事情對自己有利,就會全力以赴;這個人對自己有好處,就對他很恭敬;當對方從利變成害時,就會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所以,孝為什麼是仁愛之心的根本?因為孝培養人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

現在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氣很厲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會想到父母。這是結果,原因在哪裡?

一篇文章的題目是【哪一個是我】:

那個一進門就喊『肚子餓了,飯怎麼還沒做好』的人,是兒女;那個一進門,衣服都來不及換就下廚房燒菜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會兒說『粥燙了』,一會兒嫌『菜咸了』的人,是兒女;那個哪怕就一點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飪,力爭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個整天抱怨作業多,實在太累了的人,是兒女;那個累了一整天毫無怨言,洗衣打掃衛生後再陪讀的人,是父母。

那個動不動就開口要錢,不給就生氣的人,是兒女;那個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卻從不在教育投資上吝嗇的人,是父母。

那個記不住家人的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同學、朋友聚會的人,是兒女;那個很少記自己生日,卻用心為家人準備生日禮物的人,是父母。

那個早上賴床,還不停抱怨家人叫他的人,是兒女;那個深夜入睡、黎明即起,準備早點的人,是父母。

那個受了一點兒委屈回家苦水倒個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撫的人,是兒女;那個在外面受了再多氣,回家後卻強作歡笑的人,是父母。

那個有牢騷就發,有煩惱就怨,把家當作壞情緒『宣洩所』的人,是兒女;那個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讓自己不良情緒影響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學業、工作忙為託詞,很少往家裡打電話問候的人,是兒女;那個在電話里噓寒問暖、總為家人牽腸掛肚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開口就將家裡的積蓄『借』走,然後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兒女;那個勞累了一輩子,到老還住在破舊小屋裡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羨慕人家多麼有錢,自己家多麼寒酸的人,是兒女;那個退了休還不『安分』,起早摸黑掙錢的人,是父母。

那個寧願把大量閒暇時間放在娛樂、和朋友聚會,卻不願回家看看的人,是兒女;那個只要看到兒女,哪怕就一會兒,都神清氣爽的人,是父母。

那個娶了媳婦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兒女;那個為兒女操了一輩子心,老了還幫兒女帶孩子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把家人太當回事的人,是兒女;那個從不把自己當回事,卻總以子女為榮四處炫耀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喜歡把愛掛在嘴邊,卻很少付出行動的人,是兒女;那個從不把愛說出口,卻將愛播撒於生活每一塊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或許,只有等到兒女也成了父母時,父母慢慢變老時,我們才會回憶起生活里這些點點滴滴,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愛……

很多父母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想:如果我的兒女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其實,古人說:『教兒教女,先教自己。』為什麼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脾氣很厲害?因為父母在生活中,沒有為孩子表演孝敬父母的榜樣,讓孩子學習。比如春節時,爺爺奶奶、父母、孩子在一起吃飯。我們做父母的夾起菜,首先把菜放在誰的碗裡?我們帶着父母、兒女出去旅遊,是選擇父母喜歡的地方,還是選擇兒女喜歡的地方?全家人都在考慮孩子的感受,為孩子服務。

【弟子規】中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無論吃飯、走路,都是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是這種順序?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試想,爺爺奶奶、父母長輩刷碗、洗衣、做飯忙碌了一整天,他們還沒有先上桌,作為晚輩,年齡最小,對家庭貢獻最少,有什麼資格先動筷子?很多人說我們家不興這一套,我們家就是孩子先吃。那麼,等孩子長大後,父母躺在病床上需要孩子照顧時,孩子就會說:『對不起,你從來沒有教過我。』所以,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孝,確實是因為沒有人教導。

古代孩子到了學校,老師的第一個科目就是教導孩子如何孝敬父母,而且父母和祖父母都生活在一起。現在的學校都不教孝道了,而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父母帶着兒女偶爾周六日回去看望爺爺奶奶,還給爺爺奶奶留下一大堆碗碟要刷。試想,孩子從哪裡能學到孝敬父母呢?

在一個【弟子規】學習班上,一些孩子學習【弟子規】之後,被請上台分享。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知道為人要孝敬父母。』另一個孩子也走上台說:『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謀害父母。』人們聽到這樣的話,都覺得很驚訝。其實仔細想一想,因為孩子被家長逼着學英語、奧數、鋼琴等科目,孩子學得很苦,而父母還體會不到孩子的心,逢人就講孩子學習鋼琴、奧數是全國第幾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關愛,還誤以為父母讓自己學這些科目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面子。久而久之,就對父母產生怨恨之心。

古代由老師教導孝道,因而人們對老師也非常尊重,因為尊師才能重道。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