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回复: 0

[道家人物] 《文子》卷12上礼2礼法常变真情不变诗解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6-24 2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子》卷12上礼2礼法常变真情不变诗解
题文诗:
古者被发,衣无卷领,以王天下,古圣真情,
真情至德,德生不杀,与而不夺,天下非族,
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万物蕃息,
飞鸟之巢,可俯而探,走兽系从,海晏河清.
及其衰也,鸟兽虫蛇,皆为民害,铸铁锻刃,
以御其难;民迫其难,则求其便;民因其患,
则操其备,各以其智,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循,器械,先王法度,有变易者,
名可名,非常名也.五帝异道,德覆天下,
三王殊事,而名后世,因时而变.譬犹师旷,
之调五音,推移琴弦,上下无常,尺寸以度,
靡不中者,通于乐情,真心能作,音本真情,
主于中和.规矩钩绳,知所用者,能治人.
先王之制,不宜即废,末世之事,善即着之.
圣人真情,制礼,不制于礼;其制物者,
不制于物;其制法者,不制于法,真法法情,
真情不变,真法时变,礼乐常变,无物常在,
与时俱变,变以适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
正文:
  老子曰:古者被发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万物蕃息,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从也。及其衰也,鸟兽虫蛇,皆为民害,故铸铁锻刃以御其难,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因其患则操其备,各以其智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故先王之法度,有变易者也,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后世,因时而变者也。譬犹师旷之调五音也,所推移上下无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于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知规矩钩绳之所用者能治人,故先王之制,不宜即废之,末世之事善即着之。故圣人之制礼乐者,而不制于礼乐,制物者,不制于物,制法者,不制于法,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默希子注)
老子曰:古者被发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万物蕃息,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从也。玄古之君,不冠不栉,被发而卷,以王天下。而安其生,不夺其利,故四时和,万物理。是以巢鸟探之而不惊,走兽系之而不惧。德之至也。及其衰也,鸟兽虫蛇皆为民害,故铸铁锻刃以御其难,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因其患则操其备,各以其智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故先王之法度,有变易者也。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世之衰,物不淳一,各生异情,递相残害,智诈相欺,制器械而为备,去其害,就其利。故先王变法,非有常也,故法无常名也。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后世,因时而变者也。譬犹师旷之调五音也,所推移上下,无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于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五帝、三王,不同法度,犹师旷之调五音,道乐之情,知音之主。夫五音以宫为主,万姓以君为主,无主于中即乱,故立主以一之也。而知规矩钩绳之所用者,能治人。故先王之制不宜,即废之,末世之事善,即着之。故圣人之制礼乐者而不制于礼乐,制物者不制于物,制法者不制于法,制礼非礼,乖于道也;制乐而乐,失其和也。物制于物,尚可也;法制非法,逾其政也。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参考译文:
   老子认为:古时候的人散发而衣不卷领,君王治理天下,他们好德因此生而不杀,与而不夺,天下人即使不是他的族人,都会缅怀其德;在这个时候,阴阳协调平和,万物生长发育,飞鸟之巢,可以俯身探取,走兽在野,可以抓住使之跟随自己。到了世道衰落了,鸟兽虫蛇,都开始祸害人民,所以人民只好铸铁锻刀,来进行防身,因此人民遇到困难就会寻找可以迅速解决的办法,遇到问题就会积极准备可能的对策,所以人们各呈其智,去其所害者,就其所利者。但是随着世异时移,有些常规不可死守,常用器械也不可固执不变,所以先王制定的法度制令,也时常需要有修补更新的地方,所以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也。”五帝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是都可以很好的治理天下,三王事迹虽然不同,也都可以名扬后世,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因时势变化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就好像师旷调理五音,所做的不过是上下调整琴弦,并没有固定的度数,却都可以调正音阶,这是师旷能够充分了解乐理人情的原因吧,而调音有主音,定了主音,就可以定其他的音,所以能够知道规矩准绳使用道理的人,就能够很好的治理人民。因此先王的法度制令,不合时宜的就应该废弃,后代的治国方法,便于治理的就添加进去。所以圣人制定了礼乐制度,应该循其理而不拘于礼乐本身,制物者,使用物而不拘于物之常规,制法者,也应该循其道理而不拘于法度本身。所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