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6|回覆: 0

[儒家文化] 納諫的重要性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7 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有一過則德義廢,失位亡家之道也。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諸侯犯此,國亡之道也。臣下弗匡,其刑墨。邦君卿士,則以爭臣自匡正。臣不正君,服墨刑,鑿其額,涅以墨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納諫的重要性

納諫的重要性

三風十愆,卿士犯了一件,家就會喪。有一過則德義廢,失位亡家之道也。有一個過錯,德義就會荒廢,這是失位亡家的道路。諸侯國君犯了一件,國就會滅亡。諸侯犯此,國亡之道也。諸侯犯了這些,這是亡國的道路。假如臣下不能匡正,就施以墨刑。邦君卿士,則以爭臣自匡正。臣不正君,服墨刑,鑿其額,涅以墨也。國君卿士,以諫臣自然匡正。假如臣子不能匡正君主,就會施以墨刑。在他的額頭上刺字,塗上黑色。

國君出現以上問題,但是卿士們不能勸諫,就被施以墨刑,這說明古代的法制非常健全,不僅懲罰人作惡,也懲罰人不作為、不擔當。做錯事要受懲罰,該做的事情沒有做也要受懲罰。這種制度的合理之處就在於鼓勵人們擔當,防止庸官、懶官、不作為的官。所以,為什麼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犯顏直諫的官員?因為從上至下大家都公認的忠臣標準是,看到君主犯過失必須犯顏直諫,而且凡是明君也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主動求諫,請臣子批評、議論自己的施政得失。

【戰國策】中記載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有位臣子叫鄒忌,身高八尺有餘,長得高大莊嚴。有一天,他看着鏡子裡的自己,自我感覺良好,於是就問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比較英俊?』城北的徐公是當時齊國眾所周知的美男子。但是妻子卻回答:『徐公比您差遠了,還是您比較英俊。』鄒忌聽後很高興。沒過多久,鄒忌又問他的妾:『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長得比較帥?』妾也回答說:『徐公比您差多了,還是您長得比較帥。』鄒忌聽後又很高興。有一天,一位客人來訪問,在談話中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起來,誰長得比較英俊?』客人馬上回答:『當然是您了,徐公怎能和您比?』

過了一天,徐公到家裡做客。鄒忌認真地觀察徐公,心裡想,人家比我英俊多了,我怎麼能比得上人家?等徐公走後,鄒忌再在鏡子前一照,看來看去,覺得自己比徐公實在差得太遠。

後來他就想,明明我長得比人家差多了,為什麼妻子、小妾、客人都說我比較英俊?想來想去他想明白了。原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之所以覺得我英俊,是因為他對我有偏私,她太愛我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所以,她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英俊,看不出有什麼問題。『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小妾之所以說我長得英俊,是因為她害怕我。這就是【大學】中說的『身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心裡有恐懼,看問題就看不清,或是看清了也不敢說實話。客人為什麼說我比徐公還英俊?『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是因為他有求於我,所以才說我長得比徐公英俊。

有一天,鄒忌把這件事告訴了齊威王。齊威王覺得很有意思。突然鄒忌話鋒一轉說:『國君,齊國有千里之地,一百二十多座城池。而您身邊的女子和左右的近臣,每個人對您都有偏私,都講好話給您聽。我才有一個妾懼怕我,但是朝廷所有的大臣都懼怕您。我家裡只有三個人迎合我,我就已經分不清黑白美醜,自以為比徐公更英俊。而全齊國的人都有求於您,在這種情況下,您還能看清事情的真相而不被蒙蔽嗎?』齊威王很有智慧,讚嘆說:『所言甚是。』你講得太好了。

然後,齊威王自省並提出具體的做法:『從現在開始,臣子能當面指出寡人問題的,受最高獎賞;能上書寫奏章,指出寡人問題的,受中賞;在公共場合能夠準確議論寡人的過失,並且傳到寡人耳中的,受下賞。』結果舉措一公布,門庭若市,群臣百姓紛紛為他提出不同意見。幾個月之後,提意見的人慢慢少了,偶爾還有人來提。一年之後,幾乎沒有人再來。因為齊威王把過失全都改過來了,老百姓和臣子沒有什麼意見可提。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年之後,齊國附近的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都派人來拜見齊威王。因為齊威王的德行好,國家強盛,別的國家不敢冒犯他,還很恭敬他。這就是所謂的『戰勝於朝廷』。為什麼能有這種效果?因為君王有德。他在朝廷中施行德政,善於聽從下屬的不同建議,明察自己的得失,改正施政的弊端。結果不動一兵一卒,就讓別的國家佩服、敬畏。

試想,這麼多人給齊威王提意見,其中肯定有與他意見、想法不一致的,但他都能欣然接受,所以才出現諸國敬服的景象。

正是因為古人認識到納諫的重要性,所以不僅從刑罰上對應該勸諫卻不勸諫的臣子進行懲罰,而且也對提出好的諫言的臣子給予獎賞和激勵,才保證臣子們都能夠犯顏直諫,並作為盡忠職守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獨特的糾錯機制。

【呂氏春秋】中記載,楚文王得到了當時有名的『茹黃狗』 『宛路箭』,到雲夢澤去田獵,三個月都不回來,不理朝政。他又從丹地得到一個美女,每天和美女歌舞昇平,一年都沒有上朝,沒有辦理政事。後來他的太保申說:『先王曾經卜卦,認為我作為太保是很吉祥的,現在大王的罪應該受鞭刑。』楚王說:『能不能變換方法,不要用鞭刑責罰寡人?』太保申說:『我承繼的是先王的法令,不敢廢除。如果大王不受鞭刑,就等於廢棄了先王的法令,我寧願獲罪於大王,也不願意獲罪於先王。』楚王聽後說:『好吧。』

於是,太保申把蓆子拉過來,讓楚王趴在上面,把五十根細細的荊條綁在一起,跪着把荊條放在楚王的背上,如此做了兩次,說:『大王可以起來了。』楚王問:『既然有鞭笞的名義,您就不如痛快淋漓、名副其實的打寡人一頓好了。』太保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能讓他感到羞恥就可以了;對於小人,才要讓他感到疼痛。如果讓他感到羞恥,他都不改變自己的行為,那讓他感到疼痛又有什麼幫助?』

太保申說完之後,站起身來走出去,請求楚王把他處死。可見,他去進諫楚王時,就已經做好要被處死的準備,但即使如此,他也不願意看着楚王犯過失而不去勸諫。他的忠誠達到這種程度。在古代,忠臣的標準就是敢於犯顏直諫。

後來,楚王確實感到羞恥。他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把太保申重新召回來,殺了『茹黃狗』,折了『宛路箭』,把丹地的美女也放回去,一心一意治理楚國,使楚國逐漸強大起來。楚王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功業,都是太保申犯顏直諫的結果。

【群書治要·昌言】中說,君主有五種情況,臣子不可以勸諫。第一,廢除皇后、廢除太子。廢除皇后、廢除太子,這肯定是皇帝下很大的決心才作出的選擇,所以這種情況時不能勸諫。第二,對自己的情慾很放縱、不節制。放縱情慾連自己都控制不了,已經被欲望所控制。第三,專寵一人。專門寵幸、寵愛一個人。第四,寵幸阿諛奉承的人。第五,驕貴外戚。

以上這五種情況都不能犯顏直諫,因為這些情況下犯顏直諫,君主很可能不會採納臣子的建議,甚至把直諫的臣子處死。而這位太保申看到楚王不節制情慾,而且寵愛一人,仍然冒着生命危險勸諫君王,可謂極其忠義。正是因為他的勸諫才改變了楚文王,乃至整個楚國的命運。假設當初楚王犯了這些過失,太保申為了保全自己,不敢犯顏直諫、指正他的過失,那麼楚王也會沉迷下去,不可能把國家治理好,還可能導致國家的衰亡。由此可見,諫臣的功德有多大。這也說明楚國的先王確實有識人任人的智慧,確實任用太保申是很吉祥的事。

【貞觀政要】中講:『懦弱之人,懷忠直而不能言;疏遠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懷祿之人,慮不便身而不敢言。』懦弱的人雖然心懷忠直,但是卻不敢犯顏直諫;和國君關係很遠的人,恐怕國君不信任自己,也不能犯顏直諫;懷祿之人,心裡還想着自己的官位、俸祿的人,考慮到不便,也不敢犯顏直諫。但太保申忠直不阿,任他為太保就是楚文王的老師,和楚文王的關係很近,深得楚文王信任,而且沒有自私自利,不顧自己的地位、俸祿,有一片對先王的忠誠之心,甚至連命都可以不要,還怕丟官嗎?

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很早就認識到,要實現社會大治、國泰民安,在位者必須主動納諫。正是因為古人認識到納諫的重要性,所以專門設立諫官參與議政,並對諫官的個體素質要求非常高,選拔和任用也非常嚴格。有資格被選任為諫官員,在政治上首先是忠誠之士,品德高潔、自身乾淨、一心為公,這樣才敢於直言;在個性上要率直不欺,不曲意奉承、隨波逐流,而是一身正氣,卓爾不群,這樣才有獨立的思想和見識;在學識上需要『器識遠大、學問淵博』,否則很難提出經民濟世、治國安邦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諫官還要有一定的從政經歷,熟悉民情政情,避免空發議論,華而不實。司馬光在【舉諫官札子】中提出三條標準:第一,不愛富貴,次則重惜名節,次則曉知政體。不愛富貴,沒有貪財好利之心;第二,珍惜自己的名節;第三,曉知政體。歷代對諫官的選任都十分重視,諫官的數量少而精,選任的程序極其嚴格,對品行和能力的要求很高,位卑而權重,地位清高,而且升遷快捷,有利於鼓勵和吸引人才。這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制度設計,至今仍值得參考和借鑑。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