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致高远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陟,〖说文解字〗解释为登。遐,远。陟遐,远行。迩,近。若要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若要远行,必然从近处起步。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致高远也。说的是施行善政要循序渐进,如登高行远,必从低处、近处开始,才能达到高远的地方。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现在提倡速度、效率,所以有快餐、速餐、速效药等。但是提倡迅速的结果,基本都有副作用。因为『迅速』很多都是从症状上解决问题,没有抓住根本。比如,一个地方有垃圾,招来很多苍蝇、蚊子,如果喷杀虫剂,苍蝇、蚊子确实都飞走了。但是,因为垃圾没有移除,过了不久,苍蝇、蚊子又会回来。看似很迅速,效果也很快,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了不久,同样的症状又会反复出现。 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考公务员,希望一夜暴富,因此采取不法手段,投机取巧,最后锒铛入狱。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的事业还处在春生的阶段,不要指望立刻就有收获,要有耐心。如果采取的方法有问题,往往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古人讲:『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接受古圣先贤的智慧,也都受到先贤志愿的影响,希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志愿非常远大,确实值得赞叹。从哪里做起?〖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后才是修身。 修身从哪里做起?从格物做起。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能否如如不动?能做到如如不动,德行的根才扎得下去。所以,弘扬传统文化要扎两个根,第一是德行的根,第二是学问的根。扎德行的根,要学习〖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用这些规范、要求,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没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通常是随波逐流,社会大众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也都习以为常。就像几十年前,就有教授说,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这是说几十年前台湾的大学。现在的大学是什么样?有的学生不知道尊师重道为何物,在大学里学习也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影响,不尊师、不重道已经习以为常,这就叫做积非成是,错误的积累多了就认为是正常的,正常的反而不正常。 所以,现在开始学习〖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就是在重新补课。但是,一个人的习气是长时间养成的,要改正也有一定难度,年龄越大形成的习气时间越长,越不好改。有位老教授经常说,他不收四十岁以上的学生。因为这个年纪的学生习气已经形成,有问题也不能够接受老师的指教,自我意识很强,傲慢心也很重,很难教导。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要顾及学生的面子,很难直接指正学生的问题,要想成圣成贤,难度也相当大,怎么办?自己必须要有高度的反省能力和自觉意识。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德行的根本最重要的是谦虚、恭敬。为什么要谦虚?傲慢的人都是读圣贤书太少。因为和古圣先贤相比,就知道自己的境界差得太远,如经典所说的『障深慧浅』。障碍很多,诱惑很多,心定不下来。智慧浅薄,很容易被人带跑。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觉得它有道理就随波逐流。这就是道德学问的根不够深厚,再不读圣贤书,哪里还有出路?所以,『一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特别是现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用功是好事,但是选择读什么书尤其重要。因为时间、精力很有限,所以一定要读经典,要有明师指路,跟着好老师学习,才能不走弯路。 〖群书治要·申鉴〗中说:『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比德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是要和比自己更有德行的人相比,和古圣先贤相比。他们早已成圣成贤,自己却还是凡夫,甚至像〖了凡四训〗中所说的『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悔,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这是多么让人惭愧的事情,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德比于上故知耻』 『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羞耻心,才知道勇猛精进、断恶修善、改过自新。 『欲比于下故知足』,欲望享受不要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而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这样才能知足常乐。每天看到过往的人群,有很多人确实比自己富裕、官位高、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又有多少人过着三餐不继,或是富而不乐、贵而不安的生活。虽然很富贵,但是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不明理,就不能达到理得心安的心境。 孔子的弟子颜渊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和颜渊相比,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还有什么不知足?知足才能常乐。更幸运的是,今生有幸学习圣贤文化,能够用圣贤文化改变自己的心态,提升心性,让自己的境界、格局不断提升,甚至能在这一生有机会超凡入圣、成圣成贤,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所以,欲望越淡薄越好。 〖大学〗中说『明明德』,每个人本性都有自性明德,每个人都有成圣成贤的潜质,『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为禹』。修学的目的,就是把自性的明德彰显出来。而欲望、想法太多,会遮蔽自己的明德。一个人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会遮蔽自己的明德,最终受损的不是别人,首先是自己,这是得不偿失。明白这些道理,就要积极地进德修业,而不是和别人攀比欲望、享受,懂得知足常乐,才能过得理得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