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8|回復: 0

[其他] 王充【论衡】卷1逢遇篇诗解3进未必贤退未必愚合幸得进学不宿习无以明名不求自至是名为遇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27 21: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充【论衡】卷1逢遇篇诗解3进未必贤退未必愚合幸得进学不宿习无以明名不求自至是名为遇
题文诗:
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
窃簪之臣,鸡鸣客是.窃簪之臣,亲于子反.
鸡呜之客,幸于孟尝.子反,偷臣孟尝,
爱伪客也.抑或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
其遇固宜.或无补益,为上所好,籍孺邓通,
是也籍孺,幸于孝惠,邓通爱于,孝文无细,
简才微簿,之能偶以,形佳骨娴,皮媚色称.
夫好容,所好,其遇固宜.或以丑面,
恶色称媚,于上嫫母,无盐是也.嫫母进于,
黄帝无盐,纳于齐王.故贤不肖,豫知,
遇难先图,何则人主,好恶无常,人臣所进,
知,偶合为是,适可为上.进者未必,
退者,未必愚笨,合幸得进,不幸失之.
世俗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
希世准主,观鉴治内,调能定说,审词际会,
能进有补,主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
作无益能,纳无补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所不,欲得之事,所不,欲闻之语,
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进能有益,
纳说有补,人之所知.或以不补,而得祐抑,
或以有益,而获罪且,夏时炉以,炙湿冬时,
扇以翣火.世可希而,主不可准;说可转也,
能不可易.世主好文,为文则遇;主好武,
己则不遇.主好辩,有口则遇;主不好辩.
己则不遇.文王好文,武主好武;辩主好辩,
行主好行.与言,尚可暴习;与能,
不可卒成.学不宿习,无以明名.名不素著,
无以遇主.仓猝之业,须臾之名,日力不足,
不预,何以准主,而纳其说,身而,
托其能哉?仕宦有时,不可求也.希世准主,
尚不可为,节高,不为,利动性定,
质成不为,主顾者乎?且夫遇也,能不预设,
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遇如,
准主调说,以取尊贵,是名为揣,不名曰遇.
春种谷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
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
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论,又就遇而,
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
不能量,操审才能.循名责实,名必副实,
君子真情,非名非利,君子慎独,知行合一.
 【原文】

  1·6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1),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2),鸡鸣之客是(3)。窃簪之臣,亲于子反(4)。鸡呜之客,幸于孟尝(5)。子反好偷臣,孟尝爱伪客也(6)。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其遇固宜。或无补益,为上所好,籍孺、邓通是也(7)。籍孺幸于孝惠(8),邓通爱于孝文(9),无细简之才(10),微簿之能,偶以形佳骨娴(11),皮媚色称(12)。夫好容,人所好也,其遇固宜。或以丑面恶色称媚于上(13),嫫母、无盐是也(14)。嫫母进于黄帝(15),无盐纳于齐王(16)。故贤不肖可豫知(17),遇难先图(18)。何则?人主好恶无常,人臣所进无豫,偶合为是,适可为上。进者未必贤,退者未必愚,合幸得进,不幸失之。
【注释】
  (1)奸巧:诈伪。
  (2)簪(1n咱阴):古代男女用来卡住发髻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一种针形首饰。窃簪之臣:指春秋时楚将子反的一个部下。这个人善于偷盗。有一次,齐楚交战,楚军三战三败,夜里他偷了齐军将领的簪子,据说齐军感到害怕,就把部队撤了。事参见【淮南子·道应训】。
  (3)鸡鸣之客:指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手下一个善于学鸡叫的食客。孟尝君使秦,被秦留用。后秦昭王要杀他,就带着一伙食客半夜逃到边境函谷关。秦边塞规定要天明鸡叫才放人出关,这个食客便学鸡叫,引得附近鸡也跟着叫起来,于是孟尝君侥幸逃出秦国。事参见【史记·孟尝君列传】。『是』后疑脱一『也』字,下文『籍儒、邓通是也』、『嫫母、无盐是也』,可证。
  (4)亲:爱。子反:公子侧,字子反,春秋时楚国的大将。
  (5)孟尝: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袭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称薛公,封号『孟尝君』,齐湣(m!n敏)王时任相国,门下有食客数千。一度入秦为相,不久逃归。后因田甲叛乱事,出奔魏,任魏相。
  (6)伪客:弄虚作假的食客,这里指学鸡叫一类人。
  (7)籍孺:【史记·佞幸列传】作『闳儒』,汉惠帝的宠臣,与帝同起卧,无才能,仅以貌美而受宠。邓通:西汉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县)人。文帝时为黄头郎。文帝做梦,有黄头郎推他上天。梦醒之后,根据其衣著寻找此人。找到邓通,于是受宠。
  (8)孝惠: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前188年在位。
  (9)孝文: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以上事参见【史记·佞幸列传】。
  (10)细简:细小的竹简。细简之才:形容学问浅薄。
  (11)偶:双方一致,这里指符合君主心意。娴(xi2n闲):文雅,优美。骨娴:体型优美。
  (12)称:美好。
  (13)称:赞颂。媚:喜爱。
  (14)嫫(m¥模)母:传说是黄帝的次妃,相貌极丑,但贤德。亦作『嫫姆』、『■母』。无盐:姓钟离,名春,传说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相貌极丑,四十岁还未嫁人,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四点危难,被宣王采纳,立为王后。
  (15)黄帝:指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为中央之神。参见8·6注(1)。事参见【吕氏春秋·遇合】。
  (16)齐王:这里指齐宣王田辟疆,战国初齐国君主,公元前319~前301在位。事参见【新序·杂事】。
  (17)不肖(xi4o笑):这里指不贤,不成材。
  (18)图:算计。先图:预测。
  【译文】
   有人连小技也没有,胡乱以不正当手段去迎合上司的心意,也有被赏识的,像盗窃簪子的臣子,学鸡叫的食客就是这样。盗窃簪子的臣子,被子反所爱;学鸡叫的食客被孟尝君所宠。子反喜欢偷窃的臣子,孟尝君宠爱弄虚作假的食客。由于对主子有好处,主子就器重他们,其受到赏识重用理所当然。有的虽无益处,但是为上司所欢喜,像籍儒、邓通就是如此。籍孺被汉惠帝宠幸,邓通被汉文帝宠爱,他们连浅薄的学问也没有,微小的才能也没有,只不过由于外貌漂亮、体型优美,皮肤细腻、颜色美艳而得到君主的欢心。当然,美好的容貌,人人所喜爱,他们被赏识重用理所当然。有的人容貌丑陋、颜色难看,却又被君主赞尝喜爱,嫫母、无盐就是这样。嫫母被黄帝选为妃子,无盐被齐王立为王后。所以,人品好不好可以预先知道,但能否得到君主的尝识和重用,却很难预料。为什么呢?因为君主的好恶变化无常,臣子要进献什么才符合其心意,却无法预先知道,偶然投合算是做对了,凑巧与其心意一致就要算是好的了。升官者未必贤能,退隐者未必愚笨,投合受宠的得任用,不受宠的则被斥退。

  【原文】

  1·7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1)。生不希世准主(2),观鉴治内(3),调能定说(4),审词际会(5),能进有补赡主(6),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7),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进能有益,纳说有补,人之所知也。或以不补而得祐,或以有益而获罪。且夏时炉以炙湿(8),冬时扇以翣火(9)。世可希,主不可准也;说可转,能不可易也。世主好文,己为文则遇;主好武,己则不遇。主好辩,有口则遇;主不好辩,己则不遇。文王不好武(10),武主不好文;辩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辩。文与言,尚可暴习(11);行与能,不可卒成(12)。学不宿习(13),无以明名(14)。名不素著,无以遇主。仓猝之业,须臾之名(15),日力不足,不预闻,何以准主而纳其说,进身而托其能哉(16)?昔周人有仕数不遇(17),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18)。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19)。』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者。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20)。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仕宦有时,不可求也。夫希世准主,尚不可为,况节高志妙(21),不为利动,性定质成,不为主顾者乎(22)?  【注释】

  (1)咎(ji)就):过失,过错。
  (2)不:根据文意疑应为『而』。希世:迎合社会风气。准:估量,揣测。  (3)治内:这里指君主辖境内的情况。
  (4)调(tiao条)能:调节专长。说:说法。这里是主张的意思。
  (5)词:递修本作『司』,可从。司(si四):同『伺』,探察,窥测。际会:遇合,时机。
  (6)赡(shan善):供给财物。这里是给予好处的意思。
  (7)奏:进献。
  (8)炙(zhi志):烘烤。湿:潮湿。这里指潮湿的东西。
  (9)翣(sha厦):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这里是扇的意思。
  (10)王:疑应为『主』。下文『武主不好文;辩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辩』,可一证。伦明录杨校宋本作『主』,可二证。

  (11)暴:迅速地。
  (12)卒(cu促):同『猝』,突然,立刻。
  (13)宿习:平常的学习和积累。
  (14)明名:扬名。
  (15)须臾(yu于):一会儿,片刻。
  (16)进身:使自己得到任用。托:寄托。
  (17)数(shuo朔):屡次。
  (18)涂:通『途』,道路。
  (19)是以:因此。
  (20)此与上文『用老主亡』句意相同,故疑『武』前夺一『用』字。
  (21)妙(miao秒):通『渺』,远。
  (22)顾:顾惜。这里是重视的意思。

  【译文】
社会上一般的意见是:『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读书人如果能迎合社会风气,揣摩君主意图,观察其境内情况,而调整自己专长,确定自己主张,周密窥测时机,能进献对君主有好处的东西,怎么会不受到赏识和重用呢?现在却不是这样,而是去作弄一些无益的技能,接受一些无益的主张,这等于夏天向君主进献火炉,冬天向君主献上扇子,尽做些君主不想做的事,献上些君主不想听的话,不碰上灾祸就算幸运了,怎么还能得福呢?』
贡献有益的才能,采纳有益的主张,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有时会由于无益而得福,有时又由于有益而获罪。况且夏天还可以用火炉来烘烤潮湿的东西,冬天可以用扇子来扇火。社会风气可以迎合,君主的意图却猜测不到;意见可以随君主好恶而改换,才能却难于一下子改变。如果当时的君主好文,而自己会文就能被赏识重用;君主要是好武,自己则不会被任用。倘若君主好辩,有口才就会被赏识重用;君主要是不好辩,自己则不会被任用。重视文的君主不重视武,重视武的君主不重视文;重视口才的君主不重视行为,重视行为的君主不重视口才。文章和说话,还可以迅速学习;行为和才能,不可能立刻实现。学问不经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能成名。名望不一向显著,不可能被君主重用。
 匆忙学到的本领,短时间树立的名望,时间和功力都不够,要是对自己预先没有了解,用什么来揣摩君主的意图而让其采纳主张,从而获得任用并发挥自己的才能呢?以前周朝有个人想做官,屡次都没有被任用,年纪老了头发白了,在路边低声哭泣。过路人有的问他:『为什么哭啊?』回答说:『我想做官却屡次不被任用,自己悲伤年老错过了时机,因此哭了。』有人问:『你想做官为什么一次也不被任用呢?』回答道:『我年少的时候,学的是文。到文治之德成就了,开始想做官,而当时君主喜欢任用年老的。爱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后继君主却又要任用会武的,于是我改为习武。武艺刚学好,重用会武的君主又死了。年少的君主刚即位,喜欢任用少年,我的年纪又老了,因此一次也没有被任用过。』当官是有时运的,不应当强求。唉,迎合社会风气,揣摩君主意图,还不能达到目的,何况节操高尚,志向远大,不被利禄引诱,性格品质已经固定,不被君主重视的人呢?

  【原文】

  1·8且夫遇也,能不预设(1),说不宿具(2),邂逅逢喜(3),遭触上意(4),故谓之遇。如准推主调说(5),以取尊贵,是名为揣,不名曰遇。春种谷生,秋刈谷收(6),求物得物,作事事成(7),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8),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辅,禽息之精阴庆(9),鲍叔之魂默举(10),若是者,乃遇耳。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论(11),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12),不能量操审才能也。
  【注释】
  (1)设:安排,部署。
 (2)具:准备。
  (3)邂逅(xiehou谢后):偶然碰上。
  (4)触:递修本作『合』,可从。遭合:恰好符合。
  (5)推:疑是衍文。上文『准主观鉴』、『准主而调其说』,可一证。递修本无此字。可二证。
  (6)刈(yi义):收割。
  (7)得物:疑『物得』之误倒。『求物物得』与下文『作事事成』,文例一律,可证。

  (8)摭(zhi执):拾取。
  (9)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被拒绝,用头撞闑(ni8聂)而死。穆公被感动,于是任用百里奚,秦国得以强盛,事参见【后汉书·循吏列传】。庆:疑『荐』之误。『庆』繁体作『慶』,『荐』汉隶作『■』,形似而误。阴荐:暗中推荐。
  (10)鲍叔: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齐桓公命他为宰,被他谢绝。同时保举管仲为相,被桓公接受。事参见【史记·管晏列传】。默举:暗中举荐。
  (11)定:决定。这里是判断的意思。
  (12)案:通『按』。依照、根据。成事:已经形成的事实。这里指是否当官或被重用。

  【译文】

遇呀,才能不是预先练习好的,主张不是平常准备好的,而是碰巧遇到君主满意,恰好符合他的心意,这样才称之为『遇』。要是揣摩君主的意图来改变自己的主张,而得到敬重和地位,这应该起名为『揣摩』,不能起名叫『遇』。春天耕种谷物生长,秋天收割谷物得到收成,求物物得,作事事成,不能称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这才能称为『遇』。如同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东西,在郊外拣取别人抛弃的东西;好像是天给的地生的,鬼助的神帮的;犹如禽息的精神暗中推荐百里奚,鲍叔的魂魄暗中举荐管仲,像这样,才算是『遇』啊。现在一般人既不能对遇和不遇的议论作出正确判断,又单凭被重用就称赞,根据不被重用就毁谤。这种只凭现有效果和既成事实判定是非的作法,是不可能衡量操行和考察才能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