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2|回覆: 0

[儒家文化]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5 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敕,正也。奉正天命以臨民,惟在順時、惟在慎微也。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業乃廣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庸』,用。『敕』,正。『幾』,微。舜帝因此作歌唱道:『正奉上天之命,惟在於順應天時,惟在于謹慎細微。』接着又唱道:『大臣們很歡喜啊!君王振起啊!百官的事業興盛啊!』『元首』,指君主,元也是首的意思,都是頭的別名。股肱之臣歡喜快樂、竭盡忠誠,君王治理天下的功績才會興起,百官的事業才會廣大。

股肱之臣為什麼歡喜、願意盡忠?因為君主敬重大臣,使之以禮。大臣與太監不同,太監的任務是服侍君主,君主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大臣不同,大臣的着眼點是辦政治,任務是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用道來侍奉君主,使君主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王。如果看到君主不是走在大道上,大臣就要勸諫,而不能阿諛奉承、一味順從。

【群書治要·孫卿子】中講:『從命而利君謂之順』,臣子服從國君的命令,命令執行後對國君有利益,這叫做順;『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遵從君主的命令,實際對君主不能帶來真正的利益,這叫做諂媚;『逆命而利君謂之忠』,雖然違抗君主的命令,但對君主有利,這叫做忠。古人說忠臣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看到君主的過失、犯顏直諫。對於君主的命令,忠臣沒有一味順從,而是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建議,甚至敢於違逆,因為如果君主的命令是錯的,還順從君主,這不能給國家、君主帶來真實的利益。如果違逆君主的命令,而且做的事還不利於君主,這叫做篡權。

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家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謂之國賊。』不考慮、不擔心君主的榮辱,也不考慮國家的善惡、風氣如何,一味地投合大眾或投合君主,苟且容身,為了保持自己的俸祿,豢養賓客,和很多人結交,這樣的人叫做國賊。

【群書治要·潛夫論】中講,『夫賢者之為人臣,不損君以奉佞,不阿眾以取容,不墮公以聽私,不撓法以吐剛,其明能照奸,而義不比黨。賢德的人作為臣子,不會通過迎合、巴結而損害君主,不會為了苟且容身而阿諛奉承眾人,不會聽任私心而敗壞公益,也不會因為畏懼權貴而歪曲法律。他的賢明能夠明察奸邪,道義使他不結黨營私,這樣的臣子才配稱為大臣。國君對於這樣的大臣必須尊敬,因為他是民眾的表率。

【群書治要·蔣子萬機論】中講:『夫君王之治,必須賢佐,然後為泰。故君稱元首,臣為股肱,譬之一體相須而行也。』君王治理國家,必須有賢德的人輔佐,才能安泰。因此,君王被稱為頭腦,臣子被稱為四肢,就像一個身體一樣,誰也離不開誰,彼此相互需要、相互協調,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故古之君人者於其臣也,可謂盡禮矣;故臣下莫敢不竭力盡死,以報其上。古代君主對於臣下極盡禮義、恭敬對待,臣下不敢不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報效君主。

【晏子】記載,晏子陪伴齊景公,天氣非常寒冷,齊景公就說:『請給寡人盛碗熱飯。』晏子說:『我不是為君主端飯的臣子,不敢從命。』齊景公又說:『請給寡人準備衣服、裘皮褥子。』晏子說:『我不是負責為君主穿衣鋪席的臣子,因此仍不敢從令。』齊景公就問:『那您為寡人做什麼呢?』晏子正色回答說:『我是社稷之臣。』齊景公問:『何謂社稷之臣?』晏子說:『能夠穩定國家,區別上下各應承擔的本分,使人們做事都合乎道理;規定百官的秩序,讓他們各得其所;所言辭令,可傳布四方,這就是社稷之臣。』從此以後,凡是按禮的規定不應該由晏子做的事,齊景公再也不找晏子了。這就是懂得『君使臣以禮』。

正是因為齊景公能夠禮遇晏子,所以晏子也是竭心盡力地輔佐,經常為他講解治國的道理,而且不失時機地糾正他的錯誤言行。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三天都沒有見晴。齊景公披着狐白之裘坐在堂上。這時候,晏子來見景公,站了一會兒。齊景公就說:『真奇怪,雪下了三天也不覺得寒冷。』晏子聽後說:『天氣真的不寒冷嗎?』被晏子一問,齊景公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晏子接着說:『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晏子的話很直接,他批評齊景公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自己吃飽時就想到還有百姓在挨餓,自己穿暖時就想到還有百姓在受凍,自己很安逸時就想到百姓的勞苦,可惜君王現在卻感覺不到。』齊景公也很難得,覺得晏子說得很對,馬上讚嘆:『善!寡人聞命矣。』他說:『你說得太好了,寡人懂得了,明白你的教誨了。』於是,下令開倉取出皮衣,開倉放糧,救濟那些挨餓受凍的百姓。正是因為齊景公能夠禮遇晏子這樣的賢臣,所以在晏子的輔佐之下,他也做到了循義而治。

讀【晏子】這部書,看到齊景公和晏子之間的對話,可以體會到君臣之間的深厚情誼。齊景公對晏子非常禮敬,對他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而晏子更是竭盡全力勸諫教導齊景公。【晏子】中這樣評價:『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即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避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晏子作為齊景公的宰相,他待人的原則是,看到賢德之人就推薦,不求與君主的想法相同;看到不賢德的人就罷免,不避開君主所寵愛的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存私心,規勸君主直言不諱。

正是因為晏子沒有任何私心,對齊景公忠心耿耿,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所以才得到齊景公的敬重。可見,古代賢君忠臣間的相處確實是以道義相交,天荒地老,而不是像現在人與人之間是以功利相處。

古人說:『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彼此是以利益相交往,互相利用的關係,利益沒有了交情就疏遠了。『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彼此是以權勢相交往,一旦權勢傾覆,交情也就決裂了。『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男的喜歡女的美色,女的喜歡男的英俊,一旦年紀大了,臉上有皺紋,愛也就終止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彼此以道義、恩義、情義相交往才經得起考驗,天長地久。古人無論君臣、夫妻、父子、朋友、兄弟之間,都是以道義、恩義、情義相交往,所以才經得起考驗,天荒而地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