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卷1天瑞詩解7林類樂死向死而生 題文詩: 林類隱者,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穗故畦, 並歌並進.孔子適衛,望之於野,謂弟子曰: 叟可與言,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壠端, 面之嘆曰:曾不悔乎,行歌拾穗?類行不留, 歌而不輟.貢叩不已,乃仰應曰:吾何悔邪? 子貢問曰: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 死期將至,亦有何樂,拾穗行歌?林類笑曰: 吾所為樂,人皆有之,反以為憂.少不勤行, 長不競時,故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 故樂若此.子貢問曰:壽人之情,死人之惡; 子者何故,以死為樂?林類答曰:死之與生, 一往一反;死於是者,安知其能,不生於彼? 故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求生, 其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生? 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告夫子,夫子慨曰: 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也. 人有生死,真情永恆,情真義深,非死非生, 生而能死,死而能生,真情所致,向死而生.
【原文】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者,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壠端,面之而嘆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 【譯文】 林類的年紀將近一百歲了,到了春天還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後遺留下來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衛國去,在田野上看見了他,回頭對學生說:『那位老人是個值得對話的人,試試去問問他。』子貢請求前往。在田埂的一頭迎面走去,面對着他感嘆道:『先生沒有後悔過嗎?卻邊走邊唱地拾谷穗?』林類不停地往前走,照樣唱歌不止。子貢再三追問,他才仰着頭答覆說:『我後悔什麼呢?』子貢說:『您少年時懶惰不努力,長大了又不爭取時間,到老了還沒有妻子兒女,現在已經死到臨頭了,又有什麼快樂值得拾谷穗時邊走邊唱歌呢?』林類笑着說:『我所以快樂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們卻反而以此為憂。我少年時懶惰不努力,長大了又不爭取時間,所以才能這樣長壽。到老了還沒有妻子兒女,現在又死到臨頭了,所以才能這樣快樂。』 子貢問:『長壽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厭惡的。您卻把死亡當作快樂,為什麼呢?』林類說:『死亡與出生,不過是一去一回。因此在這兒死去了,怎麼知道不在另一個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麼知道死與生不一樣呢?我又怎麼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頭腦糊塗呢?同時又怎麼知道我現在的死亡不比過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貢聽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來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知道他是值得對話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並不完全徹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