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誡,故置於坐側也。」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水實之,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而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 『欹器』,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做君主的經常把它放置在座位的右邊,作為自己的警戒。孔子到魯桓公的廟參觀,看到廟裡邊有一種欹器。 『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孔子就問看守宗廟的人說:『這是什麼器具?』 『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 『宥』,也通『右』。看守宗廟的人回答:『這可能就是叫作「宥座」的器物。』 『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誡,故置於坐側也。」』孔子說:『我聽說過「宥坐」的這種器具,當它裡面是空的時候就會傾斜,當裝水適中的時候就端直,當裝滿水的時候就傾覆。賢明的君主以此來警誡自己,所以放置在座位旁邊,叫「宥坐」。』 『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水實之,中則正,滿則覆。』 孔子回頭對學生們說:『試着往裡面裝水看一看。』弟子把水灌進欹器,水達到容器一半時就端直,裝滿後就傾倒。 『夫子喟然而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惡』相當於何、安、怎麼的意思。夫子感嘆說:『唉,哪有事物盈滿而不傾倒的呢?』 『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路上前問道:『請問夫子,想要保持盈滿卻不傾倒,有什麼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損』就是減,減損又減損。夫子說:『聰明睿智,就要用愚笨的態度來保持;功蓋天下,就要用推讓的態度來保持;勇力震撼當世,就要用膽怯的態度來保持;擁有四海的土地財富,就要用謙遜的態度來保持,這就是所說的減損又減損的辦法。』也就是『謙退再謙退』、『低再低』的辦法。 老子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名就,就要懂得退位。後面批註講:『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名聲顯揚起來了,『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這個時候不懂得急流勇退,就往往容易遭人陷害。因為名和利是人之所必爭,如果名聲顯揚但不懂得退後,就會讓人生嫉妒心,可能會進而毀謗、陷害,所以要懂得退。『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也』,這都是大自然給人的啟示。歡喜是好,但是歡喜太過分了,樂極就生悲,有多少歡喜,往往也伴隨着多少苦痛。明白這個道理,心就平了,就不再追求刺激的生活、過分的歡樂。弘一大師在【格言別錄】中講到:『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這些都是教導人要時時保持謙虛謹慎的處世之道。 中國人有很多觀人的方法,看一個人有沒有德行,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是否謙虛。如果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不能夠自謙而尊人,反而傲慢無禮、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目空一切,那麼他的事業也很快會敗落。所以【孝經】中講:『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要長守富裕和尊貴,就是身處高位而不驕慢,雖然自己很富裕,但是還遵守法度、謹慎行事、不驕奢淫逸,這才是長守富貴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