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7|回复: 0

[其他]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6祈报篇16诗解2先王媚神与民同吉凶患报功之礼大小不遗祈报礼废灾祸乃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7-28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6祈报16诗解2先王媚神与民同吉凶患报功之礼大小不遗祈报礼废灾祸乃生
题文诗:
礼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周礼小祝,
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祝号,以祈福祥,
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弭灾,兵逺罪疾.
举是而言,祈报,禬禳之事,先王所以,
媚于神而,和于人皆,所以与民,吉凶,
之患者也.凡在祀典,乌可已耶!礼记者曰:
伊耆氏之,始为蜡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
而索飨之;主先啬而,祭司啬,飨农及邮,
表畷房舍;禽兽迎猫,迎虎祭之,祭坊水庸,
其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
草木归泽;由此观之,先啬,先农及于,
猫虎祭坊,与水庸而,及于昆虫,所以示,
报功之礼,大小不遗.考之礼记,月令有所,
谓祈来年,于天宗者,有所谓,祈谷实者,
有所谓为,麦祈实者,而春秋载:有一虫兽,
之为灾害,一雨晹之,致愆忒则,必雩禜祭,
圣人特书,以见先王,之勤恤民,无所不用,
至也.夫惟如此,是以物由,其道而无,
夭阏疵疠;民遂其性,而无瘥灾,神之聼之,
有相之道,固如此也.后世农者,类不能然,
借或有一,焉亦强勉,苟且而已,岂能悉,
循用先王,之典故哉!田祖之祭,民间或多,
行之不过,豚蹄盂酒;春秋社祭,有司仅能,
牲酒,取之,临时其为,礼盖蔑如.
水旱相仍,虫螟为败,饥馑荐臻,民卒流亡,
未必不由,祈报礼废,匮神乏祀,以致然也.
先王真情,情通天人,万物有灵,祈报自神.
《原文》2
礼.大掌六祈以同鬼神《与只同六祈谓类造禬禜攻说皆祭名》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弭灾兵逺罪疾。”举是而言则祈报禬禳之事先王所以媚于神而和于人皆所以与民同吉凶之患者也凡在祀典乌可已耶!
《礼记》者曰:伊耆氏之始为蜡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主先啬而祭司啬,飨农及邮表畷《张劣切》禽兽迎猫迎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其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草木归其泽”,由此观之飨先啬《案此篇岁时行之至飨先啬共四百六十三字误冩在盖古者未有耕牛之后盖由当时所据之本倒钉一页而然谨改正》先农而及于猫虎祭坊与水庸而及于昆虫所以示报功之礼大小不遗也
考之月令有所谓祈来年于天宗者有所谓祈谷实者有所谓为麦祈实者春秋有一虫兽之为灾害一雨晹之致愆忒则必雩),圣人特书之以见先王勤恤民隐无所不用其至也夫惟如此是以物由其道而无夭阏疵疠民遂其性而无札瘥灾害神之聼之有相之道固如此也

后世从事于农者类不能然借或有一焉亦强勉苟且而已岂能悉循用先王之典故哉田祖之祭民间或多行之不过豚蹄盂酒春秋社祭有司仅能举之牲酒等物取之临时其为礼盖蔑如也水旱相仍虫螟为败饥馑荐臻民卒流亡未必不由祈报之礼废匮神乏祀以致然也
【注释】田间的道路
【译文】
礼.大:“掌管六祈,以祈祷鬼神,天神,地袛."礼.“掌管小祭祀,举行祈祷吉庆,禳除凶灾的祭祀,因以祈求福祥,顺降丰年,迎来时雨,宁熄风灾旱灾,消弭兵灾,远离病疫”.据此看来,则祈报禳灾的事情,是先王所以讨好于神灵而安抚人民,都是为了与人民同吉凶共忠难的。所有这些祀典,怎么可以废弃呢?
《礼记》说:伊耆氏开始举行蜡祭,是在十二月聚合万物之神祭飨它们:正祭是先啬,配祭是司啬;祭古时的田官和他所处的田边房舍,祭禽兽,迎猫神和虎神来祭;祭堤防和沟洫,祭辞说:“泥土返回堤防[巩固着] ,水流归入沟洫[不致泛益],昆虫不孽生,草木回到原野(不害庄稼)。”据此看来祭先啬先农而兼及猫虎,祭堤防沟盖而兼及昆虫,这表明古人报功的祭礼,是大小不遗的。
考查礼记月令》,记载有“为来年丰熟祈祷日月星辰”的,有“祈谷实”的,有“为冬麦祈子实”的:而《春秋》调一遇有虫害兽害,一遇有水患旱患, 必然举行[禜祭]、祭,所以圣人特为记载,以表示先王的勤政值民,无所不用其极。正因如此,所以生物顺利生长,而不致天折遭病入民生活遂顺,没有疫病灾难:祭神相信神,神会降福相佑,本来就是这样的。
后世从事农耕的人,大都不能象古代那样即或有个把能举祭的,也是勉强苟且而已,哪能完全遵循先王的典礼?祭祀田祖,民间或者多有举行,也不过猪蹄,杯酒而巳。春秋二社的祭祀,官吏只是应个名儿,酒肉等祭品,临时置办,至于祭维礼仪,更是轻慢不在乎。而水早相迹,虫害为灾,连年饥荒,人民流亡,未必不是由于祈报的典礼废坏,渎神不祀,以致如此。
现在撷取那些与农事特别有关的来说一下。社、稷之神,自关子以至郡县各级官吏,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不祭祀的。在国家称太社、国社、王社、侯祉,在官府称官社、官稷,在民间称民社。从汉代以来,历代的祭典,虽然稍有不同, 而二月、八月春祈秋报的条推,都是不废弃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