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卷18畫策詩解3自得自勝法信令正 題文詩: 所謂明者,無所不見,臣不敢奸,百姓也者, 不敢為非.是以人主,處匡床上,聽絲竹聲, 而無下治.明主使眾,不得不為.所謂強者, 天下勝服,是故合力.是以勇強,不敢為暴, 聖智不敢,為詐虛用;兼天下眾,其莫敢不, 為其所好,避其所惡.所謂強者,使勇力者, 為己所用.其志意足,天下益之;其志不足, 天下悅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也者, 以得天下,先自得也;能勝強敵,先自勝也. 至得至德,真情自得.聖人真情,知必然理, 必為時勢,為必治政.戰必勇民,行必聽令. 兵出無敵,令行服從.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有必飛備;虎豹熊羆,鷙而無敵,有必勝理. 聖人先見,本然之政,知必然理,故制民如, 高下制水,燥濕制火.故曰仁者,能仁於人, 不使人仁;義者愛人,不使人愛.是知仁義, 不足以治.聖人之有,必信之性,有使天下, 必信之法.所謂義者,臣忠子孝,少長有禮, 男女有別,有法之常.聖王也者,不貴義也, 而貴法令.法必公明,令正必行,治則已矣.
【原文】3 所謂明者,無所不見,則群臣不敢為奸,百姓不敢為非。是以人主處匡床之上,聽絲竹之聲,而無下治。所謂明者,使眾不得不為。所謂強者天下勝,天下勝,是故合力。是以勇強不敢為暴,聖知不敢為詐而虛用;兼天下之眾,莫敢不為其所好而辟其所惡。所謂強者,使勇力不得不為己用。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天下說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聖人知必然之理、必為之時勢,故為必治之政。戰,必勇之民;行,必聽之令。是以兵出而無敵,令行而天下服從。黃鵠之飛,一舉千里,有必飛之備也;麗麗、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勢也;虎、豹、熊、羆,鷙而無敵,有必勝之理也。聖人見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濕制火。故曰:仁者能仁於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於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知仁義之不足以治天下也。聖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謂義者,為人臣忠,為人子孝,少長有禮,男女有別;非其義也,餓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譯文】3 所說的英明君主,是指君主沒有什麼地方看不到,那麼大臣就不敢做不該做的事,民眾就不敢為非作歹。所以,君主坐在安適的床上,聽着弦樂器和管樂器奏出的樂曲,而天下便治理好了。所說的英明君主,它能使民眾不能不按法令去做事。所說的強大君主,使治天下人都被他制服了。因此才能聚合天下人的力量。所以強悍的人不敢暴亂,聖明聰慧的人不敢做欺詐的事,並憑藉空洞的說教被君主選用;擁有全天下的人,沒有誰敢不做君主所喜歡的事,而迴避君主所討厭的。所說強大的君主,使指他能使有勇力的人不得不為自己所用。他統一天下的理想能實現,天下的人都願意輔佐他;他的理想如不能實現,天下的人也喜歡他。依靠天下的人,天下的人就會拋棄他;自己依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的君主,首先是要自己得到自己的人;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首先自己能戰勝自己。 聖明的人懂得社會一定會那樣發展的道理,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形勢,因此制定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的法令,使用戰必勝的民眾,下達民眾一定能聽從的命令。所以軍隊出發打仗便會無敵於天下,君主的命令一下達天下便會服從。黃鵠飛翔,一飛便是上千里,這是因為它具備一定能飛行千里的翅膀。麗麗、巨巨這樣的良馬能一天跑一千里遠,這是因為它們具備一天能奔跑一千里的本領。虎、豹、熊、羆,生性兇殘而無敵於天下,是因為它們有一定能戰勝其他野獸的能力。聖人能發現社會本當如此發展的政治準則,明白社會一定那樣發展的規律,所以他統治民眾,就像利用高低的地勢控制水流一樣,又像用易燃物品的乾濕來控制火一樣。所以說,講求仁慈的人能夠對別人仁慈卻不能使別人仁慈;講求道義的人能夠愛別人,卻不能使別人相愛。因此,懂得仁慈、道義的人不足以治理天下。聖人有一定讓天下人信任的品德,又具有讓天下人不能不信任的辦法。這裡所說的道義,是說作為臣子定要有忠心,做兒子一定有孝心,長幼之間有禮節,男女之間要有別。如果不合乎道義,就是餓死也不能苟且吃飯,死了也不能苟且偷生。這些不過是有法律國家的平常之事。因此,聖明的帝王不重視道義而重視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平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貫徹執行,那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