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廙【政論】卷2正名詩解循名責實所謂貴者民貴願之也匪謂賈貴於市 題文詩: 夫名不正,則其事錯;物無制則,其用淫矣. 錯則無以,知其實也;淫則無以,禁其非也; 故王者必,正名以督,其實制物,以息其非. 名其何以,正之乎哉?曰行不美,名不得稱, 稱必實察,所以然效,其所以成,是故實無, 不稱於名,名亦無不,當於實也.循名責實. 曰物又何,以制之哉?曰物可以,養生不可, 廢於民者,富之備之,無益養生,而可以寶, 於世者則,隨尊卑而,為之制使,不為此官, 不服此服,不備此飾,是故其物,雖甚可欲, 民不得服,雖捐曠野,民不敢取,雖簡于禁, 民皆無欲.是以民一,於業本務,而末息也, 有益之物,阜而賤也,無益之寶,省而貴矣. 所謂貴者,民貴願之,也匪謂賈,貴於市也, 故其政惠,其民純潔,其法簡易,其業大也. 昔孔子曰:唯器與名,不可假人.此之謂歟! 老子有曰,聖人不貴,難得之貨,曰慈曰儉, 民風淳樸,風清氣正,正名審實,實至名歸. 題解
正名,就是辨正名分,使名實相符。本篇認為,名不正,則其事錯矣。【論語 ●子路篇】云:『子路曰: '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 」』這段話的大意是,子路問孔子:『衛國國君 等你去治理政事,你先做哪件事?』孔子回答說:『一-定是糾正各種名分。』作者在這裏強調名實必須相稱,同時強調使用物品要有節制,要按照官員等級區別使用,以此達到讓百姓專心於本業的目的。 【原文】
夫名不正,則其事錯[21] 矣;物無制[22] ,則其用淫[23] 矣。錯則無以知其實,淫則無以禁其非,故王者必正名以督其實,制物以息其非。名其何以正之哉? 曰:『行不美則名不得稱, 稱必實所以然,效其所以成,故實無不稱於名,名無不當於實也。』 曰:『物又何以制之哉』。曰:『物可以養生而不可廢之於民者, 富之備之,無益於養生而可以寶於世者,則隨尊卑而為之制,使不為此官,不得服此服,不得備此飾,故其物甚可欲,民不得服,雖捐[24] 之曠野而民不敢取也,雖簡于禁,而民皆無欲也。是以民一於業[25] ,本務而末息[26] ,有益之物阜而賤[27] ,無益之寶省而貴[28]矣。所謂貴者,民貴願[29] 之也,匪[30] 謂賈[31] 貴於市也,故其政惠,其民潔,其法易,其業大。』昔人日:『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32] 。』其此之謂與! 【譯文】
名分不正,則做事情就會乖錯;用物沒有節制,則其用度就會過濫。乖錯就無從了解事物的實情,過濫就無法禁止其錯誤行為。所以,為君者必須通過端正名分以督察其實際行為,制物以止息其錯謬。 名分怎麼樣來端正呢? 答曰:『 所作所為不善,該名分就不能稱用,要稱用,必須查實其有什麼實績,考查其是如何完成的。這樣一來,實沒有不和名相稱的,名沒有不和實相當的。』又問:『 用物又用什麼辦法來節制呢?』 答曰:『 凡物可以維持生計,不可為百姓所缺的,必須使它豐袷齊備;凡物對維持生計沒有益處,而可以成為世間珍貴寶物的,就要按尊卑的不同而對它控制使用。使得不是擔任某一級別官吏的,就不能穿某一種衣服、 不能佩戴某一種飾物。 這樣,即使這些東西人們都非常想要,而平民仍不能穿戴,即使把它丟棄在曠野荒郊,百姓也不敢撿回來。即使減少禁令,百姓也會對他們沒有慾念。』於是,百姓專心於自己的工作,使本業得以重視(致力於農桑本業),而工商末業得以停息,對維持生計有益的東西豐富而價廉,對維持生計無益的珍寶稀少而貴重。所說貴重,是百姓內心仰慕它,而不是說商人在街上賣得貴。這樣的政治就顯現仁愛,百姓就思想純潔,法令就簡約易行,功業就光大興旺。孔子說:『唯車服之 器與爵號之名,不可以借人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26]本務而末息:古代本指農業,末指工商業。
[27] 阜而賤:阜,形容詞,豐富、寬裕。賤,便宜;[28] 省而貴:省,稀少。
[29] 願:尊重、仰慕。
[30] 匪:假借為『非』,表示否定。
[31] 賈:音古。作買賣的人,商人,此處指價格。
[32]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語見【左傳】成公二年: 『仲尼聞之日: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器,禮器。名,爵號。假,借。
[33] 佞:善辯,巧言諂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