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卷18孝仁19問政20問刑21通道22信直詩解 題文詩:
傅子有曰:利天下者,天下亦利;害天下者, 天下害之.利人利己,害人害己,無有幽深, 隱微必報.仁人在位,常為天下,所歸無他, 善為天下,興利而已.劉子問政,傅子對曰: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也,公道亡則, 禮教無立,禮教無所,立則刑賞,不用真情, 不用情而,下從之者,未之有也.去私者所, 以立公道,唯公然後,可正天下.傅子曰善, 為政者天,地不能害,況於人乎!堯水湯旱, 人無菜色,猶太平也,不亦美乎!晉飢矣懈, 為秦所禽,人且害之,況於天地!傅子曰秦, 始皇無道,豈不甚哉!視殺人也,如殺狗彘, 仁人用狗,彘猶有節,始皇殺人,觸情而已, 其不以道,如是李斯,深刑峻法,隨其指而, 妄殺人秦,不二世滅,卒無遺類,以不道義, 遇人人得,以不道報,之人讎之,天亦絕之, 行無道未,有不亡者.或曰太宗,昔除肉刑, 可謂仁乎?傅子對曰:匹夫之仁,非王天下, 之仁也夫,王天下者,大有濟者,非小不忍, 之謂者也.先王之制,殺人者死,故生者懼; 傷人者殘,其體是故,終身懲所,刑者寡而, 所濟者眾,天下稱仁.而今不忍,殘人之體, 而忍殺之,既不類也,傷人刑輕,是失其所, 以懲也失,其所以懲,則易傷人.人易相傷, 亂之漸也.猶有不忍,人心故曰,匹夫之仁. 傅子有曰:古賢君樂,聞其過故,直言得至, 以補其闕,古忠臣不,敢隱君過,故有過者, 知所以改,其戒不改,以死繼之,不亦至直! 傅子有曰:季文子之,事君至哉,使惡人不, 得行其境,內況在其,君之側乎?推公心而, 行正直道,有臣若此,其君稀陷,乎不義矣. 卷18孝仁
題解
本篇強調要為天下人『興利』。
【原文】
傅子曰:『利天下者, 天下亦利;害天下者,天下亦害之。利則利,害則害,無有幽深[375] 隱微[376],無不報也。仁人[377] 在位,常為天下所歸者,無他也,善為天下興利而已矣。』
【注釋】 [376]隱微:隱約細微。【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 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
於人之所忽者也。
[377] 仁人:有德行的人。 【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譯文】 傅子說:『給天下人利益的人, 天下人也給他利益;危害天下人的,天下人也危害他。利人則對自己有利,害人則對自己有害。不管事情多麼久遠隱蔽,沒有不報應的。仁愛之人在位,常使天下人都歸順,這沒有別的原因,不過是因為他善為天下人興利罷了。』 卷19問政
題解
本篇告誡為政關鍵在去私慾,行公道。
【原文】
劉子問政。傅子曰:『政在去私, 私不去則公道亡,公道亡,則禮教無所立,禮教無所立,則刑賞不用情[378] ,賞刑不用情,而下從之者,未之有也。夫去私者所以立公道也,唯公然後可正天下。』傅子曰:『善為政者,天地不能害也,而況於人乎!堯水湯旱,而人無菜色[379] ,猶太平也,不亦美乎!晉飢矣懈而為秦越(越恐當作所)禽,人且害之,而況於天地乎!』
【注釋】 [378]用情:根據情理。【周禮. 秋官●小司寇】:『 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於刑。用情訊之,至於旬,乃弊之。』
鄭玄注:『訊, 言也。用情理言之,冀有可以出之者。』
[379]菜色:饑民營養不良的臉色。【禮記● 王制】:『雖有凶早水溢, 民無菜色。』鄭玄注:『菜色, 食菜之色。民無食菜之飢色。』
【譯文】 劉子問政,傅子回答說:『 為政在於去掉私慾。私慾不去除,公正就喪失。公正喪失,禮儀教化就難以樹立。禮教難以樹立,則懲罰、獎賞就不顧情理。懲罰獎賞不顧情理,而百姓會順從的事,是從未有過的。去除私慾是為了樹立公正之道。只有公正,才能使國家走上正軌。』傅子說:『善 於處理政事的人,連天地都不能加害,何況人呢?堯時遭水災、湯時遭旱災,可是百姓未受饑寒,猶如處在太平時代,這豈不美好嗎? 晉國有饑荒,國君懈怠而被秦國所擒。連人都加害於他,何況天地呢?』
卷20問刑
題解
本篇是讓我們明白先王制定的嚴酷刑法恰恰是為了保護人民,起到懲惡揚善的作用,並非虐民而已。
【原文】 傅子曰:『秦始皇之無道[380] ,豈不甚哉!視殺人如殺狗彘[381] ,狗彘,仁人用之猶有節,始皇之殺人,觸情[382]而已,其不以道如是。而李斯[383] 又深刑[384] 峻法[385] ,隨其指而妄殺人,秦不二世而滅,李斯無遺類,以不道[386] 遇人[387] ,人得以不道報之。人讎之,天絕之,行無道。未有不亡者也。或曰:『漢 太宗[388] 除肉刑,可謂仁乎?』傅子曰:『匹夫之仁, 非王天下之仁也。夫王天下者,大有濟者也,非小不忍之謂也。先王之制,殺人者死,故生者懼。傷人者殘其體,故終身懲。所刑者寡而所濟者眾,故天下稱仁焉。今不忍殘人之體而忍殺之,既不類,傷人刑輕,是失其所以懲也。失其所以懲,則易傷人。人易相傷,亂之漸也。猶有不忍人心,故日匹夫之仁也。』
【注釋】 [380]無道:不行正道,做壞事。多指暴君或權貴者的惡行。 [381]狗彘:彘,音質,犬與豬。
[382]觸情:觸發情緒。漢劉向【列女傳●魯公乘姒】:『待禮然後動, 不苟觸情,可謂貞矣。』晉葛洪【抱朴子●崇敬】:『觸情縱慾,謂之非人。
[383]李斯:古代著名政治家,曾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被腰斬於市。
[384]深刑:嚴刑。
[385]峻法:嚴酷的法令。
[386]不道:無道,胡作非為。 【譯文】
傅子說:『 秦始皇殘暴無道,難道不嚴重嗎?殺人如同殺豬狗。豬狗,仁人雖然使用,卻有節制。始皇殺人,只是因觸怒了自己而己,其不按道義行事達到了如此程度。李斯又進一步施行嚴刑峻法,按自己意圖胡亂殺人。結果秦朝不滿兩代就亡國,李斯也全族絕滅。他們不以仁道待人,別人也以不講道義回報。人人仇視他,連上天也滅絕他,可見所行無道的人沒有不滅亡的。』有人問:『漢文帝廢除摧殘肉體的刑罰,可稱為仁愛嗎?』傅子說:『那是普通人的仁愛,不是天子的仁愛。以仁道治天下者,是能有利於廣大民眾的,不是指微小的同情心。先王的法規是殺人者判死刑,所以活着的人懼怕;傷人者要殘損其肢體,使其終身受到懲處。所懲處的人少,而所獲益者多,所以天下人稱讚他仁愛。如今不忍心傷殘人的肉體,卻忍心殺人,這已經說不通,而傷人所受的刑罰很輕,這就失去了懲處的用意。失去了懲處的用意,就容易發生傷害人的事。容易發生彼此傷害的事,是叛亂的開端。然而還有同情之心,所以說只是'匹夫的仁愛」。』
卷21通道
題解
本篇讚賞君主樂聞其過,臣子以直道進諫。
【原文】 傅子日:『古之賢君[389] ,樂聞其過,故直言[390] 得至,以補其闕[391] ,古之忠臣,不敢隱[392] 君之過,故有過者知所以改,其戒不改,以死繼之[393] ,不亦至直[394] 乎!』
【注釋】 [391]闕:疏漏。 [392]隱:包庇。 [393]以死繼之: 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干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394]至直:極其正直。 【譯文】
傅子說:『 古代的賢明君主,樂於聽人指出自己的過失,所以能聽到正直的話,藉以補救缺點。古代的忠臣,不敢隱瞞君主的過錯,所以君主有了過錯,知道怎樣改正。如果已告誡君主而其仍不改正,則繼而以死進諫,這不是極其正直嗎?』
卷22信直
題解
本篇讚嘆季文子以直道事君的品德。 【原文】 傅子日:『至 [395] 哉,季文子[396] 之事君也,使惡人不得行其境內,況在其君之側乎?推公心[397] 而行直道[398],有臣若此,其君稀陷乎不義[399] 矣。』 【注釋】 [395] 至:極致。 [396]季文子: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 [397]公心:公平正直的心。 [398]直道:正直之道。 [399]不義:不符合道義。
【譯文】
傅子說:『季文子侍奉君主真是太好了!使惡人不能行走於國境之內,何況在君主周圍呢?發揚公正之心,奉行正直之道,有這樣的臣子在身邊,君主就很少陷於不義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