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9|回覆: 0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2雜事2詩解1任賢大治父用賢子不用而亡賢者不蔽譖訴不行斯為明君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28 21: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2雜事2詩解1任賢大治父用子不用而亡賢者蔽譖訴不行斯為明
題文詩:
昔者唐虞,崇舉九賢,布之於位,海內大康.
要荒來賓.麟鳳在郊.湯用伊尹,而文武用,
太公閎夭,成王任,周召,海內大治,
越裳重譯,祥瑞並降,遂安千載.皆由任賢,
之功也倘,無賢臣雖,五帝三王,不能以興.
齊桓公得,管仲有霸,諸侯之榮;失管仲而,
有危亂辱.虞不用百,裏奚而亡,秦繆公用,
之而.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吳闔廬用,
之而霸也.夫差非不,用子胥也,又殺之而,
國卒以亡.燕昭王用,樂毅推弱,燕之兵破,
強齊之讎,屠七十城,而惠王廢,樂毅更代,
以騎劫為,將兵立破,亡七十城.此父用之,
子不用其,事可見也.故闔廬用,子胥以興,
夫差殺之,而以亡國;昭王,樂毅以勝,
惠王逐之,而敗此的,然若白黑.不用,
叔孫通故,項王不用,陳平韓信,皆滅漢用,
之而大興,此未遠也.夫失賢者,其禍如此,
君莫不,求賢自輔,然而國以,亂亡者由,
賢者不賢.或使賢者,為之與不,賢者議之,
使智者,圖之,愚者謀之.不肖嫉賢,
愚者嫉智,是賢者之,所以隔蔽,所以千載,
不合者也.或不肖君,用賢而不,能久或久,
而不能終;或不肖子,廢賢父之,忠臣其禍,
敗難一錄,然其要在,於己不明,而聽眾口,
譖訴不行,斯為明也.至聽自聽,情真自明.
雜事二
【原文】昔者唐虞[292] 崇舉九賢[293] ,布之於位,而海內大康[294] ,要荒[295] 來賓,麟[296] 鳳[297] 在郊。商湯[298] 用伊尹[299] ,而文武用太公[300] 、閎天[301] ,成王任周、邵[302] ,而海內大治,越裳[303] 重譯,祥瑞並降,遂安千載。皆由任賢之功也。無賢臣,雖五帝三王[304] ,不能以興。
【注釋】
[293]九賢:九個賢人。指堯舜時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錘、益。
[294]大康:【詩 ●唐風●.蟋蟀】:『無已大康, 職思其居。』陸德明釋文:『大, 音泰。』朱嘉集傳:『大康, 過於樂也。』後以『大康』指安豐泰樂。
[295]要荒:要,要服; 荒,荒服。古稱王畿外極遠之地。亦泛指遠方之國。
[296]麟:即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麟。
[297] 凰: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羽毛五色,聲如簫樂。常用來象徵瑞應。亦稱為丹鳥、火鳥、鴨雞、威鳳等。
[298]商湯:商為成湯有天下的名號,所以世人稱成湯日商湯。成湯為契的後代,子姓,名履,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高祖乙。
[299]伊尹:公元前1648年至公元前1549年在世,名摯。因為其母親為先民,在伊水住居,故以伊為氏。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後來被商湯提拔為宰相。公元前1600年,他輔助商湯滅夏朝,商朝建立。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餘年,為商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勞。
[300]太公:即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東海人,為周文王四友之一。文王初遇呂尚,稱之為太公望,世遂稱呂尚為太公,而武王尊他為師尚父。武王滅紂有天下,尚謀居多。
[301]閎天:西周開國功臣,與散宜生、太顛等共同輔佐西伯姬昌。西伯被紂囚禁,他設計用美色重賂,營救西伯脫險;後又輔佐武王滅商。
[302]周邵:即周公、召公。周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召公,名奭,周文王的庶子。武王崩,成王年幼,周公、召公攝政。邵,古地名,周初召公奭的封地。故地在今陝西省岐山縣南。
[303]越裳:亦作『越常』或『越嘗』,古南海國名。
[304]三王:即夏禹、商湯、周文王,三人為夏商周三代開國的君主。
[306]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出生於潁上(今中國安徽省潁上
縣),中國春秋時代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齊桓公尊為仲父。
【譯文】
從前,唐堯和虞舜兩個聖君在位的時候,尊崇、選拔九位賢能之士,把他們安置在適當的職位上。因此國泰民安,四面八方偏遠地區的人民,都帶着貢品前來朝見,而麒麟和鳳凰之類的祥獸瑞鳥,也都出現在郊外。商湯王任用伊尹為宰相,周文王、周武王重用呂尚和閎天,周成王任用周公和召公,因而國家政治昇平。遠在南海邊的越裳國,也通過譯使前來朝貢。種種吉祥的徵兆紛紛降臨,千年以來社會也都是長治久安。這些都是由於任用賢才的緣故啊!沒有賢明的臣子,即使是五帝三王,也不可能使國家興盛起來。
[305] 得管仲[306] ,有霸諸侯之榮:失管仲,而有亂危之辱。虞[307]不用百裏奚[308] 而亡,秦穆用之而霸。楚不用子胥[309] 而破,吳王闔廬[310] 用之而霸。夫差[311] 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殺之,而卒以亡。燕昭王[312]用樂毅[313] ,推弱燕之兵,破強齊之讎,屠七十城,而惠王[314] 廢樂毅,變(變作更)代以騎劫[315] ,兵立破,亡七十城。此父用之,子不用,其事可見也。故闔廬用子胥而興,夫差殺之而以亡;昭王用樂毅以勝,惠王逐之而以敗,此的的然若白黑也。
【注釋】
[305]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齊氏,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桓公任管仲為相,- 匡天下,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307] 虞:古國名。舜之先封於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周武王克殷,封古公宣父之子虞仲的後人於此,是為西虞。
[308]百裏吳:百芮氏,名奚,字井伯,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市)人,春秋時著名政治家。也稱百裏傒、百裏子,世人稱其為五段大夫或虞國大夫,孟明視之父。事虞公為大夫,晉滅虞,被虜,將以為秦穆公夫人媵,吳恥之,走宛,楚都人執之,穆公聞其賢,以五段皮贖之,授以國政,相秦七年而霸,所以稱之為五段大夫。
[309]子胥:即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期楚國人,屬今湖北監利縣人,後來吳國封他於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父奢兄尚,為楚平王所殺,子胥逃到吳國,輔佐吳王闔廬伐楚,五戰而入楚,掘楚王墓,鞭屍三百,報父兄之仇。後被讒言中傷,吳王夫差賜劍令子胥自盡。
[310] 闔廬:即闔閭,春秋末吳的國君,名光。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496年在位。他派專諸(刺客名)刺殺吳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後在榪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為越王勾踐所敗,重傷而死。見【史記●吳太伯世
家】。
[311] 夫差:姬姓,春秋時期吳國第二十五任國王,在位時期為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最後被勾踐流放,自殺身亡。
[312]燕昭王:即燕昭裏王,姬姓,名職,燕王噲之子,太子平之弟。簡稱昭王或襄王。本在韓國做為人質。燕王噲死後,燕人立職為燕昭王,派樂毅伐齊國,連克七十餘城,燕惠王時,齊將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破燕軍,才得以收復失
地。
[313]樂毅:戰國時期燕將,事燕昭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封昌國君,又在趙國封望諸君。
[314] 惠王:即燕惠王,燕昭王之子,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
[315]騎劫: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79年,中國戰國時期燕國將領。燕國在『子之之亂』中被齊國擊敗,燕昭王-心想要雪恥,於是任用大將樂毅,率領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一*舉攻破齊國七十餘座城池,並攻陷了齊國都城臨淄,包圍了即墨城。燕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樂資即位,即燕惠王。惠王向來與樂毅不和,齊國的將軍田單藉機施反間計,惠王於是讓騎劫代替了樂毅的位置。騎劫就任後,將之前樂毅『以德服人』的政策完全顛覆,後中田單計。公元前279年,田單在即墨城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騎劫也在此戰中陣亡。
【譯文】
齊桓公重用管仲為宰相,因此才有了稱霸諸侯的光榮歷史;但管仲去世後,齊國就遭到了危險變亂的恥辱。虞國因為不用百裏奚以致亡國,但秦穆公因重用他而稱霸諸侯。楚國不重用伍子胥而被打敗,吳王闔廬重用他而稱霸天下。吳王夫差不但不重用伍子胥,還殺了他,最後國亡身死。燕昭王重用樂毅,率領弱小的燕國軍隊,打敗了像齊國那樣強大的仇敵,攻佔了七十多座城池。然而燕惠王卻罷免了樂毅,讓騎劫代替他當大將,燕軍馬上被打敗,結果又失掉了七十座城池。這些都是父親重用的人才而兒子卻不用導致的,其事情的成敗清楚可見啊!所以,闔廬重用伍子胥而國家興盛,夫差殺伍子胥而導致國亡;昭王重用樂毅而取得勝利,惠王逼走樂毅而致使失敗。這樣的事實,的確像黑白兩色一樣地分明。
【原文】

秦不用叔孫通[316] ,項王[317] 不用陳平[318] 、韓信[319] ,而皆滅,漢用之而大興,此未遠也。夫失賢者其禍如彼,用賢者其福如此。人君莫不求賢以自輔,然而國以亂亡者,所以賢者不賢也。或使賢者為之,與不肖者議之,使智者圖之,與愚者謀之。不肖嫉賢,愚者妒智,是賢者之所以(所以之以作謂)隔蔽[320] 也,所以千歲不合者也。或不肯用賢,或用賢而不能久也,或久而不能終也。或不肖子,廢賢父之忠臣,其禍敗[321] 難一二錄也。然其要在於己不明,而聽眾口也。故譖訴不行,斯為明矣。
【注釋】
[316]叔孫通:又名叔孫何,生卒年不明,初為秦待詔博士,後被秦二世封為博士。見秦將要滅亡,逃回薛城舊地,歸附正在盤踞薛城的項梁。後來協助漢高祖制訂漢朝的宮廷禮儀,先後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
[317]項王:即項羽(公元前232年一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後遷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秦末時被楚義帝封為『魯公』,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
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的垓下之戰為劉邦所敗,逃亡至東城被殺。【史記 ●項羽本紀】稱項羽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318] 陳平:字孺子,西漢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人,以謀略見長。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項羽手下做謀士。早期被
項羽重用,因得罪亞父范增,逃歸漢王劉邦帳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漢建立後,任右丞相,後遷左丞相,曾先後受封
戶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溢獻侯。
[319] 韓信:淮陰(今江蘇淮安)人,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一。起初追隨項梁舉兵起義,後歸附漢王,拜為上
將軍,因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
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320]隔蔽:謂被阻隔遮蔽。
[321]禍敗:災禍與失敗。
【譯文】
秦朝因為不用叔孫通,項羽因為不用陳平、韓信,結果都滅亡了;漢王因為重用了這些人,所以很快就興起,這些都是距離現在不遠的事。失去賢才的,他的危害就像上述那樣;重用賢才的,他的福運也像上述的一樣。君主沒有不尋求賢才來輔佐自己的。然而國家仍會產生變亂或滅亡,原因就在於君主所認為賢能的人,其實並不賢能;或者是君主讓賢能的人做事,卻與無才無德的人--起非議他;讓有智慧的人謀劃一件事,卻又同愚盤的人-起商議;無才德的人嫉妒賢能的人,愚蠢的人妒忌聰明的人;這是賢人被隔阻遮蔽難以接近君主的原因,也是君主千載難以遭遇賢臣的原因。有的君主不肯重用賢士,或者任用了賢能之士,卻不能長久;即或任用較久,也不能有始有終;或不成材的兒子,把賢明的父親的忠臣廢棄不用,這種做法招來的災禍與失敗,實在無法-一記述。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君主自己不賢明,反而--味聽信一般臣子的言辭。所以說,使誣陷之辭不起作用,那才是君主的賢明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