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9|回覆: 0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9善謀上詩解5論至德不和俗便國不必古商鞅諫秦孝公變嚴法酷刑守公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24 21: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9善謀上詩解5論至德不和俗便國不必古商鞅諫秦孝公變嚴法酷刑守公
題文詩:
秦孝公欲,用衛鞅言,更爲嚴刑,峻法易古,
三代制度,恐臣不從,於是,衛鞅甘龍,
杜摯三大,夫御於君,慮世事之,變計正法,
本使民道.君曰代位,不亡社稷,君之道措,
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今吾欲更,法以教民,
吾恐天下,之議我也.鞅曰臣聞,疑行無名,
疑事無功,前定,變法之慮,行之無疑,
殆無顧天,下之議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
負非於世;有獨知之,虞者,見謷於民.
語曰愚者,晤成事智,者見未萌.民不可與,
慮始,與樂成功.郭偃法曰:論至德者,
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
愛民禮者,所以便事;是以聖人,苟可治國,
不法其故;苟可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
甘龍曰否,臣聞聖不,易民而教,者不變,
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功成,據法而治,
者吏習而,民安之今,君變法不,循故更禮,
教民臣恐,天下議君,願君熟慮.公孫鞅曰:
子之所言,世俗所知,常人安於,所習學者,
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也非,
所與論於,典法之外;三代,而王五霸,
法而霸.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
不肖拘焉;拘禮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人不,
足與論治.君無疑矣.杜摯:利不百不,
變法攻不,什不易器;聞之,法古無過,
循禮無邪,君其圖之.公孫鞅曰:前世教異,
何古之法?帝王,相復,何禮之循?
伏犧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
及至文武,各當其時,而立法因,制禮.
禮法兩定,制令各宜,甲兵器備,各便其用.
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古;故湯武之,
王不循古,殷夏之滅,也不易禮.然則反古,
者未可非,循禮者亦,未足多也,君無疑矣.
孝公曰善,嘗有,窮鄉多怪,曲學多辯;
愚者之笑,和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憂焉;
拘世之議,人心不疑.於是孝公,違龍摯之,
善謀遂從,衛鞅之言,法嚴而酷,刑深必守,
以公當時,取強遂封,鞅爲商君.及孝公死,
國人怨鞅,而車裂之,其患流漸,始皇,
赤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削刻無恩,
之所致也.三代積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
秦項嚴暴,而亡漢王,垂仁而帝,仁恩謀本.
【原文】  秦孝公欲用衛鞅之言,更爲嚴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度,恐大臣不從,於是召衛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於君,慮世事之變計,正法之本,使民道。君曰:『代位不亡社稷,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更法以教民,吾恐天下之議我也。』公孫鞅曰:『臣聞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君前定變法之慮,行之無疑,殆無顧天下之議,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負非於世;有獨知之虞者,必見謷於民。語曰:'愚者晤成事,知者見未萌。」民不可與慮始,可與樂成功。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治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臣聞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今君變法不循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君熟慮之。』
公孫鞅曰:『子之所言者,世俗之所知也。常人安於所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也,非所與論於典法之外也。三代不同道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治。君無疑矣。』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攻不什不易器。臣聞之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者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犧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其時而立法因事制禮。禮法兩定,制令各宜,甲兵器備,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古。故湯武之王也不循古,殷夏之滅也不易禮。然則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禮者未足多也,君無疑矣。』孝公曰:『善。吾聞窮鄉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和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憂焉。拘世之議,人心不疑矣。』於是孝公違龍摯之善謀,遂從衛鞅之過言,法嚴而酷刑深,而必守之以公,當時取強,遂封鞅爲商君。及孝公死,國人怨商君,至於車裂之,其患流漸,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削刻無恩之所致也。三代積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秦項嚴暴而亡,漢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謀之本也。【注釋】出自史記·商君列傳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龍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爲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民爲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爲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爲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譯文】
孝公任用衛鞅後不久,打算變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議論自己。衛鞅說:『行動猶豫不決,就不會搞出名堂,辦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成功。況且超出常人的行爲,本來就常被世俗非議;有獨道見解的人,一定會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後都弄不明白,聰明的人事先就能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謀劃新事物的創始而可以和他們共享成功的歡樂。探討最高道德的人不與世俗合流,成就大業的人不與一般人共謀。因此,聖人只要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成法;只要能夠利於百姓,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孝公說:『講的好。』甘龍說:『不是這樣。聖人不改變民俗而施以教化,聰明的人不改變成法而治理國家。順應民風民俗而施教化,不費力就能成功;沿襲成法而治理國家,官吏習慣而百姓安定。』衛鞅說:『甘龍所說的,是世俗的說法啊。一般人安於舊有的習俗,而讀書人拘泥於書本上的見聞。這兩種人奉公守法還可以,但不能和他們談論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禮制不同而都能統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聰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約;賢能的人變更禮制,尋常的人被禮制約束。』杜摯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成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換舊器。仿效成法沒有過失,遵循舊禮不會出偏差。』衛鞅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於國家就不仿效舊法度。所以湯武不沿襲舊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換舊禮制而滅亡。反對舊法的人不能非難,而沿襲舊禮的人不值得讚揚。』孝公說:『講的好。』於是任命衛鞅爲左庶長,終於制定了變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十家編成一什,五家編成一伍,互相監視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帶治罪。不告發奸惡的處以攔腰斬斷的刑罰,告發奸惡的與斬敵首級的同樣受賞,隱藏奸惡的人與投降敵人同樣的懲罰。一家有兩個以上的壯丁不分居的,賦稅加倍。有軍功的人,各按標準升爵受賞;爲私事鬥毆的,按情節輕重分別處以大小不同的刑罰。致力於農業生產,讓糧食豐收、布帛增產的免除自身的勞役或賦稅。因從事工商業及懶惰而貧窮的,把他們的妻子全都沒收爲官奴。王族裡沒有軍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冊。明確尊卑爵位等級,各按等級差別占有土地、房產,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飾,按各家爵位等級決定。有軍功的顯赫榮耀,沒有軍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顯榮。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