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6|回覆: 0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10善謀下詩解5張良諫漢王分封諸侯遂破楚軍於垓下封平生所憎雍齒群臣心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26 21: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10善謀下詩解5張良諫漢王分封諸侯遂破楚軍於垓下封平生所憎雍齒群臣心安
題文詩:
漢五年王,追擊項王,陽夏南,止軍與淮,
陰侯韓信,建成,彭越期會,擊楚軍至,
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
深塹守之,謂張:諸侯不守,奈何?
對曰楚兵,且破而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則不能軍,
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東傅海,盡與韓信,
睢陽以北,至谷城盡,與彭越使,各自為戰,
則楚易敗.漢王乃使,使告韓信,彭越:
幷力擊楚,楚已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
睢陽以北,至谷城之,與彭相國.使者至後,
韓信彭越,皆喜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
齊行彭越,兵自梁至,諸侯來會,遂破楚軍,
於垓下追,項王誅,之於淮津,二君之功,
子房之謀.漢六年,正月封功,臣張子房,
未嘗有功,帝曰:鉉籌策帷,幄中決勝,
千裏之外,子房功也,子房自擇,齊三萬戶.
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
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
當三萬戶.乃封,為留侯.及蕭何等,
其餘功臣,皆未.群臣自疑,恐不得封,
咸不自安,有搖動心.於是高帝,在雒陽南,
宮上台見,群臣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
此何?留侯曰陛,下不知乎?謀反耳.
高帝乃:天下屬安,何故而反?留侯曰陛,
下起布衣,與此屬定,天下陛下,已為天子,
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誅皆平,生怨仇今,
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上,
不能盡封,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聚謀反.
上乃憂曰:為將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
群臣所共,知誰最甚?上曰雍齒,與我有故,
數窘辱我,欲殺之而,為其功多,故不忍也.
留侯曰今,急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
齒得封即,人人自堅.於是上置,酒封雍齒,
為什,而急詔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
還倍畔心,銷邪道謀,使國安寧,累世無事,
無患者張,子房之謀.漢王善納,張良善諫.
【原文】  漢五年,追擊項王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謂張子房曰:『諸侯不約,奈何?』對曰:『楚兵且破,而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則不能,軍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盡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乃使使者告韓信、彭越曰:『幷力擊楚,楚已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喜,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行,彭越兵自梁至,諸侯來會,遂破楚軍於垓下,追項王,誅之於淮津,二君之功,張子房之謀也。【注釋出自【漢書-張良傳】
 五年冬,漢王追楚至陽夏南(1),戰不利,壁固陵(2),諸侯期不至(3),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高紀】(4)。
  (1)陽夏(jiǎ):縣名。在今河南太康縣。(2)壁:安營紮寨。固陵:邑名。在今河南太康縣南。(3)期:言約會的日期。(4)【高紀】:即本書【高帝紀】。
漢五年(前202),漢王追趕項王到陽夏南邊,讓部隊駐紮下來,並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日期會合,共同攻打楚軍。
  【譯】
漢五年冬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南部,戰事不利,堅守固陵營壘,諸侯到約定時期沒有來。張良向漢王獻計,漢王就採用他的計策,諸侯就都率軍前來。此事在【高帝紀】中有記載。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日:『諸侯不從約,為之柰何?』對日:『楚兵且破, 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日:『善。 』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 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 』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譯文】【史記項羽本紀】
漢五年(前202),漢王追趕項王到陽夏南邊,讓部隊駐紮下來,並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日期會合,共同攻打楚軍。漢軍到達固陵,而韓信、彭越的部隊沒有來會合。楚軍攻打漢軍,把漢軍打得大敗。漢王又逃回營壘,掘深壕溝堅守。漢王問張良道:『諸侯不遵守約定,怎麼辦?』張良回答說:『楚軍快被打垮了,韓信和彭越還沒有得到分封的地盤,所以,他們不來是很自然的。
君王如果能和他們共分天下,就可以讓他們立刻前來。如果不能,形勢就難以預料了。
君王如果把從陳縣以東到海濱一帶地方都給韓信,把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給彭越;使他們各自為自己而戰,楚軍就容易打敗了。』漢王說:『好。』
於是派出使者告訴韓信、彭越說:『你們跟漢王合力擊楚,打敗楚軍之後,從陳縣往東至海濱一帶地方給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給彭相國。』使者到達之後,韓信、彭越都說:『我們今天就帶兵出發。』
於是韓信從齊國起行,劉賈的部隊從壽春和他同時進發,屠戮了城父,到達垓下。大司馬周殷叛離楚王,以舒縣的兵力屠戮了六縣,發動九江兵力,隨同劉賈、彭越一起會師在垓下,逼向項王。
【原文】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張子房未嘗有戰功,高皇帝曰:『鉉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子房功也,子房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齊三萬戶。』乃封良為留侯。及蕭何等其餘功臣,皆未封。群臣自疑,恐不得封,咸不自安,有搖動之心。於是高皇帝在雒陽南宮上台,見群臣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何故而反?』留侯曰:『陛下起布衣,與此屬定天下,陛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誅皆平生怨仇。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將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數窘辱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得封,即人人自堅矣。』於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詔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還倍畔之心,銷邪道之謀,使國家安寧,累世無事無患者,張子房之謀也。
【注釋】
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1)。』乃封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而不決,未得行封。上居洛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數人偶語(1)。上曰:『此何語?』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2),何故而反?』良曰:『陛下起布衣(3),與此屬取天下,今陛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平生仇怨。今軍吏計功,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4),又恐見疑過失及誅,故相聚而謀反耳。』上乃憂曰:『為將奈何?』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5),數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功多,不忍。』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堅矣(6)。』於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7),而急趣(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
【譯文】
漢六年,封有功之臣。張良沒有過戰功,高帝說:"子房的功勞是運籌帷幄,決定千裏之外的勝利。自己在齊挑選三萬戶。"張良說:"開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會,這是上天把臣託付給陛下。陛下採納臣的計策,幸而有時還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給我就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戶。"就封張良做了留侯,是和蕭何等一起受的封。皇上封了二十多位大功臣,其餘的將領天天在爭功不能決定,沒有得到分封。皇上住在洛陽南宮,從天橋上常常看見將領們幾個人在一起私語。皇上說:"他們在說什麼?"張良說:"陛下還不知道吧?這是想謀反。"皇上說:"天下剛剛穩定下來,為何要謀反?"張良說:"陛下本來是平民,和這些人一起打天下,現在陛下做了皇上,所封的都是蕭、曹等故交好友,所殺的都是平時和您有仇恨的人。現在軍吏都在計算自己的功勞,天下不夠把所有人都封遍,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夠全部封賞,又怕被懷疑有過失而被殺害,所以聚集起來要謀反。"於是皇上擔心地說:"那應該怎麼做呢?"張良說:"皇上平時忌恨的人,大臣們都知道的,誰最厲害?"皇上說:"原來雍齒和我有仇,多次侮辱讓我陷入困境,我想殺他,因為他功勞多,又不忍心。"張良說:"現在馬上先封雍齒,並且讓群臣知道,群臣見到雍齒都先受封賞,每個人都會放心的。"於是皇上擺了酒席,封雍齒為什邡侯,並馬上催促丞相、御史計功封賞。群臣喝完酒以後,都高興地說:"雍齒都被封侯,我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1)良曰等句:此是張良表示謙讓,不像韓信輩恃功爭封,實為明哲保身。
  (1)復道:樓閣間上下兩層通道。這裏是指復道上層。偶語:相對私語。(2)屬(zhú):適值,方才。(3)起布衣:由平民起事。(4)此屬:此輩。(5)雍齒:沛縣人,曾有過叛劉降魏的行為。怨:王念孫以為是衍文。(6)自堅:言內心安定。(7)什方:陳直以為作『汁邡』為是。縣名。在今四川什邡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