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卷3詩解1大道多容大德多下殷湯為善則禍不至文王仁德重善去禍 題文詩: 傳曰昔者,舜甑盆無,膻而下不,以余獲罪; 飯乎土簋,啜乎土型,農不以力,獲罪麑衣, 蜼領女不,以巧獲罪;法下易由,事寡易為, 功而民不,以政獲罪.大道多容,大德多下, 故聖寡為,用物常壯.傳曰易簡,天下理得. 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易為民,工巧易材. 詩經曰政,有夷之行,子孫保之.有殷之時, 谷生湯廷,三日大拱.湯問伊尹,曰何物也? 對曰谷樹.湯問何為,而生於此?伊尹對曰: 谷之出澤,野物也今,生天子庭,殆不吉也. 湯曰奈何?伊尹對曰:妖者禍先,祥者福先, 見妖為善,則禍不至,見祥而為,不善其則, 福不臻也.商湯於是,齋戒靜處,夙興夜寐, 吊死問疾,赦過賑窮,七日谷亡,妖孽不見, 國家遂昌.詩經有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昔周文王,之時蒞國,八年六月,文王寢疾, 五日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有司皆曰: 臣聞地動,為人主也.今者君王,寢疾五日, 地動四面,不出國郊,群臣皆恐,請移地震. 王曰奈何,其移之也?對曰興事,動眾以增, 國城其可,以移之乎?王曰不可;夫天之道, 見妖是以,罰有罪也,我必有罪,故此罰我; 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不可以之; 昌請改行,重善移之,其可免乎?遂謹其禮, 節祑皮革,以交諸侯;飾其辭令,幣帛以禮, 俊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有功遂與, 群臣行此,無幾何而,疾止文王,即位八年, 地動之後,四十三年,蒞國五十,一年而終, 此文王之,所以踐妖.為政以德,感天動地. 【原文】 傳曰:昔者、舜甑盆無膻,而下不以余獲罪;飯乎土簋,啜乎土型,而農不以力獲罪;麑衣而{執皿,蜼}領,而女不以巧獲罪;法下易由,事寡易為功,而民不以政獲罪。故大道多容,大德多下,聖人寡為,故用物常壯也。傳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詩曰:『政有夷之行,子孫保之。』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人易為民,工巧易為材。詩曰:『政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注釋】 1,麑衣而{執皿}領:麑衣,裘衣。執皿曰為 蜼 wěi 一種體形較大的長尾猴,黃黑色,尾長數尺 2,『政有夷之行,子孫保之。』出自【詩經·周頌·清廟之什.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譯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民眾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子孫永保這地方。 作:生,造就。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開荒墾田。
作:治理。一說始。康:安康。徂(cú ):往,指百姓來歸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保:守住。 【原文】 有殷之時,谷生湯之廷,三日而大拱。湯問伊尹曰:『何物也?』對曰:『谷樹也。 』湯問:『何為而生於此?』伊尹曰:『谷之出澤,野物也,今生天子之庭,殆不吉也。』湯曰:『奈何?』伊尹曰:『臣聞:妖者、禍之先,祥者、福之先。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臻』』湯乃齋戒靜處,夙興夜寐,吊死問疾,赦過賑窮,七日而谷亡,妖孽不見,國家昌。詩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注釋】畏天之威,於時保之。』出自 【周頌·清廟之什·我將】 原文: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譯文:奉上祭品獻神靈,祭品有牛還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謀求安四方。偉大文王英名揚,配祀上天祭品享。我們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註:我:周武王自稱。將:捧。
享:獻祭品。右:通『佑』,保佑。儀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制度。靖:平定,治理。伊:語助詞。嘏(gǔ):福。一說通『假』,偉大。
既:盡。右:助。朱熹【詩集傳】則以為神靈『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饗(xiǎng):享用祭品。夙夜:早晚,指勤政。於時:於是。 【譯文】 殷商時,在商湯王的朝廷上長出了一棵谷樹,經過三天,長大得兩手可以合抱。商湯問伊尹說:『這是什麼東西?』伊尹回答說:『這是谷樹。』商湯又問:『谷樹為什麼生長在這裏呢?』伊尹回答說:『谷樹生長在水澤,是野生的植物。現在生長在天子的朝廷上,恐怕不吉利。』商湯說:『怎麼辦呢?』伊尹說:『我聽說,妖孽是在災禍沒有發生時出現,祥瑞是在幸福沒有到來時出現。發現了妖孽,而做好事,那麼災禍就不會到來。發現祥瑞,而做不好的事,那麼幸福就不會到來。』商湯於是齋戒,安靜地獨自住在屋子裏反省,每天清早起床,很晚才睡覺。哀弔死人的親屬,慰問生病的人,赦免有過錯的人,賑濟窮困的人。經過七天,谷樹就死了,妖孽消失了,國家興盛起來。 【原文】 昔者、周文王之時,蒞國八年,夏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有司皆曰:『臣聞:地之動,為人主也。今者、君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四面不出國郊,群臣皆恐,請移之。』文王曰:『奈何其移之也?』對曰:『興事動眾,以增國城,其可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道見妖,是以罰有罪也,我必有罪,故此罰我也。今又專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不可以之。昌也請改行重善移之,其可以免乎?』於是遂謹其禮節祑皮革,以交諸侯;飾其辭令幣帛,以禮俊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有功。遂與群臣行此,無幾何而疾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之後四十三年,凡蒞國五十一年而終,此文王之所以踐妖也。詩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注釋】出自【呂氏春秋】卷6季夏紀4制樂詩解至世至樂重善去禍 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百吏皆請曰:『臣聞地之動,為人主也。今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請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對曰: 『興事動眾,以增國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見妖也,以罰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罰我也。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不可。』文王曰:『昌也請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於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飭其辭令、幣帛、以禮豪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群臣。無幾何,疾乃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已動之後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譯文】 周文王即位八年,那年的六月,文王臥病五天發生了地震。而震動的四周的範圍沒超出周朝的國土。百官請示說:『我們聽說,地震是因為君王您。您病臥五天,地就震,而四周不超過周朝國界,臣子們都害怕,都請求將地震遷移出去。』文王說:『怎麼遷移呢?』臣子回答說:『大量動員百姓,來增強國家的城牆,大概可以將地震遷移出去吧。』文王說:『不行。天之所以要將下妖祥,是要懲治有罪的人。我必定是有罪,所以天用地震來懲罰我。如果再明知故犯興師動眾增修城牆,是使我罪上加罪。不可以這樣。』官史又說:『做大好事可以將地震移去吧?』文王說:『我請求用做大好事來遷移它,大概可以免災了吧。』於是周文王謹慎地用禮物和皮革來結交諸侯,改正自己的言辭,增加錢物用來禮讓豪士,頒佈群臣的爵列等級及田疇。沒有很久,文王的疾病就痊癒了。周文王在位的第八年發生了地震,地震之後四十三年,文王立國五十一年後去世。這就是文王止天災祛妖邪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