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7|回復: 0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3诗解7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形道义简易民易知从礼乐明民不罹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4 19: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韩诗外传】卷3诗解7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形道义简易民易知从礼乐明民不罹刑
题文诗: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
其弟谏曰:何不受鱼?嗜鱼,故不受也.
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
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乎故能,成其私焉.经有:
思无邪也.此之谓也.传曰鲁有,父子讼者,
康子欲杀.孔子:未可杀夫,民父子讼,
之为不义,久矣是则,上失其道,有道,
是人亡矣.讼者闻之,无讼.康子:
治民以孝,杀一不义,不孝,不亦可乎?
孔子曰否,不教而听,其狱此乃,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谳不治,不可刑也.
陈之教,而先服之,从风;邪行不从,
然后俟之,以刑,民知罪矣.一仞之墻,
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
今其仁义,之陵迟亦,久矣能谓,民无逾乎?
经有: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
不使迷是,以威厉而,刑措不用.形其仁义,
谨其教道,使民目晰,焉而见之,使民耳晰,
焉而闻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则道不迷,
民志不惑.曰示,我显德行.故道义不,
易民不由;礼乐不明,民不见也.经有: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
小人所视.言其明也.睠言顾之,焉出涕.
哀其不闻,礼教而就,刑诛也夫,散其本教,
施之刑辟,犹决其牢,发以毒矢,不亦哀乎!
故曰.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
刑者鞭策,今犹,辔衔而鞭,策以御也,
欲马之进,则策其后,欲马之退,则策其前,
御者以劳,马多伤矣.今犹此也,上忧劳而,
民多罹刑.诗: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为上无礼,不免乎患;为下无礼,不免乎刑;
上下无礼,胡不遄死?康子避席,再拜曰仆,
虽不敏请,承此语矣.孔子退朝,门人子路,
难曰父子,讼道?孔子曰否.子路曰然,
夫子胡为,君子免之?孔子:不戒责成,
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谓之贼也.
君子为政,避此三者.且诗:载色载笑,
匪怒伊教.大道至简,真法简易,易知易从.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乎?故能成其私。』诗曰:『思无邪。』此之谓也。【注释】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原文:
公孙仪②相鲁③而鱼,一国尽争买而献之,公仪子④不受。弟子谏日: "夫子⑤嗜不受者,何也?』对日: "夫唯嗜鱼, 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⑥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⑦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⑧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嚕,我能长自给⑨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记不如己之自为也。
翻译: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 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即使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就说明了要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
注释:
②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③相鲁:做鲁国宰相。④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⑤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⑥下人:迁就他人。⑦枉:违法曲断。⑧即:假如。⑨给:供给。
【原文】传曰: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欲杀。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父子讼之为不义久矣,是则上失其道,上有道,是人亡矣。』讼者闻之,请无讼。康子曰:『治民以孝,杀一不义,以僇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否。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谳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邪行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墻,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今其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无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刑措不用也。
故形其仁义,谨其教道,使民目晰焉而见之,使民耳晰焉而闻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则道不迷,而民志不惑矣。诗曰:'示我显德行。」故道义不易,民不由也;礼乐不明,民不见也。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其明也。'睠言顾之,潸焉出涕。」哀其不闻礼教而就刑诛也。夫散其本教,而施之刑辟,犹决其牢,而发以毒矢也,不亦哀乎!故曰:未可杀也。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也,刑者,鞭策也,今犹无辔衔而鞭策以御也,欲马之进,则策其后,欲马之退,则策其前,御者以劳,而马亦多伤矣。今犹此也,上忧劳而民多罹刑。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为上无礼,则不免乎患;为下无礼,则不免乎刑;上下无礼,胡不遄死?』康子避席再拜曰:『仆虽不敏,请承此语矣。』 孔子退朝,门人子路难曰:『父子讼、道邪?』孔子曰:『非也。』子路曰:『然则夫子胡为君子而免之也?』孔子曰:『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且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注释】1『传曰:鲁有父子讼者...俾民不迷。参考说苑政理
2,yan释义:审判定罪。如:定谳。
3,『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句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毗辅也。俾使也。译文: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
4,'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出自先秦诗经【鲁颂·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译文:
泮水令人真愉快。来此采摘水芹菜。鲁侯莅临有威仪,看那龙旗多气派。旗帜飘扬猎猎舞,鸾铃和鸣声声在。随从不分官大小,跟着鲁公真光彩。
令人高兴泮水好,来此采摘水中藻。鲁侯莅临有威仪,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马儿真健矫,他的声音亮又高。面容和蔼又带笑,并非生气是宣教。
【译文】
鲁国有一对父子提起诉讼,康子想要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 老百姓不了解父子之间打官司不符合道义这种情况由来己久,这表明执政者失道。如果执政者有道,这样的人就会没有了。』打官司的父子听到这些话后,请求不再打官司。康子说:『治理百姓要依靠孝道。杀掉一个不孝之人,来羞辱那些缺少孝行的人,不能这么做吗?孔子说:『不是这样。 不事先教化百姓,却听凭他们接受刑罚惩处,这是在杀害无罪之人。如果三军大败,就不能杀死(逃跑的士兵)。如果刑狱议罪的法令还没制定好,就不能(对百姓)用刑。(如果)执政者把道理告诉老百姓,先让他们信服,那么百姓就会像原野上的草-样,紧相追随。(如果百姓还是)行为邪恶又不听从教导,此后再用刑罚惩治他们,那么百姓就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行了。一仞高的墙,百姓跨不过去; (可是) 百仞高的山,小孩子也能攀登上去:这是因为山坡平缓的缘故啊。现在仁义逐渐衰微时间己久,能对百姓说不要攀爬吗?从前执政者引导百姓,不让他们心志迷乱,因此(法度)有威严,刑罚就可以搁置不用。所以(现在) (执政者) 应该展现出他们所追求的仁义,重视对百姓进行教导的方式,让百姓的眼睛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让百姓的耳朵能够清晰地听到它们,让百姓的心里能够清晰地懂得它们,那么道义就不会迷失,百姓的心志也就不会迷乱了。
所以,道义如果不够平实易懂,百姓便不会追随;礼乐教化如果不够明白晓畅,老百姓就就有可能视而不见。【诗经】 上说:『周道如砥, 其直如矢」,这是在说(道义、礼乐)应该是平易的。'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这是在说(道义、礼乐)应该是清晰、明白的。'蜷言顾之, 潸焉出涕」这是百姓在哀叹自己没有听到过礼仪教化,却要接受刑罚甚至是失去生命。所以说: (这对父子) 不能杀。
『从前先王用礼来管理百姓,可以用驾车来打个比方。刑罚,就像是驾车时用的鞭子。而现在就像是没有缰绳和嚼子,只凭鞭子指挥马去驾车,想要马前进就鞭打它的尾部,想要马后退就鞭打它的前部。车夫因此劳累不堪,马也多受伤害。鲁国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执政者忧虑、劳苦,百姓也遭受了很多刑罚。【诗经】 上说:『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执政者不懂得礼, 就不能免除祸患;百姓不懂得礼,就不能免受刑罚;执政者和百姓都不懂得礼,那就都快要灭亡了!』
康子离席起立,拜了两拜,说:『我虽然不聪明,也听懂您这些话的意思了。』
孔子退朝后,学生子路诘难他说:『父子之间打官司, 难道符合道义吗?』孔子说:『不符合。 』子路说:『 既然如此,那么先生您为什么用君子的姿态来赦免他们呢?』孔子说:『对百姓不加申诫就要成效,这叫做伤害;起先怠慢,突然限期完成,这叫做暴虐;不加教导却忍心杀死(他们),这叫做残害。君子想要治理天下,就应该避免这三种情况出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