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桂枝湯
【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薑10g 大棗10g
【功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
【特徵】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惡風,發熱,汗出,脈浮緩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芪益氣,以扶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 、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後及病後的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尋麻疹等屬於營衛不和者。
4使用注意 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物。
銀翹散
【組成】連翹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葉3g 甘草6g荊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
【特徵】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溫病條辨】稱本方為『辛涼平劑』,是治療外感風熱表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發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數為辨證要點。
2 加減變化 渴甚者,為傷津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項腫咽痛者,系熱毒較甚,加馬勃、玄參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紐者,由熱傷血絡,去荊芥穗、淡豆豉之辛溫,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涼血止血;咳者,是肺氣不利,加杏仁苦降肅肺以加強止咳之功;胸膈悶者,乃夾濕邪穢濁之氣,加藿香、鬱金芳香化濕,辟穢祛濁。
3 現代運用 本方廣泛用於急性發熱性疾病的初起階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腮腺炎等辨證屬溫病初起,邪郁肺衛者。皮膚病 如風疹、尋麻疹、瘡瘍癤腫,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 凡外感風寒及濕熱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藥物多為芳香輕宣之品,不宜久煎。
華蓋散
【組成】麻黃10g 桑皮10g 紫蘇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陳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風寒.
【特徵】咳嗽上氣,痰氣不利,脈浮數者.
麻杏甘石湯
【組成】麻黃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鬱熱致喘
【特徵】咳嗽喘逆,氣急鼻扇,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者。
二陳湯
【組成】半夏 8.0g,茯苓 5.0g,生薑 2.5g,陳皮 8.0g,炙甘草 2.5g
【功用】燥濕化痰、止嘔健胃。
【主治】胃中寒濕、痰濁、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脾胃不和等。
【特徵】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梅尼爾氏綜合症。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燥濕化痰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咳嗽,嘔惡,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證要點。
2. 加減變化 本方加減化裁,可用於多種痰證。治濕痰,可加蒼朮、厚朴以增燥濕化痰之力;治熱痰,可加膽星、瓜蔞以清熱化痰;治寒痰,可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寒痰;治風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熄風;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鬱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經絡之瘰癧、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化痰。
3.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熱者。
4.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