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解表方
1.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2.大青龍湯:
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太陽無汗兼煩躁,熱清表解此為良。
3.加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姜蔥草,加減臨時在變通。
4.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陽如瘧此為功。
5.蔥豉湯:
蔥豉湯原助汗方,同煎蔥豉代麻黃,莫雲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陽效力彰。
6.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發表溫經兩法彰,若非表裏相兼治,少陰反熱皆能康。
7.十神湯:
十神湯裏葛升麻,陳草芎蘇白芷加,麻黃赤芍兼香附,時行感冒效堪夸。
8.葛根湯:
葛根湯內麻黃襄,二味加入桂枝湯,輕可去濕因無汗,有汗加葛無麻黃。
9.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疏風寒,前胡荊芥細辛甘,半夏茯苓生薑棗,頭昏咳嗽屬外感。
10.華蓋散:
華蓋麻黃杏橘紅,桑皮苓草紫蘇共,三拗只用麻杏甘,表散風寒力最雄。
11.蒼耳散:
蒼耳散專治鼻淵,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蔥茶湯送下,升清達竅病能安。
12.麻杏石甘湯:
傷寒麻杏石甘湯,四藥組成法度良,辛涼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煩效力彰。
13.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輕宣溫熱煮無過。
14.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饒,蘆根為飲輕清劑,熱盛陽明入母膏。
15.柴葛解肌湯:
節奄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薑。
16.宣毒發表湯:
疹伏宣毒發表湯,升葛前桔枳荊防,薄通翹蒡淡竹草,引加芫綏水煎嘗。
17.蔥豉桔梗湯:
蔥豉桔梗俞氏方,翹竹梔薄草同商,此是辛涼發汗法,風熱感冒服之良。
18.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草棗薄荷八味共,滋陰發汗最相宜。
19.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煨姜加大棗,陽虛無汗法當諳。
20.人參敗毒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瘟疫傷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21.參蘇飲: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此方施。
22.蔥白七味飲:
外台蔥白七味飲,新豉生薑干葛根,麥冬生地干楊水,血虛外感此方珍。
23.香蘇散:
香蘇散內用陳皮,香附紫蘇二兼隨,甘草合中兼補正,風寒氣滯此方宜。
24.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細辛半夏甘和味,薑桂麻黃芍藥同。
25.升麻葛根湯:
董氏升麻葛根湯,芍藥更加甘草襄,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效彰彰。
26.竹葉柳蒡湯:
竹葉柳蒡干葛知,蟬衣荊芥薄荷司,石膏粳米參甘麥,初起風痧此可施。
27.神術散:
神術散用甘草蒼,細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經祛風濕,風寒泄瀉總堪嘗,太無神術即平胃,加入菖蒲與藿香,海藏神術蒼防草,太陽無汗代麻黃,若以白朮易蒼朮,太陽有汗此方良。
28.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人參芍藥湯,桂枝五味麥冬襄,歸芪甘草汗兼補,虛人外感服之康。
29.神白散:
神術散用白芷草,姜蔥淡豉合煎好,備急單煎蔥白豉,風寒初起均能療。
二、瀉下劑
30.大承氣湯:
大承氣內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救陰瀉熱功偏長,急下陽明有數條。
31.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樸實黃,譫狂痞硬上焦強,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風閉實可消詳。
32.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硝黃草,甘緩微和將胃保,不用樸實傷上焦,中焦燥實服之好。
33.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陳皮,枳柏黃連莪朮隨,大黃黑丑兼香附,
滴水為丸量服之,一切實積能推當,瀉痢食瘧用咸宜。
34.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治結胸,心間硬痛便難通,傷寒下早邪傳裏,大黃芒硝甘遂從。
35.十棗湯:
十棗湯攻水結邪,縱橫上下證多乖,遂戟芫花肥紅棗,審病投方事必諧。
36.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仲師方,脅下寒凝痛莫當,共和細辛三種草,功專溫下妙非常。
37.溫脾湯:
溫脾附子與乾薑,甘草人參及大黃,寒熱並行治寒積,溫通並用妙非常。
38.麻子仁丸:
丸名麻子治脾約,枳朴大黃麻杏芍,土燥津亡便難出,通幽養陰蜜丸嚼。
39.三物備急丸:
三物備急丸最猛,大黃巴豆乾姜勇,食停腸胃脹難消,冷熱諸邪此方統。
40.濟川煎:
煎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便結病虛難下奪,用通與補法堪宗。
41.黃龍湯:
黃龍湯即大承氣,加入參歸甘桔比,姜棗共煎十味同,攻補兼施兩法俱。
42.增液承氣湯:
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般同,熱結津虧大便秘,煎飲能收潤下功。
43.承氣養榮湯:
承氣養榮用地黃,枳朴大黃知芍當,腸燥津枯大便秘,增水行舟功最強。
44.外導法:
蜜煎導法通大便,或將膽汁灌肛中,不欲苦寒傷胃府,陽明無熱勿輕攻。
45.舟車丸:
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又木香,青皮更與橘皮入,燥實陽水卻相當。
三、和解劑
46.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共,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
47.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枳竹茹,苓夏陳皮碧玉屬,少陽熱重寒輕症,胸痞嘔惡總能除。
48.四逆散:
四逆散裏柴胡俱,芍藥枳實甘草齊,此是陽邪成厥逆,平陽回逆此方需。
49.逍遙散: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散熱除蒸功最奇,調經八味丹梔着。
50.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陳皮芍,防風白朮煎丸酌,補土瀉木理肝脾,若作食傷醫便錯。
51.達原飲:
達原飲用朴檳芩,白芍知甘草果仁,邪伏膜原瘟疫發,疏邪宣壅急先行。
52.清脾飲:
清脾飲用清朴柴,苓夏甘芩白朮偕,更加草果煎姜用,熱多腸瘧此方來。
53.截瘧七寶飲:
截瘧七寶草果仁,常山檳朴甘青陳,瘧發頻頻尤不止,正氣未虛此方神。
54.何人飲:
何人景岳出新方,久瘧雙虛法最良,配入歸陳調氣血,更須煨熟好生薑。
55.黃連湯:
黃連湯內用乾薑,半夏人參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忘。
56.黃芩湯:
黃芩湯用甘芍並,二陽合利棗加烹,此方遂為治痢祖,後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薑與半夏,前症兼嘔此能平,單用芍藥與甘草,散逆止痛能和營。
57.六和湯: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術參扁豆同甘草,姜棗煎之六氣平,或益香薷或蘇葉,傷寒傷暑用須明。
58.奔豚湯:
奔豚湯治腎中邪,氣上沖胸腹痛佳,芩芍芎歸甘草半,生薑干葛李根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