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60|回覆: 6

[中醫典籍] 【中基】第三章 第二節 氣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中醫學的氣學說,是研究人體之氣的概念、生成、分佈、功能及其與臟腑、精、血、津液之間關係的系統理論,與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有着明顯的區別。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運行不息,推動和調控着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着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着生命的終止。
      中醫學的氣概念,可能源於古人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古人通過對人體自身某些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時氣的出入、活動時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等的觀察,產生了對氣的樸素而直觀的認識,加之在氣功鍛煉中體悟到的氣在體內的流動,於是在樸素認識逐漸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推測、聯想、抽象和純化,逐漸形成了人體之氣是人體中的能流動的細微物質的概念。隨着認識的深入,對人體之氣的來源、功能、運動規律和形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有了較系統的認識,建立了中醫學的氣學理論。
    中醫學氣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學氣學說的滲透和影響。古代哲學的氣是運動不息的細微物質的概念,氣升降聚散運動推動和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思想,對中醫學的氣是運行不息的精微物質概念的形成,氣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着人體生命活動等理論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學意義。但中醫學的氣是客觀存在於人體中的具體的氣,是在體內不斷升降出入運動的精微物質,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對生命活動起着推動和調控作用。中醫學的氣理論有其固有的研究對象和範圍,而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是一種古代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因此中醫學的氣概念與古代哲學的氣概念是有嚴格區別的。
    精與氣的概念在中醫學中是有嚴格區別的。精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 氣是由精化生的極細微物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化為氣。』 精為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推動和調控臟腑生理活動的動力。因此,【內經】中多次提到精與氣的轉化關係,其對精與氣的區分較先秦哲學中的概念更為明確。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人體之氣,由精化生,並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氣的生成,是脾、腎、肺等臟腑的綜合協調作用的結果。
    (一)生成之源
    人體之氣來源於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即元氣)、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和自然界的清氣,後兩者又合稱為後天之氣(即宗氣),三者結合而成一身之氣,【內經】稱為『人氣』。
    來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結合成為胚胎,人尚未出生之前,受之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氣,成為人體之氣的根本。先天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靈樞・刺節真邪】稱之為『真氣』,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難經】稱之為『原氣』 或『元氣』。
    來源於飲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體吸收後化生水谷之氣,簡稱為『谷氣』,布散全身後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部分。【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另外,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津液,也可作為化氣之源。
    來源於自然界的清氣需要依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腎的納氣功能才能吸入體內。【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於肺。』 清氣參與氣的生成,並且不斷吐故納新,促進人體代謝活動,因而是生成人體之氣的重要來源,清氣隨呼吸運動源源進入體內,不可間斷。
    (二)相關臟腑功能
    從氣的來源得知,人體之氣的充足與否有賴於全身各個臟腑的綜合協調作用,其中與腎、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尤為密切相關。
    1.腎為生氣之根
    腎藏先天之精,並受後天之精的充養。先天之精是腎精的主體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即元氣),是人體之氣的根本,因而腎藏精的生理功能對於氣的生成至關重要。腎封藏腎精,不使其無故流失,精保存體內,則可化為氣,精充則氣足。如若腎失封藏,精耗則氣衰。
    2.脾胃為生氣之源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同完成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氣升轉,將水谷之精上輸心肺,化為血與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與津液,皆可化氣,統稱為水谷之氣,布散全身臟腑經脈,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來源,所以稱脾胃為生氣之源。若脾胃的受納腐熟及運化轉輸的功能失常,則不能消化吸收飲食水谷之精微,水谷之氣的來源匱乏,影響一身之氣的生成。故【靈樞・五味】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3.肺為生氣之主
    肺主氣,主司宗氣的生成,在氣的生成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氣,通過吸清呼濁的呼吸功能,將自然界的清氣源源不斷地吸入人體內,同時不斷地呼出濁氣,保證了體內之氣的生成及代謝。另一方面,肺將吸入的清氣與脾氣上輸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二者結合起來,生成宗氣。宗氣積於胸中,上走息道行呼吸,貫注心脈行血氣,下蓄丹田資元氣。若肺主氣的功能失常,則清氣吸入減少,宗氣生成不足,導致一身之氣衰少。
    總之,腎的生理功能與先天之氣的生成關係密切,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與後天之氣的生成關係密切,諸多臟腑的功能協調,密切配合,則人體之氣的生成來源不斷,人體之氣得以充足旺盛。如若腎、脾胃和肺等臟腑生理功能的任何環節異常或失去協調配合,都會影響氣的生成及其功能的發揮。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P>     三、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
    氣有運動的特性,氣以其運行不息而激發和調控機體的新陳代謝,推動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止息,機體新陳代謝的氣化過程因而停止,則標誌着生命過程的終止。
    (一)氣的運動
    1. 氣機的概念
    氣的運動稱作氣機。人體之氣是不斷運動着的活力很強的極細微物質,它流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筋骨皮毛,發揮其生理功能,推動和激發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
    2.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氣的運動形式,因氣的種類與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所謂升,是指氣自下而上的運行;降,是指氣自上而下的運行;出,是指氣由內向外的運行;入,是指氣自外向內的運行。例如呼吸,呼出濁氣是出,吸入清氣是入。而呼氣是由肺向上經喉、鼻而排出體外,既是出,又是升;吸氣是氣流向下經鼻、喉而內入肺臟,既是入,也是降。
    人體之氣運動的升與降。出與入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廣泛存在於機體內部。雖然從某個臟腑的局部生理特點來看,有所側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等,但是從整個機體的生理活動來看,升與降,出與入之間必須協調平衡。只有這樣,才有人體之氣的正常運動,各臟腑才能發揮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氣機升降出入的協調平衡是保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方面,氣必須有通暢無阻的運動;另一方面,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之間必須平衡協調。具備這兩點,氣的運動才是正常的,這種正常狀態稱之為『氣機調暢』。
    3.氣運動的意義
    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於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如先天之氣、水谷之氣和吸入的清氣,都必須經過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發揮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須通過氣的運動才能在體內不斷地運行流動,以濡養全身。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必須依靠氣的運動才得以完成,臟腑、經絡、形體、官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協調也必須通過氣的運動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人體整個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同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繫和適應,也離不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例如人之吸入清氣、呼出濁氣;攝入食物和水液,排出糞便及尿液、汗液等等都是氣運動的體現。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動的終止。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4.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都是氣升降出入的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也只有在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中,才能得到具體體現。
    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有其獨特之處,體現了臟腑生理活動的特性;也表現了臟腑之氣運動的不同趨勢。以五臟而分述之,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連上下,為升降轉輸的樞紐。以六腑而總論之,六腑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其在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過程中,也有着吸取水谷精微和津液參與全身代謝的作用,總體是降,降中寓升。以臟腑之間關係而言,如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以及心腎相交等等,都說明了髒與髒、髒與腑之間處於升降的統一體中。而以某一臟腑而言,其本身也是升與降的統一體,如肺之宣發肅降、小腸的分清別濁等等。總之,臟腑的氣機升降運動,在生理狀態下,體現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點和對立統一協調平衡的規律。
    由於人體各臟腑之氣的運動調暢,各臟腑之間的氣機升降出入處於一個協調的對立統一體中,從而保證了機體不斷從自然界中攝取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並通過氣化作用,升清降濁,攝取精微,排泄廢物,維持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共同完成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5.氣運動失常的表現形式
    當氣的運動出現異常變化,升降出入之間失去協調平衡時,概稱為『氣機失調』。由於氣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氣機失調也有多種表現。例如:氣的運行受阻而不暢通時,稱作『氣機不暢』;受阻較甚,局部阻滯不通時,稱作『氣滯』;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時,稱作『氣逆』;氣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時,稱作『氣陷』;氣的外出太過而不能內守時,稱作『氣脫』;氣不能外達而鬱結閉塞於內時,稱作『氣閉』。掌握這些運動失常的狀態和機理,將有利於確立多種『氣機失調』病變的治療法則。
    (二)氣化
    1.氣化的概念
    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為氣化。諸如體內精微物質的化生及輸布,精微物質之間、精微物質與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以及廢物的排泄等等都屬氣化。在中醫學中,氣化實際上是指由人體之氣的運動而引起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與能量的新陳代謝過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之一,與古代哲學中氣化是指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概念有別。
    2.氣化的形式
    實際上,氣化就是體內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等等,就是氣化過程的簡要概括。因此,體內精氣血津液各自的代謝及其相互轉化,是氣化的基本形式。如精的生成,包括先天之精的充盛和後天水谷之精的化生;精化為氣,包括先天之精化生元氣和後天之精化生谷氣,以及谷氣分化為營衛二氣;精化為髓,髓充骨而消耗或匯腦而化神;精與血同源互化;津液與血同源互化;血的化生與其化氣生神;津液的化生與其化汗化尿;氣的生成與代謝,包括化為能量、熱量以及生血、化精、化神,並分化為臟腑之氣和經氣;如此等等,皆屬氣化的具體體現。氣化過程的激發和維繫,離不開臟腑的功能。氣化過程的有序進行,是臟腑生理活動相互協調的結果。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學的氣學說,是研究人體之氣的概念、生成、分佈、功能及其與臟腑、精、血、津液之間關係的系統理論,與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有着明顯的區別。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運行不息,推動和調控着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着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着生命的終止。
      中醫學的氣概念,可能源於古人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古人通過對人體自身某些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時氣的出入、活動時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等的觀察,產生了對氣的樸素而直觀的認識,加之在氣功鍛煉中體悟到的氣在體內的流動,於是在樸素認識逐漸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推測、聯想、抽象和純化,逐漸形成了人體之氣是人體中的能流動的細微物質的概念。隨着認識的深入,對人體之氣的來源、功能、運動規律和形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有了較系統的認識,建立了中醫學的氣學理論。
    中醫學氣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學氣學說的滲透和影響。古代哲學的氣是運動不息的細微物質的概念,氣升降聚散運動推動和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思想,對中醫學的氣是運行不息的精微物質概念的形成,氣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着人體生命活動等理論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學意義。但中醫學的氣是客觀存在於人體中的具體的氣,是在體內不斷升降出入運動的精微物質,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對生命活動起着推動和調控作用。中醫學的氣理論有其固有的研究對象和範圍,而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是一種古代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因此中醫學的氣概念與古代哲學的氣概念是有嚴格區別的。
    精與氣的概念在中醫學中是有嚴格區別的。精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 氣是由精化生的極細微物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化為氣。』 精為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推動和調控臟腑生理活動的動力。因此,【內經】中多次提到精與氣的轉化關係,其對精與氣的區分較先秦哲學中的概念更為明確。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人體之氣,由精化生,並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氣的生成,是脾、腎、肺等臟腑的綜合協調作用的結果。
    (一)生成之源
    人體之氣來源於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即元氣)、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和自然界的清氣,後兩者又合稱為後天之氣(即宗氣),三者結合而成一身之氣,【內經】稱為『人氣』。
    來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結合成為胚胎,人尚未出生之前,受之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氣,成為人體之氣的根本。先天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靈樞・刺節真邪】稱之為『真氣』,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難經】稱之為『原氣』 或『元氣』。
    來源於飲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體吸收後化生水谷之氣,簡稱為『谷氣』,布散全身後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部分。【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另外,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津液,也可作為化氣之源。
    來源於自然界的清氣需要依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腎的納氣功能才能吸入體內。【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於肺。』 清氣參與氣的生成,並且不斷吐故納新,促進人體代謝活動,因而是生成人體之氣的重要來源,清氣隨呼吸運動源源進入體內,不可間斷。
    (二)相關臟腑功能
    從氣的來源得知,人體之氣的充足與否有賴於全身各個臟腑的綜合協調作用,其中與腎、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尤為密切相關。
    1.腎為生氣之根
    腎藏先天之精,並受後天之精的充養。先天之精是腎精的主體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即元氣),是人體之氣的根本,因而腎藏精的生理功能對於氣的生成至關重要。腎封藏腎精,不使其無故流失,精保存體內,則可化為氣,精充則氣足。如若腎失封藏,精耗則氣衰。
    2.脾胃為生氣之源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同完成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氣升轉,將水谷之精上輸心肺,化為血與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與津液,皆可化氣,統稱為水谷之氣,布散全身臟腑經脈,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來源,所以稱脾胃為生氣之源。若脾胃的受納腐熟及運化轉輸的功能失常,則不能消化吸收飲食水谷之精微,水谷之氣的來源匱乏,影響一身之氣的生成。故【靈樞・五味】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3.肺為生氣之主
    肺主氣,主司宗氣的生成,在氣的生成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氣,通過吸清呼濁的呼吸功能,將自然界的清氣源源不斷地吸入人體內,同時不斷地呼出濁氣,保證了體內之氣的生成及代謝。另一方面,肺將吸入的清氣與脾氣上輸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二者結合起來,生成宗氣。宗氣積於胸中,上走息道行呼吸,貫注心脈行血氣,下蓄丹田資元氣。若肺主氣的功能失常,則清氣吸入減少,宗氣生成不足,導致一身之氣衰少。
    總之,腎的生理功能與先天之氣的生成關係密切,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與後天之氣的生成關係密切,諸多臟腑的功能協調,密切配合,則人體之氣的生成來源不斷,人體之氣得以充足旺盛。如若腎、脾胃和肺等臟腑生理功能的任何環節異常或失去協調配合,都會影響氣的生成及其功能的發揮。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P>   (三)氣機和氣化的關係
    氣的運動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動是在氣的不斷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氣的運動是產生氣化過程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以及氣的陰陽雙方之間相互作用,是氣化過程發生和賴以進行的前提與條件。氣是運行不息的,氣化過程也自然是始終存在的。從另一方面說,氣化過程中寓有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的各種運動形式正是從氣化過程中而得以體現出來的。【素問・天元紀大論】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 突出說明氣的運動及氣化過程是密切相聯的。氣的運動及其所維持的氣化過程永恆存在,分之為二,合之為一,不可間斷,存在於生命過程的始終。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維繫了體內新陳代謝的協調穩定和生命過程的有序發展,氣的運動及其氣化過程的停止就意味着生命活動的終結。
    四、人體之氣的功能
    氣對於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之一,又是推動和調控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從而起到維繫生命進程的作用。因此,【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類經・攝生類】又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 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與調控作用
    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及各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因此,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精血津液的生成及運行輸布等等都要依靠氣的推動作用。例如,元氣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機能和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如果元氣不足,推動和激發力量減弱,就會導致人體的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衰退,或者出現早衰,同時也能引起人體臟腑經絡生理活動的減弱,生命活動處於衰弱無力的狀態之中。此外,精的生成與施泄,血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等生理活動也都依賴於氣的推動和激發功能才得以正常進行。若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則會出現精的化生不足及其施泄障礙、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及其運行輸布遲緩等病理變化。總之,氣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表現在氣能推動和激發人體所有臟腑經絡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表現在氣以自身的運動來推動精、血和津液等有形物質的代謝,說明了氣的推動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人體內部各種功能活動之間要取得協調平衡,氣的調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氣一方面發揮推動、興奮、升發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發揮寧靜、抑制、肅降的作用。前者屬氣中陽性成分的作用,後者屬氣中陰性成分的作用。若以『氣分陰陽』的觀點來看,前者屬陽氣的作用,後者屬陰氣的作用。陰陽二氣的功能協調則維持着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既無太過,也無不及。【證治準繩・雜病・諸氣門】說:『一氣之中而有陰陽,寒熱升降動靜備於其間。』【醫原・陰陽互根論】又說:『陰陽互根,本是一氣,特因升降而為二耳。』 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的穩定、臟腑經絡功能的協調、精血津液的生成及運行輸布有序,既有賴於陽氣的推動、激發等促進作用,又離不開陰氣的寧靜、抑制等調控作用,是陰陽二氣的推動與調控作用相反相成的結果。若陰氣的寧靜、抑制等作用減弱,陽氣的推動、激發作用過亢,臟腑功能虛性亢奮,則可出現精血津液的代謝加快,消耗過多,可見遺精、多汗、出血、煩躁、失眠等症。
  (二)溫煦與涼潤作用
    氣的溫煦作用,是指氣可以通過氣化產生熱量,使人體溫暖,消除寒冷。氣的溫煦作用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意義:①使人體維持相對恆定的體溫;②有助於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③有助於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輸布,即所謂『得溫而行,得寒而凝』。
    發揮溫煦作用的氣是人身之陽氣,【醫(石扁)・氣】說:『陽氣者,溫暖之氣也。』 若陽氣不足,產熱過少,則可見虛寒性病變,表現為畏寒喜暖,四肢不溫,體溫低下,臟腑生理活動減弱,精血津液代謝減弱、運行遲緩等,如【諸病源候論・冷氣候】說:『夫髒氣虛,則內生寒也。』
    發揮涼潤作用的氣是人身之陰氣。陰氣具有寒涼、柔潤、制熱的特性。體溫的恆定、臟腑機能的穩定發揮及精血津液的有序的運行輸布代謝,雖都與陽氣的溫煦作用密切相關,但都離不開陰氣的涼潤作用,是陰陽二氣的溫煦與涼潤作用對立統一的結果。若陰氣的涼潤作用減退,可出現低熱、盜汗、五心煩熱、脈細數等臟腑機能亢奮、精血津液代謝加快的虛熱性病變。
    (三)防禦作用
    氣既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同時也可以驅除侵入人體內的病邪。因此,氣的防禦作用十分重要。
    【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說明氣的防禦功能正常,則邪氣不易入侵。【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說:『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溫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若氣的防禦作用低下,勢必不能抗邪,邪氣易於入侵而發生疾病,故【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當邪氣入侵人體某一部位時,機體正氣就會聚集該處,發揮抗禦邪氣、驅邪外出的作用。因此,氣的防禦功能正常,則邪氣不易入侵;或雖有邪氣侵入,也不易發病;即使發病,也易於治癒。氣的防禦功能決定着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
    (四)固攝作用
    固攝作用,是指氣對於體內血、津液、精等液態物質的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從而防止這些物質無故流失,保證它們在體內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具體來說,氣的固攝作用表現為:①統攝血液,使其在脈中正常運行,防止其逸出脈外;②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規律地排泄,防止其過多排出及無故流失;③固攝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P>    若氣的固攝作用減弱,則有可能導致體內液態物質的大量丟失。例如,氣不攝血,可以引起各種出血;氣不攝津,可以引起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嘔吐清水、泄瀉滑脫等;氣不固精,可以引起遺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五)中介作用
    人體內部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在它們之間充滿着氣這一物質。氣充斥於人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之間,成為它們相互之間聯繫的中介。
    人體之氣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氣能感應傳導信息以維繫機體的整體聯繫。氣是感應傳遞信息之載體。人體內各種生命信息,都可以通過在體內升降出入運行的氣來感應和傳遞,從而構建了人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密切聯繫。外在信息感應和傳遞於內臟,內臟的各種信息反映於體表,以及內臟各種信息的相互傳遞,皆以人體內無形之氣作為信息的載體來感應和傳導。例如臟腑精氣盛衰可以通過氣的負載和傳導而反映於體表相應的組織器官;內部臟腑之間可以通過經絡或三焦等通道,以氣為載體傳遞信息,加強聯繫,維護協調。再如,針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等刺激和信息,也是通過氣的感應運載而傳導於內臟,達到調節機體生理活動協調的目的。因此,氣是生命信息的載體,是臟腑形體官竅之間相互聯繫的中介。
    氣的生理功能歸結到一點,主要取決於氣具有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生理特性。氣是人體的基本精微物質,氣的幾個生理功能之間可分不可離,互相為用,密切配合,維持了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
    人體之氣,由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所化之氣,加之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經過脾胃、肺、腎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生成,分佈於全身,無處不到。但具體來說,由於生成來源、分佈部位及功能特點的不同,人體之氣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名稱。雖然氣的名稱很多,但可以從下面三個層次進行分類。
    (一)人身之氣
    人身之氣,即一身之氣,簡稱『人氣』 或『氣』,是構成人體各臟腑組織,並運行於全身的極細精微物質。它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之氣、水谷之精所化生之氣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三者相融合而生成。人身之氣推動和調控着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推動和調控着血、津液、精的運行、輸布和代謝,維繫着人體的生命進程。一身之氣分佈於人體內部的不同部位,則有着各自的運動形式和功能特點,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稱。
    人身之氣與邪氣相對而言,稱為正氣,具有防禦、抗邪、調節、康復等作用。人身之氣從生成來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生者為元氣,由水谷之精化生者為谷氣。人身之氣從其分佈部位而言之,其行於脈中為營氣,行於脈外為衛氣;谷氣與自然界清氣相聚於胸中者為宗氣;分佈於臟腑、經絡者稱為臟腑之氣、經絡之氣。
    (二)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1.元氣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難經】又稱『原氣』;【內經】雖無『元氣』或『原氣』 之稱,但有『真氣』之說。元氣、原氣、真氣,三者的內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氣。
   (1)生成與分佈:元氣主要由腎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
    元氣的生成來源是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氣生於命門,【難經・三十六難】說:『命門者……原氣之所系也。』 腎中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胚胎時期即已存在,出生之後,必須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氣。因此,元氣充盛與否,不僅與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有關,而且與脾胃運化功能、飲食營養及化生的後天之精是否充盛有關。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導致元氣虛弱者,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育補充而使元氣充實。如【景岳全書・論脾胃】說:『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
    元氣是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的,【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元氣發於腎,以三焦為通路,循行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膚腠理,無處不到,發揮其生理功能,成為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
    (2)生理功能:元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二是推動和調控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
    元氣推動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的生理作用,與腎氣的功能類同。由於腎精的主體成分是先天之精,腎精所化生的腎氣也主要是先天之氣,因而元氣與腎氣的構成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發揮的功能也基本類似。元氣的盛衰變化體現於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人從幼年開始,腎精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得到後天之精的補充而漸漸充盛,化生元氣,促進生長發育。經過一段時期,從嬰幼兒成長到青壯年,此時由於腎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氣,使機體發育,形體壯實,筋骨強健,同時具備了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於生理和病理性消耗,腎精漸衰,化生元氣漸漸減少,形體出現衰老之象,生殖機能也隨之衰退,直至元氣衰亡,生命終止。因此,元氣不足則易於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變。
    元氣通過三焦,布散全身,全面地促進和調控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例如,它既能使心神興奮,又能使心神寧靜;既能發揮推動、興奮、化氣、溫煦等屬於『陽』的功能,又能發揮寧靜、抑制、成形、涼潤等屬於『陰』的功能。因此元氣可分為元陰、元陽,而且影響一身之陰陽。元氣發於命門,故【景岳全書・傳忠錄下】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 同時,命門之水火、元氣之陰陽之間的協調平衡才能保持臟腑功能處於『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總之,機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元氣推動和調控下進行的,元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虧少或元陰元陽失衡,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病變。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P>     2.宗氣
    宗氣是由谷氣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積聚於胸中的氣,屬後天之氣的範疇。宗氣的生成直接關係到一身之氣的盛衰。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靈樞・五味】稱為『氣海』,又名為膻中。
   (1)生成與分佈:宗氣的生成有兩個來源,一是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一是肺從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氣,二者相結合生成宗氣。因此,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和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對宗氣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關係。
    宗氣聚於胸中,通過上出息道(呼吸道),貫注心脈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 宗氣一方面上出於肺,循喉嚨而走息道,推動呼吸;一方面貫注心脈,推動血行。三焦為諸氣運行的通道,宗氣還可沿三焦向下運行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此外,【靈樞・刺節真邪】中還指出宗氣可由氣海向下注入氣街(足陽明經脈的腹股溝部位),再下行於足。
    (2)生理功能:宗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氣和資先天三個方面。
    宗氣上走息道,推動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語言、發聲皆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呼吸徐緩而均勻,語言清晰,聲音洪亮。反之,則呼吸短促微弱,語言不清,發聲低微。
    宗氣貫注於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液運行。因此,凡氣血的運行,心搏的力量及節律等皆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脈搏徐緩,節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則脈來躁急,節律不規則,或微弱無力。【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貫隔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手),脈宗氣也。』 虛裏穴發於左乳下,相當於心尖搏動的部位,可以依據此處的搏動來測知宗氣的盛衰:若其搏動正常,是宗氣充盛之象;若其搏動躁急,引衣而動,是宗氣大虛;若其搏動消失,是宗氣亡絕。目前在臨床上更多的是從脈象來測知宗氣的旺盛和衰少,由於宗氣助心脈之血氣的運行,所以宗氣不足則往往導致血行瘀滯,凝而留止的病理變化。
    由於宗氣對呼吸運動及血液循行都有推動作用,因而可以影響到人體的多種生理活動,凡氣血運行、肢體寒溫和活動、視聽等感覺、言語聲音及脈搏強弱節律等,都與宗氣盛衰有關。【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說:『宗氣者,動氣也。凡呼吸、語言、聲音,以及肢體運動,筋力強弱者,宗氣之功用也。』
    另外,宗氣作為後天生成之氣,對先天元氣有重要的資助作用。藉三焦為通道,元氣自下而上運行,散佈於胸中,以助後天之宗氣;宗氣自上而下分佈,蓄積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先天與後天之氣相合,則成一身之氣。由於稟受於父母的先大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氣也是一定的,因而一身之氣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宗氣的生成,而宗氣的生成,又取決於脾、肺兩勝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飲食營養是否充足。因此,一身之氣的不足,即所謂氣虛,在先天主要責之腎,在後天主要責之脾肺。
    3.營氣
    營氣是行於脈中而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因其富有營養,在脈中營運不休,故稱之為營氣。由於營氣在脈中,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營與血關係密切;可分不可離,故常常將『營血』 並稱。營氣與衛氣從性質、功能和分佈進行比較,則營屬陰,衛屬陽,所以又常常稱為『營陰』。
   (1)生成與分佈:營氣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精化為水谷之氣,其中由精華部分所化生的為營氣,並進入脈中運行全身。【素問・痹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可見營氣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進入脈中,循脈運行全身,內入臟腑,外達肢節,終而復始,營周不休。
    (2)生理功能:營氣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兩個方面。
    營氣注於脈中,化為血液。【靈樞・邪客】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 營氣與津液調和,共注脈中,化成血液,並保持了血液量的恆定。
    營氣循血脈流注於全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營氣的滋養。由於營氣為全身臟腑組織提供了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營氣的營養作用在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如【靈樞・營衛生會】說:『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營氣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生理作用是互相關聯的,若營氣虧少,則會引起血液虧虛以及全身臟腑組織因得不到足夠營養而造成生理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
    4.衛氣
    衛氣是行於脈外而具有保衛作用的氣。因其有衛護人體,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稱之為衛氣。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屬於陽,故又稱為『衛陽』。
   (1)生成與分佈:衛氣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行精微。水谷之精化為水谷之氣,其中G悍滑利部分化生為衛氣。【素問・痹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G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盲膜,散於胸腹。』 因此,衛氣由水谷之精化生,運行於脈外,不受脈道的約束,外而皮膚肌腠,內而胸腹臟腑,布散全身。
    (2)生理功能:衛氣有防禦外邪、溫養全身和調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衛氣有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衛氣布達於肌表,起着保衛作用,抵抗外來的邪氣,使之不能入侵人體。【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說:『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 因此,衛氣充盛則護衛肌表,不易招致外邪侵襲,衛氣虛弱則常常易於感受外邪而發病。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8-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P>     衛氣具有溫煦全身的作用。內而臟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衛氣的溫養,從而保證了臟腑肌表的生理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衛氣充足,溫養機體,則可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恆定。衛氣虛虧則溫煦之力減弱,易致風寒濕等陰邪乘虛侵襲肌表,出現陰盛的寒性病變。但若衛氣在局部運動受阻,鬱積不散則可出現陽盛的熱性病變。故【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說:『衛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氣之功用也。虛則病寒,實則病熱。』
    衛氣能夠調節控制腠理的開闔,促使汗液有節制地排泄。衛氣的這一調控作用,既有氣能固攝的一面,又有氣能推動的一面。通過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機體維持相對恆定體溫,從而保證了機體內外環境之間的協調平衡。【景岳全書・雜證漠・汗證】說:『汗發於陰而出於陽。此其根本則由陰中之營氣,而其啟閉則由陽中之衛氣。』 因此,當衛氣虛弱時,則調控腠理功能失職,可以出現無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現象。
    衛氣的三個功能之間是相互聯繫和協調一致的。抵禦外邪的入侵與腠理開闔的關係也很密切;若腠理疏鬆,汗液自出,則易於遭邪侵犯;而腠理緻密,則邪氣難以入侵。在調節體溫方面,衛氣的溫煦功能也與汗孔的開闔密切相關,只有溫煦的升溫與出汗的降溫之間不斷地相互協調,人體的體溫才得以保持正常。如若溫煦太過而汗出不及,則身熱無汗;如若溫煦不及而汗出過多,則膚冷多汗。【靈樞・本藏】所謂『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即是對衛氣三個功能的概括。
    營氣與衛氣,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營氣與衛氣都來源於水谷之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雖然來源相同,但是營氣性質精純,富有營養,衛氣性質G疾滑利,易於流行;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營氣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功能,衛氣有防衛、溫養和調控腠理的功能。可見營衛二氣在性質、分佈、功能上均有一定區別。概而言之,即營屬陰,衛屬陽。由於機體內部的陰陽雙方必須相互協調,故營衛和調才能維持正常的體溫和汗液分泌,人體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臟腑的正常生理活動。若營衛二者失和,則可能出現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多,『晝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於感冒等。
    (三)臟腑之氣、經絡之氣
    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是全身之氣的一個部分,一身之氣分佈到某一臟腑或某一經絡,即成為某一臟腑或某一經絡之氣。這些氣是構成各臟腑、經絡的基本物質,又是推動和維持各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臟腑之氣、經絡之氣也來源於先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自然界的清氣。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藏於臟腑之中而成為臟腑之精,臟腑之氣由臟腑之精所化生。臟腑之氣雖與元氣、宗氣等不處於人體氣理論結構的同一層次,但臟腑之氣包含有元氣、谷氣及吸入清氣的成分。由於所在臟腑和經絡的不同,這些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的構成成分和功能發揮也就各具其相對特異性。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活力很強,其不斷的運動是推動和調控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動力,並使臟腑經絡功能的發揮達到協調有序的狀態。
    除以上所述之外,還需注意的一點是,中醫學中『氣』這個名詞還有多種含義。例如:將致病的六淫稱為『邪氣』,將體內不正常的水液稱作『水氣』,將中藥的四種性質稱為『四氣』,將自然界六種不同氣候變化稱作『六氣』等等,這些『氣』的含義都與本章所論述的人體之氣在概念上有明顯的區別。

</p>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