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9|回覆: 5

[中醫針灸] 按摩十術 推拿的手法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一、整復類手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於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壓。本法多與其他手法結合應用,如與揉法結合應用稱為按揉;與摩法結合應用稱為按摩。
  (2)背部按法:以兩掌重疊置於背部正中,先囑患者用力吸氣,再囑患者用力呼氣,醫生雙手也隨之向下按壓,至呼氣末,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3)交叉分壓法:(以棘突向右偏為例)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於患者的右側,右手掌根置於脊柱的右側(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於脊柱的左側(略遠離脊柱),兩手交叉,待患者呼氣末,分別向外下方瞬間用力(左手之力大於右手),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4)按動脈法:以拇指或掌按於人體大動脈幹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至肢體遠端有涼感,或麻木感,或蟻走感,或有邪氣下行感時,將拇指或掌輕輕抬起,使熱氣傳至肢體遠端。
  2  拔伸法
  (一)頸部拔伸法
  ①頸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側後方,腹部頂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後枕部,用另一肘夾住患者下頜,反覆用力,緩慢向後上方拔伸患者頸部。
  ②頸部仰臥位拔伸法:患者取仰臥位。醫生一手托患者後枕部,另一手置於患者下頜處,兩手用力拔伸患者頸部。
  ③頸部端提法:患者坐於低凳上,兩腿向前伸直,兩手置於大腿上。醫生站於患者側後方,一手托後枕部,用另一肘夾住患者的下頜,先緩慢向上拔伸,並維持一定牽引力,待患者頸部相對放鬆時,瞬間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頸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臥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醫生雙手托住患者的兩個踝關節。醫生兩臂伸直,身體後仰,與助手相對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患側的前方,雙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裏),逐漸向上拔伸患肢。拔伸過程中,也可瞬間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醫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蓋於拳眼,食中兩指夾住患者的指端,然後迅速地拔伸,並能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
  (五)膝關節拔伸法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側膝關節屈曲,然後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覆進行數次。
  3  牽拉法
  牽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經根受牽拉的方法。如使頸部極度屈曲牽拉頸肩部肌肉;使膝、髖關節極度屈曲對腰背肌進行牽拉;肩關節上舉、肘關節伸直、腕關節背伸可牽拉臂叢,分解頸部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使踝關節極度背伸、膝關節伸直、髖關節屈曲,可牽拉坐骨神經,分解腰部神經根與椎間盤的粘連;患者俯臥,將患者膝關節極度屈曲,以牽拉股神經及股四頭肌。
  4  扳法
  (1)頸部扳法
  ①頸椎定位旋轉扳法:以棘突向右偏為例。患者取坐位。醫生站於患者右後方,用左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的右側,先使患者頭部前屈至要扳動椎骨的棘突開始運動時,再使患者頭向左側屈、面部向右旋轉至最大限度,然後醫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頜,待患者放鬆後,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間的旋轉扳動,同時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亦可用肘夾住患者下頜做此扳法。
  ②頸部側扳法:以頭向右側屈受限為例。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右肘壓患者的左肩,右手從患者頭後鈎住患者的頸部,左手置於患者頭側(左耳上方)。先使患者頭右側屈至最大限度,然後瞬間用力,加大側屈(5~10),隨即鬆手。
  ③頸部仰臥位扳法:以棘突向左偏歪為例。患者取仰臥位。醫生雙手置於患者頸後,以一手食中兩指置於偏歪的棘突,然後使患者頸部前屈,至要扳動的椎骨棘突開始運動時,再使患者的頸部向左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間的旋轉扳動,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2)胸部扳法
  ①擴胸牽引扳法: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部。醫生站在患者身後,用一側膝關節頂住偏歪的棘突,用兩手托住患者兩肘。醫生膝關節向前頂,兩手向後上托至最大限度,囑患者頭後伸,待患者放鬆後,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②胸椎對抗復位法
  胸椎對抗復位法一: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部。醫生站在患者身後,用一側膝關節頂住偏歪的棘突,醫生兩手從患者上臂之前繞至前臂之後,並且握住前臂的下段。醫生膝關節向前頂,兩前臂及手向後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時,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胸椎對抗復位法二:本法亦可囑患者坐於床上進行操作。
  胸椎對抗復位法三:患者站立,兩手交叉叩住置於頸後,兩肘置於胸前。醫生站於患者身後,胸部頂住患者背部,兩手置於患者兩肘前下方並將患者抱緊,待患者放鬆後醫生兩手向後上方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③胸椎後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為例。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右手掌根頂住偏歪棘突的左側,左手置於右肩前,兩手相對用力,使背部後伸並且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兩手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④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後。醫生站在患者身後,胸部頂住患者背部,兩上肢從上臂之前繞至頸後,並且交叉扣住置於患者頸後。先環旋搖動患者,待患者放鬆後,醫生兩上肢迅速向後上方提拉,同時醫生胸部向前頂,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⑤仰臥位胸椎整復法:患者先坐於床上,雙臂交叉置於胸前。醫生一手半握拳,置於患者偏歪棘突的兩側,然後使患者逐漸仰臥於床上,醫生胸部抵住患者兩臂,並囑患者呼氣,在呼氣末的瞬間按壓,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3)腰部扳法
  ①腰部側扳法:患者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在下,患側下肢屈曲在上,健側上肢置於胸前,患側上肢置於身後。醫生站在患者腹側,一手置於患側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尺側置於患者臀後。醫生兩手相對用力並逐漸加大患者腰部旋轉角度,至最大限度時,瞬間用力,加大旋轉的角度,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②腰部後伸扳腿法: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側方,一手置於對側大腿下段的前外側,另一手按壓患者腰骶部。兩手相對用力,使患者腰部後伸至最大限度後,瞬間用力,加大後伸
  ③腰部後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為例。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右手頂住偏歪棘突的左側,並向右方推;左手置於右肩前。兩手相對用力,使患者腰部後伸至最大限度,待患者腰部放鬆後,醫生兩手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④腰椎定位旋轉扳法:以棘突向右偏為例。患者取坐位,右手置於頸後。一助手固定患者的大腿部。醫生坐在患者右後方,左手拇指置於偏歪棘突的右側,右手從患者右上臂之前繞至前臂之後,並且置於患者頸後。先使患者腰部前屈至所要扳動的椎骨棘突開始運動時,再使患者腰部左側屈並且右旋至最大限度(以上3 個動作在腰部旋轉過程中同時進行)後,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間的旋轉扳動;同時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⑤直腰旋轉扳法
  直腰旋轉扳法一:以腰部向右旋轉受限為例。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以右腿的外側頂住患者右大腿的外側。醫生左手置於患者右肩前,右手置於左肩後,兩手相對用力,使患者腰部向右旋轉至最大限度後,瞬間用力,加大旋轉 5(~10(,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直腰旋轉扳法二:以腰部向右旋轉受限為例。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前方,用兩腿夾住患者的左膝部以固定,左手置於患者的左肩後,右手置於患者的右肩前。醫生兩手協調用力,使患者的腰部右旋至最大限度後,瞬間用力,加大患者腰部右旋的角度。
  二、助動類手法
  1  搖法   (一)頸部搖法
  (1)患者取坐位,頸部放鬆。醫生站在患者的側後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後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頜,做緩慢的環旋搖動,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亦可用肘夾住患者的下頜,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後枕部,做緩慢的環旋搖動。
  (2)醫生站在患者的後方,兩手托住患者的頭部(拇指在後,其餘四指在前),醫生用兩前臂的尺側壓住患者的肩部。醫生兩肘與兩手相對用力,邊向上拔伸,邊緩慢地做環旋搖動,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二)腰部搖法
  (1)患者坐於床邊。一助手雙手按壓患者的大腿以固定。醫生站於患者背後,雙手從腋下穿過抱住患者,然後環旋搖動患者的腰部,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2)患者站立,彎腰扶住床邊。醫生站在患者的側後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兩手相對用力,環旋搖動患者的腰部,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三)肩部搖法
  以右肩為例。
  (1)患者取坐位。醫生站於患者左後方,以腹部頂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側,使肩關節沿前下=>前上=>後上=>後下=>前下的方向搖動,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2)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後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環旋搖動患者的肩關節。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環旋搖動患者的肩關節。
  (3)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後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經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橈側,做前下=>前上=>後上=>後下的搖動,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搖動
  (4)醫生站在患者的右後方,左手置於患者的右肩後,右手從患者的腋下繞過置於患者的右肩前,醫生左右手與右臂協同用力搖動患者的肩關節,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一、整復類手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於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壓。本法多與其他手法結合應用,如與揉法結合應用稱為按揉;與摩法結合應用稱為按摩。
  (2)背部按法:以兩掌重疊置於背部正中,先囑患者用力吸氣,再囑患者用力呼氣,醫生雙手也隨之向下按壓,至呼氣末,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3)交叉分壓法:(以棘突向右偏為例)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於患者的右側,右手掌根置於脊柱的右側(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於脊柱的左側(略遠離脊柱),兩手交叉,待患者呼氣末,分別向外下方瞬間用力(左手之力大於右手),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4)按動脈法:以拇指或掌按於人體大動脈幹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至肢體遠端有涼感,或麻木感,或蟻走感,或有邪氣下行感時,將拇指或掌輕輕抬起,使熱氣傳至肢體遠端。
  2  拔伸法
  (一)頸部拔伸法
  ①頸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側後方,腹部頂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後枕部,用另一肘夾住患者下頜,反覆用力,緩慢向後上方拔伸患者頸部。
  ②頸部仰臥位拔伸法:患者取仰臥位。醫生一手托患者後枕部,另一手置於患者下頜處,兩手用力拔伸患者頸部。
  ③頸部端提法:患者坐於低凳上,兩腿向前伸直,兩手置於大腿上。醫生站於患者側後方,一手托後枕部,用另一肘夾住患者的下頜,先緩慢向上拔伸,並維持一定牽引力,待患者頸部相對放鬆時,瞬間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頸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臥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醫生雙手托住患者的兩個踝關節。醫生兩臂伸直,身體後仰,與助手相對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患側的前方,雙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裏),逐漸向上拔伸患肢。拔伸過程中,也可瞬間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醫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蓋於拳眼,食中兩指夾住患者的指端,然後迅速地拔伸,並能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
  (五)膝關節拔伸法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側膝關節屈曲,然後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覆進行數次。
  3  牽拉法
  牽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經根受牽拉的方法。如使頸部極度屈曲牽拉頸肩部肌肉;使膝、髖關節極度屈曲對腰背肌進行牽拉;肩關節上舉、肘關節伸直、腕關節背伸可牽拉臂叢,分解頸部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使踝關節極度背伸、膝關節伸直、髖關節屈曲,可牽拉坐骨神經,分解腰部神經根與椎間盤的粘連;患者俯臥,將患者膝關節極度屈曲,以牽拉股神經及股四頭肌。
  4  扳法
  (1)頸部扳法
  ①頸椎定位旋轉扳法:以棘突向右偏為例。患者取坐位。醫生站於患者右後方,用左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的右側,先使患者頭部前屈至要扳動椎骨的棘突開始運動時,再使患者頭向左側屈、面部向右旋轉至最大限度,然後醫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頜,待患者放鬆後,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間的旋轉扳動,同時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亦可用肘夾住患者下頜做此扳法。
  ②頸部側扳法:以頭向右側屈受限為例。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右肘壓患者的左肩,右手從患者頭後鈎住患者的頸部,左手置於患者頭側(左耳上方)。先使患者頭右側屈至最大限度,然後瞬間用力,加大側屈(5~10),隨即鬆手。
  ③頸部仰臥位扳法:以棘突向左偏歪為例。患者取仰臥位。醫生雙手置於患者頸後,以一手食中兩指置於偏歪的棘突,然後使患者頸部前屈,至要扳動的椎骨棘突開始運動時,再使患者的頸部向左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間的旋轉扳動,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2)胸部扳法
  ①擴胸牽引扳法: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部。醫生站在患者身後,用一側膝關節頂住偏歪的棘突,用兩手托住患者兩肘。醫生膝關節向前頂,兩手向後上托至最大限度,囑患者頭後伸,待患者放鬆後,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②胸椎對抗復位法
  胸椎對抗復位法一: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部。醫生站在患者身後,用一側膝關節頂住偏歪的棘突,醫生兩手從患者上臂之前繞至前臂之後,並且握住前臂的下段。醫生膝關節向前頂,兩前臂及手向後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時,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胸椎對抗復位法二:本法亦可囑患者坐於床上進行操作。
  胸椎對抗復位法三:患者站立,兩手交叉叩住置於頸後,兩肘置於胸前。醫生站於患者身後,胸部頂住患者背部,兩手置於患者兩肘前下方並將患者抱緊,待患者放鬆後醫生兩手向後上方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③胸椎後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為例。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右手掌根頂住偏歪棘突的左側,左手置於右肩前,兩手相對用力,使背部後伸並且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兩手瞬間用力,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④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兩手交叉扣住置於頸後。醫生站在患者身後,胸部頂住患者背部,兩上肢從上臂之前繞至頸後,並且交叉扣住置於患者頸後。先環旋搖動患者,待患者放鬆後,醫生兩上肢迅速向後上方提拉,同時醫生胸部向前頂,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⑤仰臥位胸椎整復法:患者先坐於床上,雙臂交叉置於胸前。醫生一手半握拳,置於患者偏歪棘突的兩側,然後使患者逐漸仰臥於床上,醫生胸部抵住患者兩臂,並囑患者呼氣,在呼氣末的瞬間按壓,聽到彈響即表明復位。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前臂搖法
  醫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關節,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後搖動患者的前臂
  (五)腕部搖法
  醫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與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環旋搖動腕關節。
  (六)髖部搖法
  患者取仰臥位,兩下肢伸直。醫生站在患側,一手扶患側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關節屈曲,同時使患側髖關節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後使髖、膝關節極度屈曲;再使髖關節極度內收、內旋,最後伸直患側下肢。
  (七)膝部搖法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站在患側,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環旋搖動膝關節。或者: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者的側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後側,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環旋搖動患者的膝關節,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八)踝部搖法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環旋搖動踝關節,並使其搖動的範圍逐漸加大。
  (一)後伸背法
  醫生與患者背靠背地站立,醫生兩肘套住患者兩肘(醫生兩肘在裏),以臀部頂住患者腰部,彎腰、屈膝,將患者反背起,先左右水平方向搖動數次,待患者放鬆後,醫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時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隨即將患者放下。
  (二)側背法
  以腰部右側屈受限為例。患者站立,右側上肢置於醫生頭後。醫生站於患者右側,以左髖頂住患者右髖,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醫生右腳向右跨出一步並帶動患者做右側屈,至最大限度時,醫生以左髖向左頂患者的右髖,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側屈的角度。
  3 抖法
  (一)肩部抖法
  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側,雙手握住患者的手指並使患者肩關節外展,先牽引,在牽引的情況下,做連續、小幅度、均勻、快速的上下抖動並使肩關節抖動的幅度最大。在抖動過程中,可以瞬間加大抖動幅度 3 至 5次,但只加大抖動的幅度,不加大牽引力。
  (二)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臥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醫生雙手托住患者兩個踝關節,兩臂伸直,身體後仰,與助手相對用力,牽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鬆後,醫生身體先向前,然後身體後仰,瞬間用力,上下抖動 3~5 次,使患者腰部抖動的幅度最大。
  (三)髖部抖法
  患者取側臥位。醫生雙手握住患者踝關節,先牽引,在牽引的情況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動。
  4 屈伸法   (一)單純屈伸法:使患者關節沿冠狀軸進行運動的手法,稱屈伸法。屈伸法可用於各關節,使關節加大屈伸運動幅度。
  (二)屈轉伸法:先使關節極度屈曲,再突然使該關節極度伸直。本法用於治療關節伸直(背伸、後伸)功能受限。如在治療急性腰部軟組織損傷致腰部後伸功能受限時,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邊。醫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極度前屈,在患者放鬆的情況下,醫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兩手協調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後伸以恢復腰部後伸功能。
  (三)伸轉屈法:先使關節極度伸直,再突然使該關節極度屈曲。本法用於治療關節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療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時,使患者站立,醫生站於患者身後,用身體的右側頂住患者身後,右手置於患者腹部,左手置於患者肩部。當患者放鬆後,醫生用右手虛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擊患者背部,同時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 個動作同時進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用以治療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三、溫通類手法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於腹部,做環形而有節律撫摩,亦稱摩腹。在摩腹時,常按如下順序進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臍=>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療部位上,做環形而有節律撫摩。本法用於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2  擦法
  (1)掌擦法:用掌着力於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大,產熱低且慢,主要用於腰骶、四肢、肩部。 
  (2)側擦法:用手的尺側着力於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小,產熱高且快,主要用於腰骶、肩背及四肢。
  (3)魚際擦法:用大魚際着力於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小,產熱較快,主要用於上肢及頸肩部。
  3  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於治療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推動時應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多用於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於治療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本法用於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於治療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本法用於脊柱兩側。
  (4)拇指分推法:以兩手拇指的橈側置於前額部位,自前額正中線向兩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線沿肋間隙向兩側分推,亦稱開胸順氣。
  (6)魚際分推法:以兩手拇指橈側及大魚際着力於腹部,自腹部正中線沿肋弓向兩側分推。
  (7)合推法:以兩手拇指或掌從施治部位的兩邊向中間推動稱為合推法。
  4  抹法
  用雙手拇指的羅紋面着力於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帶動遠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單方向移動。本法用於前額部。
  5  掃散法
  醫生手指屈曲置於患者頭部兩側,做前後方向的快速滑動。
  6  點法
  以指端着力,持續按壓人體的穴位,即為點法,也稱點穴。在點穴時也可瞬間用力點按人體的穴位。點穴時可單用拇指點,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點按穴位。在做點法時還可用點穴槍點按人體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7  捏法
  (1)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肌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
  (2)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8 捻法
  用拇指羅紋面與食指橈側緣夾住治療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於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雙手掐法:以兩手的拇食指相對用力,擠壓人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單手掐法;以單手拇指指端掐按人體的穴位,如掐人中。
  10  振法
  (1)掌振法:以掌置於一定部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掌振法主要作用於腹部,作用於腰部時也稱為顫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於穴位,做連續、快速、上下顫動。本法主要用於百會、膻中、中脘、關元等穴。
  11  推橋弓(掃橋弓
  橋弓穴是指翳風至缺盆的連線。推橋弓時應以拇指着力,壓力適中,兩側交替,大約 1分鐘。
  12  雙鳴天鼓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將兩掌按於兩耳,兩手置於後枕部。醫生兩掌輕輕用力,按壓患者兩耳,然後用手指輕彈枕後風池穴數次,然後兩掌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
  13  刮法
  以食指中節的橈側在患者體表進行單方向的刮稱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製成的刮板,古時也用錢幣)在患者體表做刮法。</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四、 放鬆類手法  1 一指禪推法    (1)指端一指禪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的屈伸和腕關節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
  (2)偏峯一指禪推法:以拇指的偏峯着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的屈伸和腕關節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指實、緊推、慢移。
  (3)羅紋面一指禪推法:以拇指的羅紋面着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的屈伸和腕關節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羅紋面着力於一定部位,其餘四指附着於肢體的另一側,通過指間關節的屈伸和腕關節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間關節的背側着力於治療部位,通過腕關節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5)蝶推法:以兩手同時在患者前額部做偏峯一指禪推法稱為蝶推法。
  2 滾法
  (1)側滾法:用手背近小指側着力於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支點,肘關節微屈並放鬆,靠前臂的旋轉及腕關節的屈伸,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2)立滾法:用小指、無名指、中指背側及其掌指關節着力於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支點,肘關節伸直,靠前臂的旋轉及腕關節的屈伸,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於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
  (2)掌揉法:用掌着力於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
  (3)魚際揉法: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着力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於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亦可雙掌重疊,以掌根着力於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側着力於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環旋揉動或左右揉動。
  (6)肘揉法:用尺骨鷹嘴着力於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環旋揉動或左右揉動。
  4  纏法
  以拇指指端着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虛,指端貼住治療部位,靠腕關節和拇指指間關節以每分鐘 250~300 次的頻率快速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 
  5  拿法
  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呈鉗形,施以夾力,以掌指關節的屈伸運動所產生的力,捏拿治療部位,即捏而提起稱為拿。
  6  撥法
  (1)拇指撥法:以拇指羅紋面按於施治部位,以上肢帶動拇指,垂直於肌腱、肌腹、條索往返用力推動。本法用於肌腱、肌腹、腱鞘、神經乾等部位。也可以兩手拇指重疊進行操作。
  (2)掌指撥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於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於該拇指之上,以掌發力,以拇指着力,垂直於肌腱、肌腹、條索往返推動。本法用於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撥法:以尺骨鷹嘴着力於施治部位,垂直於肌腹往返用力推動。本法用於臀部環跳穴。
  7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着力於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條索、骨縫、脊柱兩側往返推動。本法用於腱鞘、條索、骨縫、脊柱兩側。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於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於該拇指之上,以掌發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兩側、肌腹、骨縫走行方向往返推動。本法用於肌腹、骨縫、脊柱兩側。
  8  搓法
  (1)掌搓法:以兩手夾住肢體,相對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動,同時上下往返移動。本法主要用於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兩手虎口置於頸肩部快速搓動,本法用於頸肩部。
  9  擊法
  (1)掌根擊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彈性、有節律地擊打體表。本法用於腰背部。
  (2)側擊法:五指伸直分開,腕關節伸直,以手的尺側(包括第5 指和小魚際)着力,雙手交替有彈性、有節律地擊打體表。也可兩手相合,同時擊打施治部位。本法用於頸肩、腰背及下肢後側。
  (3)指尖擊法:兩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彈性、有節律地擊打患者頭部。本法用於頭部。
  (4)拳擊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彈性地擊打患者的體表。本法用於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擊法:醫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彈性、有節律地擊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後側。
  10  拍法
  五指併攏且微屈,以前臂帶動腕關節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後落;腕先抬,指後抬,虛掌拍打體表。
  11  彈法
  醫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壓住食指的指甲,然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彈出,有彈性地擊打患者的頭部。
  12  梳頭櫛發
  兩手十指屈曲,從前至後做梳頭動作。
  13  摩掌熨目
  兩掌相互摩擦,搓熱後將兩手掌心放置在患者兩眼上,使眼部有溫熱舒適感。</P></p>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