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0|回覆: 0

[中醫針灸] 耳針作用原理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9-9-19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一)耳廓與經脈的關係

     從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耳與經脈是有着密切關係的,早在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提到了與上肢、眼、頰、咽喉相聯繫的『耳脈』。到了【內經】時期,不僅將『耳脈』發展成了手少陽三焦經,而且對耳與經脈、經別、經筋的關係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在十二經脈循行中,有的經脈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圍。如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等經脈、經筋分別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後;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則分別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陽明大腸經之別絡入耳合於宗脈。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或分布於耳廓周圍,但均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因此,十二經脈均直接或間接上達於耳。所以【靈樞・口問】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亦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共彆氣走於耳而為聽。』

    臨床實踐中發現,接受耳針或耳穴貼壓治療的病人,有輕微的觸電或氣體流動或一股發熱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線向身體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經過路線大部分與經脈循行的路線相似。如對針刺經穴循經感傳顯著的受試者、刺激耳穴時出現循經感傳進行了觀察。在104次的測試中,90次所誘發的感傳的循行路線與耳穴刺激互有特異的對應關係,約占86.5%,其餘14例感傳系沿着同名經、表里經或其他無關經脈的路線循行。由此可見,耳與十二經脈的關係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與臟腑的聯繫

    耳與五臟六腑的關係十分密切,是機體體表與內臟聯繫的重要部位。在經典著作中,有關耳與臟腑的關係論述很多。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靈樞・脈度】亦說:『腎氣溫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難經・四十難】也說:『肺主聲,故令耳聞聲。』後世醫著在論述耳與臟腑的關係時更為詳細,如【千金方】中說『……神者,心之髒……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證治準繩】也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釐正按摩要術】中進一步將耳背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部,其云:『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以上這些論述,體現了耳與臟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關的。臨床用電針耳穴胃區,觀察對人體胃電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針刺耳穴胃區對胃電的波幅和頻率,其效應呈良性雙向性調整作用,即針前胃電波幅和頻率偏低者,針後可提高;針前偏高的針後則能降低。提示針刺耳穴胃區對病理狀態下的胃、十二指腸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復其機能正常的作用,說明針刺耳穴胃區對胃功能調整有相對的特異性,更加證實了耳穴和內臟之間存在着密切聯繫。因此針刺或貼壓耳穴可調節臟腑和器官功能活動,從而治療疾病。

(三)耳廓與神經關係

    耳廓的神經很豐富,有來自脊神經頸叢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有來自腦神經的耳顳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分支以及隨着頸外動脈而來的交感神經。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對腦神經及兩對脊神經相中樞神經系統的均有聯繫,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額神經屬三叉神經下頜支的分支,除司咀嚼運動和頭面感覺外,還與脊髓發生聯繫;面神經除司面部表情肌運動外,還管理一部分腺體。延髓發出的迷走神經和舌咽神經對呼吸中樞、心臟調節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唾液分泌中樞(嘔吐、咳嗽中樞)等都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來自脊神經的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除管理軀幹、四肢、骨關節肌肉運動以外,還支配五臟六腑的運動。由腦、脊髓部發出的副交感神經和脊髓胸、腰部發出的交感神經(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經屬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耳廓上伴動脈分布)所組成的內臟神經,對全身的臟器幾乎有雙重支配作用,兩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協調,共同維持全身臟腑和軀幹四肢的正常運動。

    從耳廓神經分布看出,耳廓與全身有密切聯繫。從耳廓神經分布的顯微觀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經系統有密切聯繫。神經進入耳廓後,從表皮至軟骨膜中會有各種神經感受器:游離叢狀感覺神經末梢、毛囊神經感覺末梢及環層小體;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單純型和複雜型叢狀感覺神經末梢、高爾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樣末梢及肌梭。由於耳廓含有淺層和深層感受器,在耳穴治療中如手法行針、耳穴按壓、電脈衝、激光、磁力線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現的『得氣』,可能是興奮了多種感覺器尤其是痛覺感覺器,接受和傳遞各種感覺衝動匯集到三叉神經脊束核。然後,由該核傳遞衝動至腦幹的網狀結構,從而對各種內臟活動和各種感覺機能的調節起到重要的影響。

</p>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