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小馮收藏的漢服。
東城市場的街頭,一個身穿灰色麻布漢服,踩著木屐的青年男子,引起行人側目。乍看像壽司店的打扮,可仔細一打量更像課本上的古人,最近看多了【步步驚心】的人,也許要懷疑自己目睹穿越了。其實,這位男子是一位漢服發燒友,他是來自清遠的80後馮超傑,還試過穿著更誇張的官服去美宜佳買東西。
身著古裝去購物
馮超傑指著一套漢服說這叫『直裾』,是先秦、漢朝的時候是普通的禮服,一般人走親訪友可以穿這個,他所穿的那件腰帶還打了一個結。據他介紹,這是宋朝時候才演變出來的,之前都只是玉帶一條,或者打一個扣子。
上千年前的普通衣服,在今日的街頭卻讓人驚詫不已。對此,馮超傑已經習以爲常。他熱愛漢服文化,是受到他老爸的影響。他父親是一個私塾里讀著【三字經】長大的老學究,但也會覺得他在今時今日如此打扮太『不三不四』,甚至過年回家的時候不願走在兒子身邊。
但是他仍然痴迷地研究古漢服:『2001年A PE C會議上,大家因爲各國領導人穿唐裝,於是接受了這種服飾;其實唐裝只代表了清朝的服裝文化,中華5000多年的服飾文化應該只有漢服才能代表,所以我並不覺得自己怪異。』
與唐裝不同的是,漢服現在還沒有成爲普通的休閒服裝被人們所接受,所以要穿漢服沒得賣,只能自己做。馮超傑2005年曾經讓一個朋友幫忙做過一件漢服。他從柜子里拿出一套藍色的大袍,袖子和領角都是鮮明的白色,外行人一看就覺得就電視上常見的差不多。但是馮超傑就能挑出骨頭來:『這個腰帶做得不好,怎麼可能從中間穿一個洞系起來呢?不嚴謹。』
1980年出生的馮超傑小時候從沒染指女工,那時候居然爲了改正這件衣服,而操起了針線活,全部針腳都返工過。雖然後來還不太滿意,但他還是穿了自己擁有的第一件漢服去樓下每一家買東西,他至今記得售貨員驚異地問了一句:『剛拍戲回來嗎?』
目標:把漢服日常化
不過馮超傑的理想可不是只把漢服當成奇裝異服來奪人眼球,他想通過召集發燒友,將漢服文化像唐裝一樣推向市場。2006年,他專門買了一個縫紉機製作漢服,可惜粗手大腳的他做完第一件衣服,就把縫紉機給用壞了。
『那個針眼打下去方向不聽使喚呀。』馮超傑關門閉戶一周,才把一件淺色的中衣裁成功了。這種所謂的中衣,就是古人的內衣,多熱的夏天都要穿一件在內,有的人也會穿肚兜。這些知識都是他翻閱【禮記】以及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獲知的。
因爲具備這些知識,馮超傑一看電視上的古裝劇,就能火眼金睛指出演員服飾不合情理的地方。
『例如我這件官服,在電視上也見過,在明朝以前普通人可以穿,明朝之後只有縣丞,也就是相當於副縣長的人才可以穿。可是電視上有時候就亂套了。』通過自己動手做衣服,馮超傑開始領會古人的智慧,例如衣服中間都有一條中縫,這樣可以使裁下來的邊角料更少,『很多細節就體現了古人的科學之處。』
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跟無線電和電腦打交道的技術員,經過幾年的發展,也有各行各業的發燒友一起集結成社團,現在成立了漢服協會,幾乎每個月都要舉行活動。
『中秋已經舉行過拜月活動,重陽我們準備在銀瓶嘴登高,等到冬至的時候再搞一個大型的活動。』馮超傑希望,通過這些發燒友的推廣,漢服終有一天能夠像唐裝、旗袍一樣登堂入室,成爲現代人的社交禮服。
采寫:南都記者 楊洋
攝影:南都記者 陳奕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