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7|回覆: 0

[文學研究] 第十二講 擬人化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6-9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吳企明

  杜堇【梅下橫琴圖】(見下圖),今藏上海博物館。
   gdia20070611-1-l.jpg
  杜堇(生卒年不詳),本姓陸,字懼南,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丹徒(今屬江蘇)人。徐沁【明畫錄】說他『成化中舉進士不第,可見他主要活動在成化、弘治年間。工詩文,善畫人物、山水、花卉,尤以白描人物著稱。
  這幅人物畫主景突出,正中畫一平台,台上植老梅一株,枝幹虬曲如蒼龍,疏花綻開。梅樹下坐着一位長者,一面賞梅,一面手撫古琴,梅與人、琴均處於畫幅中最為醒目的位置。人物用李公麟白描法畫出,刻畫精工細緻,神態生動。畫幅左上方,畫半壁巨峯,懸崖陡峭,筆墨取馬、夏法,遠處以淡墨、淡彩染出數峯,隱約可見,墨色在有無之間。右上方畫家自題一絕:
  梅下吟成理素徽,
  淺溪時度冷香微。
  冰花亦解高人意,
  不等風來落君衣。
  杜堇置雄峻的近峯、縹緲的遠山、精緻的平台於不顧,隻字不提,凸顯主景,詩筆着意描繪畫面上的梅樹和操琴的高人。首句,迅即着題,直叩『梅下橫琴題意,高人在梅樹下賞梅,詩興勃發,隨口吟成賞梅詩,便調理琴弦、琴徽,將詩譜出新聲。次句寫琴聲在溪上迴響,驚動了梅花,它發出微微的幽香,浮動在清淺的溪流上,這句詩意,運化林逋詠梅名句,但更深進一層,將『冷香與琴聲貫通起來,形成一種內在聯繫。第三、四句,仍寫梅,說梅花聽到高人的琴聲,不等東風吹來,自動將花瓣灑落在高人身上,為高人助興。詩人將梅花比擬成人,賦予它以人的情感和善解人意的個性特徵,為畫幅增添了濃濃的感情色彩,詩句更顯靈動,更有意趣,讀來倍感親切。
  杜堇的題畫詩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段。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專門談到『擬人格,說『將物擬作人的,稱為擬人。他舉出兩個例證,一是王之渙的【出塞】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是李商隱的【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詹安泰【詞學論稿】第七章【論修辭】云:『化物作人格,凡抒寫物類而具有人之意識、官能者,均屬此格。唐宋時代的詩人、詞家已經成熟地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寫詩詞,如杜甫【發潭州】:『岸花飛送客,牆燕語留人。岸旁的鮮花、牆上的燕子,善解人意,飛花送客,語燕留人,極富意趣。戎昱【移家別湖上亭】:『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黃鶯與人相識,傷離頻啼,禽鳥尚知惜別,人何以堪?史達祖【雙雙燕・詠燕子】:『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雙燕像是一對情侶,對雕梁藻井邊的舊巢認真辨認,嘰嘰喳喳地商量如何修築巢窩,安排日後生活,語音柔軟,活潑可愛。
  題畫詩人吸取前代詩人的藝術傳統,常常運用擬人化手法,將無知的畫面具象,比擬成人,賦予他們以人的情感、靈性,使自然物與人心相通,使描寫對象人格化,物理與人情互為交通,化無情為有情,讓畫面具象和畫境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這是詩畫藝術融通後所產生的獨特藝術魅力。宋人黃庭堅為李公寅(即李亮功)家藏的戴嵩畫的【牛圖】題寫一詩:
  韓生畫肥馬,
  立仗有輝光。
  戴老作瘦牛,
  平田千頃荒。
  觳觫告主人,
  實已盡筋力。
  乞我一牧童,
  林間聽橫笛。
  山谷先用韓干畫馬作陪襯,托出戴嵩畫的瘦牛。詩的後半部分,詩人用擬人化手法,借着牛的口吻,帶着恐懼顫抖的神態,哀告主人,說我已經竭盡筋力,請求給我一個牧童,讓我在林間聽聽悠揚的牧笛聲,好好地休息。將牛人格化,寫來饒有風趣。
  元人盛昌午為友人沈彥肅畫【柳燕圖軸】,畫綠柳細枝下垂,隨風搖曳,雙燕嬉戲於柳葉間,一燕迎風翻飛,正回首鳴叫,一燕剛倒掛柳梢上,雙翼正在收攏。雙燕筆墨簡練,刻畫生動,上下呼應,形態逼真傳神。明代謝縉在畫幅右下方題一詩云:
  楊柳風多暑氣微,
  一雙上下故飛飛。
  如何長戀芳塘景,
  秋社臨時也不歸。
  題詩前兩句先寫畫面柳燕形象,後兩句由此生發開去,詩人向雙燕提出詰問:你們為何長久地依戀着芳塘的景色,到了秋社臨近時節,還不肯歸去?詩人賦予飛燕以人的情感和靈性,用詰問的語氣收結,筆致靈動,詩思含蓄,比直接敘述更顯得婉曲生動。
  清代徐岡作【秋曉翠羽圖】,他在畫幅上畫一株栗樹,枝葉枯黃稀疏,枝頭掛着帶殼的栗子。畫家特意選用栗樹,表現『秋的物候。正中栗枝上畫一隻翠鳥,倒掛枝上,正俯身張嘴鳴叫。畫幅底部湖石邊,畫一叢雜花,白色黃蕊,與翠鳥上下成呼應之勢。畫家自題一絕:
  秋色迎涼物候新,
  曉窗對景寫天真。
  低翻翠羽音猶巧,
  為愛花開喚主人。
  前兩句,點明節令,後兩句扣到畫面主景翠鳥上,描寫它低翻身子,放聲鳴叫,叫聲非常靈巧悅耳。原來它看到石畔花開,很喜愛,特意喚叫主人,報告花開的消息。徐岡賦予翠鳥以人的情趣,它善解人意,天真活潑。
  清金農的【落花游魚圖】,畫大魚三條,悠遊於水草中,小魚無數,成群結隊蠕動於水中。水面漂浮着花瓣數片,水草順着一個方向,暗示河水在流動。畫幅上方,金農自題【落花游魚曲】:
  我生嘗羨同隊魚,
  大魚小魚一族居。
  綠差差,水碧玉如。
  飛花撲面三月初,
  欲寄故人千裏書。
  故人遠為宰,
  相隔十餘載,
  尺素迢迢望江海。
  北固山下有毒鈎,
  毋貪其餌慎爾游。
  全篇由畫面游魚觸發詩情,先是羨慕它們悠遊於碧玉般的綠水中,次寫欲托游魚給千裏外的友人寄書信,又由久無友人消息而懷疑水中有毒鈎,最後諄諄告誡游魚切莫貪其餌食,要謹慎地游過去。詩人將游魚擬人化,揭示出社會的險惡黑暗,抒發出詩人深深的人生體驗。
  歷代題畫詩人運用擬人化手法的例證,比比皆是。如元袁桷【題周曾秋塘圖卷】:『(交鳥)(青鳥)屬玉休驚訝,歲晚江天得共行。明李日華【仿子久小筆】:『鵓鳩強要司晴雨,不管人眠着意啼。文徵明【畫鵲】:『日光浮喜動檐楹,鳥鵲於人亦有情。小雨初收風潑潑,亂飛叢竹送歡聲。清徐渭【菊竹圖】:『東籬蝴蝶閒來往,看寫黃花過一秋。題畫詩將物擬作人,賦予繪畫具象以人的意識、情感,使詩畫藝術品充滿着濃厚的人情味和人的審美情趣,也就更好地完成了詩畫藝術滲透、融通的藝術創造。
                           </p>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