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5|回覆: 0

[文學研究] 『載愁』小考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2-6-9 17: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左 鵬

  近日翻檢【李清照集校注】,品味精妙字句,獲益良多。念及【武陵春】一詞,其中有千古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覺其似有所本,然又不甚明了。復憶起與宋初鄭文寶詩【柳枝詞】末句相似,於是我又翻找【宋詩選注】,幸得其然。錢鍾書先生還於注釋中提供出幾處『載愁』之例,只周邦彥【尉遲杯】、石孝友【玉樓春】、王實甫【西廂記】、陸娟【送人還新安】四處,僅列例句,敘述簡略。為了弄清『載愁』的來龍去脈,我又查找了一些其他詩詞,並作了一些比較。
  鄭文寶是宋初一位負有盛名的詩人,但可惜作品流傳無多,其詩【柳枝詞】云:
  亭亭畫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
  載將離恨過江南。
  據錢先生在注釋中說,鄭文寶此詩與唐朝韋莊的一首【古離別】相類似,韋詩云:
  晴煙漠漠柳毿毿,
  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雲外指,
  斷腸春色是江南。
  兩相比照,則相似之處在詩的前兩句,或者說鄭詩的前兩句確是從韋詩化出。鄭詩第一句保留了韋詩的柳樹,以表現折柳送別。但韋詩主要還是傳統的手法,以優美的景色來烘托渲染離愁別緒。而鄭詩的首句寫華美的船舸繫於柳樹,將眾人皆道的柳樹暗伏在一個『系』字之中,寫柳而不明言柳,已是含蓄有致,再加上用船舸春潭之靜反襯內心惜別之亂,則更是起手不凡。第二句鄭詩基本套用了韋詩的『酒半酣』,未作翻新。到了末二句,兩詩便各顯殊趣。韋詩寫用馬鞭向南方指去,向離人道出『斷腸春色是江南』的感嘆,在沉靜的別離中揮出一分動感,將全詩點『活』,使得詩句層層進深,在最後二句的點染下充滿了厚味。鄭詩之妙則全在一個『載』字。多情自古傷離別,歷代的送別詩無一不敘愁道苦,能將這愁寫出新意的則往往脫穎而出。他避開了直接單純地描繪愁苦離恨,第一次萌發了奇想,將萬千的愁思打作一包,載到了船上,載向了江南。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的可載之物,盡得妙趣橫生。儘管韋莊的【古離別】也算得是一篇佳構,但相比之下,鄭文寶的這首【柳枝詞】從韋詩中來,又能自賦新意,尤其是末句顯得新鮮奇特,實在韋詩之上。
  鄭文寶在當時名氣比較大,詩才也高,作品廣為傳唱,【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四說他:『須在王摩詰伯仲之間,劉禹錫、杜牧之不足多也。』加上『載愁』的奇思,所以這首【柳枝詞】對後世之作影響很大,使得許多作家都在這幾句詩中『淘寶』,以求借用化脫。比如周邦彥,他作詞的一大手法便是化用前人詩意詞句,信手拈來,不着痕跡。在其【尉遲杯】上片中有這麼幾句:『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這是將鄭文寶的詩整首地改寫進來,原意原味。可細細品味就會感覺這幾句只是換湯不換藥,周邦彥並沒有在其中加入什麼新意和創造,讀過鄭詩再讀這首詞就沒什麼趣味了。
  宋代的大詞人蘇軾也在他的作品中借用了鄭文寶現成的句子,試看他的這首【虞美人】: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這是蘇軾與秦觀在高郵送別時所作,最為人稱道的即是其中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句。後一句出自鄭詩,只是將『江南』應時地改為了『西州』,仍有原作旨趣。同時要注意的是前一句,當我讀到此處時又覺得眼熟,原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可能就是從這裡翻出的前一句。後主最善寫愁,這裡他同樣是將愁做了形象化處理,但並不是像後來的鄭文寶用船來載,而是比喻成東流之水,一番愁緒,越流越長,永無止處。在【相見歡】中,李煜又把愁緒用剪子來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看來李後主筆下的愁的確是變化多端,姿態萬千了。蘇軾在這兩處原句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新料。流水無情,隨着故人東去,一個『自』字充滿了多少的無奈,意味已與李煜不完全相同。後一句說自己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也將鄭文寶原句改變了說法,是水載載愁之船,這樣,不光船來載愁,水也參與其中了。蘇軾這兩句確是化古而來,但不同於周邦彥的是,他能加以靈活變化的改造,使之成為自己的句子,納入自己真摯的筆意之內,而非周清真只能讓人嘆服他『善借』的功夫罷了。
  在蘇軾作【虞美人】四十多年後,陳與義也作了一首【虞美人】,同樣是為餞別。有趣的是,陳與義的最後兩句是這樣寫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這不是完全照搬的蘇軾的【虞美人】嗎?陳與義只不過把『西州』又換成了『衡州』,別的就基本上無甚新意了。
  錢鍾書先生在鄭文寶詩的注釋中並沒有提到李清照的這首【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認為易安此詞是此前以及此後的諸多『載愁』詩詞不能比的。此詞勝出,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不像其他詩詞那樣只是將愁『載』來『載』去,把重點放在『載』上,以突出其新異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載不動』上。其他詩詞僅是化無形為有形,李清照便在此基礎上將精神性的愁思直接地移置到了船上,又由於『載不動』也是一個假設和模糊的情況,這三個字就將本已實化的虛情又作了虛化的處理,亦虛亦實,怎不是對『載愁』最好的發展和創新?易安作詞手法之精絕,可見一斑。同時,有些詩人在處理自己的得意佳句時往往為了刻意地突出這一句的位置,使得佳句與整篇的關係顯得非常孤立,而我們統觀易安此詞,『載不動許多愁』這一名句是與全詞緊密聯繫的。『載不動』的愁之重是由前面的『輕舟』相對而來,『輕舟』又是由『雙溪』而道出的,環環相扣,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清照寫這載不動的愁也不是陡然而來的,她在下片中先用『聞說』挽回前面的『欲語淚先流』之悲,再用『也擬』托出一剎那的喜悅憧憬,在做足了充分的鋪墊和烘托後,最終用『只恐』倒出一個猛烈的跌宕,顯得這愁的無邊、愁的深沉,含無窮之味,不盡之意,令人一唱三嘆。這首【武陵春】中的『載愁』可以說是極盡婉曲之能事,也難怪它的聲名遠出鄭詩、蘇詞之上了。
  南宋有一位善以俚俗語寫男女之情的詞人石孝友,他的作品中其實有兩首詞都受到了『載愁』之比的影響。一是其【浪淘沙】中有這麼一句:『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意謂:若不是偌大一個船兒,自己這一腔相思怎能裝得下、載得起?這完全是襲用成句,變化不大。另一處是【玉樓春】中:『春愁離恨重於山,不信馬兒駝得動。』這就有一些新意了,畢竟他把愁從以前的船搬到了馬上,也算是一種改造的嘗試,只是這新意的程度就不那麼大了。
  石孝友把愁搬到馬上的經驗隨即被董解元學去,他在【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中有這麼一句:『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駝也駝不動』,這當然也是完全照搬。到了王實甫寫【西廂記】時,他還是借鑑了【董西廂】中的這一處,但也做了改進,把愁從馬上換到了車上,第四本第三折【收尾】: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應該說這樣的詞曲由鶯鶯口中唱出,還是很能展現文采與本色相生的。注意,王實甫在這裡用了一個『量』字,是很直白的肯定口氣,與李清照的『只恐』二字相比,後者更有女性心理那種微妙的韻味,而前者就顯得淺近、俗白多了。
  就『載』的東西而言,這裡分析的幾處都是描寫的『愁』,錢先生還提到了明代陸娟的一首【送人還新安】,認為她把前人『載』的『愁』換成了『春色』,也是一種創新。錢先生只列舉了此詩的後半節,如果我們把全詩錄出,就有些意思了:
  津亭楊柳碧毿毿,
  人立東風酒半酣。
  萬點落花舟一葉,
  載將春色過江南。
  這首詩又名【代父送人之新安】,不是代替父親送人,而是代父親作了這首送別詩贈給人家。在這裡,我們讀這首詩都會有一絲會心的微笑,這陸娟也太懶了些,這不就是把韋莊和鄭文寶的詩糅在一塊兒『製作』出來的嗎?恐怕她的父親還未覺察吧。但偷懶歸偷懶,這首詩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意思。它着重改造的地方就是把『愁』換成了『春色』,使之與前面列舉的詩意味迥異。她想象客人的船行進在江南水鄉,一路均是飛花相伴,小船也就可以始終滿載春色,這是將送別時的眼前之景作了無限的延展,表達的是一種一路平安的祝福,情味很濃。也就是說船上『載』的也可以是很溫暖很美麗的東西,並不是只能裝傷感苦悶的愁情。就這方面說,陸娟這首詩雖然全是借來的,但也有對『載愁』的一種發揮和擴展。
  這裡大致考查了『載愁』的主要例子,它們的手法都是一樣,無外乎化虛為實,以增強形象感和新穎性。比較之後,我們也會發現這是一個有相承性的藝術經驗。化用是前人作詩的重要手法,它可以繼承和發展前人的優秀詩句,為自己所用,但水平的高下則在於翻新的程度和整體的構思。一首能夠在前人基礎上熔鑄自己的心血並且使之比原句有更豐富的藝術內涵的作品總是能夠為人稱道的,就像這首【武陵春】。反之,一味地模仿前人,照搬而不花心思,那也只能在不識原作的人面前獲得讚揚,一旦識破後,就無甚滋味了。
  (作者單位: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綠葉陰濃,遍地塘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妖艷噴香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糝,打遍新荷。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元好問【雙調•驟雨打新荷】)
                           </p>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