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0|回覆: 0

林則徐對西北生態環境的關注與治理(圖)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0-6-8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8378975605375.jpg
+ A- V* M+ W6 W
8 S9 J) v6 a% \' {& n4 u3 V/ f; {. X
    林則徐是晚清時期傑出的愛國政治家。在禁煙抗英鬥爭中,他立下不朽功勳,卻被道光帝謫戍新疆,在新疆度過了38個月的貶謫生涯。此後,林則徐又被清政府重新起用,先後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直至道光二十七年調任雲貴總督。在近5年的時間裡,林則徐對西北的生態環境給予了非同尋常的關注,並採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治理措施。
0 ?3 Y* _! Q7 `/ [  i  W, ]
+ u9 {! l" k9 R' n  J) J$ m    西北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的地帶之一。這裡氣候乾旱,大風頻繁,年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表沙質沉積物疏鬆,極易出現沙漠化。林則徐在赴新疆途中所作的【壬寅日記】中,對沿途見到的複雜多變的氣候及戈壁沙漠等地貌作了翔實的描述:自甘肅安西州(今瓜州縣)往西,『路皆沙磧,往往數十里無水草,碎沙之下實有石底,車行戛戛有聲』;出蘭州後,『沿途皆極荒陋』。在今寧夏德隆縣,『日寒一日,非皮衣不可』,西行至今甘肅靜寧縣,氣候變暖,『午後可單衣』,到甘肅永昌縣境,『早起雨一陣,西風甚大,卯刻風雨俱息,因勉行,甫數里,則大風甚,雨又至矣,須臾雨變雪,寒冷異常。』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林則徐對戍所伊犁地區的氣候也有記載:先是上一年冬季降雪量少,當年,自春至夏,滴雨未降,入伏以後,伊犁日益酷熱,立秋以後,旱情繼續發展,草場牧地因乾旱炎熱而發生野火自燃。
% a. x- N# A8 Y+ u& ^3 [' Q" x# q; B, Z- u* E
    在新疆期間,林則徐曾遊歷天山南北,足跡所至,視線所及,都是廣闊無垠沙飛似浪的戈壁沙漠,他在詩中寫道:『終年不雨卻宜風,亂吹戈壁龍沙起』;『天山f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荒磧長驅回鶻馬,驚沙亂撲曼胡纓』;『砂礫當途太不平,……愁聽隆隆亂石聲』。這些詩句,一方面是詩人流放新疆心靈深處彷徨、憂鬱的真情表白,另一方面也顯露出林則徐對西北地區惡劣自然環境的憂慮。 1 _( @8 [+ e" z: e
0 }3 h  O& y0 @% D: ^
    林則徐不僅關注嚴峻的自然生態環境,而且對人為的生態破壞深感擔憂。清代人口大幅增長,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政府鼓勵流民進山開荒墾地,人煙稀少的山區成為農業墾殖的重點區域,而自然條件優越的秦巴山區又成為移民墾殖的首選目標。然而,秦巴山區的農業開發,是以毀林開荒、消耗大量森林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陝西的襄河原本河深數丈,河水清澈,自從清初陝南和鄂北一帶流民進入襄河上游深山老林墾荒以後,山土日掘日松,遇有發水則泥沙俱下,以致年年淤墊,河床日淺,河水泛濫,自『道光元年(1821年)至今(1846年),襄河竟無一年不報漫潰』(【林則徐集・奏稿】中冊)。在今甘肅瓜州縣西北160里有地名紅柳園,林則徐途經此處時曾在日記中寫道:『地名不知何取,不惟無所謂紅柳,且樹木並無一株也。』距離新疆東部星星峽50里,又有地名小紅柳園,林則徐到此也未見到紅柳樹,經詢問當地百姓,方知『皆伐以為薪,遂若彼鑿鑿矣』(【林則徐集・日記】)。
" V) l& {6 }. q/ H" N. {( {( L- q5 ^! o7 _+ r) T4 O6 O1 w0 W, Y$ _5 |1 B( w
    林則徐對西北生態注視的目光,更多的是投向生活在惡劣生態環境下的各族百姓的生產生活。他1843年在南疆勘田,親眼目睹了環境之險惡,黎民之困苦,商業之蕭條。他賦詩描述這種情況:『不解芸鋤不糞田,一經撒種便由天,幸多曠土憑人擇,歇兩年來種一年。』生產水平低下,百姓則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回子生計多屬艱難,沿途未見炊煙,僅以冷餅兩、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椹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飢。其衣服襤褸者多,無論寒暑,皆赤足奔走』(【林則徐集・奏稿】下冊)。林則徐在【回疆竹枝詞二十四首】中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的貧困和艱辛:『桑椹才肥杏又黃,甜瓜沙棗亦餱糧,村村絕少炊煙起,冷餅盈懷喚作饢。』當地農業生產落後,商業極為蕭條,如南疆八城中的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三城,雖是貿易繁盛之區,商人亦不滿三五千名;烏什、和闐等偏僻之區,商民不過千數名而已,且商人率皆隻身,從無攜眷前往者。 $ w* d. I% N7 f* l5 K' d: ^" D

: P/ H% _, P# g. D- [    作為清代一位主張經世致用的時務家,林則徐不僅關注西北生態環境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力圖治理嚴重惡化的生態環境。他對西北地區的生態治理,除了在陝甘總督任上籌議關中水利外,主要集中在新疆興修水利方面。林則徐早年在江蘇任職的舊屬黃逸曾回憶說:『他們所商皆……塞上屯田水利,中外地形,南北水土之性。』伊犁惠遠城以東的阿齊烏蘇本是八旗兵屯之地,因缺水而廢置,重新開墾,必須解決水源問題。林則徐親往伊犁河考察源流水勢,率修龍口水渠工程,引哈什河水灌田。該工程地勢複雜,北岸碎石陡坡,水傍坡流,須刨挖石塊;南岸坐於河流中,必須建壩築堤,釘椿拋石,加以固定。林則徐督率百姓,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開出一條長6里的大渠,使墾荒大見成效,實墾得地三棵樹、紅柳灣33350畝,阿勒卜斯160100餘畝。此水渠曾被稱為『林公渠』。林則徐在1843年寫給李星沅的信中說:『伊江今歲暑熱為向來所無,天氣亢旱,麥收不免稍減。所喜新渠浚成,水利通暢,稻田可望豐收耳。』引水墾荒成功之後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林則徐在南疆勘查墾荒時也主張大興水利。為了開發利用水資源,他曾多次考察南疆的主要河流之源。在吐魯番,林則徐見沿途多土坑,經詢知是坎兒井。通過調查研究,他發現坎兒井既可利用地下水資源,又能減少蒸發,是一種很適合當地情況的水利設施,只是挖得太少。於是他鼓勵各地人民積極打井修渠,並親臨現場指導,使坎兒井的修建取得相當的進展。 + V/ P' @% U$ [+ n4 w  U: X7 ]0 }

' j2 X; Z/ J7 p9 Z    林則徐在新疆地區興修水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新疆的生態系統,使新疆出現了『大漠廣野,悉成沃衍,煙戶相望,耕作皆滿』的景象,百姓的生產與生活水平也有提高,『歲省國家轉輸無算,而回民生計大裕,為百餘年入版圖未有之盛』(金安清【林文忠公傳】)。 + H9 X* d3 `& C5 i6 n* U& e
* _$ e# m, E! _7 F
    (作者單位:池州學院歷史系)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