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9|回覆: 0

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圖)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0-5-14 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14416223156766.jpg

+ _- j0 g* |5 F: b8 i$ H# ~

4 ?$ n) a* V$ n: K
* k% S! U6 y. L6 n1 M    【王安石傳】,梁啓超著,解璽璋譯寫,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定價:32.00元   
( i4 e9 ~, t4 q! f+ {7 J3 ?( j$ |' J9 X( v0 y
    『梁啓超為何要寫【王安石傳】』,是解璽璋為【王安石傳】所寫序言的標題。千年之後,梁啓超為王安石翻案,其中也包含着梁啓超對自己人生的感慨,此時的他與王安石一樣希望通過改革使中國強大起來,希望當政者能像宋神宗一樣支持他……    + t  d4 C" W3 e# F: `

( r: k" J% V9 G! @) {    百年之後,解璽璋為何要譯寫【王安石傳】?解璽璋說,因為【王安石傳】這本經典人物傳記用文言文寫作,很難為當代人所了解,他譯成現代漢語版只是為了掃除人們閱讀的障礙。4個月的譯寫過程中,解璽璋糾正了自己對王安石的一些成見,看到了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的雄才大略。他更驚訝地發現,即使在今天,我們仍沒有完全擺脫王安石所遇到的問題和麻煩,讀【王安石傳】對理解現代社會的問題也很有啟發。當然,一本書並不能改變什麼、解決什麼,解璽璋僅僅是要給現代人一個和歷史人物對話的機會。   
* w& |5 w7 ^; B, ~* L, P" D7 _7 P( ~3 q3 ?. F
    百年之前,梁啓超為王安石翻案;百年之後的著名學者解璽璋譯寫的梁啓超經典著作【王安石傳】,給現代人一個和歷史人物對話的機會。( @4 d% N& L( u* Y
: P) j0 u+ ^% M8 P
    【科學時報】:梁啓超寫作【王安石傳】一書,目的很明確,是要為王安石辯誣,要『翻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冤案』。同時梁啓超對王安石又頗有些惺惺相惜,那【王安石傳】這本書的立場會是不偏不倚的嗎?    1 S9 n! p1 W( g7 N9 ]" P; i

1 i4 _7 K3 L5 Q9 l7 Q8 b% V, \    解璽璋:梁啓超是一個很容易動感情的人,無論是寫政論還是人物傳記,感情特別充沛,這在【王安石傳】一書的開篇【敘論】中就可以看出。他說王安石『他的德行,就像深廣浩渺的千傾波濤一樣;他的氣節,就像巍峨聳立的萬丈峭壁一樣』,這是非常典型的梁式敘事風格,言語中貫注了充沛的情感,溢於言表而不加掩飾,浪漫且誇張。   
  R9 g2 w% q" q: A# e3 K5 K2 i) k4 K9 M2 J: z
    北宋以來王安石就被妖魔化了,梁啓超很感慨王安石千年以來受到的誣陷,他的動機是為王安石打抱不平,這是一本很主觀的傳記。但細讀【王安石傳】會看到梁啓超有很理性的一面,這本書把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綱領作為最重要的內容,所以,對他所創立的各種新法的內容及其得失討論得最為詳細,並且與歐美的政治制度加以比較。對王安石新法的利弊,變法失敗的主觀、客觀原因等闡釋得非常透徹。應該說是心平氣和且尊重歷史的。   
- `7 B6 Z. ^5 f/ p) {
% X/ F; l" V2 r. e" j! r* @    【科學時報】:您說譯寫【王安石傳】一書改變了自己對王安石的成見,譯完【王安石傳】後您覺得王安石是一個怎樣的人?    ( Q; j& S  h3 m8 C( l% b
' F& T  @+ H2 X" ^% y
    解璽璋:我以前只了解作為文人的王安石,並且不是很欣賞他的文學成就。通過【王安石傳】,我看到了王安石的政治主張、他的為人處世,我認為王安石的眼光、人品、政治素養都是一流的。在生活上,王安石潔身自好,表現得很執拗,不與社會流俗。比如當時有吃花酒的習慣,但王安石堅決不參加,很少跟人往來,參加聚會。那時納妾也比較正常,他卻堅持一個老婆足矣。所以連跟他在政治上有根本衝突的司馬光、蘇軾,在道德上都很佩服王安石。   
- P% g' ~7 D: x+ {( d0 n& B3 _! u
    他的政治主張和實施的新法,梁啓超頗為肯定,認為與歐洲各國的政治設計不謀而合,很超前,並把王安石比作西方的克倫威爾。梁啓超還說,如果要在堯舜禹之後尋找一個完美的人,那只有王安石是可以勝任的。實際上,縱觀中國歷史中主張變法者,管仲、商鞅他們在變法的規模上不及王安石,而後來明代的張居正,個人的品行顯然也不如王安石。有人評價王安石是千古一相,並非過譽。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