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5|回覆: 0

卞和采玉獻楚王與遠安有緣(圖)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0-5-7 07: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07282955912123.jpg

. Q/ d% w, E6 G; _+ U2 v  
" S( m/ H5 ]+ F     卞和采玉獻楚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韓非子】中對此有記載。講楚國人和氏,在荊山中採得一塊璞玉。他把璞玉獻給楚厲王。厲王派玉匠對璞玉進行鑑定。玉匠看後卻說是塊石頭。厲王認爲和氏欺騙自己,就砍掉他的左腳。到厲王去世武王即位時,和氏又捧著他的璞玉,把它獻給楚武王。武王又派玉匠對璞玉進行鑑定。玉匠看後依然說是塊石頭。武王也認爲和氏欺騙自己,就又砍掉他的右腳。到武王去世文王即位時,和氏抱著璞玉,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都流出了血。楚文王聽到後,派人前去詢問,派去的人問:『天下被砍腳的人很多,你怎麼就哭得這般悲傷呢?』和氏回答說:『我並不是因被砍腳悲傷的,而是爲寶玉被當作石頭、忠貞被誤爲欺騙的事悲哀才傷心的。』這樣文王便派玉匠去掉璞玉上的璞面,結果寶玉露了出來。於是文王就給寶玉取名爲『和氏璧』。1 b+ W2 l2 b* T0 y7 ~4 d5 L

# [. `7 T& A' o. ]    2004年編撰【宜昌歷史述要】時,來層林先生寫了【卞和獻璞與三峽奇石】的文章。文章介紹了卞和采玉獻楚王的故事,並稱卞和爲三峽地區的賞石家。看了文章,我頓時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卞和采玉的遺址卻在今南漳境內,而【宜昌歷史述要】中所寫的,是要發生在宜昌地域上的人和事。因此,不考究卞和采玉獻楚王與宜昌的關係,文章再好也不能收入【宜昌歷史述要】之中。但卞和采玉獻楚王與宜昌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這還是個謎。出於對卞和采玉獻楚王同宜昌關係的獵奇,加之收來先生文章入書中的初衷,便驅使我爲破解其中之謎而去考究。" }9 O6 b$ n! r2 g4 U6 ?4 b; M

9 z% u: b& P9 `6 b$ \7 k: B7 k    經過考證,使我感到儘管卞和采玉的遺址在今湖北南漳境內,但這並不意味著與宜昌之間就一定沒有關係。因爲通過映泉【沮出荊山・遠安說】所提供的史料,我見到了這樣的記載,講卞和采玉的荊山,就『在南郡臨沮縣』。臨沮,就是現今宜昌的遠安。據說,古代臨沮地域遼闊,『東接荊陽,西連巴蜀』,比現今遠安的地域要大得多。至晉武帝平吳後,便『割臨沮之北鄉、中廬之南鄉立上黃縣,後併入中廬,今爲南漳縣地。』『臨沮之北鄉』,就在現今南漳縣的南邊。這就是說,卞和采玉之地當時是屬於古臨沮縣管轄的。其實,類似的情形在遠安也不止於此。東晉建立的漢陽郡,以至新中國成立後劃歸當陽管轄的清溪,以往也都屬古臨沮縣管轄。這說明,卞和荊山采玉之事,當時發生在今宜昌遠安的古稱『臨沮』,只是到了西晉時,璞玉被采地域方才劃歸今南漳管轄。因此,講當年卞和采玉之事發生在今宜昌遠安的古稱『臨沮』,應該是合乎史實的。
, x  x, S9 |) }$ G% q# q; i$ z8 f0 o4 C8 R8 O2 t( U
    在這個問題上,歷史上遠安有關修志者也從另一角度提供了佐證。清咸豐八年(1858年)重刊【遠安縣誌】時,教諭劉子垣在其【遠安爲古臨沮考】中認爲,『荊山,【地理志】在南郡臨沮縣,楚封於荊山,卞和得玉獻玉皆楚國事,南漳爲羅與廬戎國,不在楚封內。』劉教諭從今南漳在卞和得玉獻玉當時並不屬楚國而屬羅國和廬戎國的層面,從根本上否定了卞和采玉遺址在南漳的結論。在他看來,荊山在臨沮,楚國在荊山封禪,因此作爲楚國的事,卞和得玉獻玉自然發生在臨沮。而作爲所屬羅國和廬戎國的南漳,當時與楚國並不同屬一個國家,因此卞和得玉獻玉之事自然就與南漳無關。應該說此看法也是與史實相符的。7 `& n" _# C8 k; G$ c0 O' {
; h6 E) W. l+ b1 U6 l: i' r8 E- b
    【沮出荊山・遠安說】的作者映泉先生在書中也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爲單就持玉獻王所經之地而言,卞和采玉獻楚王就離不開遠安。這是大實話,顯出先生看問題的機智與智慧。
. `* J: o# q7 l+ s6 D  P/ M
- B& y/ q6 w1 d# r0 r    綜上所述,無論是哪種情況,卞和采玉獻楚王,都與宜昌遠安有緣。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