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宋史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三‧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 湖南周氏 荊南高氏 漳泉留氏 陳氏
  湖南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產業。嘗犯法配隸鎮兵,以驍勇累遷裨校。
自唐乾寧二年,馬氏專有湖南二十州之地,雖稟朝廷正朔,其郡守官屬皆自署。至周廣順初,兄弟爭國,求援於江南李景,景遣大將邊鎬率兵赴之,因下長沙,遷馬氏之族於建康,封希蕚為楚王,居洪州,希崇鎮舒,居揚州。宋興,希崇率兄弟十七人歸朝,皆為美官。
景以鎬為潭帥。會朗州衆亂,推衙將劉言為留後,言以行逢為都指揮使。行逢以衆情表於景,請授言節鉞,景不從。召言入金陵,言懼,遣副使王進逵、行軍何景真與行逢帥舟師襲破潭州,鎬遁去,行逢等據其城。言遣使上言長沙兵亂,焚燒公府,請移治朗州。周祖即以言為朗帥,王進逵為潭帥,行逢為潭州行軍司馬、領集州刺史。未幾,進逵寇朗州,害劉言,周祖即以進逵為朗州節度,以行逢領鄂州節度、知潭州軍府事。初,朗州人謂劉言為「劉齩牙」,馬氏將亂,湘中童謠云:「馬去不用鞭,齩牙過今年。」及邊鎬俘馬氏,鎬為劉言所逐,而言亦被害。
顯德中,世宗將用師淮甸,詔朗州王進逵出師入鄂州界,進逵遣裨將潘叔嗣領兵五千為先鋒。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襲進逵,進逵聞之,倍道先入武陵。叔嗣攻其城,進逵敗走,為叔嗣所殺,迎行逢為節度。行逢至,即斬叔嗣以狥。世宗乃授行逢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制置武安靜江等州軍事兼侍中,盡有湖南之地。宋初,加兼中書令。
行逢在鎮,盡心為治,辟署官屬,必取廉介之士。有女壻求補吏,不許,返給以耒耜,語之曰:「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職,豈敢私汝以祿邪?姑歸墾田以自活。」其公正多此類。條教簡約,民皆悅之。然性多猜忌,左右少有忤意者必寘於法,麾下之人重足累息。有何景山者,為王進逵記室,常狎侮行逢。及行逢為帥,署景山益陽令,數月,縛投於江。又館驛巡官鄧洵美與翰林學士李昉同年進士,會昉使行逢,召至傳舍,與話終日。行逢疑其泄己陰事,黜為易俗場官,潛遣殺之。由是士流不附。
馬氏舊僚有天策府學士徐仲雅,性滑稽,頗恃才倨傲,行逢以為節度判官。行逢多署溪洞蠻酋為司空、太保,一日謂仲雅曰:「吾奄有湖湘,兵彊俗阜,四鄰其懼我乎?」仲雅曰:「公部內司空滿川,太保徧地,孰敢不懼?」行逢不悅,擯斥仲雅。行逢妻潘氏貌醜,性剛狠。行逢為帥,妻不為屈,不入府署,躬率奴僕耕織以自給,賦調必先期輸送。行逢止之,不從,曰:「稅,官物也,若主帥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建隆三年十月,行逢卒,追封汝南郡王。
子保權,年十一。初為武平軍節度副使,太祖授以起復檢校太尉、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
初,行逢疾且亟,召將校託保權曰:「吾部內兇狠者誅之略盡,唯張文表在焉,吾死,文表必亂。諸公善佐吾兒,無失土宇,必不得已,當舉族歸朝,無令陷於虎口。」行逢卒,明年春,文表果自衡州舉兵據潭州,將取朗陵,盡滅周氏。保權乞師於朝廷,江陵高繼沖亦以其事聞。上遣中使趙璲齎詔諭文表,而保權之奏繼至,乃遣山南東道節度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宣徽南院使李處耘為都監,率淄州刺史尹崇珂、申州刺史聶章、郢州刺史趙重進、判四方館事武懷節、氈毯使張繼勳、染院副使康延澤、內酒坊副使盧懷忠等將步騎往平之,又發安、復等十州兵會于襄陽。師及江陵,趙璲至潭州,文表已為保權之衆所殺。
保權牙校張從富輩,以為文表已平而王師繼進不已,懼為襲取,相與拒守。延釗令閤門使丁德裕先路安撫,及至城下,從富輩拒而不納,盡撤部內橋梁,沉舫伐樹塞路。德裕以不奉詔不敢與戰,退軍以須朝旨。延釗以聞,太祖遣中使諭保權及將校曰:「爾本請師救援,故發大軍以拯爾難。今妖孽既殄,是有大造於爾輩,反拒王師何也?無自取塗炭,重擾生聚。」保權出軍於澧州南,未及交鋒,望風而潰,復還朗州,焚廬舍廩庫皆盡,驅略居人奔竄山谷,城郭為之一空。王師長驅而南,獲從富於西山下,梟首朗市。其大將汪端劫保權并家屬,棄城亡匿山洞,王師至數月,獲保權。武懷節分兵克岳州,端擁保權衆寇略,未幾亦就擒,磔於市,湖湘悉平。
保權至,上章待罪,優詔釋之,賜襲衣、金帶、鞍勒馬、茵褥、銀器千兩、帛二千匹、錢千貫,授右千牛衞上將軍,葺京城舊邸院為第,令居焉。仍下詔朗州,增築行逢之墓。保權乾德五年累遷右羽林統軍。太平興國元年,知并州,賜錢三百萬。雍熙二年,卒,年三十四。
李觀象,桂州臨桂人。行逢署為掌書記。行逢性殘忍,多誅殺,觀象懼及禍,清苦自勵,以求知遇,帳幃、寢衣悉以紙為之。行逢頗加信任,軍府之政一皆取決。
觀象涉經史,有文辭,忌才怙寵,湖南士人多為所排擯。行逢臨終託以後事,令其子保權善待之。及張文表難作,王師壓境,觀象謂保權曰:「我所恃者北有荊渚,以為唇齒,今高氏拱手聽命,朗州勢不獨全,莫若幅巾歸朝,則不失富貴。」保權幼懦,不能用其言。及湖湘平,太祖聞觀象嘗為保權畫謀,以為左補闕。
張文表,朗州武陵人。從王進逵、周行逢舉兵逐邊鎬,行逢署文表衡州刺史,頗心忌之,常欲誅文表,未有以發。及行逢卒,保權遣兵代永州戍卒,路出衡陽,文表遂驅之以襲潭州。時行軍司馬廖簡知留後,素輕文表,不為之備。方宴飲,外報文表兵至,簡殊不以介意,謂四坐曰:「此黃口小兒,至則成擒,何足患也?」飲啖如故。俄文表率衆徑入府中,簡醉不能彀弓弩,但按膝叱之,文表遂害簡及坐客十餘人。保權遣其將楊師璠悉衆以禦文表,保權泣謂衆曰:「先君可謂知人矣。今墳土未乾,文表構逆,軍府安危,在此一舉,諸公勉之!」衆皆感憤,遂破其衆於平津亭,擒文表臠而食之。
初,文表將攻長沙,猶豫未決,有小校夢文表龍出領下,明日以告,文表喜曰:「天命也。」及敗,梟首于朗陵市。

荊南高保融字德長,其先陝州峽石人。祖季興,唐末為荊南節度,歷梁、後唐封南平王,卒。子從誨嗣,至太傅、中書令,五代史有傳。
從誨生保融,以長興初蔭補太子舍人,賜緋。晉天福中,制授檢校司空、判內外諸軍,俄遷節度副使。開運末,領峽州刺史,累加至檢校太傅。漢初,從誨卒,權知軍府事,制授起復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荊南節度、荊歸峽觀察使,遣翰林使郭允明賜衣幣。乾祐二年,加檢校太師兼侍中。周廣順初,加兼中書令,封勃海郡王,正衙命使禮部尚書王易、副使刑部郎中景範發冊命,仍賜禮服冠劍。顯德初,進封南平王。世宗即位,加守中書令。
世宗征淮南,詔保融出水軍數千人抵夏口為掎角。淮甸平,璽書褒美,以絹數萬匹賞其軍。世宗將議伐蜀,保融上言請率舟師趣三峽。六年,恭帝即位,加守太保。宋初,守太傅,連遣使貢獻,恩顧甚厚。是歲八月,卒,年四十一。廢朝三日,遣儀鸞使李繼超賜賻物,兵部尚書李濤、兵部郎中率汀持節冊贈太尉,謚正懿。
保融性迂闊淹緩,御兵治民,一時術略政事,悉委於母弟保勗焉。子繼沖、繼充,繼充至歸州刺史。
保勗字省躬,從誨第十子,保融同母弟也。晉天福初,起家領漢州刺史。保融嗣政,令判內外諸軍事。周廣順元年,加檢校太傅,充荊南節度副使。顯德初,從保融之請,加檢校太尉,充行軍司馬,領寧江軍節度。融卒,保勗權知軍府,奉章以聞,太祖即授以節度使。建隆二年,遣其弟保寅入貢。初,保融於紀南城北決江水瀦之七里餘,謂之北海,以閡行者。至是太祖因保寅歸,諭旨令決去,使道路無阻。
保勗幼多病,體貌臞瘠,淫泆無度,日召娼妓集府署,擇士卒壯健者令恣調謔,保勗與姬妾垂簾共觀,以為娛樂。又好營造臺榭,窮極土木之工,軍民咸怨。政事不治,從事孫光憲切諫不聽。三年十一月,卒,年三十九。廢朝二日,贈侍中,遣御廚使李光睿賻祭。
初,保勗在保抱,從誨獨鍾愛,故或盛怒,見之必釋然而笑,荊人目為「萬事休」。及保勗之立,藩政離弱,卒裁數月遂失國,亦預兆也。
繼沖字贊平,保融長子也。周顯德六年,以蔭檢校司空,為荊州節度副使。建隆三年,保勗寢疾,以繼沖為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保勗卒,四年正月,制授繼沖為檢校太保、江陵尹、荊南節度。
時湖南張文表叛,周保權求救於朝廷,詔江陵發水軍三千人赴潭州,繼沖即遣親校李景威將之而往。二月,慕容延釗、李處耘等率衆至,繼沖以牛酒犒師,開門納延釗等,即遣客將王昭濟、蕭仁楷奉表納土。太祖令御廚使郜岳持詔安撫,樞密承旨王仁贍為荊南都巡檢使,仍令齎衣服、玉帶、器幣、鞍勒馬以賜繼沖,授繼沖馬步都指揮使,梁延嗣為復州防禦使,節度判官孫光憲為黃州刺史,右都押衙孫仲文為武勝軍節度副使,知進奏鄭景玫為右驍衞將軍,王昭濟左領軍衞將軍,蕭仁楷供奉官。繼沖籍管內芻糧錢帛之數來上,又獻錢五萬貫、絹五千匹、布五萬匹,復遣支使王崇範詣闕貢金器五百兩、銀器五千兩、錦綺二百段、龍腦香十斤、錦繡帷幕二百事。三月,詔鞍轡庫使翟光裔齎官告、旌節賜繼沖,并存問參佐官吏等;又以保融兄弟、諸父江陵少尹保紳為衞尉卿,節院使保寅為將作監、充內作坊使,左衙都將保緒為鴻臚少卿,右衙都將保節為司農少卿,合州刺史從翊為右衞將軍,衙將保遜為左監門衞將軍,巴州刺史保衡為歸州刺史,知峽州事保膺為本州刺史,衙將從詵為右衞率府率,從讓為左清道率府率,從謙為左司禦率府率;又以王崇範為節度判官,高若拙觀察判官,梁守彬江陵少尹,韋仲宣掌書記,胡允脩節度推官,州縣官悉仍舊,別賜管內符印。五月,保紳等來朝,各賜京城第一區。六月,命王仁贍兼知軍府事。
會是歲將郊祀,表求入覲,可之。十月,至闕下,獻金銀器、錦帛、寶裝弓劍、繡旗幟、象牙、玉鞍勒等,賜賚甚厚。郊禋畢,授繼沖徐州大都督府長史、武寧軍節度使、徐宿觀察使。繼沖鎮彭門幾十年,委政僚佐,部內亦治。開寶六年,卒,年三十一。廢朝二日,贈侍中,遣中使護喪,葬事官給。
自高季興據有荊南、歸峽之地,傳襲三世五帥,凡四十餘年。
保寅字齊巽。晉天福七年,以蔭授太子舍人,賜緋,累加檢校司空。兄保融襲封,奏署節院使,賜金紫。宋興,保勗既襲封,遣保寅入覲,太祖召對便殿,授掌書記遣還。保寅語保勗曰:「真主出世,天將混一區宇,兄宜首率諸國奉土歸朝,無為他人取富貴資。」保勗不聽。
王師討武陵,道出荊渚,保寅奉牛酒迎犒軍鋒,太祖嘉之,驛召赴闕,授將作監,充內作坊使,賜第一區。俄知宿州。乾德四年,丁外艱,起復,轉少府監。開寶五年,知懷州,歷司農、衞尉二卿。是州本隸河陽,時趙普為帥,與保寅素有隙,事多抑制,保寅心不能平,手疏請罷支郡之制,詔從之。又為西川諸州都巡檢使,改光祿卿,歷知同、汝二州,改光化軍。卒,年六十八。廢朝,賻錢十萬。
初,保寅在懷州,蘇易簡、王欽若並妙年始趨學;在同州,錢若水為從事;在光化軍,張士遜其邑人也。保寅一見皆奬拔,許以遠大,議者多其知人。子輔政、輔之、輔堯、輔國,並進士及第。輔政至秘書丞,輔之至太常丞。
孫光憲字孟文,陵州貴平人。世業農畝,惟光憲少好學。游荊渚,高從誨見而重之,署為從事。歷保融及繼沖三世皆在幕府,累官至檢校秘書監兼御史大夫,賜金紫。慕容延釗等救朗州之亂,假道荊南,繼沖開門納延釗,光憲乃勸繼沖獻三州之地。太祖聞之甚悅,授光憲黃州刺史,賜賚加等。在郡亦有治聲。乾德六年,卒。時宰相有薦光憲為學士者,未及召,會卒。
光憲博通經史,尤勤學,聚書數千卷,或自抄寫,孜孜讎校,老而不廢。好著譔,自號葆光子,所著荊臺集三十卷,鞏湖編玩三卷,筆傭集三卷,橘齋集二卷,北夢瑣言三十卷,蠶書二卷。又譔續通歷,紀事頗失實,太平興國初,詔毀之。子謂、讜,並進士及第。
梁延嗣,京兆長安人。少事高季興,頗見委任,表授檢校司空、領綿州刺史,充衙內馬步軍都指揮使。歷事四帥,人稱其忠藎。繼沖之納土也,延嗣亦嘗勸之,復率荊之水軍從慕容延釗越戰,太祖嘉之,授復州防禦使,充湖南前軍步軍都指揮使兼排陣使。後因郊禮,自復州入朝,太祖慰撫之曰:「使高氏不失富貴,爾之力也。」改濠州防禦使,有善政,詔書褒美。
延嗣頗知書,好接士。嘗暴疾,禳於城隍神,是夕,夢神人告以九九之數,俄疾愈。開寶九年,卒,年八十一。
漳泉留從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聞。頗知書,好兵法。
唐末,王審知據有福建之地,子延鈞,後唐長興中僭稱帝,國號閩,都福州,為其下所殺,立審知次子延羲。晉天福末,部將朱文進殺延羲據其位,署其黨黃紹頗為泉州刺史,程贇為漳州刺史,許文稹為汀州刺史。時審知子延政為建州刺史,亦僭稱帝。
泉人念王氏失國,群逆分據,時從效為泉州散指揮使,與其黨王忠順、董思安及所親蘇光誨相與圖議,興復王氏。從效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王氏子孫未復位而不思報,可謂忠義乎?聞建州士卒謀盡力擊福州以復王氏,苟一旦功先成,王氏復位,我輩何面見之邪?」於是忠順、思安置酒從效家,募敢死士,得陳洪進等五十二人,夜持白梃踰城而入,劫庫兵,擒紹頗斬之,立延政從子繼勳為刺史,從效等三人自署為統帥,洪進等皆為指揮使。繼勳令送紹頗首於建州,奉延政為主。
延政遂送款於江南李景。文進率衆攻泉州,為從效所敗。會景遣將討王氏之亂,圍福州,兩浙錢氏發兵來援,景將但克汀、建而歸,福州入於錢氏。從效以兵劫繼勳送江南,自領漳、泉二州留後,李景即建泉州為清源軍,授從效節度、泉漳等州觀察使。閩中五州自此分矣。景累授從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書令,封鄂國公、晉江王。
從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專以勤儉養民為務,常衣布素,置公服於中門之側,出則衣之。每言我素貧賤,不可忘本。民甚愛之,部內安治。王氏有二女嫁為郡人妻,從效奉之甚謹,資給豐厚。每歲取進士、明經,謂之「秋堂」。
世宗征淮南,李景以兵十萬保紫金山,從效累表於景,言其頓兵老師,形勢非便。既而果敗,江北之地盡入於中朝。從效遣衙將蔡仲贇等為商人,以帛書表置革帶中,自鄂路送款內附。又遣別駕黃禹錫間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帶、龍腦香數十斤為貢。世宗錫詔書嘉納之。從效又乞置邸京師,世宗以其素附江南,慮其非便,不許。
宋初,從效遂上表稱藩,貢奉不絕。會李景遷洪州,從效疑景討己,頗懼,遣其從子紹錤齎厚幣獻景,又遣使假道吳越入貢。太祖特命使厚賜以撫之,使未至,從效疽發背卒,年五十七。偽贈太尉、靈州大都督。
從效無嗣,以兄從願之子紹錤、紹鎡為子。從效寢疾時,從願守漳州,紹錤在金陵,紹鎡尚幼。衙校張漢思、陳洪進等率兵劫從效遷東亭,漢思自稱留後,洪進為副使,時建隆三年也。明年,洪進又廢漢思而自立。
從效再從弟仁譓,淳化中為泗州長史,有清節,官散奉薄,雖藜藿不充,未嘗妄干人。太宗聞之,召赴闕,特遷揚州觀察支使。大中祥符七年,從效孫丕式詣闕上從效所受太祖朝制書,授三班借職。
漳泉留從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聞。頗知書,好兵法。
唐末,王審知據有福建之地,子延鈞,後唐長興中僭稱帝,國號閩,都福州,為其下所殺,立審知次子延羲。晉天福末,部將朱文進殺延羲據其位,署其黨黃紹頗為泉州刺史,程贇為漳州刺史,許文稹為汀州刺史。時審知子延政為建州刺史,亦僭稱帝。
泉人念王氏失國,群逆分據,時從效為泉州散指揮使,與其黨王忠順、董思安及所親蘇光誨相與圖議,興復王氏。從效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王氏子孫未復位而不思報,可謂忠義乎?聞建州士卒謀盡力擊福州以復王氏,苟一旦功先成,王氏復位,我輩何面見之邪?」於是忠順、思安置酒從效家,募敢死士,得陳洪進等五十二人,夜持白梃踰城而入,劫庫兵,擒紹頗斬之,立延政從子繼勳為刺史,從效等三人自署為統帥,洪進等皆為指揮使。繼勳令送紹頗首於建州,奉延政為主。
延政遂送款於江南李景。文進率衆攻泉州,為從效所敗。會景遣將討王氏之亂,圍福州,兩浙錢氏發兵來援,景將但克汀、建而歸,福州入於錢氏。從效以兵劫繼勳送江南,自領漳、泉二州留後,李景即建泉州為清源軍,授從效節度、泉漳等州觀察使。閩中五州自此分矣。景累授從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書令,封鄂國公、晉江王。
從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專以勤儉養民為務,常衣布素,置公服於中門之側,出則衣之。每言我素貧賤,不可忘本。民甚愛之,部內安治。王氏有二女嫁為郡人妻,從效奉之甚謹,資給豐厚。每歲取進士、明經,謂之「秋堂」。
世宗征淮南,李景以兵十萬保紫金山,從效累表於景,言其頓兵老師,形勢非便。既而果敗,江北之地盡入於中朝。從效遣衙將蔡仲贇等為商人,以帛書表置革帶中,自鄂路送款內附。又遣別駕黃禹錫間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帶、龍腦香數十斤為貢。世宗錫詔書嘉納之。從效又乞置邸京師,世宗以其素附江南,慮其非便,不許。
宋初,從效遂上表稱藩,貢奉不絕。會李景遷洪州,從效疑景討己,頗懼,遣其從子紹錤齎厚幣獻景,又遣使假道吳越入貢。太祖特命使厚賜以撫之,使未至,從效疽發背卒,年五十七。偽贈太尉、靈州大都督。
從效無嗣,以兄從願之子紹錤、紹鎡為子。從效寢疾時,從願守漳州,紹錤在金陵,紹鎡尚幼。衙校張漢思、陳洪進等率兵劫從效遷東亭,漢思自稱留後,洪進為副使,時建隆三年也。明年,洪進又廢漢思而自立。
從效再從弟仁譓,淳化中為泗州長史,有清節,官散奉薄,雖藜藿不充,未嘗妄干人。太宗聞之,召赴闕,特遷揚州觀察支使。大中祥符七年,從效孫丕式詣闕上從效所受太祖朝制書,授三班借職。
陳洪進,泉州仙遊人。幼有壯節,頗讀書,習兵法。及長,以材勇聞。隸兵籍,從攻汀州,先登,補副兵馬使。
從留從效殺黃紹頗,將以紹頗首送建州,請出兵為援,群下以道阻賊盛,憚其行。洪進慮事久生變,獨請往,至尤溪,賊數千人遮道不得前,洪進紿賊曰:「福州、泉州已為義師所襲,爾輩復為何人戍守?」即持紹頗首示之曰:「我送此於建州迎嗣君以歸國,爾輩將安歸乎?」賊遂潰,渠帥數人皆聽命。洪進至建州,延政大悅,以為本州馬步行軍都校。是歲,晉開運元年也。
自是漳州殺程贇,迎延政從子繼成為刺史,許文稹以汀州降,連重遇殺朱文進,傳首建州,福人又殺重遇,延政遂遣洪進歸泉州。三年,李景陷建州,延政入江南。明年,泉州留從效劫王繼勳降江南,景以從效為清源軍節度,洪進為統軍使,與副使張漢思同領兵柄,累立戰功。
從效卒,少子紹鎡典留務。月餘,洪進誣紹鎡將召越人以叛,執送江南,推副使張漢思為留後,自為副使。漢思年老醇謹,不能治軍務,事皆決於洪進。漢思諸子並為衙將,頗不平洪進,圖欲害之,漢思亦患其專。明年夏四月,漢思大享將吏,伏甲於內,將害洪進。酒數行,地忽大震,棟宇將傾,坐立者不自持,同謀者以告洪進,洪進亟去,衆驚悸而散。
漢思事不成,慮洪進先發,常嚴兵為備。洪進子文顯、文顥皆為指揮使,勒所部欲擊漢思,洪進不許。一日,洪進袖置大鎖,從二子常服安步入府中,直兵數百人,皆叱去之。漢思方處內齋,洪進即鎖其門,使人叩門謂漢思曰:「郡中軍吏請洪進知留務,衆情不可違,當以印見授。」漢思惶懼不知所為,即自門間出印與之。洪進遽召將校吏士告之曰:「漢思昏耄不能為政,授吾印,請吾蒞郡事。」將吏皆賀。即日遷漢思別墅,以兵衞送。遣使請命於李煜,煜以洪進為清源軍節度、泉南等州觀察使。
時太祖平澤、潞,下揚州,取荊湖,威振四海,洪進大懼,遣衙將魏仁濟間道奉表,自稱清源軍節度副使、權知泉南等州軍府事,且言張漢思老耄不能御衆,請臣領州事,恭聽朝旨。太祖遣通事舍人王班賫詔撫諭,又與李煜詔曰:「泉州陳洪進遣使奉表言,為衆所推,因而總領州事,以誠控告,聽命於朝。觀其傾輸,尤足嘉尚。但聞泉州昔嘗附麗,尤荷撫綏。然變詐多端,屢移主帥,恐其地里遼遠,制御有所未遑。朕以書軌大同,恩威遠被,嘉其款附,已降詔書,蓋矜其遠俗便安,不必以彼此為意,想惟明哲,當體朕懷。」煜上言:「洪進多詐,首鼠兩端,誠不足聽。」太祖又詔諭之,煜乃聽命。
建隆四年,遣使朝貢。是冬,又貢白金萬兩,乳香茶藥萬斤。煜復上言,請寢洪進恩命。太祖又以諭煜。乾德二年,制改清源軍為平海軍,授洪進節度、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鑄印賜之。以文顯為節度副使,文顥為漳州刺史。是年夏,丁家艱,起復。
洪進每歲以修貢朝廷,多厚斂於民,第民貲百萬以上者令差入錢,以為試協律、奉禮郎,蠲其丁役。及江南平,吳越王來朝,洪進不自安,遣其子文顥入貢乳香萬斤、象牙三千斤、龍腦香五斤。太祖因下詔召之,遂入覲。至南劍州,聞太祖崩,歸鎮發哀。
太宗即位,加檢校太師。明年四月,來朝,朝廷遣翰林使程德玄至宿州迎勞。既至,賜錢千萬、白金萬兩、絹萬匹,禮遇優渥。又增其食邑,以其子文顥為團練使,文顗、文頊並為刺史。洪進遂上言曰:「臣聞峻極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辭;無私者日也,雖覆盆而必照。顧惟遐僻,尚隔聲明,願歸益地之圖,輒露由衷之請。臣所領兩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歸,金陵偏霸,臣以崎嶇千里之地,疲散萬餘之兵,望雲就日以雖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從間道,遠貢赤誠,願傾事大之心,庶齒附庸之末。太祖皇帝賜之軍額,授以節旄,俾專達於一方,復延賞於三世。祖父荷漏泉之澤,子弟享列土之榮,棨戟在門,龜緺盈室,雖冠列藩之寵,未修肆覲之儀。暨江表底平,先皇厭世,會嬰犬馬之病,尚阻雲龍之庭。皇帝陛下欽嗣丕基,誕敷景命,臣遠辭海嶠,入覲天墀,獲親咫尺之顏,疊被便蕃之澤。六飛遊幸,每奉屬車之塵;三殿宴嬉,屢挹大罇之味。旬浹之內,雨露駢臻,至於童男,亦荷殊奬。恩榮若此,報效何階?志益戀於君軒,心遂忘於坎井。臣不勝大願,願以所管漳、泉兩郡獻于有司,使區區負海之邦,遂為內地,蚩蚩生齒之類,得見太平。伏望聖慈,授臣近地別鎮。臣男文顯等早膺朝奬,皆忝郡符,牙校賓僚,久經驅策,各希玄造,稍霈鴻私。」太宗優詔嘉納之。以洪進為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諸子皆授以近郡,賜白金萬兩,各令市宅。
明年,從平太原。六年,封杞國公。雍熙元年,進封岐國公。洪進年老,富貴且極,上言求致仕,優詔免其朝請。二年,以疾卒,年七十二。廢朝二日,贈中書令,謚曰忠順,中使護喪,葬事官給。
洪進在泉州,日方晝,有蒼鶴翔集內齋前,引吭向洪進,洪進視之,有魚鯁其喉,即以手探取之,魚猶活,鶴馴擾齋中數日而後去,人皆異之。
洪進弟銛,初為泉州都指揮使,開寶四年,授漳州刺史,入貢至宿州,卒。銛子文璉,供奉官、閤門祗候。
文顯字仲達。洪進領漳、泉節制,署左神機指揮使,遷泉州馬步軍都軍使、右軍押衙。乾德初,朝命平海軍節度副使,累加檢校太保。洪進歸朝,授文顯通州團練使、知泉州。未幾代還。時太宗征太原,朝於行在。久之,出為青齊廬壽、西京水南北、陝州四州都巡檢使。
文顯與諸弟不睦,咸平初,御史中丞李惟清抗疏曰:「文顯等並分符竹,委以方面,一門榮盛,當世罕儔。先人之墳土未乾,私室之風規大壞,弟兄列訟,骨肉為仇,官奉私藏,同居異爨,屢經赦宥,而久積人言。文顯首起訟端,當律文尊長之坐,乞寘散秩,以警浮俗。」詔曰:「文顯等頗傷名教,合寘邦刑,以其父有忠勳,未忍捐棄,宜賜誡諭,許其改過。儻無悛革,當正簡書,令御史臺告諭之。」以疾改通許鎮都監。六年,卒,年六十五。子宗憲,歷虞部員外郎,為西京作坊使;宗元,殿中丞。
文顥,初為泉州右軍散兵馬使、衙內都指揮使,俄權知漳州,朝命漳州刺史,凡七年,求還泉州,署行軍司馬。
開寶末,江南平,洪進遣第三子文顗入貢,文顗不欲行,乃遣文顥。至京師,自陳願留以俟父入覲,太祖嘉之。及洪進歸朝,授文顥房州刺史,會升房州為節鎮,換康州刺史。端拱初,出知同州,錢若水為從事,文顥深禮之,委以郡政。咸平初,知耀州,又徙徐州,坐用刑失入,責授左武衞大將軍、知漣水軍。上念其父納土效順,復以為康州刺史,留京師。
大中祥符初,議東封,以濮州馳道所出,命知州事,頓置供擬頗勤至,詔褒之。駕至,召見勞問。禮畢,改衡州刺史,特給內地刺史奉料,未幾代還。以老疾累表求致仕,詔免朝謁,歲給公費及月廩並如故。六年,卒,年七十二。
文顗,始為泉州衙內都指揮使、知漳州。洪進歸朝,授滁州刺史,仍舊知州。俄召歸,奉朝請。景德中,換光州,以久次,領和州團練使,歷知海濮濰沂黃五州、信陽軍,所至無能稱。卒年七十一。錄其子宗綬為大理評事,孫永弼、永昇為三班借職,次子宗纘太子中舍。
文頊,本文顯子。初,洪進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門受祿,當至萬石。時洪進與三子皆領州郡,而文頊始生,乃以文頊為子,欲應其言。初補泉州衙內都校,又為衙內都監使,朝命領順州刺史,歸朝為登州刺史。滄、棣有寇盜,命為巡檢使。會以禁軍大校趙延溥為登州團練使,文頊改舒州刺史。淳化三年,卒,年三十五。文頊頗知書,亦工畫。子宗絳,為殿中丞。
陳洪進,泉州仙遊人。幼有壯節,頗讀書,習兵法。及長,以材勇聞。隸兵籍,從攻汀州,先登,補副兵馬使。
從留從效殺黃紹頗,將以紹頗首送建州,請出兵為援,群下以道阻賊盛,憚其行。洪進慮事久生變,獨請往,至尤溪,賊數千人遮道不得前,洪進紿賊曰:「福州、泉州已為義師所襲,爾輩復為何人戍守?」即持紹頗首示之曰:「我送此於建州迎嗣君以歸國,爾輩將安歸乎?」賊遂潰,渠帥數人皆聽命。洪進至建州,延政大悅,以為本州馬步行軍都校。是歲,晉開運元年也。
自是漳州殺程贇,迎延政從子繼成為刺史,許文稹以汀州降,連重遇殺朱文進,傳首建州,福人又殺重遇,延政遂遣洪進歸泉州。三年,李景陷建州,延政入江南。明年,泉州留從效劫王繼勳降江南,景以從效為清源軍節度,洪進為統軍使,與副使張漢思同領兵柄,累立戰功。
從效卒,少子紹鎡典留務。月餘,洪進誣紹鎡將召越人以叛,執送江南,推副使張漢思為留後,自為副使。漢思年老醇謹,不能治軍務,事皆決於洪進。漢思諸子並為衙將,頗不平洪進,圖欲害之,漢思亦患其專。明年夏四月,漢思大享將吏,伏甲於內,將害洪進。酒數行,地忽大震,棟宇將傾,坐立者不自持,同謀者以告洪進,洪進亟去,衆驚悸而散。
漢思事不成,慮洪進先發,常嚴兵為備。洪進子文顯、文顥皆為指揮使,勒所部欲擊漢思,洪進不許。一日,洪進袖置大鎖,從二子常服安步入府中,直兵數百人,皆叱去之。漢思方處內齋,洪進即鎖其門,使人叩門謂漢思曰:「郡中軍吏請洪進知留務,衆情不可違,當以印見授。」漢思惶懼不知所為,即自門間出印與之。洪進遽召將校吏士告之曰:「漢思昏耄不能為政,授吾印,請吾蒞郡事。」將吏皆賀。即日遷漢思別墅,以兵衞送。遣使請命於李煜,煜以洪進為清源軍節度、泉南等州觀察使。
時太祖平澤、潞,下揚州,取荊湖,威振四海,洪進大懼,遣衙將魏仁濟間道奉表,自稱清源軍節度副使、權知泉南等州軍府事,且言張漢思老耄不能御衆,請臣領州事,恭聽朝旨。太祖遣通事舍人王班賫詔撫諭,又與李煜詔曰:「泉州陳洪進遣使奉表言,為衆所推,因而總領州事,以誠控告,聽命於朝。觀其傾輸,尤足嘉尚。但聞泉州昔嘗附麗,尤荷撫綏。然變詐多端,屢移主帥,恐其地里遼遠,制御有所未遑。朕以書軌大同,恩威遠被,嘉其款附,已降詔書,蓋矜其遠俗便安,不必以彼此為意,想惟明哲,當體朕懷。」煜上言:「洪進多詐,首鼠兩端,誠不足聽。」太祖又詔諭之,煜乃聽命。
建隆四年,遣使朝貢。是冬,又貢白金萬兩,乳香茶藥萬斤。煜復上言,請寢洪進恩命。太祖又以諭煜。乾德二年,制改清源軍為平海軍,授洪進節度、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鑄印賜之。以文顯為節度副使,文顥為漳州刺史。是年夏,丁家艱,起復。
洪進每歲以修貢朝廷,多厚斂於民,第民貲百萬以上者令差入錢,以為試協律、奉禮郎,蠲其丁役。及江南平,吳越王來朝,洪進不自安,遣其子文顥入貢乳香萬斤、象牙三千斤、龍腦香五斤。太祖因下詔召之,遂入覲。至南劍州,聞太祖崩,歸鎮發哀。
太宗即位,加檢校太師。明年四月,來朝,朝廷遣翰林使程德玄至宿州迎勞。既至,賜錢千萬、白金萬兩、絹萬匹,禮遇優渥。又增其食邑,以其子文顥為團練使,文顗、文頊並為刺史。洪進遂上言曰:「臣聞峻極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辭;無私者日也,雖覆盆而必照。顧惟遐僻,尚隔聲明,願歸益地之圖,輒露由衷之請。臣所領兩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歸,金陵偏霸,臣以崎嶇千里之地,疲散萬餘之兵,望雲就日以雖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從間道,遠貢赤誠,願傾事大之心,庶齒附庸之末。太祖皇帝賜之軍額,授以節旄,俾專達於一方,復延賞於三世。祖父荷漏泉之澤,子弟享列土之榮,棨戟在門,龜緺盈室,雖冠列藩之寵,未修肆覲之儀。暨江表底平,先皇厭世,會嬰犬馬之病,尚阻雲龍之庭。皇帝陛下欽嗣丕基,誕敷景命,臣遠辭海嶠,入覲天墀,獲親咫尺之顏,疊被便蕃之澤。六飛遊幸,每奉屬車之塵;三殿宴嬉,屢挹大罇之味。旬浹之內,雨露駢臻,至於童男,亦荷殊奬。恩榮若此,報效何階?志益戀於君軒,心遂忘於坎井。臣不勝大願,願以所管漳、泉兩郡獻于有司,使區區負海之邦,遂為內地,蚩蚩生齒之類,得見太平。伏望聖慈,授臣近地別鎮。臣男文顯等早膺朝奬,皆忝郡符,牙校賓僚,久經驅策,各希玄造,稍霈鴻私。」太宗優詔嘉納之。以洪進為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諸子皆授以近郡,賜白金萬兩,各令市宅。
明年,從平太原。六年,封杞國公。雍熙元年,進封岐國公。洪進年老,富貴且極,上言求致仕,優詔免其朝請。二年,以疾卒,年七十二。廢朝二日,贈中書令,謚曰忠順,中使護喪,葬事官給。
洪進在泉州,日方晝,有蒼鶴翔集內齋前,引吭向洪進,洪進視之,有魚鯁其喉,即以手探取之,魚猶活,鶴馴擾齋中數日而後去,人皆異之。
洪進弟銛,初為泉州都指揮使,開寶四年,授漳州刺史,入貢至宿州,卒。銛子文璉,供奉官、閤門祗候。
文顯字仲達。洪進領漳、泉節制,署左神機指揮使,遷泉州馬步軍都軍使、右軍押衙。乾德初,朝命平海軍節度副使,累加檢校太保。洪進歸朝,授文顯通州團練使、知泉州。未幾代還。時太宗征太原,朝於行在。久之,出為青齊廬壽、西京水南北、陝州四州都巡檢使。
文顯與諸弟不睦,咸平初,御史中丞李惟清抗疏曰:「文顯等並分符竹,委以方面,一門榮盛,當世罕儔。先人之墳土未乾,私室之風規大壞,弟兄列訟,骨肉為仇,官奉私藏,同居異爨,屢經赦宥,而久積人言。文顯首起訟端,當律文尊長之坐,乞寘散秩,以警浮俗。」詔曰:「文顯等頗傷名教,合寘邦刑,以其父有忠勳,未忍捐棄,宜賜誡諭,許其改過。儻無悛革,當正簡書,令御史臺告諭之。」以疾改通許鎮都監。六年,卒,年六十五。子宗憲,歷虞部員外郎,為西京作坊使;宗元,殿中丞。
文顥,初為泉州右軍散兵馬使、衙內都指揮使,俄權知漳州,朝命漳州刺史,凡七年,求還泉州,署行軍司馬。
開寶末,江南平,洪進遣第三子文顗入貢,文顗不欲行,乃遣文顥。至京師,自陳願留以俟父入覲,太祖嘉之。及洪進歸朝,授文顥房州刺史,會升房州為節鎮,換康州刺史。端拱初,出知同州,錢若水為從事,文顥深禮之,委以郡政。咸平初,知耀州,又徙徐州,坐用刑失入,責授左武衞大將軍、知漣水軍。上念其父納土效順,復以為康州刺史,留京師。
大中祥符初,議東封,以濮州馳道所出,命知州事,頓置供擬頗勤至,詔褒之。駕至,召見勞問。禮畢,改衡州刺史,特給內地刺史奉料,未幾代還。以老疾累表求致仕,詔免朝謁,歲給公費及月廩並如故。六年,卒,年七十二。
文顗,始為泉州衙內都指揮使、知漳州。洪進歸朝,授滁州刺史,仍舊知州。俄召歸,奉朝請。景德中,換光州,以久次,領和州團練使,歷知海濮濰沂黃五州、信陽軍,所至無能稱。卒年七十一。錄其子宗綬為大理評事,孫永弼、永昇為三班借職,次子宗纘太子中舍。
文頊,本文顯子。初,洪進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門受祿,當至萬石。時洪進與三子皆領州郡,而文頊始生,乃以文頊為子,欲應其言。初補泉州衙內都校,又為衙內都監使,朝命領順州刺史,歸朝為登州刺史。滄、棣有寇盜,命為巡檢使。會以禁軍大校趙延溥為登州團練使,文頊改舒州刺史。淳化三年,卒,年三十五。文頊頗知書,亦工畫。子宗絳,為殿中丞。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四‧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韓通 李筠 李重進
  五代史記有唐六臣傳,示譏也。宋史傳周三臣,其名似之,其義異焉,求所以同,則歸於正名義、扶綱常而已。韓通與宋太祖比肩事周,而死於宋未受禪之頃,然不傳於宋,則忠義之志何所託而存乎?李筠、李重進舊史書叛,叛與否未易言也,洛邑所謂頑民,非殷之忠臣乎?孔子定書,不改其舊稱焉。或曰:三人者嘗臣唐、晉、漢矣。曰:智氏之豫讓非歟!作周三臣傳。
韓通,并州太原人。弱冠應募,以勇力聞,補騎軍隊長。晉開運末,漢祖建義於太原,置通帳下。尋從漢祖至東京,累遷為軍校。漢祖典衞兵,以通為衙隊副指揮使,從討杜重威,得銀青階,檢校國子祭酒。漢祖開國,加檢校左僕射。隱帝即位,遷奉國指揮使。
乾祐初,周祖為樞密使,統兵伐河中,知通謹厚,命之自隨,先登,身被六創,以功遷本軍都虞候。周祖鎮大名,奏通為天雄軍馬步軍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國左第六軍都校,領雷州刺史。
廣順初,為虎捷右廂都校,遷左廂,充孟州巡檢,繼領永、睦二州防禦使。周祖親征兗州,以通為在京右廂都巡檢。時河溢,灌河陰城,命通率廣銳卒千二百浚汴口,又部築河陰城,創營壁。未幾,拜保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周祖親郊,正授節度。并州劉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彥超出晉州道擊之,敗于高平。以通為太原北面行營部署,為地道攻其城。俄班師,移鎮曹州,檢校太保。
世宗即位,以深、冀之間有胡蘆河,東西橫亙數百里,堤堨非峻,不能扼契丹奔突,顯德二年,命通與王彥超浚治之,功未就,契丹至,通出兵迎擊退之,遂城李晏口為靜安軍,四旬而完。又城束鹿及鼓城,并葺祁州。時大兵之後,遺骸布野,通悉收瘞為萬人冢。又城博野、安平,往來深、定間,夜宿古寺,晝披荊棘。在安平領百餘騎督役,會契丹騎數百奄至,通率麾下與戰,日暮大風雨,契丹解去,擒十餘騎。又城百八橋鎮及武強縣,皆旬日畢。歸朝,會攻秦、鳳,以通為西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入大散關,圍鳳州,分兵城固鎮,以斷蜀餉道。未幾,拔鳳州,以功授侍衞馬步軍都虞候。
世宗征淮南,命通為京城都巡檢。世宗以都城狹小,役畿甸民築新城,又廣舊城街道,命左龍武統軍薛可信、右衞上將軍史佺、右監門衞上將軍蓋萬、右羽林將軍康彥環分督四面,通總領其役。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為在京內外都巡檢、權點檢侍衞司。是役也,期以三年,纔半歲而就。三年,追敘秦、鳳功,改領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傅,又改侍衞馬步軍都虞候。世宗幸壽春,為京城內外都巡檢。淮南平,為歸德軍節度。
六年春,詔通河北按行河堤,因發徐、宿、宋、單等州民浚汴渠數百里。世宗將北征,命通與高懷德、張鐸先赴滄州,賜襲衣、金帶、鞍馬、器帛。即領兵入契丹境乾寧軍之南。俄為陸路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石守信副焉。又命通巡北邊,自浮陽至淤口浦壞坊三十六,遂通瀛、莫。初克益津關,以為霸州,役濱、棣民數千城之,命通董其役。師還,以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衞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恭帝即位,移領鄆州。
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軍校王彥昇遇通於路,策馬逐之,通馳入其第,未及闔門,為彥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聞通死,怒彥昇專殺,以開國初,隱忍不及罪。即下詔曰:「易姓受命,王者所以應期;臨難不苟,人臣所以全節。故周天平軍節度、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侍衞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韓通,振迹戎伍,委質前朝,彰灼茂功,踐更勇爵。夙定交於霸府,遂接武於和門,艱險共嘗,情好尤篤。朕以三靈眷佑,百姓樂推,言念元勳,將加殊寵,蒼黃遇害,良用憮然。可贈中書令,以禮收葬。遣高品梁令珍護喪事。」
通性剛而寡謀,言多忤物,肆威虐,衆謂之「韓瞠眼」。其子頗有智略,幼病傴,人目為「槖駝兒」。見太祖有人望,常勸通早為之所,通不聽。後太祖幸開寶寺,見通及其子畫像于壁,遽命去之。
李筠,并州太原人。善騎射。後唐秦王從榮判六軍諸衞,募勇士為爪牙,筠操弓矢求見。弓力及百斤,府中無能挽者,從榮令筠射,引滿有餘力,再發皆中,因以隸麾下。從榮難作,筠騎從至天津橋,射殺十數人,知事不濟,棄馬遁去。清泰初,應募為內殿直,遷控鶴指揮使。
晉開運末,契丹犯汴京,其將趙延壽聞筠驍勇,召置帳下。及契丹主北歸,死欒城,延壽至常山,為永康王所縶。契丹衆數萬,據常山,後北去,留耶律解里,衆纔二千騎,又分別部首領楊袞以千騎掠邢、洺。來還中朝士大夫多在城中,契丹與漢相雜,解里性貪恣自奉,削漢軍日食,衆皆菜色。筠乘其怨,密與王蕘、石公霸、何福進等謀,以閏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閽者旦食,撞寺鐘為期,相率入據兵庫,次焚牙門,大呼市人,併力擊焉。契丹衆大驚,由北門而出,解里趣族乘列之於野,明日集衆入郛力戰,屬晉士卒分掠,唯控鶴一軍與市民禦之,死傷相繼。午後,郛外民千餘知契丹奔敗者,持兵趣其族乘,將劫之,守者入郛馳告,解里聞之,遂挈族而去。
初,筠建謀約諸將同力,控鶴左廂都校白再榮首匿於室不敢應,筠拔佩刀破幕引臂迫之,再榮不得已而行,諸將次第赴之。及契丹去,百姓死者二千餘人。諸將互伐其功,筠詣故相馮道請權領節度事,道曰:「子主奏事而已,留後事當議功臣為之。」道恐諸將爭功復亂,乃以再榮前職貴加諸將,權推為留後,人心遂定。是戰,筠功居多,即送款漢祖,以其子赴朝,漢祖深賞之,以控鶴一軍力戰,優加賜與,授再榮留後,筠博州刺史。筠以賞薄不悅。
周祖鎮大名,表為先鋒指揮使,又為北面緣邊巡檢。周祖起兵入汴,筠同郭崇從,與慕容彥超戰於留子陂,彥超東奔。廣順初,權知滑州,俄真拜義成軍節度,數月,改彰德軍節 度。會并人侵晉州,王峻率師往拒,筠亦請西征,詔褒之。又乞免黃澤關商稅,奏可。周祖征兗,還次濮,筠因朝,獻馬,賜襲衣、金帶。從至澶,宴訖遣還。及召潞州常思入朝,命筠權知軍府,思改宋、亳,以筠為昭義軍節度。三年,加檢校太傅。時王峻兼節制,以筠及王殷、何福進皆創業功臣,故並加恩焉。顯德初,周祖親郊,加同平章事。
世宗即位,并人入侵,其將張暉率先鋒自團柏谷入營梁侯驛,攻劫堡柵,所至焚略盪盡,筠遣護軍穆令均率步騎二千拒之。令均營於太平驛,驛東南距潞八十里,失於偵邏,暉凌晨奄至,潞兵被甲介馬,暉見之佯退,潞兵追之,并伏遂發,令均且鬥且却,步卒降并者數百人,騎不復者百人,餘衆還保潞。世宗親征沁州,降之,命筠率沁之行營兵赴太原,符彥卿戍忻口,拒契丹援兵。彥卿請益師,詔筠與張永德以三千騎益之,既至,以偏師遶契丹後,奮擊走之。師還,加兼侍中。
二年,筠破并軍於榆社,獲其將安濬、康超等七十餘人。三年,筠遣行軍司馬范守圖率兵入遼州界,殺并卒三百餘,獲小校數人以獻。四年,又遣守圖入河東界,降二砦。五年,筠自將入石會關,破并人六砦。是冬,又破遼州長清砦,擒其磁州刺史李戴興以獻。俄又敗并人於境,斬三百餘級。六年,平遼州,獲刺史張丕旦等二百四十五人以獻。筠在鎮擅用征賦,頗集亡命,嘗以私忿囚監軍使,世宗心不能堪,但詔責而已。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是秋,令裨將劉繼忠將兵與吐渾入并境,平賈家砦,斬百餘級,獲牛羊而還。
太祖建隆初,加兼中書令,遣使諭以受周禪,筠即欲拒命,左右為陳曆數,方僶俛下拜,貌猶不恭。及延使者升階,置酒張樂,遽索周祖畫像懸壁,涕泣不已。賓佐惶駭,告使臣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為訝。」及太原劉鈞以蠟書結筠共舉兵,筠雖緘書上太祖,心已畜異謀,太祖手詔慰撫之。是時,筠子守節為皇城使,嘗泣諫,筠不聽。太祖又遣守節諭旨曰:「吾聞汝諫汝父,汝父不聽,吾今殺汝,何如汝歸語汝父,我未為天子時,任自為之,既為天子,獨不能臣我耶?」守節白筠,筠謀愈甚,遂起兵,令幕府為檄書,辭多不遜。
從事閭丘仲卿獻策於筠曰:「公以孤軍舉事,其勢甚危,雖倚河東之援,亦恐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計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衞皆舊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况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哉。」儋珪,筠愛將,有勇力,善用槍;撥汗,筠駿馬,日馳七百里,故筠誇焉。執監軍亳州防禦使周光遜、閑廄使李廷玉,遣判官孫孚、衙校劉繼忠送於劉鈞求濟師。又遣人殺澤州刺史張福,往據其城。
劉鈞遂率兵與契丹數千衆來援,至太平驛,筠以臣禮迎謁,見鈞兵衞寡弱,甚悔之,而業已然矣。鈞封筠西平王,賜馬三百匹,召與之語,筠自言受周祖大恩,敢愛死不寤。鈞與周祖有世讎,鈞默然,遂疑之。命其宣徽使盧贊監筠軍,筠心不能平,頗與贊不協,鈞復命平章事衞融和解之。
筠有馬三千匹,闢鞠場閱習,日夜謀畫為寇。留其子守節守上黨,引衆南向。太祖遣石守信、高懷德將兵討之。敕曰:「勿縱筠下太行,急進師扼其隘,破之必矣。」又遣慕容延釗、王全斌由東路會守信,與監軍李崇矩破筠衆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又攻大會砦,下之。
太祖遂親征。山路險峻多石不可行,太祖先於馬上負數石,羣臣六軍皆負之,即日平為大道。與守信、懷德會,破筠衆三萬於澤南,降者三千餘,殺筠監軍使盧贊,擒筠河陽節度范守圖,筠走還保澤。太祖至,列柵圍之,筠龍捷使王廷魯、吐渾留後汾州團練使王全德率所部自昭義來降,筠益失援。太祖親督戰,拔其城,筠赴水死,獲鈞相衞融,鈞懼而遁歸。太祖進伐上黨,守節以城降,釋其罪,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是日宴從官,守節預焉,以為單州團練使;以昭義軍節度副使趙處愿為郢州刺史;節度判官孫孚為屯田郎中;觀察判官史文通為水部郎中;前遼州衙內指揮使馬廷禹為右監門衞將軍,領壁州刺史。
筠性雖暴,事母甚孝,每怒將殺人,母屏風後呼筠,筠趨至,母曰:「聞將殺人,可免乎?為吾曹增福爾。」筠遽釋之。筠稍知書,頗好調謔。初名榮,避周世宗諱,將改之,或令名「筠」,筠曰:「李筠,李筠,玉帛云乎哉。」聞者皆笑。
筠有愛妾劉氏,隨筠至澤,時被攻城危,劉謂筠曰:「城中健馬幾何?」筠曰:「爾安問此?」劉曰:「孤城危蹙,破在俄頃,今誠得馬數百,與腹心潰圍,出保昭義,求援河東,猶愈於坐待死也。」筠然之。召左右計馬尚不減千匹,以是夕將出,或謂筠曰:「今帳前計議,皆云一心,縣門既發,不可保矣,儻劫公而降,悔其可及。」筠猶豫不決。明日城陷,筠將赴火,劉欲俱死,筠以其有娠,麾令去。守節既購得之,果生子焉。
守節字得臣,初補東頭供奉官。廣順中,嘗以心疾乘醉擊殺供御白鶻,筠上章待罪,詔釋之。四遷至皇城使,歷單、濟二州團練使。乾德六年,出知遼州。開寶三年,改和州團練使。四年,卒,年三十三。無後,以劉氏所生之弟為嗣。
李重進,其先滄州人。周太祖之甥,福慶長公主之子也,生於太原。晉天福中,仕為殿直。漢初,從周祖征河中。廣順初,遷內殿直都知,領泗州刺史,改小底都指揮使。二年,改大內都點檢、權侍衞馬步軍都軍頭,領恩州團練使,遷殿前都指揮使。三年,加領泗州防禦使。顯德初,領武信軍節度。
重進年長於世宗,及周祖寢疾,召重進受顧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為侍衞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從世宗征劉崇,戰于高平,不利,大將樊愛能、何徽以其衆遁,唯重進與白重贊勒兵不動。既而太祖先以麾下犯敵,重贊繼領所部力戰,世宗躬率衞兵合勢,周師復振,崇遂大敗。以功領忠武軍節度。及進討太原,又為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師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歸德軍節度兼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
世宗親征淮南,命重進將兵先赴正陽。俄聞李穀攻壽春不克,退保正陽,促重進兵助之。吳人以穀退為懼,乃發兵三萬餘,旌旗輜重亙數百里,又發戰櫂二百艘以張斷橋之勢,列陣鼓譟而北,橫布拒馬以萬數,皆貫以利刃,維以鐵索;又刻木為戰形,立陣前,號「揵馬牌」,皮囊貯鐵蒺莉以布戰地。時周師未朝食,吳師奄至,周師望其陣皆笑之。宣祖領前軍與重進、韓令坤合勢擊之,一鼓而敗,斬首萬餘級,追奔二十餘里,殺大將劉彥貞,擒裨將盛師朗數十人,降三千人,獲戈甲三十萬。世宗大悅,詔書褒諭,即以重進代穀為行營招討使,賜襲衣、金帶、玉鞍、名馬。
三年,以重進為廬、壽等州招討使。時李繼勳主壽春,重進駐軍城北,聞城南洞屋為淮人所焚,將議退軍。會太祖自六合歸,道出壽州,因駐師旬餘,重進倚以為援,兵威復振。吳人大懼,以重進色黔,號「黑大王」。
張永德屯下蔡,與重進不協,永德每宴將吏,多暴重進短,後乘醉謂重進有奸謀,將吏無不驚駭。永德密遣親信乘驛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將俱握重兵,人情益憂恐。重進遂自壽陽單騎直詣永德帳中,命酒飲,親酌謂永德曰:「吾與公皆國家肺腑,相與戮力,同奬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軍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齎蠟書誘重進,啗以厚利,重進表其事。時行濠州刺史齊藏珍亦說重進,世宗知之,假他事誅藏珍。
詔重進夾淮城正陽、下蔡,既成,上其圖。俄又敗淮兵二千餘於塌山北。時圍壽經年未下,吳遣將許文緽、邊鎬舟師數萬,泝淮來援。文緽維舟淮南,據紫金山,山距壽數里,設十餘砦,連亙相望,與城中烽火相應;又南築夾道,將抵壽為饋路。重進伺其城北展砦,出兵擊之,敗五千餘衆,奪二砦,獲器甲甚衆。世宗幸壽,宴從官,召重進賜戎服、玉帶、金銀器、繒綵、鞍勒馬。及克壽,錄功加檢校太傅兼侍中,又改天平軍節度,仍為招討使。
四年,攻取濠州南關城,其團練使郭廷謂以兵萬餘降,獲糧數萬斛。從平楚州,命先還揚州。五年,世宗在迎鑾,遣重進將兵赴廬州,會李景請畫江為界,世宗遂還,留重進戍守,景遣人以牛酒來犒,俄乃還鎮。六年,世宗北征,次博州,重進來朝,賜宴行宮,即命將兵先趣北面,及世宗駐瓦橋關,重進與諸將率師而至。時關南已平,議進取幽州,會世宗不豫而止。即命率所部赴河東,次百井路,敗并人五千餘,斬二千餘級。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尉,改淮南道節度。
太祖即位,以韓令坤代為侍衞都指揮使,加重進中書令。既而移鎮青州,加開府階。重進與太祖俱事周室,分掌兵柄,常心憚太祖。太祖立,愈不自安,及聞移鎮,陰懷異志。太祖知之,遣六宅使陳思誨齎賜鐵券,以安其心。重進欲治裝隨思誨入朝,為左右所惑,猶豫不决。又自以周室近親,恐不得全,遂拘思誨,治城隍,繕兵甲,遣人求援李景,景懼而不納,聞之太祖。監軍安友規常為重進所忌,至是友規謀與親信數人斬關出,為衆所拒,踰城得脫。重進捕軍校不附者數十人,盡殺之。
太祖遣石守信、王審琦、李處耘、宋偓四將率禁兵討重進,會友規至,賜襲衣、金帶、器幣、鞍馬,以為滁州刺史,監前軍。太祖謂左右曰:「朕於周室舊臣無所猜間,重進不體朕心,自懷反側,今六師在野,當暫往慰撫之爾。」遂親征,次大儀頓。石守信遣使馳奏,揚州破在旦夕,願車駕臨視。太祖徑至城下,即日拔之。初,城將陷,重進左右勸殺思誨,重進曰:「吾今舉族將赴火死,殺此何益。」即縱火自焚,思誨亦為其黨所害。太祖入駐城西南,閱逆黨數百人,盡戮之。重進兄深州刺史重興,聞其叛,自殺。弟解州刺史重贊、子尚食使延福並戮於市。
初,重進謀舉兵,遣親吏翟守珣往潞,陰結李筠。守珣素識太祖,往還京師,潛詣樞密承旨李處耘求見,太祖問曰:「我欲賜重進鐵券,彼信我乎?」守珣曰:「重進終無歸順之志。」太祖厚賜守珣,許以爵位,且令說重進緩其謀,無令二凶並作,以分兵勢。守珣歸,勸重進養威持重,未可輕發,重進甚信之。及李筠誅,重進反書聞,並如太祖之策,其不信鐵券,亦如守珣所云。揚州既平,購得守珣,補殿直,俄為供奉官。
又有張崇詁者,周廣順初,為樞密承旨。二年,出為解州刺史、兩池權鹽使,多規畫鹽池利害。顯德三年,改德州,又改泗州、澤州。崇詁本名崇訓,恭帝嗣位,避諱改焉。重進赴淮南時,道出泗上,崇詁說以畜兵完城之計,重進敗,事露,詔捕之,棄市,籍其家。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五‧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昔唐承隋後,隋承周、齊,上遡元魏,故西北之疆有漢、晉正朔所不逮者,然亦不過使介之相通、貢聘之時至而已。唐德既衰,荒服不至,五季迭興,綱紀自紊,遠人慕義,無所適從。宋祖受命,諸國削平,海內清謐。於是東若高麗、渤海,雖阻隔遼壤,而航海遠來,不憚跋涉。西若天竺、于闐、回鶻、大食、高昌、龜茲、拂林等國,雖介遼、夏之間,筐篚亦至,屢勤館人。党項、吐蕃唃廝囉董氈瞎征諸部,夏國兵力之所必爭者也,宋之威德亦暨其地,又間獲其助焉。交阯、占城、真臘、蒲耳、大理濱海諸蕃,自劉鋹、陳洪進來歸,接踵修貢。宋之待遇亦得其道,厚其委積而不計其貢輸,假之榮名而不責以煩縟;來則不拒,去則不追;邊圉相接,時有侵軼,命將致討,服則舍之,不黷以武。先王柔遠之制豈復有加於是哉!南渡以後,朔漠不通,東南之陬以及西鄙,冠蓋猶有至者。交人遠假爵命,訖宋亡而後絕焉。
女直在宋初屢貢名馬,他日彊大,修怨於遼,其索叛臣阿疏,責還所掠宋詔,猶知以通宋為重;及渝海上之盟,尋構大難,宋遂為所絀辱,豈非自取之過乎!前宋舊史有女直傳,今既作金史,義當削之。夏國雖偭鄉不常,而視金有間,故仍舊史所錄存焉。
李彝興,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有拓跋赤辭者歸唐,太宗賜姓李,置靜邊等州以處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靜五州地,討黃巢有功,復賜李姓。思恭卒,弟思諫代為定難軍節度使。思諫卒,思恭孫彝昌嗣。梁開平中,彝昌遇害,將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仁福卒,子彝超嗣。事具五代史。
彝興,彝超之弟也,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諱,改「殷」為「興」。初為行軍司馬,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難軍節度使。晉初,加同平章事,開運初,授契丹西南招討使。漢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書令,顯德初,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北漢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彝興遣部將李彝玉會諸鎮兵禦之,鈞衆遂引去。建隆初,獻馬三百匹,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彝興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帶賜之。
乾德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王。子克睿立。
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諱改「光」為「克」。彝興之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率兵破北漢吳堡砦,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計,俘砦主侯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三年,卒,太宗廢朝二日,贈侍中。子繼筠立。
繼筠,初為衙內都指揮使、檢校工部尚書,克睿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太宗征北漢,繼筠遣銀州刺史李光遠、綏州刺史李光憲率蕃、漢兵列陣渡河,略太原境以張軍勢。
太平興國五年,卒,弟繼捧立。
繼捧立,以太平興國七年率族人入朝。自上世以來,未嘗親覲者,繼捧至,太宗甚嘉之,賜白金千兩、帛千匹、錢百萬。祖母獨孤氏亦獻玉盤一、金盤三,皆厚賚之。繼捧陳其諸父、昆弟多相怨,願留京師。乃遣使夏州護緦麻已上親赴闕,授繼捧彰德軍節度使,并官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揮使克信等十二人有差,遂曲赦銀、夏管內。太宗嘗宴群臣苑中,謂繼捧曰:「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諸部?」對曰:「羌人鷙悍,但羈縻而已,非能制也。」弟權知夏州克文來朝,以唐僖宗所賜其祖思恭鐵券及朱書御札來上,改博州防禦使。初,繼捧之入也,弟繼遷出奔,及是,數來為邊患。有言繼遷悉知朝廷事,蓋繼捧泄之,乃出為崇信軍節度使,克憲為道州防禦使,克文遣歸博州,並選常參官為通判,以專郡政。
端拱初,改感德軍節度使。屢發兵討繼遷不克,用宰相趙普計,欲委繼捧以邊事,令圖之。因召赴闕,賜姓趙氏,更名保忠,太宗親書五色金花牋以賜之,授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賜金器千兩、銀器萬兩,并賜五州錢帛、芻粟、田園。保忠辭日,宴于長春殿,賜襲衣、玉帶、銀鞍馬、錦綵三千匹、銀器三千兩,又賜錦袍、銀帶五百、副馬百匹。至鎮數月,上言繼遷悔過歸款,乃授繼遷官,然實無降心也。
二年,加保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淳化初,與繼遷戰于安慶澤,繼遷中流矢遁去。保忠乞師禦繼遷,遣商州團練使翟守素率兵援之。賜保忠茶百斤、上醞十石。乃獻白鶻,名海東青,以久罷畋獵,詔慰還之。
五年,繼遷攻靈州,遣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討之。保忠先挈其母與妻子壁野外,乃上言與繼遷解怨,獻馬五十匹,乞罷兵。帝覽奏,立遣中使督繼隆進軍。及兵壓境,保忠反為繼遷所圖,欲併其衆,縛牙校趙光祚,襲其營帳。保忠方寢,聞難作,單騎走還城,為大校趙光嗣閉於別室,旦開門迎繼隆,乃執保忠送闕下,待罪崇政殿庭。帝詰責數四,釋之,賜冠帶、器幣,并賜其母金銀器以撫之。尋責授右千牛衞上將軍,封宥罪侯,賜第京師。保忠狀貌雄毅,居環列,奉朝請,常怏怏不自得。
咸平中,丁內艱,以本官起復,遷右金吾衞上將軍,判岳州,移復州。
景德元年病劇,上言有子永哥不肖,乞配春州。帝以其病語,乃授永州別駕,詔監軍察之。尋卒,贈威塞軍節度使。克文亦死,贈岳州防禦使。
天禧四年,錄其孫從吉為三班奉職。
繼遷,繼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嘗從兄思恭討黃巢,拒賊於渭橋,表有鐵鶴,射之沒羽,賊駭之,遂先士卒,戰沒,僖宗贈宥州刺史,祠于渭陽。曾祖仁顏,仕唐,銀州防禦使。祖彝景嗣于晉。父光儼嗣于周。
建隆四年,繼遷生于銀州無定河,生而有齒。
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
繼捧之歸宋,時年二十,留居銀州,及使至,召緦麻親赴闕,乃詐言乳母死,出葬于郊,遂與其黨數十人奔入地斤澤,澤距夏州東北三百里。
太平興國八年,知夏州尹憲與都巡檢曹光實偵知,夜襲破之,斬首五百級,焚四百餘帳。繼遷與其弟遁免,獲其母與妻。
繼遷復連娶豪族,轉遷無常,漸以彊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歸之。繼遷因語其豪右曰:「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絕之,爾等不忘李氏,能從我興復乎?」衆曰:「諾。」遂與弟繼冲、破丑重遇貴、張浦、李大信等起夏州,乃詐降,誘殺曹光實于葭蘆川,遂襲銀州據之,時雍熙二年二月也。三月,破會州,焚毀城郭而去。
三年,遼以義成公主嫁繼遷,冊為夏國王。
四年,知夏州安守忠以三萬衆戰于王亭鎮,敗績,繼遷追至城門而返。
端拱元年,繼捧之節制夏臺,言能歸款,即授洛苑使、銀州刺史。
淳化初,復與繼捧戰于安慶澤,不利。轉攻夏州,繼捧乞師,及翟守素來,又奉表歸款,授銀州觀察,賜名保吉,子德明管內蕃落使、行軍司馬。
淳化四年,轉運副使鄭文寶議禁鹽池,用困繼遷。數月,邊人四十二族萬餘騎寇環州,屠小康堡,太宗乃遣錢若水弛其禁,因撫慰之。
五年正月,繼遷徙綏州民于平夏,部將高文岯等因衆不樂反,攻敗之。繼遷復圍堡砦,掠居民,焚積聚,遂攻靈州,詔遣李繼隆等進討。繼遷夜襲保忠,走之,獲其輜重以歸。七月,乃獻馬以謝。又遣弟廷信獻馬、橐駝,太宗撫賚甚厚,遣內侍張崇貴詔諭,賜茶藥、器幣、衣物。
至道初,遣左都押衙張浦以橐駝、良馬來獻,太宗令衞士翹關、超乘、引彊、奪槊於後園,俾浦等觀,且令兵士皆拓兩石弓。帝笑問浦曰:「羌人敢敵否?」浦曰:「羌部弓弱矢短,但見此長大人則已遁矣,况敢敵乎!」繼遷乞禁邊盜掠,詔令謹守疆埸,還所盜物。遣閤門副使馮訥、中使賈繼隆持詔拜繼遷鄜州節度使,不受。乃以浦為鄭州團練,留京師。繼遷表鄭文寶誘其部長嵬囉、嵬悉,遂貶文寶藍山令。繼遷以千騎攻清遠軍,守臣張延擊退之。
二年春,命洛苑使白守榮等護送芻粟四十萬于靈州,且令車重先後作三隊,丁夫持弓矢自衞,士卒布方陣以護之,遇敵則戰,可以無失。復令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兵應援。而守榮乃併為一運,繼遷邀擊于浦洛河,紹斌不救,衆潰,運餽盡為繼遷所得,太宗聞之怒。四月,復命李繼隆為環、慶等州都部署。會四方館使曹璨自河西至,言繼遷衆萬餘圍靈武,城中上表告急,為繼遷所得,遂頓兵不去。時朝議或云率輕騎三道擣平夏;或云暑涉旱海無水泉,粮運艱辛,不如靜以待之,帝不聽。九月,親部分諸將,繼隆出環州,丁罕出慶州,范廷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張守恩出麟州,五路進討,直抵平夏。繼隆以環州路迂,乃自青岡峽遶靈武徑趨平夏,兵行數日,與丁罕合,又行十餘日無所見,乃引還。張守恩遇之,不戰而遁。王超、范廷召遇之于烏白池,大小數十戰,不利,諸將失期,士卒困乏。繼遷復令軍主史不癿駐屯橐駝口以阻歸宋人,繼隆遣田敏等擊之。
咸平春,繼遷復表歸順,真宗乃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加邑千戶,實封二百戶,益功臣號,乃放張浦還。復遣押衙劉仁謙表讓恩命,詔不允,賜仁謙錦袍、銀帶。尋遣弟繼瑗來謝恩,授繼瑗亳州防禦使,封繼遷母衞慕氏衞國太夫人,子德明為定難軍節度行軍司馬。未幾,復抄邊。
四年,麟府副部署曹璨率熟戶兵邀繼遷輜重于柳撥川,殺獲甚衆。九月,來攻破定州、懷遠縣及堡靜、永州,清遠軍監軍段義叛,城遂陷。
五年三月,繼遷大集蕃部,攻陷靈州,以為西平府。
六年春,遂都于靈州,詔遣張崇貴、王涉議和,割河西銀、夏等五州與之。六月,復以二萬騎圍麟州,詔金明巡檢李繼周擊之。圍未解,麟州部署請濟師,真宗閱地圖曰:「麟州依險,三面孤絕,戮力可守,但城中乏水可憂耳。」乃遣兵走援。繼遷果據水砦,薄城已五日,知州衞居寶出奇兵突戰,縋勇士城下,城上鼓噪,矢石如注,殺傷萬餘人,繼遷乃拔去。遂率衆攻西蕃,取西涼府,都首領潘羅支偽降,繼遷受之不疑。羅支遽集六谷蕃部及者龍族合擊之,繼遷大敗,中流矢。八月,復聚兵浦洛河,聲言攻環州,詔張凝等分兵以待之。
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子德明立。祥符五年,德明追上繼遷尊號曰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孝光皇帝。元昊追謚曰神武,廟號太祖,墓號裕陵。
德明小字阿移,母曰順成懿孝皇后野利氏,即位于柩前,時年二十三。邊臣以德明初立,乞詔撫之,因賜詔令審圖去就。又詔蕃族萬山、萬遇、龐羅逝安、萬子都虞候、軍主吳守正馬尾等,能率部下歸順者,授團練使,銀萬兩、絹萬匹、錢五萬緡、茶五千斤;其有亡命叛去者,釋罪甄錄。既而康奴 215c0.gif 移等率屬來降。德明遣牙將王旻奉表歸順,賜旻錦袍、銀帶,遣侍禁夏居厚持詔答之,因詔河西羌族各守疆埸。德明連歲表歸順。
三年,復遣牙將劉仁勖奉誓表請藏盟府,且言父有遺命。帝嘉之,乃授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戶,仍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遣內侍左右班都知張崇貴、太常博士趙湘等充旌節官告使,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銀萬兩、絹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給奉如內地。因責子弟入質,德明謂非先世故事,不遣。乃獻御馬二十五匹、散馬七百匹、橐駝三百頭謝恩。
四年,又獻馬五百匹、橐駝三百頭,謝給奉廩,賜襲衣、金帶、器幣。及請使至京市所需物,從之。五月,母罔氏薨,除起復鎮軍大將軍、右金吾衞上將軍,員外置同正員,餘如故。以殿中丞趙稹為弔贈兼起復官告使,德明以樂迎至柩前,明日釋服,涕泣對使者自陳感恩。及葬,請修供五臺山十寺,乃遣閤門祗候袁瑀為致祭使,護送所供物至山。復獻馬五百匹,助修章穆皇后園陵。
大中祥符元年,以天書降,加賜守正功臣,益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俄境內旱,詔榷場勿禁西人市粮,以振其乏。東封,又遣使來獻,禮成,加兼中書令,益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時遼亦遣使冊德明為大夏國王。
明年,出侵回鶻,恆星晝見,德明懼而還。
三年,境內饑,上表求粟百萬,朝議不知所出。時王旦為相,請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詔其來取。德明既得詔,曰:「朝廷有人。」遂止。大起宮室于 28afc.gif 子山。會旱,西攻河州、甘州宗哥族及秦州緣邊熟戶。遂出大里河,築柵蒼耳平。
四年,祀汾陰,進中書令。
五年,聖祖降,加守太保。
七年二月,謁太清宮,遣使來獻方物,加宣德功臣。
八年,築堡于石州濁輪谷,將建榷場,詔緣邊安撫司止之。
九年,因表邊臣違約招納逃亡,云:「自景德中進誓表,朝廷亦降詔書,應兩地逃民,緣邊雜戶不令停舍,皆俾交還。自茲謹守翰垣,頗有倫理。自向敏中歸闕,張崇貴云亡,後來邊臣,罕守舊制,各務邀功,不虞生事,遂致綏、延等界,涇、原以來,擅舉兵甲,入臣境土;其有叛亡部族,劫掠主財,去者百無十回。臣之邊吏,亦務蔽藏,俱失奏論,漸乖盟約。」詔答已令鄜延、涇原、環慶、麟府等路約束邊部,毋相攻劫,其有隱蔽逃亡,畫時勘送。本國亦宜戒部下,毋有藏匿,各遵紀律,以守封疆。
五年,德明追尊繼遷為太祖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
七年,甘露降國中。
天禧元年正月,加守太傅,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三年春,德明丁繼立母憂,除起復如前制,以屯田員外郎上官佖為弔贈兼起復官告使,閤門祗候常希古為致祭使。冬,郊祀,又加崇仁功臣。
四年,遼主親將兵五十萬,以狩為言,來攻涼甸,德明帥衆逆拒,敗之。
五年,遼復遣金吾衞上將軍蕭孝誠賫玉冊金印,冊為尚書令、大夏國王。
乾興元年,加純誠功臣。德明自歸順以來,每歲旦、聖節、冬至皆遣牙校來獻不絕,而每加恩賜官告,則又以襲衣五,金荔支帶、金花銀匣副之,銀沙鑼、盆、合千兩,錦綵千匹,金塗銀鞍勒馬一匹,副以纓、複,遣內臣就賜之。又遣閤門祗候賜冬服及頒儀天具注曆。
明年,攻慶州柔遠砦,巡檢楊承吉與戰不利,命曹瑋為環、慶、秦州緣邊巡檢安撫使禦備之。德明城懷遠鎮為興州以居。
仁宗即位,加尚書令。德明娶三姓,衞慕氏生元昊,咩迷氏生成遇,訛藏屈懷氏生成嵬。
天聖六年,德明遣子元昊攻甘州,拔之。
八年,瓜州王以千騎降于夏。火星入南斗。
九年十月,德明卒,時年五十一,追謚曰光聖皇帝,廟號太宗,墓號嘉陵。宋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以尚書度支員外郎朱昌符為祭奠使,六宅副使、內侍省內侍押班馮仁俊副之,賻絹七百匹、布三百匹,副以上醞、羊、米、麪。將葬,賜物稱是,皇太后所賜亦如之。帝與皇太后成服于苑中。子曩霄立。
曩霄本名元昊,小字嵬理,國語謂惜為「嵬」,富貴為「理」。母曰惠慈敦愛皇后衞慕氏。性雄毅,多大略,善繪畫,能創製物始。圓面高準,身長五尺餘。少時好衣長袖緋衣,冠黑冠,佩弓矢,從衞步卒張青蓋。出乘馬,以二旗引,百餘騎自從。曉浮圖學,通蕃漢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攜野戰歌、太乙金鑑訣。弱冠,獨引兵襲破回鶻夜洛隔可汗王,奪甘州,遂立為皇太子。數諫其父毋臣宋,父輒戒之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德明卒,即授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以工部郎中楊告為旌節官告使,禮賓副使朱允中副之。
既襲封,明號令,以兵法勒諸部。始衣白窄衫,氈冠紅裏,冠頂後垂紅結綬,自號嵬名吾祖。凡六日、九日則見官屬。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衞司,曰官計司,曰受納司,曰農田司,曰群牧司,曰飛龍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學,曰漢學。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文資則幞頭、鞾笏、紫衣、緋衣;武職則冠金帖起雲鏤冠、銀帖間金鏤冠、黑漆冠,衣紫旋襴,金塗銀束帶,垂蹀躞,佩解結錐、短刀、弓矢韣,馬乘鯢皮鞍,垂紅纓,打跨鈸拂。便服則紫皁地繡盤毬子花旋襴,束帶。民庶青綠,以別貴賤。每舉兵,必率部長與獵,有獲,則下馬環坐飲,割鮮而食,各問所見,擇取其長。初,宋改元明道,元昊避父諱,稱顯道於國中。
景祐元年,遂攻環慶路,殺掠居人,下詔約束之。是歲,改元開運,踰月,或告以石晉敗亡年號也,乃改廣運。元年,母衞慕氏死,遣使來告哀,起復鎮軍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員外置同正員。以內殿崇班、閤門祗候王中庸為致祭使,起居舍人郭勸為弔贈兼起復官告使。慶州柔遠砦蕃部巡檢嵬通攻破後橋諸堡,於是元昊稱兵報仇,緣邊都巡檢楊遵、柔遠砦監押盧訓以兵七百與戰于龍馬嶺,敗績。環慶路都監齊宗矩、走馬承受趙德宣、寧州都監王文援之,次節義峯,伏兵發,執宗矩,久之始放歸。
二年,加兼中書令。遣其令公蘇奴兒將兵二萬五千攻唃廝囉,敗死略盡,蘇奴兒被執。元昊自率衆攻貓牛城,一月不下。既而詐約和,城開,乃大縱殺戮。又攻青唐、安二、宗哥、帶星嶺諸城,唃廝囉部將安子羅以兵絕歸路,元昊晝夜角戰二百餘日,子羅敗,遂取瓜、沙、肅三州。元昊既還,欲南侵,恐唃廝囉制其後,復舉兵攻蘭州諸羌,侵至馬銜山,築城凡川。
元昊既悉有夏、銀、綏、宥、靜、靈、鹽、會、勝、甘、涼、瓜、沙、肅,而洪、定、威、龍皆即堡鎮號州,仍居興州,阻河依賀蘭山為固。始大建官,以嵬名守全、張陟、張絳、楊廓、徐敏宗、張文顯輩主謀議,以鍾鼎臣典文書,以成逋、克成賞、都臥、如定、多多馬竇、惟吉主兵馬,野利仁榮主蕃學。置十二監軍司,委豪右分統其衆。自河北至午臘蒻山七萬人,以備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鹽州、羅落、天都、惟精山等五萬人,以備環、慶、鎮戎、原州;左廂宥州路五萬人,以備鄜、延、麟、府;右廂甘州路三萬人,以備西蕃、回紇;賀蘭駐兵五萬、靈州五萬人、興州興慶府七萬人為鎮守,總五十餘萬。而苦戰倚山訛,山訛者,橫山羌,平夏兵不及也。選豪族善弓馬五千人迭直,號六班直,月給米二石。鐵騎三千,分十部。發兵以銀牌召部長面受約束。設十六司于興州,以總庶務。元昊自製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復改元大慶。
宋寶元元年,表遣使詣五臺山供佛寶,欲窺河東道路。與諸豪歃血約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門砦、赤城路三道並入,遂築壇受冊,即皇帝位,時年三十。遣潘七布、昌里馬乞點兵集蓬子山,自詣西涼府祠神。
明年,遣使上表曰:
臣祖宗本出帝冑,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遠祖思恭,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祖繼遷,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舉義旗,悉降諸部。臨河五郡,不旋踵而歸;沿邊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真王之號,夙感于頒宣;尺土之封,顯蒙於割裂。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塔、張掖、交河,莫不從伏。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輻輳屢期,山呼齊舉,伏願一垓之土地,建為萬乘之邦家。于時再讓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顯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方之患。至誠瀝懇,仰俟帝俞。謹遣弩涉俄疾、你斯悶、臥普令濟、嵬崖妳奉表以聞。
詔削奪官爵、互市,揭榜于邊,募人能擒元昊若斬首獻者,即為定難軍節度使。又遣賀永年齎嫚書,納旌節及所授敕告置神明匣,留歸孃族而去。
康定元年,環慶路鈐轄高繼隆、知慶州張崇俊攻後橋,而柔遠砦主武英入自北門,拔之。未幾,夏人攻金明砦,執都監李士彬父子。破安遠、塞門、永平諸砦,圍延州,設伏三川口,執劉平、石元孫、傅偃、劉發、石遜等。又攻鎮戎軍,敗劉繼宗、李緯兵五千。環慶部署任福入白豹城,焚其積聚,破四十一族。
慶曆元年二月,攻渭州,逼懷遠城。韓琦徼巡邊至高平,盡發鎮戎兵及募勇士得萬人,命行營總管任福等併擊之,都監桑懌為前鋒,鈐轄朱觀、都監武英繼之。福申令持重,其夕宿三川,夏人已過懷遠東南。翌日,諸軍躡其後。西路巡檢常鼎、劉肅與夏人對壘于張家堡,懌以騎兵趣之。福分兵,夕與懌為一軍,屯好水川,川與能家川隔在隴山外,觀、英為一軍,屯籠洛川,相離五里。期以明日會兵,不使夏人一騎遁,然已陷其伏中矣。元昊自將精兵十萬,營于川口,候者言夏人有砦,數不多,兵益進。詰旦,福與懌循好水川西去,未至羊牧隆城五里,與夏軍遇。懌為先鋒,見道傍置數銀泥合,封襲謹密,中有動躍聲,疑莫敢發,福至發之,乃懸哨家鴿百餘,自合中起,盤飛軍上。於是夏兵四合,懌先犯,中軍繼之,自辰至午酣戰。陣中忽樹鮑老旗,長二丈餘,懌等莫測。既而鮑老揮右則右伏出,揮左則左伏出,翼而襲之,宋師大敗。懌、劉肅及福子懷亮皆戰沒。小校劉進勸福自拔,福不聽,力戰死。初,渭州都監趙津將瓦亭塞騎兵三千餘為諸將後繼。是日,朱觀、武英兵會能家川與夏人遇,陣合,王珪自羊牧隆城以屯兵四千五百人助觀略陣,陣堅不可動,英重傷,不能出軍戰,自午至申,夏軍益至,東陣步兵大潰,衆遂奔。珪、英、津及參軍耿傅、隊將李簡、都監李禹享、劉均皆死於陣。觀以千餘人保民垣,發矢四射,會暮,夏軍引去。將校士卒死者萬三百人,關右震動,軍須日廣,三司告不足,仁宗為之旰食,宋庠請修潼關以備衝突。秋,夏人轉攻河東,及麟、府,不能下,乃引兵攻豐州,城孤無援,遂據之;又破寧遠砦,屯要害,絕麟、府餉道。楊偕始請棄河外,保合河津,帝不許。會張亢管勾麟府軍馬事,破之于柏子,又破之于兔毛川,亢築十餘柵,河外始固。元昊雖數勝,然死亡創痍者相半,人困於點集,財力不給,國中為「十不如」之謠以怨之。元昊乃歸塞門砦主高延德,因乞和,知延州范仲淹為書陳禍福以喻之。元昊使其親信野利旺榮復書,語猶嫚。知延州龐籍言,夏境鼠食稼,且旱,元昊思納款,遂令知保安軍劉拯諭旺榮言:「公方持靈、夏兵,倘內附,當以西平茅土分冊之。」知青澗城种世衡又遣王嵩以棗及畫龜為書置蠟丸中遺旺榮,諭以早歸之意,欲元昊得之,疑旺榮。旺榮得之笑曰:「种使君亦長矣,何為此兒戲耶!」囚嵩窖中歲餘。知渭州王沿、總管葛懷敏使僧法淳持書往,而旺榮乃出嵩與教練使李文貴至青澗城,自言用兵以來,資用困乏,人情便於和。籍疑其款吾軍,留之數月。
二年,復大入,戰于定川,宋師大敗,葛懷敏死之,直抵渭州,大焚掠而去。詔籍召納,籍遣文貴還。月餘,元昊使文貴與王嵩以其臣旺榮、其弟旺令、嵬名瓌、臥譽諍三人書議和,然屈彊不肯削僭號,且云「如日方中,止可順天西行,安可逆天東下。」籍以其言未服,乃令自請,而詔籍復書許之。
明年,遣六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號。議者以為改吾祖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許。詔遣邵良佐、張士元、張子奭、王正倫更往議,且許封冊為夏國主,而元昊亦遣如定、聿捨、張延壽、楊守素繼來。
四年,始上誓表言:「兩失和好,遂歷七年,立誓自今,願藏盟府。其前日所掠將校民戶,各不復還。自此有邊人逃亡,亦毋得襲逐。臣近以本國城砦進納朝廷,其栲栳、鎌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邊境蕃漢所居,乞畫中為界,於內聽築城堡。凡歲賜銀、綺、絹、茶二十五萬五千,乞如常數,臣不復以他相干。乞頒誓詔,蓋欲世世遵守,永以為好。倘君親之義不存,或臣子之心渝變,使宗祀不永,子孫罹殃。」詔答曰:「朕臨制四海,廓地萬里,西夏之土,世以為胙。今乃納忠悔咎,表於信誓,質之日月,要之鬼神,及諸子孫,無有渝變。申復懇至,朕甚嘉之。俯閱來誓,一皆如約。」十二月,遣尚書祠部員外郎張子奭充冊禮使,東頭供奉官、閤門祗候張士元副之。仍賜對衣、黃金帶、銀鞍勒馬、銀二萬兩、絹二萬匹、茶三萬斤。冊以漆書竹簡,籍以天下樂錦。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錦綬,塗金銀牌。緣冊法物,皆銀裝金塗,覆以紫繡。約稱臣,奉正朔,改所賜敕書為詔而不名,許自置官屬。使至京,就驛貿賣,宴坐朵殿。使至其國,相見用賓客禮。置榷場于保安軍及高平砦,第不通青鹽。然宋每遣使往,館于宥州,終不復至興、靈,而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
是歲,遼夾山部落呆兒族八百戶歸元昊,興宗責還,元昊不遣。遂親將騎兵十萬出金肅城,弟天齊王馬步軍大元帥將騎七千出南路,韓國王將兵六萬出北路,三路濟河長驅。興宗入夏境四百里,不見敵,據得勝寺南壁以待。八月五日,韓國王自賀蘭北與元昊接戰,數勝之,遼兵至者日益,夏乃請和,退十里,韓國王不從。如是退者三,凡百餘里矣,每退必赭其地,遼馬無所食,因許和。夏乃遷延,以老其師,而遼之馬益病,因急攻之,遂敗,復攻南壁,興宗大敗。入南樞王蕭孝友砦,擒其鶻突姑駙馬,興宗從數騎走,元昊縱其去。
元昊五月五日生,國人以其日相慶賀,又以四孟朔為節。凡五娶,一曰大遼興平公主,二曰宣穆惠文皇后沒藏氏,生諒祚,三曰憲成皇后野力氏,四曰妃沒氏,五曰索氏。元昊以慶曆八年正月殂,年四十六。在位十七年,改元開運一年,廣運二年,大慶二年,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謚曰武烈皇帝,廟號景宗,墓號泰陵。宋遣開封府判官、尚書祠部員外郎曹穎叔為祭奠使,六宅使、達州刺史鄧保信為弔慰使,賜絹一千匹、布五百端、羊百口、麪米各百石、酒百瓶。及葬,仍賜絹一千五百匹,餘如初賻。子諒祚立。
諒祚,景宗長子也,小字寧令哥,國語謂「歡嘉」為「寧令」。兩岔,河名也,母曰宣穆惠文皇后沒藏氏,從元昊出獵,至此而生諒祚,遂名焉。以慶曆七年丁亥二月六日生,八年戊子正月,方期歲即位。四月,遣尚書刑部員外郎任顓充冊禮使,供備庫副使宋守約充副使,冊諒祚為夏國主。
嘉祐元年,母沒藏氏薨,遣祖儒嵬多、聿則慶唐及徐舜卿來告哀,詔以集賢校理馮浩假尚書刑部郎中、直史館為弔慰使,文思副使張惟清假文思使副之,乃獻遺留馬駝以謝。
諒祚幼養于母族訛龐,訛龐因專國政。初,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紅樓,下瞰屈野河,其外距夏境尚七十里,而田腴利厚,多入訛龐,歲東侵不已。至耕穫時,輒屯兵河西,經略使龐籍每戒邊將使毋得過屈野河,然所距屈野河猶二十里。管勾軍馬司賈逵徼循,見所侵田,稍過督邊吏,麟州守王亮懼,始以事聞。詔以殿直張安世、賈恩為同巡檢經制之。訛龐晏然弗革,迫之則格鬬,緩之則歸耕,經略司遣使還所侵田,訛龐專為讕言,無歸意。
嘉祐二年,遂團兵宿境上,逮三月,增至數萬人,守將斂兵弗與戰。知麟州武戡築堡于河西,以為保障。役既興,戡率將吏往按視,遇夏人于沙鼠浪,戡與管勾郭恩等欲止,而走馬承受黃道元以言脅之,遂夜進至臥牛峯,見烽舉,且鼓聲,道元猶不信,比明,至忽里堆,與夏人相去纔數十步,遂合戰,自旦至食時,夏人四面合擊,衆大潰,戡走,恩與道元及兵馬監押劉慶等被執。安撫司遣李思道、孫兆往議疆事,而訛龐驁不聽。久之,太原府、代州兵馬鈐轄蘇安靜得夏國呂寧、拽浪撩黎來合議,乃築堠九,更新邊禁,要以違約則罷和市,自此始定。諒祚忌訛龐專,或告訛龐將叛,諒祚討殺之,夷其族。已而請去蕃禮,從漢儀。
嘉祐六年,上書自言慕中國衣冠,明年當以此迎使者。詔許之。
明年,又改西壽監軍司為保泰軍,石州監軍司為靜塞軍,韋州監軍司為祥祐軍,左廂監軍司為神勇軍。遣人獻方物,稱宣徽南院使,詔諭非陪臣所宜稱,戒其僭擬,使遵誓詔。表求太宗御製詩章隸書石本,且進馬五十匹,求九經、唐史、冊府元龜及宋正至朝賀儀,詔賜九經,還所獻馬。
治平初,求復榷場,不許。既而遣吳宗等來賀英宗即位,詔令門見,使者不從,至順天門,且欲佩魚及儀物自從,引伴高宜禁之,不可,留止廄置一夕,絕其供饋。宗語不遜,宜折之,使如故事,良久,乃聽入。及賜食殿門,又訴於押伴張覲,詔命還赴延州與宜辨。宗度理屈,不復置對。遂詔諒祚懲約之。秋,夏人出兵秦鳳、涇原,抄熟戶,擾邊塞弓箭手,殺掠人畜以萬計。程戡、王素、孫長卿諭安諸族首領,防誘脅散叛。遣文思副使王無忌齎詔問之,諒祚遷延弗受,已而因賀正使荔茂先獻表,歸罪宋邊吏。
三年,遂大舉攻大順城,分兵圍柔遠砦,燒屈乞村,柵段木嶺,州兵、熟戶、蕃官趙明合擊退之。遣西京左藏庫副使何次公詰之。三月,乃獻方物謝罪,賜絹五百匹、銀五百兩。
神宗即位,乃遣內殿崇班魏璪賜以治平三年冬服、銀絹。供備庫副使高遵裕告哀,并以英宗遺留物賜之。秋,夏國遣使奉慰及進助山陵。冬,种諤取綏州,因發兵夜掩嵬名山帳,脅降之。諒祚乃詐為會議,誘知保安軍楊定、都巡檢侍其臻等殺之,邊吏以聞,命韓琦知永興軍,經略西方。諒祚錮送殺定者六宅使李崇貴、右侍禁韓道善及虜去定子仲通。
十二月,諒祚殂,年二十一。在位二十年,改元延嗣寧國一年,天祐垂聖三年,福聖承道四年,奲都六年,拱化五年。謚曰昭英皇帝,廟號毅宗,墓號安陵。子秉常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六‧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秉常,毅宗之長子,母曰恭肅章憲皇后梁氏。治平四年冬即位,時年七歲,梁太后攝政。
熙寧元年三月,遣新河北轉運使、刑部郎中薛宗道等來告哀,神宗問殺楊定事,宗道言殺人者先已執送之矣,乃賜詔慰之。并諭令上大首領數人姓名,當爵祿之,俟崇貴至,即行冊禮。及崇貴至,云定奉使諒祚,常拜稱臣,且許以歸沿邊熟戶,諒祚遺之寶劍、寶鑑及金銀物。初,定之歸,上其劍、鑑而匿其金銀,言諒祚可刺,帝喜,遂擢知保安。既而夏人失綏州,以為定賣己,故殺之。至是事露,帝薄崇貴等罪而削定官,沒其田宅萬計。
二年二月,遣河南監牧使劉航等冊秉常為夏國主。三月,夏人入秦州,陷劉溝堡,殺范愿。既而進誓表,乞班誓詔,及請以安遠、塞門二砦易綏州。初,朝議欲官爵夏之首領,計分其勢,郭逵以為彼必不受詔,且彼既恭順,宜布以大信,不當誘之以利。秉常果不奉詔,遣都羅重進來言曰:「上方以孝治天下,奈何反教小國之臣叛其君哉!」於是前議遂罷。乃賜誓詔,而綏州待得二砦廼還。夏主受冊而二砦不歸,且欲先得綏州,遣罔萌訛以誓詔來言。及趙禼往交地,萌訛對以朝廷本欲得二砦,地界非所約。禼曰:「若然,安遠、塞門二牆墟耳,安用之!」遂罷,詔城綏州。八月,表請去漢儀,復用蕃禮,從之。十月,遣使來謝封冊。
三年五月,夏人號十萬,築鬧訛堡,知慶州李復圭合蕃、漢兵纔三千,偪遣偏將李信、劉甫、种詠等出戰,信等訴以衆寡不敵,復圭威以節制,親畫陣圖方略授之,兵進,遂大敗。復圭懼,欲自解,即執信等而取其圖略,命州官李昭用劾以故違節制,詠庾死獄中,斬信、甫,配流郭貴。復出兵邛州堡,夜入欄浪、和市,掠老幼數百;又襲金湯,而夏人已去,惟殺其老幼一二百人,以功告捷,而邊怨大起矣。八月,夏人遂大舉入環慶,攻大順城、柔遠砦、荔原堡、淮安鎮、東谷西谷二砦、業樂鎮,兵多者號二十萬,少者不下一二萬,屯榆林,距慶州四十里,游騎至城下,九日乃退。鈐轄郭慶、高敏、魏慶宗、秦勃等死之。
四年正月,种諤謀取橫山,領兵先城囉兀,進築永樂川、賞逋嶺二砦,分遣都監趙璞、燕達築撫寧故城,及分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四砦與河東路修築,各相去四十餘里。二月,夏人來攻順寧砦,復圍撫寧,折繼世、高永能等擁兵駐細浮圖,去撫寧咫尺,囉兀兵勢尚完。种諤在綏德節制諸軍,聞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書召燕達,戰怖不能下筆,顧轉運判官李南公涕泗不已。於是新築諸堡悉陷,將士千餘人皆沒。初,朝議以諤新築囉兀城,去綏德百餘里,偏梁險狹,難於餽餉,且城中無井泉,遣李評、張景憲往視之,未至而撫寧陷,遂詔棄囉兀城。五月,燕達以戍卒輜重歸自囉兀,為夏人邀擊,達多失亡。九月,夏遣使入貢,且以二砦易綏州,乞如舊約,詔不允。
五年正月,夏鈐轄結勝為麟州步將王文郁戰降,授供奉官;久之,謀竄歸,事覺,詔聽其去。六月,夏人還荔原堡逃背熟戶嵬通等七十八人。閏七月,遣部將景思立、王存以涇原兵出南路,王韶由東谷徑趨武勝,未至十餘里,逢夏人戰,遂至其城,瞎藥棄城夜遁,大首領曲撒四王阿南珂出奔,乃城武勝。十二月,遣使進馬贖大藏經,詔賜之而還其馬。
八年三月,夏人以索蕃、漢部盜人畜投南界者,牒熙河經略司請高太尉赴三岔堡會議,牒稱大安二年。乃詔鄜延經略司,令牒宥州問妄稱年號,且牒非其地分邊臣會議,皆違越生事,是必夏主不知,請問之。夏人進奉山陵後期,詔令先至永厚陵設祭後至闕奉慰。帝謂輔臣曰:「元昊昔僭號,遣使上表稱臣,其辭猶遜,朝廷不先詰其所以然而遽絕之,縱邊民蕃部討虜,故元昊嘗自謂為諸羌所立不得辭,朝廷不得命,不得已而變。西師亟戰輒敗,天下騷然,仁宗悔之。當元昊僭書來,獨諫官吳育謂難以中國叛臣處之,或可稍易以名號,議者皆以為不然,卒困中原,而後歲賜,封冊為夏國主,良可惜哉!」
元豐二年六月,夏人自滿堂川入大會平,殺防田人馬,兵官李浦等逼逐出塞。九月,綏德把截楊永慶聲徼循邊而掩取蕃部首級,詐言斬犯邊人,詔毀永慶出身文字,送西京編管。
四年四月,有李將軍清者,本秦人,說秉常以河南地歸宋,國母知之,遂誅清而奪秉常政。鄜延總管种諤乃疏秉常遇弒,國內亂,宜興師問罪,此千載一時之會。帝然之,遂遣王中正往鄜延、環慶,稱詔募禁兵,從者將之。詔熙河李憲等,以秉常見囚,大舉征夏;及詔諭夏國嵬名諸部首領,能拔身自歸及相率共誅國讎,當崇其爵賞,敢有違拒者誅九族。八月,中正及諤言涇原、環慶會兵取靈州,復討興州,麟府、鄜延先會夏州,取懷州渡會興州。憲總七軍及董氊兵三萬,至新市城,遇夏人,戰敗之。王中正出麟州,禡辭自言代皇帝親征,提兵六萬,才行數里,即奏已入夏境,屯白草平九日不進。環慶經略使高遵裕將步騎八萬七千、涇原總管劉昌祚將卒五萬出慶州,諤將鄜延及畿內兵九萬三千出綏德城。九月,諤圍米脂,夏人來救,戰于無定川,大破之,斬首五千級。十月,遂克米脂,降守將令分訛遇,進攻石州。中正以河東軍渡無定河,循水北行,地皆沙濕,士馬多陷沒,遂繼諤趨夏州,而民皆潰,軍無所得。遵裕至清遠軍,攻靈州,夏人決黃河灌營,復抄絕餉道,士卒凍溺死,餘兵纔萬三千人,遂歸。夏人追戰,將官俞平死之。中正至宥州奈王井,糧盡,士卒死亡者已二萬,乃引軍還。諤兵無食,會大雪死,遂潰,入塞者纔三萬人。昌祚遇夏人于磨臍隘,夏之拒者二三萬人,昌祚乃分兵渡葫蘆河,奪其隘,與統軍國母弟梁大王戰,遂大破之。憲營于天都山下,焚夏之南牟內殿并其館庫,追襲其統軍仁多 35ab.gif 丁,敗之,擒百人,遂班師。涇原總兵侍禁魯福、彭孫護餽餉至鳴沙川,與夏人三戰,敗績。初,夏人聞宋大舉,梁太后問策于廷,諸將少者盡請戰,一老將獨曰:「不須拒之,但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于靈、夏而遣輕騎抄絕其餽運,大兵無食,可不戰而困也。」梁后從之,宋師卒無功。
五年正月,遼使涿州遣書云:「夏國來稱,宋兵起無名,不測事端。」神宗報以「夏國主受宋封爵,昨邊臣言,秉常見為母黨囚辱,比令移問事端,其同惡不報。繼又引兵數萬侵犯我邊界,義當有征。今彼以屢遭敗衄,故遣使詭情陳露,意在間貳,想彼必以悉察。」夏人聞此,遂不至。五月,沈括請城古烏延城以包橫山,使夏人不得絕沙漠。遂遣給事中徐禧、內侍押班李舜舉往議。禧復請于銀、夏、宥之界築永樂城。永樂依山無水泉,獨种諤極言不可,禧率諸將竟城之,賜名銀川砦;禧等還米脂,以兵萬人屬曲珍守之。永樂接宥州,附橫山,夏人必爭之地。禧等既城去,九日,夏人來攻,珍使報禧,乃挾李舜舉來援,而夏兵至者號三十萬,禧登城西望,不見其際,宋軍始懼。翌日,夏兵漸逼,禧乃以七萬陣城下,坐譙門,執黃旗令衆曰:「視吾旗進止!」夏人縱鐵騎渡河,或曰:「此號『鐵鷂子』,當其半濟擊之,乃可有逞,得地則其鋒不可當也。」禧不聽。鐵騎既濟,震盪衝突,大兵從之,禧師敗績,將校寇偉、李思古、高世才、夏儼、程博古及使臣十餘輩、士卒八百餘人盡沒。詔李憲、張世矩往援,及令括遣人與約退軍,當還永樂地。夏人進侵,及縣門,潰歸城者,决水砦為道以登,夏人因之,奔歸于城者三萬人皆沒。夏兵圍之者厚數里,遊騎掠米脂。將士晝夜血戰,城中乏水已數日,鑿井不得泉,渴死者大半,括等援兵及餽運皆為夏大兵所隔。夏人呼珍來講和,呂整、景思義相繼而行,夏人髠思義囚之,而城圍者已浹旬矣。夜半,夏兵環城急攻,城遂陷,高永能戰沒,禧、舜舉、運使李稷皆死於亂兵,惟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走免,蕃部指揮馬貴獨誓死持刀殺數十人而沒。是役也,死者將校數百人,士卒、役夫二十餘萬,夏人乃耀兵米脂城下而還。宋自熙寧用兵以來,凡得葭蘆、吳保、義合、米脂、浮圖、塞門六堡,而靈州、永樂之役,官軍、熟羌、義保死者六十萬人,錢、粟、銀、絹以萬數者不可勝計。帝臨朝痛悼,而夏人亦困弊。夏西南都統、昴星嵬名濟迺移書劉昌祚曰:
中國者,禮樂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動止猷為,必適于正。若乃聽誣受間,肆詐窮兵,侵人之土疆,殘人之黎庶,是乖中國之體,為外邦之羞。昨者朝廷暴興甲兵,大窮侵討,蓋天子與邊臣之議,為夏國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進兵,一舉可定,故去年有靈州之役,今秋有永樂之戰,然較其勝負,與前日之議,為何如哉!
朝廷於夏國,非不經營之,五路進討之策,諸邊肆撓之謀,皆嘗用之矣。知徼幸之無成,故終於樂天事小之道。况夏國提封一萬里,帶甲數十萬,南有于闐作我歡隣,北有大燕為我強援,若乘間伺便,角力競鬬,雖十年豈得休哉!即念天民無辜,受此塗炭之苦,國主自見伐之後,夙夜思念,為自祖宗之世,事中國之禮無或虧,貢聘不敢怠,而邊吏幸功,上聰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存亡之機,發不旋踵,朝廷豈不恤哉!
至於魯國之憂,不在顓臾,隋室之變,生於楊感。此皆明公得於胸中,不待言而後喻。今天下倒垂之望,正在英才,何不進讜言,闢邪議,使朝廷與夏國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夏國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昌祚上其書,帝喻答之。
六年二月,夏人大舉圍蘭州,已奪西關門,鈐轄王文郁集死士七百,夜縋城而下,持短兵突營,遂拔去。五月,復來,圍九日,大戰,侍禁韋禁死之,乃解去。閏六月,遣使謨箇、咩迷乞遇來貢,表曰:「夏國累得西蕃木征王子書,稱南朝與夏國交戰歲久,生靈荼毒,欲擬通和。緣夏國先曾請所侵疆土,不從;以此未便輕許。西蕃再遣使散八昌郡、丹星等到國,稱南朝語言計會,但當遣使齎表,自令引赴南朝。切念臣自歷世以來,貢奉朝廷,無所虧怠,至於近歲尤甚歡和,不意憸人誣間,朝廷特起大兵,侵奪疆土城砦,因茲構怨,歲致交兵。今乞朝廷示以大義,特還所侵,倘垂開納,別效忠勤。」乃賜詔曰:「頃以權強,敢行廢辱,朕用震驚,令邊臣往問,匿而不報,王師徂征,蓋討有罪。今遣使造庭,辭禮恭順,仍聞國政悉復故常,益用嘉納。已戒邊吏毋輒出兵,爾亦其守先盟。」遂詔陝西、河東經略司,其新復城砦,徼循毋出三二里,夏之歲賜如舊。
七年正月,圍蘭州,李憲戰却之。六月,攻德順軍,巡檢王友戰死。九月,圍定西城,燒龕谷族帳,遂以十月至靜邊,鈐轄彭孫敗之,殺其首領仁多丁。十二月攻清遠,隊將白玉、李貴死之。
八年三月,神宗崩,賜以遺留物。夏人攻葭蘆,供奉王英戰死。七月,遣使丁拏嵬名謨鐸、副使呂則陳聿精等來奠慰。十月,遣芭良、嵬名濟、賴昇聶、張聿正進助山陵禮物。夏國主母梁氏薨,訃至,以朝散郎、刑部郎中杜紘充祭奠使,東頭供奉官、閤門祗候王有言充弔慰使。夏以主母遺留物來進。
元祐元年二月,始遣使入貢。五月,遣鼎利、罔豫章來賀哲宗即位。六月,復遣訛囉聿來求所侵蘭州、米脂等五砦。使未至,蘇轍兩疏請因其請地而與之。司馬光言:「此邊鄙安危之機,不可不察。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砦,皆是彼田,今既許其內附,豈宜靳而不與?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辭厚禮以事中國,庶幾歸我侵疆,今猶不許,則是恭順無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當此之時,不得已而與之,其為國家之恥,無乃甚於今日乎?羣臣猶有見小忘大,守近遺遠,惜此無用之地,使兵連不解,為國家之憂。願决聖心,為兆民計。」時異議者衆,唯文彥博與光合,遂從之。秋七月乙丑,秉常殂,時年二十六。在位二十年,改元乾道二年,天賜禮盛國慶五年,大安十一年,天安禮定一年。謚曰康靖皇帝,廟號惠宗,墓號獻陵。子乾順立。
乾順,惠宗之長子也,母曰昭簡文穆皇后梁氏,生三歲即位。元祐元年十月,以父殂,遣使呂則罔聿謨等來告哀。詔自元豐四年用兵所得城砦,待歸我陷執民,當畫以給還。乃遣金部員外郎穆衍充祭奠使,供備庫使張楙充弔慰使。夏遣使進馬、駝來賀興龍節。
二年正月,遣權樞密院都承旨公事劉奉世為冊禮使,崇儀副使崔象先副之,冊乾順為夏國主,仍節度、西平王。三月,夏遣大使映吳嵬名諭密、副使廣樂毛示聿等詣太皇太后進駝、馬以謝奠慰。七月,夏人攻鎮戎軍諸堡,劉昌祚等禦之而退。
三年三月,攻德靖砦,諸將米贇、郝普戰死。詔劉昌祚以涇原萬人駐德順軍,熙河五千人駐通遠軍,據秦鳳要害,以為掎角。夏人遂攻龕谷砦,砦兵及東關堡巡檢等戰不利,死者幾百人。
四年二月,始遣使謝封冊。六月,稍歸永樂所獲人,遂以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砦與之,而畫界未定。遣崇儀使董正叟、如京使李玩押賜夏國生日禮物及冬服。七月坤成節、十二月興龍節皆遣使來賀。
五年六月,夏人來言,畫疆界者不依綏州內十里築堡鋪供耕牧、外十里立封堠作空地例,以辨兩國界。詔曰:「已諭邊臣如約,夏之封界當亦體此。」冬,攻蘭州之質孤、勝如堡,既而遣使來賀正旦。
六年七月,遣使來賀坤成節。九月,圍麟、府三日,殺掠不計,鄜延都監李儀等盡沒。
七年,屢攻綏德城,以重兵壓涇原境,留五旬,大掠,築壘于沒烟峽口以自固。游師雄請自蘭州李諾平東抵通遠定西、通渭之間,建汝遮、納迷、結珠龍三砦及置護耕七堡,以固藩籬;穆衍請於質孤、勝如二堡之間,城李諾平以控要害。議未决,秦鳳都監康謂以為:「夏之所以未臣附而屢肆兵者,以我勢分於隄備,兵未練而賞罰失當耳。若擇銳結伍,伺彼之動,聚則先擊,散則復襲,則彼分而我聚,以衆擊寡,可得志也。」詔謂詣闕,而下其事於諸道。
八年四月,復遣使以蘭州一境易塞門二砦,詔數其違順不常而却其請。
紹聖元年二月,夏進馬助太皇太后山陵。復遣使再議易地,詔不允。
三年九月,大入鄜延,西自順寧、招安砦,東自黑水、安定,中自塞門、龍安、金明以南,二百里間相繼不絕,至延州北五里。十月,忽自長城一日馳至金明,列營環城,國主子母親督桴鼓,縱騎四掠。知麟州有備,復還金明,而後騎之精銳者留龍安。邊將悉兵掩擊不退,金明乃破。守兵二千八百人惟五人得脫,城中糧五萬石、草千萬束皆盡,將官皇城使張俞死之。既還,留一書置漢人頸上,曰:「貸汝命,為我投於經略使處。」其言曰:「夏國昨與朝廷議疆埸,惟有小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却於坐團鋪處立界。本國以恭順之故,亦黽勉聽從,遂於境內立數堡以護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蕩,又數數入界殺掠。國人共憤,欲取延州,終以恭順,止取金明一砦,以示兵鋒,亦不失臣子之節也。」延帥呂惠卿上于樞密院而不以聞。初,哲宗聞夏人來寇,泰然笑曰:「五十萬衆深入吾境,不過十日,勝不過一二砦須去。」已而果破金明引退。
四年正月,涇原都鈐轄王文振率諸將破沒煙峽新砦,斬獲三千餘級。二月,夏復以七萬衆攻綏德,鄜延將兵戰退之。
元符元年十二月,涇原折可適掩夏西壽統軍嵬名阿埋、監軍妹勒都逋,獲之。彗星見,乾順赦國中。
二年正月,國母梁氏薨,遼遣使蕭德崇來為夏人議和。乃復書謂:若果出至誠,深悔謝罪,當徐度所宜,開以自新之路。五月,夏蘭會正鈐轄革瓦孃以部落來降,授內殿崇班,賜銀、絹、緡錢各三百。七月,環州种朴徼赤羊川,獲賞囉訛乞家屬百五十餘口,孳畜五千。夏人千餘騎來追,戰却之,擒監軍訛勃囉及首領淚丁訛遇。詔令赴闕,存恤訛乞家屬,又遣人持其家信號往招之。九月,夏人來告國母哀,因上表謝過。詔夏主:「省所上表,能抗章引慝,已諭邊臣,我疆彼界,毋相侵犯。」已而夏以二千騎出浮圖岔來戰,供奉官陳告、差使李戭死之。閏九月,古邈川部族叛,熙河將王愍率兵掩擊,翌日,夏人馬數萬圍愍等,力戰敗之,擒其鈐轄嵬名乞遇;統制苗履又戰於青唐峗,夏人敗績。十二月,遂遣令能、嵬名濟等進誓表曰:「臣國久不幸,時多遇凶,兩經母黨之擅權,累為奸臣之竊命。頻生邊患,增怒上心,釁端既深,理訴難達。幸凶黨伏誅,稚躬反正。遐馳懇奏,陳前咎之所歸;乞紹先盟,果淵衷之俯納。故班詔而申諭,獲貢誓以輸誠,謹當飭疆吏而永絕爭端,戒國人而常遵聖化,違約則凶咎再降,背盟則基緒非延。約束事條,恭依處分。」詔報曰:「爾以凶黨造謀,數干邊吏,而能悔過請命,祈紹先盟。念彼種人,均吾赤子,措之安靜,乃副朕心。嘉爾自新,俯從厥志,爾無爽約,朕不食言。自今已往,歲賜仍舊。」
三年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九月,夏遣使來奠慰及賀即位。十月,復遣使來賀天寧節。
建中靖國元年,乾順始建國學,設弟子員三百,立養賢務以廩食之。
崇寧三年,蔡京秉政,使熙河王厚招夏國卓羅右廂監軍仁多保忠,厚云:「保忠雖有歸意,而下無附者。」章數上,不聽。京愈責厚急,乃遣弟詣保忠許,還為夏之邏者所獲,遂追保忠赴牙帳。厚以保忠縱不為所殺,亦不能復領軍政,使得之,一匹夫耳,何益於事。京怒,必令金帛招致之。夏乃點兵,延、渭、慶三路各數千騎出沒,聲言假兵于遼矣。三年,遼以成安公主嫁乾順。
四年,詔西邊能招致者,毋問首從,賞同斬級令,用京計也。陶節夫在延州,大加招誘,乾順遣使巽請,皆拒之,又令殺其牧放者。夏人遂入鎮戎,略數萬口,執知鄯州高永年而去,又攻湟州,自是兵連者三年。大觀元年,始遣人修貢。
政和四年冬,環州定遠大首領夏人李訛圍定邊,失所藏。越七日,訛 20f2a.gif 遂以其部萬餘歸夏。乾順築臧底河城,遂詔河東節度使童貫為陝西經略以討之。
五年春,遣熙河經略劉法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秦鳳經略劉仲武將兵五萬出會州,貫以中軍駐蘭州,為兩路聲援。仲武至清水河,築城屯守而還。法與夏人右廂軍戰於古骨龍,大敗之,斬首三千級。貫奏凱,皆遷秩。秋,仲武、王厚復合涇原、鄜延、環慶、秦鳳之師攻夏臧底河城,敗績,死者十四五,秦鳳第三將全軍萬人皆沒。厚懼,厚賂貫而匿之。冬,夏人以數萬騎略蕭關而去。
六年春,劉法、劉仲武合熙、秦之師十萬攻夏仁多泉城,三日不克,援後期不至,城中請降,法受其降而屠之,獲首三千級。种師道以十萬衆復攻臧底河城,克之。十一月,夏人大舉攻涇原靖夏城。時久無雪,夏先使數萬騎繞城,踐塵漲天,兵對不覩,乃潛穿壕為地道入城中,城遂陷,復屠之而去。
宣和元年,童貫復逼劉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萬出,至統安城,遇夏國主弟察哥郎君率步騎為三陣,以當法前軍,而別遣精騎登山出其後,大戰移七時,前軍楊惟忠敗入中軍,後軍焦安節敗入左軍,朱定國力戰,自朝及暮,兵不食而馬亦渴死多。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朱峗,守兵見,追之,墜崖折足,為一別瞻軍斬首而去。是役死者十萬,貫隱其敗而以捷聞。察哥見法首,惻然語其下曰:「劉將軍前敗我於古骨龍、仁多泉,吾常避其鋒,謂天生神將,豈料今為一小卒梟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遂乘勝圍震武,劉仲武、何灌等赴之,乃解去。震武在山峽中,熙、秦兩路不能餉,自築三歲間,知軍李明、孟清皆為夏人所殺。初,夏人陷法軍,圍震武,欲拔之。察哥曰:「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塊。」乃自引去。而宣撫司受解圍之賞者數百人,實自去之也。諸路所築城砦皆不毛,夏所不爭之地,而關輔為之蕭條,果如察哥之言。十月,夏遣使來賀天寧節,投以誓詔,不取,貫不能屈,但迫館伴強之,使持還,及邊,遂棄之而去。賈炎得而上之,貫始大沮。
欽宗即位,遣使來賀正旦。先是,金人滅遼,黏罕遣撒拇使夏國,許割天德、雲內、金肅、河清四軍及武州等八館之地,約攻麟州,以牽河東之勢。靖康元年三月,夏人遂由金肅、河清渡河取天德、雲內、武州、河東八館之地。四月,陷震威城,兵馬監押朱昭死之。繼而金貴人兀室以數萬騎陽為出獵,掩至天德,逼逐夏人,悉奪有其地。夏人請和,金人執其使。
歲丁未,乾順改元正德,時建炎元年也。是歲九月,金帥兀朮回雲中,遣保靜軍節度使楊天吉約侵宋,乾順許之。十月,通問使傅雱見金左監軍希尹于雲中,希尹以國書授雱,為夏國請熙寧以來侵地。蓋彼既奪其地,乃責償于宋以報之。
二年正月,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陝西撫諭使兼宣諭使,從事郎何洋為太學博士,持詔書賜乾順。亮西入關,鄜延經略使王庶遺亮書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專之可也。夏國為患小而緩,金人為患大而急。方其挫銳熙河,奔北鄜延,秋稼未登,兵士困餓。閤下苟能仗節督諸路協同義舉,雖未足盡雪舊恥,亦可驅逐渡河,全秦奠枕,徐圖恢復矣。」亮不能用,遂由環慶入西夏。慶曆後,夏國主嘗以賓禮見使者,亮至,乾順乃倨然見之,留居幾月,始與約和罷兵。亮歸,而夏之兵已躡其後,襲取定邊軍。
明年,亮還行在。二月,金帥婁宿連陷長安、鳳翔,隴右大震。夏人諜知關陝無備,遂檄延安府言:「大金割鄜延以隸本國,須當理索,敢違拒者,發兵誅討之。」帥臣王庶檄報曰:「金人初犯本朝,嘗以金肅、河清畀爾,今誰與守?國家以奸臣貪得,不恤鄰好,遂至于此。貪利之臣,何國無之,豈意夏國躬蹈覆轍!比聞金人欲自涇原徑擣興、靈,方切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幕府雖士卒單寡,然類皆節制之師,左支右吾,尚堪一戰。果能辦此,何用多言。」因遣諜間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是歲,開封尹宗澤奏疏請北伐,且言乞遣辯士西說夏國,東說高麗,俾出助兵。
三年,知樞密院事張浚使川、陝,謀北伐,欲通夏國為援,奏請國書,詔從之。七月,浚西行,復以主客員外郎謝亮假太常卿,權宣撫處置司參議官,再使夏國。
四年正月,浚遣亮往,迄不得其要領而還。十月,環慶路統制慕洧叛,降于夏國。
紹興元年二月,同州觀察副使劉惟輔棄德順軍輸款于夏,夏人拒不受。八月,詔以夏本敵國,毋復班曆日。十一月,川、陝宣撫副使吳玠始遣人通夏國書。
二年九月,呂頤浩言:「聞金、夏交惡,夏國屢遣人來吳玠、關師古軍中,宜令張浚通問,以撢其情。」是歲,餘覩謀結燕雲之人圖女直,黏罕覺,欲誅之,餘覩父子遁入夏國,夏人以其兵少不納。
四年十二月,吳玠奏夏國數通書,有不忘本朝意。
五年,乾順改元大德。
七年正月,吳璘奏西蕃三十八族首領趙繼忠來歸,用可扼西夏右臂。十月,偽齊知同州李世輔謀執金帥撒里曷歸宋,不克,遂奔夏。世輔父母親族在延安者,金人殺之無遺類。
九年,夏人陷府州。靈芝生於後堂高守忠家,乾順作靈芝歌,俾中書相王仁宗和之。乾順以世輔為靜難軍承宣使、鄜延岐雍等路經略安撫使。世輔請兵,將報延安之役,夏主俾先討別種酋豪號「青面夜叉」者,世輔擒之以報。乾順乃為出兵,遣文臣王樞、武臣訛不從,世輔抽刀斫之,不中;遂縛樞,命王晞韓護送行在。五月丙午,世輔以其衆三千人歸宋,授世輔護國承宣使、樞密行府前軍都統制,賜名顯忠。
六月四日,乾順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儀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貞觀十三年,雍寧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謚曰聖文皇帝,廟號崇宗,墓號顯陵。子仁孝嗣。
仁孝,崇宗長子也,紹興九年六月,崇宗殂,即位,時年十六。十月,詔還王樞及夏國之俘百九十人。十一月,仁孝尊其母曹氏為國母。十二月,納后罔氏。
十年,夏改元大慶。三月,詔胡世將與夏人議入貢,夏人不報。
十一年六月,夏樞密使慕洧弟慕濬謀反,伏誅。仁孝上尊號曰制義去邪。十一年九月,夏國饑。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湧出黑沙。歲大饑,乃立井里以分振之。
十三年,夏改元人慶。始建學校于國中,立小學于禁中,親為訓導。
十四年,彗星見坤宮,五十餘日而滅,占其分在夏國。
十五年八月,夏重大漢太學,親釋奠,弟子員賜予有差。
十六年,尊孔子為文宣帝。
十七年,改元天盛。策舉人,始立唱名法。
十八年,復建內學,選名儒主之。增修律成,賜名鼎新。
二十八年,始立通濟監鑄錢。
二十九年,歸宋官李宗閏上書言:「夏國副使屈移,嘗兩使南朝,以為衣冠禮樂非他國比。怨金人叛盟,奪其所與地。此其情可見。壬子歲,黏罕嘗聚兵雲中以窺蜀,夏人謂將圖己,舉國屯境上以待其至。今誠遣辯士往說之,夏國必不難出兵,庶足為吾聲援,以圖恢復。」書奏,不報。
三十年,夏封其相任得敬為楚王。
三十一年,立翰林學士院,以焦景顏、王僉等為學士,俾修實錄。金主亮犯四川,宣撫使吳璘檄西夏,俾合兵討之。
三十二年,夏國移置中書、樞密於內門外。大禁奢侈。始封制蕃字師野利仁榮為廣惠王。夏人聞金人南侵,以騎兵二千至蔡園川及馬家巉、禿頭嶺,將分道入攻,宣撫使吳璘命鎮戎軍守將秦弼說諭之。金兵敗,夏人乃還。
乾道三年五月,夏國相任得敬遣間使至四川宣撫司,約共攻西蕃,虞允文報以蠟書。七月,得敬間使再至宣撫司,夏人獲其帛書,傳至金人。
四年,夏改元乾祐。得敬以謀篡伏誅。淳熙十二年二月,諜報故遼國大石牙林假道于夏以伐金,密詔利西都統制吳挺與制置使留正議之。
十三年四月,復詔挺結夏國。當時論議可否及夏人從違,史皆失書。
紹熙四年九月二十日,仁孝殂,年七十。在位五十五年,改元大慶四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一年,乾祐二十四年。謚曰聖德皇帝,廟號仁宗,陵號壽陵。子純佑嗣。
純佑,仁宗長子也,母曰章獻欽慈皇后羅氏。仁宗殂,即位,時年十七。明年改元天慶。
開禧二年正月二十日廢,遂殂,年三十。在位十四年,謚曰昭簡皇帝,廟號桓宗,陵號莊陵。鎮夷郡王安全立。
安全,崇宗之孫,越王仁友之子。開禧二年正月,廢其主純佑自立,明年改元應天。
嘉定四年八月五日安全殂,年四十二。在位六年,改元應天四年,皇建二年。謚曰敬穆皇帝,廟號襄宗,陵號康陵。有子曰承禎。齊國忠武王彥宗之子大都督府主遵頊立。
遵頊,始以宗室策試進士及第,為大都督府主。嘉定四年七月三日立,時年四十九,改元光定。金衞紹王崇慶元年三月遣使冊為夏國王。
七年夏,左樞密使萬慶義勇遣二僧齎蠟書來西邊,欲與共圖金人,復侵地,制置使黃誼不報。
其後金人南遷,議徙都長安,遣元帥赤盞以重兵宿鞏州。夏主畏其侵迫,乃遣樞密使都招討甯子寧、忠翼赴蜀閫議夾攻秦、鞏;聶子述俾利西安撫丁焴答書,飭將吏嚴兵以待。時嘉定十二年三月也。子述尋罷去,焴持議不可輕動,師不可出。十二月,甯子寧遣使復申前說,且責我以失期,時安丙再開宣閫,許之,命利州副都統制程信任其責。
十三年八月,甯子寧以師期來告,丙遂决意出師,以奏劄聞諸朝,不待報可,命將大舉,卒無功。夏人甯子寧、嵬名公輔亦率其衆歸國。
十四年正月,丙回利州。
十六年,遵頊自號上皇,傳位於其子德旺。
寶慶二年春,遵頊殂,年六十四。改元光定十三年。謚曰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丙戌七月,德旺殂,年四十六。改元乾定四年。廟號獻宗。
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睍立,二年丁亥秋,為大元所取,國遂亡。
夏之境土,方二萬餘里,其設官之制,多與宋同。朝賀之儀,雜用唐、宋,而樂之器與曲則唐也。
河之內外,州郡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靈、曰洪、曰宥、曰銀、曰夏、曰石、曰鹽、曰南威、曰會。河西之州九:曰興、曰定、曰懷、曰永、曰凉、曰甘、曰肅、曰瓜、曰沙。熙、秦河外之州四:曰西寧、曰樂、曰廓、曰積石。其地饒五穀,尤宜稻麥。甘、凉之間,則以諸河為溉,興、靈則有古渠曰唐來,曰漢源,皆支引黃河。故灌溉之利,歲無旱澇之虞。
其民一家號一帳,男年登十五為丁,率二丁取正軍一人。每負贍一人為一抄。負贍者,隨軍雜役也。四丁為兩抄,餘號空丁。願隸正軍者,得射他丁為負贍,無則許射正軍之疲弱者為之。故壯者皆習戰鬬,而得正軍為多。凡正軍給長生馬、駝各一。團練使以上,帳一、弓一、箭五百、馬一、橐駝五,旗、鼓、槍、劍、棍棓、粆袋、披氊、渾脫、背索、鍬钁、斤斧、箭牌、鐵爪籬各一。刺史以下,無帳無旗鼓,人各橐駝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幕梁,織毛為幕,而以木架。有砲手二百人號「潑喜」, 28e97.gif 立旋風砲於橐駝鞍,縱石如拳。得漢人勇者為前軍,號「撞令郎」。若脆怯無他伎者,遷河外耕作,或以守肅州。
有左右廂十二監軍司:曰左廂神勇、曰石州祥祐,曰宥州嘉寧、曰韋州靜塞、曰西壽保泰、曰卓囉和南、曰右廂朝順、曰甘州甘肅、曰瓜州西平、曰黑水鎮燕、曰白馬強鎮、曰黑山威福。諸軍兵總計五十餘萬。別有擒生十萬。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御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衞。每有事於西,則自東點集而西;於東,則自西點集而東;中路則東西皆集。用兵多立虛砦,設伏兵包敵,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鈎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戰則大將居後,或據高險。其人能寒暑饑渴。出戰率用隻日,避晦日,齎糧不過一旬。弓,皮弦;矢,沙柳簳。惡雨雪。晝舉煙揚塵,夜篝火以為候。不恥奔遁,敗三日,輒復至其處,捉人馬射之,號曰「殺鬼招魂」,或縛草人埋於地,衆射而還。
篤信機鬼,尚詛祝,每出兵則先卜。卜有四:一、以艾灼羊脾骨以求兆,名「炙勃焦」;二、擗竹于地,若揲蓍以求數,謂之「擗算」;三、夜以羊焚香祝之,又焚穀火布靜處,晨屠羊,視其腸胃通則兵無阻,心有血則不利;四、以矢擊弓弦,審其聲,知敵至之期與兵交之勝負,及六畜之災祥、五穀之凶稔。俗皆土屋,惟有命者得以瓦覆之。
論曰:拓跋氏考諸前史可見也。自赤辭納款於貞觀,立功於天寶,思恭以宥州著節於咸通,夏雖未稱國,而王其土久矣。子孫歷王五代。宋興,太祖即西平王加彝興太尉,德明在祥符間已追帝其父於國中,逮元昊始顯稱帝,厥後因之,與金同亡。
概其歷世二百五十八年,雖嘗受封冊于宋,宋亦稱有歲幣之賜、誓詔之答,要皆出於一時之言,其心未嘗有臣順之實也。元昊結髮用兵,凡二十年,無能折其強者。乾順建國學,設弟子員三百,立養賢務;仁孝增至三千,尊孔子為帝,設科取士,又置宮學,自為訓導。觀其陳經立紀,傳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今史所載追尊謚號、廟號、陵名,兼採夏國樞要等書,其與舊史有所抵捂,則闕疑以俟知者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七‧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外國三 高麗
  高麗,本曰高句驪。禹別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在遼東,蓋扶餘之別種,以平壤城為國邑。漢、魏以來,常通職貢,亦屢為邊寇。隋煬帝再舉兵,唐太宗親駕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勣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為郡縣。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君長。後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職貢。長興中,權知國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貢,以建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晉天福中,復來朝貢。開運二年,建死,子武襲位。漢乾祐末,武死,子昭權知國事。周廣順元年,遣使朝貢,以昭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大義軍使、高麗國王。顯德二年,又遣使來貢,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又加太師。
建隆三年十月,昭遣其廣評侍郎李興祐、副使李勵希、判官李彬等來朝貢。
四年春,降制曰:「古先哲后,奄宅中區,曷嘗不同文軌於萬方,覃聲教於四海?顧予涼德,猥被鴻名,爰致賓王,宜優錫命。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高麗國王昭,日邊鍾粹,遼左推雄,習箕子之餘風,撫朱蒙之舊俗。而能占雲候海,奉贄充庭,言念傾輸,實深嘉尚。是用賜之懿號,醻以公田,載推柔遠之恩,式奬拱辰之志。於戲!來朝萬里,美愛戴之有孚。柔撫四封,庶混并之無外。永保東裔,聿承天休。可加食邑七千戶,仍賜推誠順化保義功臣。」其年九月,遣使時贊等來貢,涉海,值大風,船破,溺死者七十餘人,贊僅免,詔加勞恤。
開寶五年,遣使以方物來獻,制加食邑,賜推誠順化守節保義功臣。進奉使內議侍郎徐熙加檢校兵部尚書,副使內奉卿崔鄴加檢校司農卿並兼御史大夫,判官廣評侍郎康禮試少府少監,錄事廣評員外郎劉隱加檢校尚書、金部郎中,皆厚禮遣之。
昭卒,其子伷權領國事。
九年,伷遣使趙遵禮奉土貢,以父沒當承襲,來聽朝旨。授伷檢校太保、玄菟州都督、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
太宗即位,加檢校太傅,改大義軍為大順軍,遣左司禦副率于延超、司農寺丞徐昭文使其國。伷遣國人金行成入就學於國子監。
太平興國二年,遣其子元輔以良馬、方物、兵器來貢。其年,行成擢進士第。
三年,又遣使貢方物、兵器,加伷檢校太師,以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著作郎直史館句中正為使。
四年,復遣供奉官、閤門祗候王僎使其國。
五年六月,再遣使貢方物。六年,又遣使來貢。
七年,伷卒,其弟治知國事,遣使金全奉金銀線罽錦袍褥、金銀飾刀劍弓矢、名馬、香藥來貢,且求襲位。授治檢校太保、玄菟州都督,充大順軍使,封高麗國王,以監察御史李巨源、禮記博士孔維奉使。
雍熙元年,遣使韓遂齡以方物來貢。
二年,加治檢校太傅,遣翰林侍書王著、侍讀呂文仲充使。
三年,出師北伐,以其國接契丹境,常為所侵,遣監察御史韓國華賷詔諭之曰:「朕誕膺丕構,奄宅萬方,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蠢茲北裔,侵敗王略,幽薊之地,中朝土疆,晉、漢多虞,夤緣盜據。今國家照臨所及,書軌大同,豈使齊民陷諸獷俗?今已董齊師旅,殄滅妖氛。惟王久慕華風,素懷明略,效忠純之節,撫禮義之邦。而接彼邊疆,罹於蠆毒,舒泄積憤,其在茲乎!可申戒師徒,迭相掎角,協比隣國,同力盪平。奮其一鼓之雄,戡此垂亡之寇,良時不再,王其圖之!應俘獲生口、牛羊、財物、器械,並給賜本國將士,用申賞勸。」
先是,契丹伐女真國,路由高麗之界,女真意高麗誘導構禍,因貢馬來愬于朝,且言高麗與契丹結好,倚為勢援,剽略其民,不復放還。洎高麗使韓遂齡入貢,太宗因出女真所上告急木契以示遂齡,仍令歸白本國,還其所俘之民。治聞之憂懼,及國華至,令人言於國華曰:
前歲冬末,女真馳木契來告,稱契丹興兵入其封境,恐當道未知,宜豫為之備。當道與女真雖為隣國,而路途遐遠,彼之情偽,素知之矣,貪而多詐,未之信也。其後又遣人告曰,契丹兵騎已濟梅河。當道猶疑不實,未暇營救。俄而契丹雲集,大擊女真,殺獲甚衆,餘族敗散逃遁,而契丹壓背追捕,及于當道西北德昌、德成、威化、光化之境,俘擒而去。時有契丹一騎至德米河北,大呼關城戍卒而告曰:「我契丹之騎也,女真寇我邊鄙,率以為常,今則復仇已畢,整兵回矣。」當道雖聞師退,猶憂不測,乃以女真避兵來奔二千餘衆,資給而歸之。
女真又勸當道控梅河津要,築治城壘,以為防遏之備,亦以為然。方令行視興功,不意女真潛師奄至,殺略吏民,驅掠丁壯,沒為奴隸,轉徙他方。以其歲貢中朝,不敢發兵報怨,豈期反相誣構,以惑聖聽。當道世稟正朔,踐修職貢,敢有二心,交通外國?況契丹介居遼海之外,復有大梅、小梅二河之阻,女真、渤海本無定居,從何徑路,以通往復?橫罹讒謗,憤氣填膺,日月至明,諒垂昭鑒。
間者,女真逃難之衆,罔不存恤,亦有授以官秩,尚在當國,其職位高者有勿屈尼于、郍元、尹能達、郍老正、衞迦耶夫等十數人,欲望召赴京闕,與當道入貢之使庭辯其事,則丹石之誠,庶幾昭雪。
國華諾之,乃命發兵西會。治遷延未即奉詔,國華屢督之,得報發兵而還,具錄女真之事以奏焉。十月,遣使朝貢,又遣本國學生崔罕、王彬詣國子監肄業。
端拱元年,加治檢校太尉,以考功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呂端、起居舍人呂祐之為使。
二年,遣使來貢,詔其使選官侍郎韓藺卿、副使兵官郎中魏德柔並授金紫光祿大夫,判官少府丞李光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先是,治遣僧如可賷表來覲,請大藏經,至是賜之,仍賜如可紫衣,令同歸本國。
淳化元年三月,詔加治食邑千戶,遣戶部郎中柴成務、兵部員外郎直史館趙化成往使。其國俗信陰陽鬼神之事,頗多拘忌,每朝廷使至,必擇良月吉辰,方具禮受詔。成務在館踰月,乃遺書於治曰:「王奕葉藩輔,尊奬王室,凡行大慶,首被徽章。今國家特馳信使,以申殊寵,非止歷川塗之綿邈,亦復蹈溟海之艱危,皇朝睠遇,斯亦隆矣。而乃牽於禁忌,泥於卜數,眩惑日者之浮說,稽緩天子之命書。惟典冊之垂文,非卜祝之能曉,是以書稱上日,不推六甲之元辰;禮載仲冬,但取一陽之嘉會。粲然古訓,足以明稽,所宜改圖,速拜君賜。儻鳳綍無滯,克彰拱極之誠;則龍節有輝,免貽辱命之責。謹以誠告,王其聽之。」治覽書慚懼,遣人致謝焉。會霖雨不止,仍以俟霽為請。成務復遺書以責之,治翌日乃出拜命。
二年,遣使韓彥恭來貢。彥恭表述治意,求印佛經,詔以藏經并御製祕藏詮、逍遙詠、蓮華心輪賜之。
四年正月,治遣使白思柔貢方物并謝賜經及御製。二月,遣祕書丞直史館陳靖、祕書丞劉式為使,加治檢校太師,仍降詔存問軍吏耆老。靖等自東牟趣八角海口,得思柔所乘海船及高麗水工,即登舟自芝岡島順風泛大海,再宿抵甕津口登陸,行百六十里抵高麗之境曰海州,又百里至閻州,又四十里至白州,又四十里至其國。治迎使于郊,盡藩臣禮,延留靖等七十餘日而還,遺以襲衣、金帶、金銀器數百兩、布三萬餘端,附表稱謝。
先是,三年,上親試諸道貢舉人,詔賜高麗賓貢進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授以官,遣還本國。至是,靖等使回,治上表謝曰:「學生王彬、崔罕等入朝習業,蒙恩並賜及第,授將仕郎、守祕書省校書郎,仍放歸本國。竊以當道荐修貢奉,多歷歲年,蓋以上國天高,遐荒海隔,不獲躬趨金闕,面叩玉堦,唯深拱極之誠,莫展來庭之禮。彬、罕等幼從匏繫,嗟混迹於嵎夷;不憚蓬飄,早賓王於天邑。縕袍短褐,玉粒桂薪,堪憂食貧,若為卒歲。皇帝陛下天慈照毓,海量優容,豐其館穀之資,勗以藝文之業。去歲高懸軒鑑,大選魯儒,彬、罕接武澤宮,敢萌心於中鵠;濫巾英域,空有志於羨魚。陛下以其萬里辭家,十年觀國,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憫其懷土之心,慰以倚門之望,別垂宸旨,令歸故鄉。玄造曲成,鴻恩莫報,臣不勝感天戴聖之至。」
又有張仁銓者,進奉使白思柔之孔目吏也,上書獻便宜。思柔意其持國陰事以告,仁銓懼不敢歸。上命靖等領以還國,仍詔治釋仁銓罪。治又上表謝曰:「官告國信使陳靖、劉式至,奉傳聖旨,以當道進奉使從行孔目官張仁銓至闕,輒進便宜,翻懷憂懼,今附使臣帶歸本國者。仁銓嵎宅細民,海門賤吏,獲趨上國,敢貢愚誠,罔思狂瞽之尤,輒奏權宜之事,妄塵旒冕,上黷朝廷。今者,仰奉綸言,釋其罪罟。小人趨利,豈虞僭越之求,聖主寬恩,遠降哀矜之命。其張仁銓者已依詔旨放罪,令掌事如故。」又上言願賜板本九經書,用敦儒教,許之。
先是,式等復命,治遣使元證衍送之,證衍至安香浦口,值風損船,溺所賷物。詔登州給證衍文據遣還,仍賜治衣段二百疋、銀器二百兩、羊五十口。
五年六月,遣使元郁來乞師,愬以契丹寇境。朝廷以北鄙甫寧,不可輕動干戈,為國生事,但賜詔慰撫,厚禮其使遣還。自是受制于契丹,朝貢中絕。
治卒,弟誦立,嘗遣兵校徐遠來候朝廷德音,遠久不至。
咸平三年,其臣吏部侍郎趙之遴命牙將朱仁紹至登州偵之,州將以聞,上特召見仁紹。因自陳國人思慕皇化,為契丹羈制之狀,乃賜誦鈿函詔一道,令仁紹賷還。
六年,誦遣使戶部郎中李宣古來朝謝恩,且言:「晉割燕薊以屬契丹,遂有路趣玄菟,屢來攻伐,求取不已,乞王師屯境上為之牽制。」詔書優答之。
誦卒,弟詢權知國事。先是,契丹既襲高麗,遂築六城曰興州、曰鐵州、曰通州、曰龍州、曰龜州、曰郭州于境上。契丹以為貳己,遣使來求六城,詢不許。遂舉兵,奄至城下,焚蕩宮室,剽劫居人,詢徙居昇羅州以避之。兵退,乃遣使請和。契丹堅以六城為辭,自是調兵守六城。
大中祥符三年,大舉來伐,詢與女真設奇邀擊,殺契丹殆盡。詢又于鴨綠江東築城,與來遠城相望,跨江為橋,潛兵以固新城。
七年,方遣告奏使御事工部侍郎尹證古以金線織成龍鳳鞍并綉龍鳳鞍幞各二幅、細馬二疋、散馬二十疋來貢。證古還,賜詢詔書七通并衣帶、銀綵、鞍勒馬等。
八年,詔登州置館於海次以待使者。其年,又遣御事民官侍郎郭元來貢。元自言:「本國城無垣牆,府曰開城,管六縣,民不下三五千。有州軍百餘,置十路轉運司統之。每州管縣五六,小者亦三四,每縣戶三四百。國境南北千五百里,東西二千里。軍民雜處,隸軍者不黥面。方午為市,不用錢,第以布米貿易。地宜秔稻,風俗頗類中國。無羊、兔、橐駝、水牛、驢。氣候少寒,暑差多。有僧,無道士。民家器皿,悉銅為之。樂有二品:曰唐樂,曰鄉樂。三歲一試舉人,有進士、諸科、算學,每試百餘人,登第者不過一二十。每正月一日、五月五日祭祖禰廟。又正月七日,家為王母像戴之。二月望,僧俗燃燈如中國上元節。上巳日,以青艾染餅為盤羞之冠。端午有鞦韆之戲。士女服尚素。地產龍鬚席、藤席、白硾紙、鼠狼尾筆。」元辭貌恭恪,每受宴賜,必自為謝表,粗有文采,朝廷待之亦厚。九年,辭還,賜詢詔書七函,襲衣、金帶、器幣、鞍馬及經史、曆日、聖惠方等。元又請錄國朝登科記及所賜御詩以歸,從之。
天禧元年,遣御事刑官侍郎徐訥奉表獻方物于崇政殿,又賀封建壽春郡王。
三年九月,登州言高麗進奉使禮賓卿崔元信至秦王水口,遭風覆舟,漂失貢物,詔遣內臣撫之。十一月,元信等入見,貢罽錦衣褥、烏漆甲、金飾長刀匕首、罽錦鞍馬、紵布、藥物等,又進中布二千端,求佛經一藏。詔賜經還布,以元信覆溺匱乏,別賜衣服、繒綵焉。明州、登州屢言高麗海船有風漂至境上者,詔令存問,給度海粮遣還,仍為著例。
五年,詢遣告奏使御事禮部侍郎韓祚等一百七十九人來謝恩,且言與契丹修好,又表乞陰陽地理書、聖惠方,並賜之。
金行成者,累官至殿中丞,治表乞放還。行成自以筮仕朝廷,不願歸本國。又以父母垂老,在海外旦暮思念,恨祿不及,令工圖其像置正寢,與妻史氏居旁室,晨夕定省上食,未嘗少懈。淳化初,通判安州。被病,知州李範與僚佐數人省之,行成病已篤,泣且言曰:「行成外國人,為朝官,佐郡政,病且死,未有以報主恩,雖瞑目固有遺恨。二子宗敏、宗訥皆幼,家素貧,無他親可依,旦暮委溝壑矣。」未幾,行成死,其妻養二子,誓不嫁,織屨以給。範表其事,詔以宗敏補太廟齋郎,令安州月給其家錢參緡、米五斛,長吏歲時存問。
又高麗信州永寧人康戩,字休祐,父允,三世為兵部侍郎。戩少好學,時紇升與契丹交兵,戩從允戰木葉山下,連中二矢,神色不變。後陷契丹,遁居墨斗嶺,又至黃龍府,間道得歸高麗,時允猶在。開寶中,允遣戩隨賓貢肄業國學。太平興國五年,登進士第,解褐大理評事,知湘鄉縣,再遷著作佐郎,知江陰軍、江州。歷官以清白幹力聞,改太常博士。蘇易簡在翰林,稱其吏才,命為廣南西路轉運副使,賜緋魚,就遷正使,再轉度支員外郎、戶部判官。出知峽、越二州,連被詔褒其能政。又為京西轉運使,加工部郎中,賜金紫。戩所至好行事,上章多建白,以竭誠自任。景德三年,卒,真宗特以其子希齡為太常寺奉禮郎,給奉終喪。
乾興元年二月,祚等辭歸國,賜詢如故事。會真宗晏駕,又賷遺物以賜詢。
天聖八年,詢復遣御事民官侍郎元穎等二百九十三人奉表入見於長春殿,貢金器、銀罽刀劍、鞍勒馬、香油、人參、細布、銅器、磂黃、青鼠皮等物。明年二月辭歸,賜予有差,遣使護送至登州。其後絕不通中國者四十三年。
詢孫徽嗣立,是為文王。
熙寧二年,其國禮賓省移牒福建轉運使羅拯云:「本朝商人黃真、洪萬來稱,運使奉密旨,令招接通好。奉國王旨意,形于部述。當國僻居暘谷,邈戀天朝,頃從祖禰以來,素願梯航相繼。蕞爾平壤,邇于大遼,附之則為睦鄰,疏之則為勍敵。慮邊騷之弗息,蓄陸讋以靡遑,久困羈縻,難圖攜貳,故違述職,致有積年。屢卜雲祥,雖美聖辰於中國;空知日遠,如迷舊路於長安。運屬垂鴻,禮稽展慶。大朝化覃無外,度豁包荒,山不謝乎纖埃,海不辭於支派。謹當遵尋通道,遄赴稾街,但茲千里之傳聞,恐匪重霄之紆眷。今以公狀附真、萬西還,俟得報音,即備禮朝貢。」徽又自言嘗夢至中華,作詩紀其事。三年,拯以聞,朝廷議者亦謂可結之以謀契丹,神宗許焉,命拯諭以供擬腆厚之意。徽遂遣民官侍郎金悌等百十人來,詔待之如夏國使。
往時高麗人往反皆自登州,七年,遣其臣金良鑑來言,欲遠契丹,乞改塗由明州詣闕,從之。郡縣供頓無舊準,頗擾民,詔立式頒下,費悉官給。又以其不邇華言,恐規利者私與交關,令所至禁止。徽問遺二府甚厚,詔以付市易務售縑帛答之。又表求醫藥、畫塑之工以教國人,詔羅拯募願行者。
九年,復遣崔思訓來,命中貴人倣都亭西驛例治館,待之寖厚,其使來者亦益多。嘗獻伶官十餘輩,曰:「夷樂無足觀,止欲潤色國史爾。」帝以其國尚文,每賜書詔,必選詞臣著撰而擇其善者。
元豐元年,始遣安燾假左諫議大夫、陳睦假起居舍人往聘。造兩艦於明州,一曰凌虛致遠安濟,次曰靈飛順濟,皆名為神舟。自定海絕洋而東,既至,國人歡呼出迎。徽具袍笏玉帶拜受詔,與燾、睦尤禮,館之別宮,標曰順天館,言尊順中國如天云。徽已病,僅能拜命,且乞醫藥。
二年,遣王舜封挾醫往診治。徽又使柳洪來謝,海中遇風,失所貢物。洪上章自劾,敕書安慰。尋獻日本所造車,曰:「諸侯不貢車服,故不敢與土貢同進。」前此貢物至,輒下有司估直,償以萬縑,至是命勿復估,以萬縑為定數。
六年,徽卒,在位三十八年,治尚仁恕,為東夷良主。然猶循其俗,王女不下嫁臣庶,必歸之兄弟,宗族貴臣亦然。次子運諫,以為既通上國,宜以禮革故習。徽怒,斥之于外。訃聞,天子閔焉,詔明州修浮屠供一月,遣楊景略、王舜封祭奠,錢勰、宋球弔慰。景略辟李之儀書狀,帝以之儀文稱不著,宜得問學博洽、器宇整秀者召赴中書,試以文乃遣。又以遠服不責其備,諭使者以相見之所殿名、鴟吻,皆聽勿避。
徽子順王勳嗣,百日卒。弟宣王運嗣。運仁賢好文,內行飭備,每賈客市書至,則潔服焚香對之。
八年,遣其弟僧統來朝,求問佛法并獻經像。
哲宗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暨致賀,請市刑法之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苑英華一書,以名馬、錦綺、金帛報其禮。
運立四年卒,子懷王堯嗣,未閱歲,以病不能為國,國人請其叔父鷄林公熙攝政。未幾堯卒,熙乃立,凡數歲使不至。
元祐四年,其王子義天使僧壽介至杭州祭亡僧,言國母使持二金塔為兩宮壽,知州蘇軾奏却之,語在軾傳。熙後避遼主諱,改名顒。顒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雖微罪亦輸銀數斤。
五年,復通使,賜銀器五千兩。
七年,遣黃宗愨來獻黃帝鍼經,請市書甚衆。禮部尚書蘇軾言:「高麗入貢,無絲髮利而有五害,今請諸書與收買金箔,皆宜勿許。」詔許買金箔,然卒市冊府元龜以歸。
元符中,遣士賓貢。
徽宗立,遣任懿、王嘏來弔賀。
崇寧二年,詔戶部侍郎劉逵、給事中吳拭往使。
顒卒,子俁嗣,貢使接踵,且令士子金瑞等五人入太學,朝廷為置博士。
政和中,升其使為國信,禮在夏國上,與遼人皆隸樞密院;改引伴、押伴官為接送館伴。賜以大晟燕樂、籩豆、簠簋、尊罍等器,至宴使者于睿謨殿中。
宣和四年,俁卒。初,高麗俗兄終弟及,至是諸弟爭立,其相李資深立俁子楷。來告哀,詔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奠慰。俁之在位也,求醫於朝,詔使二醫往,留二年而歸,楷語之曰:「聞朝廷將用兵伐遼。遼兄弟之國,存之足為邊扞。女真狼虎耳,不可交也。業已然,願二醫歸報天子,宜早為備。」歸奏其言,已無及矣。
欽宗立,賀使至明州,御史胡舜陟言:「高麗靡敝國家五十年,政和以來,人使歲至,淮、浙之間苦之。彼昔臣事契丹,今必事金國,安知不窺我虛實以報,宜止勿使來。」乃詔留館於明而納其贄幣。明年始歸國。
自王徽以降,雖通使不絕,然受契丹封冊,奉其正朔,上朝廷及他文書,蓋有稱甲子者。歲貢契丹至於六,而誅求不已。常云:「高麗乃我奴耳,南朝何以厚待之?」使至其國,尤倨暴,館伴及公卿小失意,輒行捽箠,聞我使至,必假他事來覘,分取賜物。嘗詰其西向修貢事,高麗表謝,其略曰:「中國,三甲子方得一朝;大邦,一周天每修六貢。」契丹悟,乃得免。
高宗即位,慮金人通於高麗,命迪功郎胡蠡假宗正少卿為高麗國使以間之。蠡之回,史失書。
二年,浙東路馬步軍都總管楊應誠上言:「由高麗至女真路甚徑,請身使三韓,結鷄林以圖迎二聖。」乃以應誠假刑部尚書充高麗國信使。浙東帥臣翟汝文奏言:「應誠欺罔,為身謀耳。若高麗辭以金人亦請問津以窺吳、越,其將何辭以對?萬一辱命,取笑遠夷,願毋遣。」應誠聞之,遂與副使韓衍、書狀官孟健由杭州浮海以行。六月,抵高麗,諭其王楷以所欲為,楷曰:「大朝自有山東路,盍不由登州往?」應誠曰:「以貴國路徑耳。」楷有難色,已而命其門下侍郎傅佾至館中,果對如翟汝文言。應誠曰:「女真不善水戰。」佾曰:「彼常於海道往來,況女真舊臣本國,今反臣事之,其強弱可見矣。」居數日,復遣其中書侍郎崔洪宰、知樞密院金富軾持前議不變,謂二聖今在燕雲,大朝雖盡納土,未必可得,何不練兵與戰?終不奉詔。應誠留兩月餘,不得已見楷於壽昌門,受其拜表而還。十月,至闕,入對言狀,上以楷負國恩,怒甚。尚書右丞朱勝非曰:「彼鄰金人,與中國隔海,利害甚明。曩時待之過厚,今安能責其報也。」右僕射黃潛善曰:「以巨艦載精兵數萬,徑擣其國,彼寧不懼。」勝非曰:「越海興師,燕山之事可為近鑒。」上怒解。十一月,楷遣其臣尹彥頤奉表謝罪,詔以二聖未歸,燕設不宜用樂,乃設幕殿門外,命客省官吳得興伴賜酒食,命中書舍人張澂押伴,如禮遣還。
三年八月,上謂輔臣曰:「聞上皇遣內臣、宮女各二人隨高麗貢使來,朕聞之悲喜交集。」呂頤浩曰:「此必金人之意,不然高麗必不敢,安知非窺我虛實以報。」於是詔止之,略曰:「王緬守基圖,夙同文軌,乃附乘桴之信,嗣修貢篚之恭。惟忠順之無他,質神明而靡愧,屬關聞聽,良用歎嘉。言念晚年,實為多故,舉中原之生聚,遭強敵之震驚,既涉境以冞深,猶稱兵而未已,茲移仗衞,暫駐江湖。如行使之果來,恐有司之不戒,俟休邊警,當問聘期。壞晉館以納車,庶無後悔,閉漢關而謝質,非用前規。想彼素懷,知吾誠意。」
紹興元年十月,高麗將入貢,禮部侍郎柳約言:「四明殘破之餘,荒蕪單弱,恐起戎心,宜屯重兵以俟其至。」十一月,詔柳約奉使高麗,不果行。
二年閏四月,楷遣其禮部員外郎崔惟清、閤門祗候沈起入貢金百兩、銀千兩、綾羅二百疋、人參五百斤,惟清所獻亦三之一。上御後殿引見,賜惟清、起金帶二,答以溫詔遣還。是月,定海縣言,民亡入高麗者約八十人,願奉表還國。詔候到日,高麗綱首卓榮等量與推恩。十二月,聞高麗遣知樞密院事洪彝敘等六十五人來貢,議以臨安府學館其使。言者謂雖在兵間,不可無學,恐為所窺。詔以法惠寺為同文館以待之。既而卒不至。
六年,高麗持牒官金稚圭至明州,賜銀帛遣之,懼其為金間也。
三十二年三月,高麗綱首徐德榮詣明州言,本國欲遣賀使。守臣韓仲通以聞,殿中侍御史吳芾奏曰:「高麗與金人接壤,昔稚圭之來,朝廷懼其為間,亟遣還。今兩國交兵,德榮之請,得無可疑?使其果來,猶恐不測,萬一不至,貽笑遠方。」詔止之。
隆興二年四月,明州言高麗入貢。史不書引見日,恐同彝敘之詐。其後使命遂絕。
慶元間,詔禁商人持銅錢入高麗,蓋絕之也。
初,高麗入使,明、越困於供給,朝廷館遇燕賚錫予之費以鉅萬計,饋其主者不在焉。我使之行,每乘二神舟,費亦不貲。三節官吏縻爵捐廩,皆仰縣官。昔蘇軾言于先朝,謂高麗入貢有五害,以此也。惟是國於吳會,事異東都。昔高麗入使,率由登、萊,山河之限甚遠,今直趨四明,四明距行都限一浙水耳。
由海道奉使高麗,瀰漫汪洋,洲嶼險阻,遇黑風,舟觸嶕輒敗,出急水門至羣山島,始謂平達,非數十日不至也。舟南北行,遇順風則歷險如夷,至不數日。其國東西二千里,南北五百里,西北接契丹,恃鴨綠江以為固,江廣三百步。其東所臨,海水清澈,下視十丈,東南望明州,水皆碧。
王居開州蜀莫郡,曰開成府。依大山置宮室,立城壁,名其山曰神嵩。民居皆茅茨,大止兩椽,覆以瓦者才十二。以新羅為東州樂浪府,號東京。百濟為金州金馬郡,號南京。平壤為鎮州,號西京。西京最盛。總之,凡三京、四府、八牧、郡百有十八、縣鎮三百九十、洲島三千七百。郡邑之小者,或只百家。男女二百十萬口,兵、民、僧各居其一。地寒多山,土宜松柏,有秔、黍、麻、麥而無秫,以秔為酒。少絲蠶,匹縑直銀十兩,多衣麻紵。
王出,乘車駕牛,歷山險乃騎。紫衣行前,捧護國仁王經以導。出令曰教,曰宣。臣民呼之曰聖上,私謂曰嚴公,后妃曰宮主。百官名稱、階、勳、功臣、檢校,頗與中朝相類。過御史臺則下馬,違者有劾。士人以族望相高,柳、崔、金、李四姓為貴種。無宦者,以世族子為內侍六衞。歲十二月朔,王坐紫門小殿注官,外官則付國相。有國子監、四門學,學者六千人。貢士三等,王城曰土貢,郡邑曰鄉貢,他國人曰賓貢,間歲試于所屬,再試于學,所取不過三四十人,然後王親試以詩、賦、論三題,謂之簾前重試。亦有制科宏詞之目,然特文具而已。士尚聲律,少通經。
王城有華人數百,多閩人因賈舶至者,密試其所能,誘以祿仕,或強留之終身,朝廷使至,有陳牒來訴者,則取以歸。
百官以米為奉,皆給田,納祿半給,死乃拘之。國無私田,民計口授業。十六以上則充軍,六軍三衞常留官府,三歲以選戍西北,半歲而更。有警則執兵,任事則服勞,事已復歸農畝。王亦有分地以供私用,王母、妃主、世子皆受湯沐田。
上下以賈販利入為事。日中為虛,用米布貿易。地產銅,不知鑄錢,中國所予錢,藏之府庫,時出傳翫而已。崇寧後,始學鼓鑄,有「海東通寶」、「重寶」、「三韓通寶」三種錢,然其俗不便也。兵器疏簡,無強弩大刀。
崇尚釋教,雖王子弟亦常一人為僧。信鬼,拘陰陽,病不相視,斂不撫棺。貧者死,則露置中野。歲以建子月祭天。國東有穴,號禭神,常以十月望日迎祭,謂之八關齋,禮儀甚盛,王與妃嬪登樓,大張樂宴飲,賈人曳羅為幕,至百疋相聯以示富。三歲大祭祠,遍其封內,因是斂民財,而王與諸臣分取之。祖廟在國門之外,大祭則具車服冕圭親祠。王城有佛寺七十區而無道觀,大觀中,朝廷遣道士往,乃立福源院,置羽流十餘輩。俗不知醫,自王俁來請醫,後始有通其術者。
人首無枕骨,背扁側。男子巾幘如唐裝,婦人鬌髻垂右肩,餘髮被下,約以絳羅,貫之簪。旋裙重疊,以多為勝。男女自為夫婦者不禁,夏月同川而浴。婦人、僧、尼皆男子拜。樂聲甚下,無金石之音,既賜樂,乃分為左、右二部:左曰唐樂,中國之音也;右曰鄉樂,其故習也。堂上設席,升必脫屨,見尊者則膝行,必跪,應必唯。其拜無不答,子拜,父猶半答其禮。性仁柔惡殺,不屠宰,欲食羊豕則包以蒿而燔之。
刑無慘酷之科,唯惡逆及罵父母者斬,餘皆杖肋。外郡刑殺悉送王城,歲以八月減囚死罪,貸流諸島,累赦,視輕重原之。
自明州定海遇便風,三日入洋,又五日抵墨山,入其境。自墨山過島嶼,詰曲嶕石間,舟行甚駛,七日至禮成江。江居兩山間,束以石峽,湍激而下,所謂急水門,最為險惡。又三日抵岸,有館曰碧瀾亭,使人由此登陸,崎嶇山谷四十餘里,乃其國都云。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八‧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交阯 大理
  交阯,本漢初南越之地,漢武平南越,分其地為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凡九郡,置交阯刺史以領之。後漢置交州,晉、宋、齊、梁、陳因之,又為交阯郡。隋平陳,廢郡置州;煬帝初,廢州置郡。唐武德中,改交州總管府;至德中,改安南都護府。梁貞明中,土豪曲承美專有其地,送款於末帝,因授承美節鉞。時劉陟擅命嶺表,遣將李知順伐承美,執之,乃并有其地。後有楊廷藝、紹洪皆受廣南署,繼為交阯節度使。紹洪卒,州將吳昌岌遂居其位。昌岌死,其弟昌文襲。
乾德初,昌文死,其參謀吳處玶、峯州刺史矯知護、武寧州刺史楊暉、牙將杜景碩等爭立,管內一十二州大亂。部民嘯聚,起為寇盜,攻交州。先是,楊廷藝以牙將丁公著攝驩州刺史兼禦蕃都督,部領即其子也。公著死,部領繼之。至是,部領與其子璉率兵擊敗處玶等,賊黨潰散,境內安堵,交民德之,乃推部領為交州帥,號曰大勝王,署其子璉為節度使。凡三年,遜璉位。璉立七年,聞嶺表平,遂遣使貢方物,上表內附。制以權交州節度使丁璉以檢校太師充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又詔以進奉使鄭琇、王紹祚並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開寶八年,遣使貢犀、象、香藥。朝廷議崇寵部領,降制曰:「率土來王,方推以恩信;舉宗奉國,宜洽於封崇。眷拱極之外臣,舉顯親之茂典。爾部領世為右族,克保遐方;夙慕華風,不忘內附。屬九州混一,五嶺廓清,靡限溟濤,樂輸琛賮。嘉乃令子,稱吾列藩。特被鴻私,以旌義訓。介爾眉壽,服茲寵章。可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封交阯郡王。」
太宗即位,璉又遣使以方物來賀。部領及璉既死,璉弟璿尚幼,嗣立,稱節度行軍司馬權領軍府事。大將黎桓擅權樹黨,漸不可制,劫遷璿於別第,舉族禁錮之,代總其衆。太宗聞之,怒,乃議舉兵。太平興國五年秋,詔以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璿、左監門衞將軍崔亮為陸路兵馬部署,自邕州路入;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閤門祗候王僎為水路兵馬部署,自廣州路入。是冬,黎桓遣牙校江巨湟齎方物來貢,仍為丁璿上表曰:「臣族本蠻酋,辟處海裔,修職貢於宰旅,假節制於方隅。臣之父兄,代承閫寄,謹保封略,罔敢怠遑。爰暨淪亡,將墜堂構,將吏耆耋,乃屬於臣,俾權軍旅之事,用安夷落之衆。土俗獷悍,懇請愈堅,拒而弗從,慮其生變。臣已攝節度行軍司馬權領軍府事,願賜真秩,令備列藩。干冒宸扆,伏增震越。」上察其欲緩王師,寢而不報。王師進討,破賊萬餘衆,斬首二千餘級。六年春,又破賊于白藤江口,斬首千餘級,獲戰艦二百艘,甲冑萬計。轉運使侯仁寶率前軍先進,全興等頓兵花步七十日以候澄,仁寶累促之,不進。及澄至,并軍由水路至多羅村,不遇賊,復擅迴花步。桓詐降以誘仁寶,遂為所害。轉運使許仲宣馳奏其事,遂班師。上遣使就劾澄、湜、僎,澄尋病死,戮湜等邕州市。全興至闕,亦下吏誅,餘抵罪有差。仁寶贈工部侍郎。
七年春,桓懼朝廷終行討滅,復以丁璿為名,遣使貢方物,上表謝罪。八年,桓自稱權交州三使留後,遣使貢方物,并以璿表來上,帝賜桓詔曰:「丁氏傳襲三世,保據一方,卿既受其倚毗,為之心膂,克徇邦人之請,無負丁氏之心。朕且欲令璿為統帥之名,卿居副貳之任,剸裁制置,悉繫於卿。俟丁璿既冠,有所成立,卿之輔翼,令德彌光,崇奬忠勳,朕亦何吝!若丁璿將材無取,童心如故,然其奕世紹襲,載綿星紀,一旦捨去節鉞,降同士伍,理既非便,居亦靡安。詔到,卿宜遣丁璿母子及其親屬盡室來歸。俟其入朝,便當揆日降制,授卿節旄。凡茲兩途,卿宜審處其一。丁璿到京,必加優禮。今遣供奉官張宗權齎詔諭旨,當悉朕懷。」亦賜璿詔書如旨。時黎桓已專據其土,不聽命。是歲五月上言,占城國水陸象馬數萬來寇,率所部兵擊走之,俘斬千計。
雍熙二年,遣牙校張紹馮、阮伯簪等貢方物,繼上表求正領節鎮。三年秋,又遣使貢方物。儋州言,占城國人蒲羅遏率其族百餘衆內附,言為交州所逼故也。是歲十月,制曰:「王者懋建皇極,寵綏列藩。設邸京師,所以盛會同之禮;胙土方面,所以表節制之雄。矧茲跕鳶之隅,克修設羽之貢,式當易帥,爰利建侯,不忘請命之恭,用舉醻勞之典。權知交州三使留後黎桓,兼資義勇,特稟忠純,能得邦人之心,彌謹藩臣之禮。往者,丁璿方在童幼,昧於撫綏。桓乃肺腑之親,專掌軍旅之事,號令自出,威愛并行。璿盡解三使之權,以狥衆人之欲。遠輸誠款,求領節旄。士燮彊明,化越俗而咸乂;尉佗恭順,稟漢詔以無違。宜正元戎之稱,以列通侯之貴,控撫夷落,對揚天休。可檢校太保、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安南都護,充靜海軍節度、交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封京兆郡侯,食邑三千戶,仍賜號推誠順化功臣。」遣左補闕李若拙、國子博士李覺為使以賜之。
端拱元年,加桓檢校太尉,進邑千戶,實封五百戶。遣戶部郎中魏庠、虞部員外郎直史館李度往使焉。淳化元年夏,加桓特進,邑千戶,實封四百戶。遣左正言直史館宋鎬、右正言直史館王世則又使焉。明年六月,歸闕,上令條列山川形勢及黎桓事迹以聞。鎬等具奏曰:
去歲秋末抵交州境,桓遣牙內都指揮使丁承正等以船九艘、卒三百人至太平軍來迎,由海口入大海,冒涉風濤,頗歷危險。經半月至白藤,徑入海汊,乘潮而行。凡宿泊之所皆有茅舍三間,營葺尚新,目為館驛。至長州漸近本國,桓張皇虛誕,務為誇詫,盡出舟師戰櫂,謂之耀軍。
自是宵征抵海岸,至交州僅十五里,有茅亭五間,題曰茅徑驛。至城一百里,驅部民畜產,妄稱官牛,數不滿千,揚言十萬。又廣率其民混於軍旅,衣以雜色之衣,乘船鼓譟。近城之山虛張白旗,以為陳兵之象。俄而擁從桓至,展郊迎之禮,桓斂馬側身,問皇帝起居畢,按轡偕行,時以檳榔相遺,馬上食之,此風俗待賓之厚意也。城中無居民,止有茅竹屋數十百區,以為軍營。而府署湫隘,題其門曰明德門。
桓質陋而目眇,自言近歲與蠻寇接戰,墜馬傷足,受詔不拜。信宿之後,乃張筵飲宴。又出臨海汊,以為娛賓之遊。桓跣足持竿,入水標魚,每中一魚,左右皆叫譟歡躍。凡有宴會,預坐之人悉令解帶,冠以帽子。桓多衣花纈及紅色之衣,帽以真珠為飾,或自歌勸酒,莫能曉其詞。嘗令數十人扛大蛇長數丈,饋於使館,且曰:「若能食此,當治之為饌以獻焉。」又羈送二虎,以備縱觀。皆却之不受。士卒殆三千人,悉黥其額曰「天子軍」。糧以禾穗日給,令自舂為食。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槍、竹槍,弱不可用。
桓輕侻殘忍,昵比小人,腹心閹竪五七輩錯立其側。好狎飲,以手令為樂。凡官屬善其事者,擢居親近左右,有小過亦殺之,或鞭其背一百至二百。賓佐小不如意,亦捶之三十至五十,黜為閽吏;怒息,乃召復其位。有木塔,其制樸陋,桓一日請同登遊覽。地無寒氣,十一月猶衣夾衣揮扇云。
四年,進封桓交阯郡王。五年,遣牙校費崇德等來修職貢。然桓性本凶狠,負阻山海,屢為寇害,漸失藩臣禮。至道元年春,廣南西路轉運使張觀、欽州如洪鎮兵馬監押衞昭美皆上言,有交州戰船百餘艘寇如洪鎮,略居民,劫廩實而去。其夏,桓所管蘇茂州,又以鄉兵五千寇邕州所管綠州,都巡檢楊文傑擊走之。太宗志在撫寧荒服,不欲問罪。觀又言,風聞黎桓為丁氏斥逐,擁餘衆山海間,失其所據,故以寇鈔自給,今則桓已死。觀仍上表稱賀。詔太常丞陳士隆、高品武元吉奉使嶺南,因偵其事。士隆等復命,所言與觀同。其實桓尚存,而傳聞者之誤,觀等不能審覈。未幾,有大賈自交阯回,具言桓為帥如故。詔劾觀等,會觀病卒,昭美、士隆、元吉抵罪。
先是,欽州如洪、咄步、如昔等三鎮皆瀕海,交州潮陽民卜文勇等殺人,并家亡命至如昔鎮,鎮將黃令德等匿之。桓令潮陽鎮將黃成雅移牒來捕,令德固不遣,因茲海賊連年剽掠。二年,以工部員外郎、直史館陳堯叟為轉運使,因賜桓詔書。堯叟始至,遣攝雷州海康縣尉李建中齎詔勞問桓。堯叟又至如昔,詰得匿文勇之由,盡擒其男女老少一百三十口,召潮陽鎮吏付之,且戒勿加酷法。成雅得其人,以狀謝堯叟,桓遂上章感恩,并捕海賊二十五人送于堯叟,且言已約勒谿洞首領,不得騷動。七月,太宗遣主客郎中、直昭文館李若拙齎詔書,充國信使,以美玉帶往賜桓。若拙既至,桓出郊迎,然其詞氣尚悖慢,謂若拙曰:「向者劫如洪鎮乃外境蠻賊也,皇帝知此非交州兵否?若使交州果叛命,則當首攻番禺,次擊閩、越,豈止如洪鎮而已!」若拙從容謂桓曰:「上初聞寇如洪鎮,雖未知其所自,然以足下拔自交州牙校,授之節制,固當盡忠以報,豈有他慮!及見執送海賊,事果明白。然而大臣僉議,以為朝廷比建節帥,以寧海表,今既蠻賊為寇害,乃是交州力不能獨制矣,請發勁卒數萬,會交兵以剪滅之,使交、廣無後患。上曰:『未可輕舉,慮交州不測朝旨,或致驚駭,不若且委黎桓討擊之,亦當漸至清謐。』今則不復會兵也。」桓愕然避席,曰:「海賊犯邊,守臣之罪也。聖君容貸,恩過父母,未加誅責。自今謹守職約,保永清於漲海。」因北望頓首謝。
真宗即位,進封桓南平王兼侍中。桓前遣都知兵馬使阮紹恭、副使趙懷德以金銀七寶裝交椅一、銀盆十、犀角象牙五十枚、絹紬布萬疋來貢。詔陳于萬歲殿太宗神御,許紹恭等拜奠。及迴,賜桓帶甲馬,詔書慰奬。咸平四年,又遣行軍司馬黎紹、副使何慶常,以馴犀一、象二、象 a2011.gif 二、七寶裝金瓶一來貢。其年欽州言,交州効誠場民及頭首八州使黃慶集等數百人來投,有詔慰撫,遣還本道。廣南西路言,黎桓迎受官告使黃成雅附奏,自今國朝加恩,願遣使至本道,以寵海裔。先是,使至交州,桓即以供奉為辭,因緣賦斂。上聞之,止令疆吏召授命,不復專使。景德元年,又遣其子攝驩州刺史明提來貢,懇求加恩使至本道慰撫遐裔,許之,仍以明提為驩州刺史。二年上元節,賜明提錢,令與占城、大食使觀燈宴飲,因遣工部員外郎邵曄充國信使。
三年,桓卒,立中子龍鉞。龍鉞兄龍全劫庫財而遁,其弟龍廷殺龍鉞自立。龍廷兄明護率扶闌砦兵攻戰。明提以國亂不能還,特詔廣州優加資給。知廣州凌策等言:「桓諸子爭立,衆心離叛,頭首黃慶集、黃秀蠻等千餘人以不從驅率,戮及親族,來投廉州,請發本道二千人平之,慶集等願為前鋒。」上以桓素忠順,屢修職貢,今幸亂而伐喪,不可。就改國信使邵曄為緣海安撫使,令曉譬之。慶集等仍計口賜田粮。曄乃貽書交州,諭以朝廷威德,如其自相魚肉,久無定位,偏師問罪,則黎氏盡滅矣。明護懼,即奉龍廷主軍事。龍廷自稱節度、開明王,遂欲修貢。曄以聞,上曰:「遐荒異俗,不曉事體,何足怪也?」令削去偽官。曄又言,頭首黃慶集先避亂歸化,其種族尚多,若復遣還,慮遭屠戮。詔以慶集隸三班,釐務于郴州,遂許入貢。
四年,龍廷稱權安南靜海軍留後,遣弟峯州刺史明昶、副使安南掌書記殿中丞黃成雅等來貢。會含光殿大宴,上以成雅坐遠,欲稍升位著,訪於宰相王旦,旦曰:「昔子產朝周,周王饗以上卿之禮,子產固辭,受下卿之禮而還。國家惠綏遠方,優待客使,固無嫌也。」乃升成雅于尚書省五品之次。詔拜龍廷特進、檢校太尉,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仍封交阯郡王,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一千戶;賜推誠順化功臣;仍賜名至忠,給以旌節。又追贈桓中書令、南越王。進奉使黎明昶等並進秩。大中祥符元年,天書降,加翊戴功臣,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東封畢,加至忠同平章事,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二年,廣南西路言,欽州蠻人劫海口蜑戶,如洪砦主李文著以輕兵襲逐,中流矢死。詔督安南捕賊。明年,執狄獠十三人以獻。至忠又遣推官阮守疆以犀角、象齒、金銀、紋縭等來貢,并獻馴犀一。上以犀違土性,不可豢畜,卻不納。又以逆至忠意,使者既去,乃令縱之海澨。三年,遣使來朝,表求甲冑具裝,詔從其請。又求互市于邕州,本道轉運使以聞,上曰:「瀕海之民,數患交州侵寇,仍前止許廉州及如洪砦互市,蓋為邊隅控扼之所。今或直趨內地,事頗非便。」詔令本道以舊制諭之。
至忠纔年二十六,苛虐不法,國人不附。大校李公蘊尤為至忠親任,嘗令以黎為姓。其年,遂圖至忠,逐之,殺明提、明昶等,自稱留後,遣使貢奉。上曰:「黎桓不義而得,公蘊尤而効之,甚可惡也。」然以其蠻俗不足責,遂用桓故事,制授特進、檢校太傅,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封交阯郡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一千戶,賜推誠順化功臣。公蘊又表求太宗御書,詔賜百軸。四年,祀汾陰后土,公蘊遣節度判官梁任文、觀察巡官黎再嚴以方物來貢,禮成,加公蘊同平章事,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任文等並優進秩。五年夏,以進奉使李仁美為誠州刺史、陶慶文為太常丞,其從隸有道病死者,所賜附還其家。是冬,聖祖降,加公蘊開府儀同三司,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賜翊戴功臣。七年春,又加保節守正功臣,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詔交阯諸國使入貢者,所在館餼供億,務令豐備。其年,遣知唐州刺史陶碩等來貢。詔以碩為順州刺史,充安南靜海軍行軍司馬;副使吳懷嗣為澄州刺史,充節度副使。先是,交州狄獠張婆看避罪來奔,知欽州穆重穎召之,至中路復拒焉,都巡檢臧嗣遂令如洪砦犒以牛酒。交州偵知其事,因捕狄獠,故鈔如洪砦,掠人畜甚衆。詔轉運司督公蘊追索,仍令疆吏自今不得誘召蠻獠致生事。公蘊或間歲或仍歲以方物入貢。天禧元年,進封公蘊南平王,加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三年,加檢校太尉,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每加恩皆遣使將命至其境上,仍賜器幣、襲衣、金帶、鞍馬焉。仁宗即位,加公蘊檢校太師。遣長州刺史李寬泰、都護副使阮守疆來貢。天聖六年,遣驩州刺史李公顯來貢,除敘州刺史。既而令其子弟及其婿申承貴率衆內寇,詔廣南西路轉運司發溪峒丁壯討捕之。未幾,卒,年四十四。
其子德政自稱權知留後事,來告哀。贈公蘊為侍中、南越王,命本路轉運使王惟正為祭奠使,又為賜官告使。除德政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交阯郡王。天聖九年,遣知峯州刺史李偓佺、知愛州刺史帥日新等來謝,以偓佺為驩州刺史、日新為珍州刺史。明道元年,恭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祐中,郡人陳公永等六百餘人內附,德政遣兵千餘境上捕逐之。詔遣還,仍戒德政毋得輒誅殺。尋遣靜海軍節度判官陳應機、掌書記王惟慶來貢,以應機為太子中允、惟慶為大理寺丞,德政加檢校太師。三年,其甲峒及諒州、門州、蘇茂州、廣源州、大發峒、丹波縣蠻寇邕州之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諸峒,略居人馬牛,焚室廬而去。下詔責問之,且令捕酋首正其罪以聞。寶元元年,進封南平王。康定元年,遣知峯州刺史帥用和、節度副使杜猶興等來貢。慶曆三年,又遣節度副使杜慶安、三班奉職梁材來,以慶安為順州刺史、材為太子左監門率府率。六年,又遣兵部員外郎蘇仁祚、東頭供奉官陶惟 a2012.gif 為內殿崇班。明年,又遣祕書丞杜文府、左侍禁文昌來,以文府為屯田員外郎、昌為內殿崇班。
初,德政發兵取占城,朝廷疑其內畜姦謀,乃訪自唐以來所通道路凡十六處,令轉運使杜杞度其要害而戍守之,然其後亦未嘗寇邊。前後累貢馴象。皇祐二年,邕州誘其蘇茂州韋紹嗣、紹欽等三千餘人入居省地,德政表求所誘。詔盡還之,仍令德政約束邊戶,毋相侵犯。其後,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德政率兵二萬由水路欲入助王師,朝廷優其賜而卻其兵。至和二年,卒。
其子日尊遣人告哀,命廣南西路轉運使、尚書屯田員外郎蘇安世為弔贈使,贈德政為侍中、南越王,賻賚甚厚。尋除日尊特進、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封交阯郡王。嘉祐三年,貢異獸二。四年,寇欽州思稟管。五年,與甲峒賊寇邕州,詔知桂州蕭固發部兵與轉運使宋咸、提點刑獄李師中同議掩擊;又詔安撫使余靖等發兵捕討。靖遣諜誘占城同廣南西路兵甲趨交阯,日尊惶怖,上表待罪。詔未得舉兵,聽日尊貢奉至京師。八年,遣文思使梅景先、副使大理評事李繼先貢馴象九。四月戊寅,以大行皇帝詔及遺留物賜日尊,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日,交阯使辭,命內侍省押班李繼和喻以申紹泰入寇,本路屢乞討伐,而朝廷以紹泰一夫肆狂,又本道已遣使謝罪,故未欲興兵。治平初,知桂州陸詵言,交州來求儂宗旦男日新及欲取溫悶洞等地,帝問交阯於何年割據,輔臣對曰:「自唐至德中改安南都護府,梁貞明中,土豪曲承美專有此地。」韓琦曰:「向以黎桓叛命,太宗遣將討伐,不服,後遣使招誘,始效順。交州山路嶮僻,多潦霧瘴毒之氣,雖得其地,恐不能守也。」神宗即位,進封日尊南平王。熙寧元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二年,表言:「占城國久闕貢,臣親帥兵討之,虜其王。」詔以其使郭士安為六宅副使、陶宗元為內殿崇班。日尊自帝其國,僭稱法天應運崇仁至道慶成龍祥英武睿文尊德聖神皇帝,尊公蘊為太祖神武皇帝,國號大越,改元寶象,又改神武。
五年三月,日尊卒。命廣西轉運使康衞為弔贈使。予所奪州縣。詔報之曰:「卿撫有南交,世受王爵,而乃背德奸命,竊暴邊城。棄祖考忠順之圖,煩朝廷討伐之舉。師行深入,勢蹙始歸。迹其罪尤,在所絀削。今遣使修貢,上章致恭,詳觀詞情,灼見悛悔。朕撫綏萬國,不異邇遐。但以邕、欽之民,遷劫炎陬,久失鄉井,俟盡送還省界,即以廣源等賜交州。」乾德初約歸三州官吏千人,久之,才送民二百二十一口,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刺額曰「天子兵」,二十以上曰「投南朝」,婦人刺左手曰「官客」,以舟載之而泥其戶牖,中設燈燭,日行一二十里則止,而偽作更鼓以報,凡數月乃至,蓋以紿示海道之遠也。順州落南深,置戍鎮守,被罹瘴霧多病沒,陶弼亦終於官。朝廷知其無用,乃悉以四州一縣還之。然廣源舊隸邕管羈縻,本非交阯所有也。
元豐五年,獻馴象二、犀角象齒百。六年,以追捕儂智會為辭,犯歸化州。又遣其臣黎文盛來廣西辨理順安、歸化境界,經略使熊本遣左江巡檢成卓與議,文盛稱陪臣,不敢爭執。詔以文盛能遵乾德恭順之意,賜之袍帶及絹五百匹。仍以八隘之外保樂六縣、宿桑二峒予乾德。哲宗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祐中,又數上表求勿惡、勿陽峒地,詔不許。二年,遣使入貢,進封南平王。徽宗時,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大觀初,貢使至京乞市書籍,有司言法不許,詔嘉其慕義,除禁書、卜筮、陰陽、曆算、術數、兵書、敕令、時務、邊機、地理外,餘書許買。政和末,又詔以交人自熙寧以來,全不生事,特寬和市之禁。宣和元年,加乾德守司空。建炎元年,詔廣西經略安撫司禁邊民毋受安南逋逃,從其主乾德之請也。四年,安南入貢,詔卻其方物之華靡者,賜敕書,厚其報以懷柔之。
紹興二年,乾德卒。贈侍中,追封南越王。子陽煥嗣,授靜海軍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尉,封交阯郡王,賜推誠順化功臣。八年,陽煥卒,以轉運副使朱芾充弔祭使,贈陽煥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南平王。子天祚嗣,授官如其父初封之制。九年,詔廣西帥司毋受趙智之入貢。初,乾德有側室子奔大理,變姓名為趙智之,自稱平王。聞陽煥死,大理遣歸,與天祚爭立,求入貢,欲假兵納之,帝不許。十七年,詔文思院製鞍韉以賜天祚。二十一年,累加天祚崇義懷忠保信鄉德安遠承和功臣。二十五年,詔館安南使者於懷遠驛,賜宴,以彰異數。進封天祚南平王,賜襲衣、金帶、鞍馬。二十六年,命右司郎中汪應辰宴安南使者於玉津園。八月,天祚遣李國等以金珠、沉水香、翠羽、良馬、馴象來貢。詔加天祚檢校太師,增食邑。隆興二年,天祚遣尹子思、鄧碩儼等貢金銀、象齒、香物。乾道六年,累加天祚歸仁協恭繼美遵度履正彰善功臣。帝自即位,屢却安南貢使。九年,天祚復遣尹子思、李邦正求入貢,帝嘉其誠,許之,詔館於懷遠驛。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范成大言:「本司經略諸蠻,安南在撫綏之內,其陪臣豈得與中國王官亢禮?政和間,貢使入境,皆庭參,不復報謁。宜遵舊制,於禮為得。」朝廷從其請。淳熙元年二月,進封天祚安南國王,加號守謙功臣。二年,賜安南國印。三年,賜安南國曆日。天祚卒。
明年,子龍 23259.gif 守義奉國履常懷德功臣。光宗即位,奉表入貢稱賀。寧宗朝,賜衣帶、器幣,累加謹度思忠濟美勤禮保節歸仁崇謙協恭功臣及食邑焉。
嘉定五年,龍始封之制,仍賜推誠順化功臣。其後謝表不至,遂輟加恩。
昊旵卒,無子,以女昭聖主國事,遂為其婿陳日煚所有。李氏有國,自公蘊至昊旵,凡八傳,二百二十餘年而國亡。淳祐二年,詔安南國王陳日煚,元賜効忠順化保節功臣增「守義」二字。寶祐六年,詔安南情狀叵測,申飭邊備。景定二年,貢象二。三年,表乞世襲。詔日煚授檢校太師、安南國大王,加食邑;男威晃,授靜海軍節度使、觀察處置使、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南國王、効忠順化功臣,賜金帶、器幣、鞍馬。咸淳五年,詔安南國王父日煚、國王威晃加食邑。八年,明堂禮成,日煚、威晃各加食邑,賜鞍馬等物。
大理國,即唐南詔也。熙寧九年,遣使貢金裝碧玕山、氊罽、刀劍、犀皮甲鞍轡。自後不常來,亦不領於鴻臚。
政和五年,廣州觀察使黃璘奏,南詔大理國慕義懷徠,願為臣妾,欲聽其入貢。詔璘置局於賓州,凡有奏請,皆俟進止。六年,遣進奉使天駟爽彥賁李紫琮、副使坦綽李伯祥來,詔璘與廣東轉運副使徐惕偕詣闕,其所經行,令監司一人主之。道出荊湖南,當由邵州新化縣至鼎州,而璘家潭之湘鄉,轉運判官喬方欲媚璘,乃排比由邵至潭,由潭至鼎一路,御史劾其當農事之際,而觀望勞民,詔罷方。紫琮等過鼎,聞學校文物之盛,請於押伴,求詣學瞻拜宣聖像,邵守張察許之,遂往,遍謁見諸生。又乞觀御書閣,舉笏扣首。
七年二月,至京師,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氊、碧玕山諸物。制以其王段和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朝廷以為璘功,并其子暉、昨皆遷官,少子 231b3.gif 為閤門宣贊舍人。已而知桂州周穜劾璘詐冒,璘得罪。自是大理復不通於中國,間一至黎州互市。
紹興三年十月,廣西奏,大理國求入貢及售馬,詔卻之,不欲以虛名勞民也。朱勝非奏曰:「昔年大理入貢,言者深指其妄,黃璘由是獲罪。」帝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但讎當其馬價,則馬方至,用益騎兵,不為無補也。」六年七月,廣西經略安撫司奏,大理復遣使奉表貢象、馬,詔經略司護送行在,優禮答之。九月,翰林學士朱震上言,乞諭廣西帥臣,凡市馬當擇謹厚者任之,毋遣好功喜事之人,以啟邊釁。異時南北路通,則漸減廣西市馬之數,庶幾消患於未然。詔從之。
淳熙二年十一月,知靜江府張栻申嚴保伍之禁,又以邕管戍兵不能千人,左、右江峒丁十餘萬,每恃以為藩蔽,其邕州提舉、巡檢官宜精其選,以撫峒丁。欲制大理,當自邕管始云。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八十九‧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占城 真臘 蒲甘 邈黎 三佛齊 闍婆(南毗附) 勃泥 注輦 丹眉流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界。汎海南去三佛齊 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 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其地東 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南曰施備州,西曰上源州,北曰烏里州。所統大小州三十八, 不盈三萬家。其國無城郭,有百餘村,村落戶三五百,或至七百,亦有縣鎮之名。
土地所出:箋沈香、檳榔、烏樠木、蘇木、白籐、黃蠟、吉貝花布、絲絞布、白○布、 籐簟、貝多葉簟、金銀鐵錠等物。五穀無麥,有粳米、粟、豆、麻子。官給種一斛,計 租百斛。果實有蓮、甘蔗、蕉子、椰子。鳥獸多孔雀、犀牛。畜產多黃牛、水牛而無驢 ;亦有山牛,不任耕耨,但殺以祭鬼,將殺,令巫祝之曰「阿羅和及拔」,譯云:「早 教他託生」。民獲犀、象皆輸於王。國人多乘象或軟布兜,或於交州市馬,頗食山羊、 水兕之肉。
其風俗衣服與大食國相類,無絲蠶,以白○布纏其胸,垂至於足,衣衫窄袖。撮髮為髻 ,散垂餘髾於其後。互市無緡錢,止用金銀較量錙銖,或吉貝錦定博易之直。樂器有胡 琴、笛、鼓、大鼓,樂部亦列舞人。其王腦後髽髻,散披吉貝衣,戴金花冠,七寶裝纓 絡為飾,脛股皆露,躡革履,無襪。婦人亦腦後撮髻,無笄梳,其服及拜揖與男子同。 王每日午坐禪椅。官屬謁見膜拜一而止,白事畢復膜拜一而退。或出遊,看象、采獵、 觀漁,皆數日方還。近則乘軟布兜,遠則來象,或乘一木槓,四人舁之,先令一人持檳 榔盤前導,從者十餘輩,各執弓箭刀槍手牌等,其民望之膜拜一而止。日或一再出。每 歲稻熟,王自刈一把。從者及群婦女競割之。
其王或以兄為副王,或以弟為次王。設高官凡八員,東西南北各二,分治其事,無奉祿 ,令其所管土俗資給之。別置文吏五十餘員,有郎中、員外、秀才之稱,分掌資儲寶貨 等事,亦無資奉,但給龜魚充食及免調役而已。又有司帑廩者十二員,主軍卒者二百餘 員,皆無月奉。勝兵萬餘人,月給粳米二斛,冬夏衣布各三匹至五匹。每夕,唯王升床 而臥,諸臣皆寢於地蓐。親近之臣見王即胡跪作禮,稍疏遠者但拱手而己。
其風俗,正月一日牽象周行所居之地,然後驅逐出郭,謂之逐邪。四月有遊船之戲。定 十一月十五日為冬至,人皆相賀,州縣以土產物帛獻其王。每歲十二月十五日,城外縛 木為塔,王及人民以衣物香藥置塔上焚之以祭天。人有疾病,旋采生藥服食。地不產茶 ,亦不知醞釀之法,止飲椰子酒,兼食擯榔。
刑禁亦設枷鎖,小過以四人拽伏於地,籐杖鞭之,二人左右更互捶撲,量其罪或五六十 至一百。當死者以繩繫於樹,用梭槍舂喉而殊其首。若故殺、劫殺,令象踏之,或以鼻 卷撲於地。象皆素習,將刑人,即令豢養之人以數諭之,悉能曉焉。犯姦者,男女共入 牛以贖罪。負國王物者,以繩拘於荒塘,物充而後出之。
其國前代罕與中國通。周顯德中,其王釋利因德漫遣其臣莆訶散貢方物,有雲卿龍形通 犀帶、菩薩石,又有薔薇水灑衣經歲香不歇,猛火油得水愈熾,皆貯以琉璃瓶。
建隆二年,其王釋利因阤盤遣使莆訶散來朝。表章書於貝多葉,以香木函盛之。貢犀角 、象牙、龍腦、香藥、孔雀四、大食瓶二十。使迴,錫賚有差,以器幣優賜其王。三年 ,又貢象牙二十二株、乳香千斤。
乾德四年,其王悉利因阤盤遣使因阤玢李帝婆羅貢馴象、牯犀、象牙、白○、哥縵、越 諾,王妻波良僕瑁、男占謀律秀瓊等各貢香藥。五年,又遣使李○、李被瑳相繼來貢獻 。
開寶三年,遣使貢方物雌象一。四年,悉利多盤、副國王李耨、王妻郭氏、子蒲路雞波 羅等並遣使來貢。五年,其王波美稅褐印茶遣使莆訶散來貢。六年,又貢。七年,又貢 孔雀傘二、西天烽鐵四十斤。九年,遣使朱陀利、陳陀野等來貢。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波美稅陽布印茶遣使李牌來貢。三年,其王及男達智遣使來貢。四 年,遣使李木吒哆來貢。六年,交州黎桓上言,欲以占城俘九十三人獻於京師。太宗令 廣州止其俘,存撫之,給衣服資糧,遣還占城,詔諭其王。七年,遣使乘象入貢,詔留 象廣州畜養之。八年,獻馴象,能拜伏,詔畜於京畿寧陵縣。
雍熙二年,其王施利陀盤吳日歡遣婆羅門金歌麻獻方物,且訴為交州所侵,詔答令保國 睦鄰。三年,其王劉繼宗遣使李朝仙來貢。儋州上言,占城人蒲羅遏為交州所通,率其 族百口來附。四年秋,廣州上言,雷、恩州關送占城夷人斯當李娘並其族一百五十人來 歸,分隸南海、清遠縣。端拱元年,廣州又言,占城夷人忽宣等族三百一人來附。
淳化元年,新王楊阤排自稱新坐佛逝國。楊阤排遣使李臻貢馴犀方物,表訴為交州所攻 ,國中人民財寶皆為所略。上賜黎桓詔,令各守境。三年,遣使李良莆貢方物。賜其王 白馬二、兵器等。本國僧淨戒獻龍腦、金鈴、銅香爐、如意等,各優賜之。
至通元年正月,其王遣使來貢,奉表言:
前進奉使李良莆迴,伏蒙聖慈賜臣細馬二疋、旗五面、銀裝劍五口、銀纏槍五條、弓弩 各五張及箭等,戴恩感懼,稽首,稽首!
臣生長外國,○遠天都。竊承皇帝聖明,威德廣大,臣不憚介居海裔,遣使入朝。皇帝 不棄蠻夷山國,曲加優賜,然臣自為土長,聲勢尚卑,常時外國頗相侵撓,況以前民庶 如芥,隨風星散,流離各不自保。近蒙皇帝賜臣內閑駔駿及旗幟兵器等,鄰國聞之,知 臣荷大國之寵,而各懼天威,不敢謀害。今臣一國安寧,流民來復,若非皇帝天德加護 ,何以至此!臣之一國仰望仁聖,覆之如天,載之如地。臣自思惟,鴻恩不淺。且自天 子之都至臣所居之國,涉海綿邈,不啻數萬里,而所賜之馬及器械等並安全而至,皆聖 德之所及也。
自前本國進奉,未嘗有旌旗弓矢之賜,臣今何幸,獨受異恩!此蓋天威廣被,壯臣土彊 。臣雖殞身無以上報。兼臣貢使往復,資給備至,恩重山岳,不可具陳。今特遣專使李 波珠、副使訶散、判官李磨勿等進奉犀角十株,象牙三十株,玳瑁十斤,龍腦二斤,沉 香百斤,夾箋黃熟香九十斤,檀香百六十斤,山得雞二萬四千三百雙,胡椒二百斤,簟 席五。前件物固非珍奇,惟表誠懇。
臣生居異域,幸遇明時,不貴殊珍,惟重良馬。儻皇帝念及外國,不罪懇求,若使介南 歸,願垂頒賜,臣之幸矣。兼臣本國元有流民三百,散居南海,曾蒙聖旨許令放還,今 有猶在廣州者。本國舊有進奉夷人羅常占見駐廣州,乞詔本州盡數點集,具籍以付常占 ,令造舶船,乘便風部領歸國,冀得安其生聚,以實舊疆。至於萬里感恩,一心事上, 臣之志也。
上覽表,遣使詣廣州詢問,願還者悉付波珠。使還,復賜白馬二,遂為常制。
咸平二年,其王楊普俱毗茶逸施離遣使朱陳堯、副使蒲薩陀婆、判官黎姑倫以犀象、玳 瑁、香藥來貢,賜堯等冠帶衣褥有差。景德元年,又遣使來貢。詔以良馬、介胄、戎器 等賜之。四年,遣使布祿爹地加等奉表來朝,表函藉以文錦,詞曰:
占城國王楊普俱毗茶室離頓首言:臣聞二帝封疆,南止屆於湘、楚,三五境界,北不及 於幽、燕。仰矚昌時,實邁往跡,伏惟皇帝陛下乾坤授氣,日月儲英,出震居尊,承基 御極,慈悲敷於天下,聲教被於域中。業茂前王,功芳徂後,蒼生是念,黃屋非心。無 方不是生靈,有土並為臣妾。真風遍布,霈澤周行,凡沐照臨,共增聳抃。
臣生於邊鄙,幸襲華風。蟻垤蜂房,聊為遂性;龍樓風閣,尚阻觀光。再念自假天威, 獲全封部,鄰無侵奪,俗有舒蘇。每歲拜遣下臣,問寧上國,蒙陛下恩霑行葦,福及豚 魚,特因迴人,頒賜戎器。臣本土惟望闕焚香,歡呼拜受,心知多幸,曷答洪恩。聖君 既念於賓王,誠懇肯忘於述職。今遣專信臣布祿爹地加、副使臣除逋麻瑕珈耶、判官臣 皮霸抵一行人力等,部署土毛,遠充歲貢。難表楚茅之禮,實懷魯酒之憂。虔望睿明, 甫寬譴戮。
專信臣等迴日,軍容器仗耀武之物,伏願重加賜賚。蓋念忝為臣子,合告君親,服飾車 輿,威儀斧鉞,不敢私制,惟望恩頒。干冒冕旒,不任死罪。
布祿爹地加言本國舊隸交州,後奔於佛遊,北去舊所七百里。使還,賜物甚厚。
大中祥符三年,國主施離霞離鼻麻底遣使朱浡禮來貢。四年,遣使貢師子,詔畜於苑中 。使者留二蠻人以給拳養,上憐其懷土,厚給資糧遣還。八年,遣使波輪訶羅帝來貢。 訶羅帝因上言有弟陶珠頃自交州押馴象赴闕,今幸得見,欲攜以還。許之,仍賜陶珠衣 幣裝錢。
天禧二年,其王尸嘿排摩惵遣使羅皮帝加以象牙七十二株、犀角八十六株、玳瑁千片、 乳香五十斤、丁香花八十斤、荳寇六十五斤、沉香百斤、箋香二百斤、別箋一劑六十八 斤、茴香百斤、檳榔千五百斤來貢。羅皮帝加言國人詣廣州,或風漂船至石塘,即累歲 不達矣。三年,使還,詔賜尸嘿排摩惵銀四千七百兩並戎器鞍馬。
海上又有蒲端國、三麻蘭國、勿巡國、蒲婆眾國,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並遣使來貢。 先是,咸平、景德中,蒲端國主其陵數遣使來貢方物及獻紅鸚鵡。其後,國主悉離琶大 遐至亦以金版鐫表來上,其使已絮漢上言:「伏見詔旨給賜占城使鞍勒馬、大神旗各二 ,乞如恩例。」有司以蒲端在占城下,請賜雜綵小旗五,從之。
天聖八年十月,占城王陽補孤施離皮蘭德加拔麻疊遣使李浦薩麻瑕阤琶來貢木香、玳瑁 、乳香、犀角、象牙。
慶曆元年九月,廣東商人邵保見軍賊鄂鄰百餘人在占城,轉運司選使臣二人齎詔書器幣 賜占城,購鄰致闕下,餘黨令就戮之。明年十一月,其王刑卜施離值星霞弗遣使獻馴象 三。皇祐二年正月,又使俱捨唎波微收羅婆麻提楊卜貢象牙二百一、犀角七十九。表二 通,一以本國書,一以中國書,五年四月,其使蒲思馬應來貢方物。
嘉祐元年閏三月,其使蒲息阤琶貢方物,還至太平州,江岸崩,沉失行橐。明年正月, 詔廣州賜銀千兩。六年九月,又獻馴象。七年正月,廣西安撫經略司言:「占臘素不習 兵,與交阯鄰,常苦侵軼;而占城復近修武備,以抗交阯,將繇廣東路入貢京師,望撫 以恩信。」五月,其使頓琶尼來貢方物。六月,賜其王施里律茶盤麻常楊溥白馬一,從 其求也。
熙寧元年,其王楊卜尸利律陀般摩提婆遣使貢方物,乞市驛馬。詔賜白馬一,令於廣州 買騾以歸。五年,貢琉璃珊瑚酒器、龍腦、乳香、丁香、蓽澄茄、紫礦。七年,交州李 乾德言其王領兵三千人並妻子來降,以正月至本道。
九年,復遣使來言:其國自海道抵真臘一月程,西北抵交州四十日,皆山路。所治聚落 一百五,大略如州縣。王年三十六歲,著大食錦或川法錦大衫、七條金瓔珞,戴七寶裝 成金冠,躡紅皮履。出則從者五百人,十婦人執金柈合貯檳榔,導以樂。
王師討交阯,以其素仇,詔使乘機協力除蕩。行營戰棹都監楊從先遣小校樊寔諭旨。寔 還,言其國選兵七千扼賊要路,其王以木葉書回牒,詔使上之。然亦不能成功。後兩國 同入貢,占城使者乞避交人。詔遇朔日朝文德殿,分東西立;望日則交人入垂拱殿,而 占城趨紫宸;大宴則東西坐。
元祐七年,又表言如天朝討交阯,願率兵掩襲。朝廷以交址數入貢,不絕臣節,難以興 師,答敕書報之,而以其使良保故倫軋丹、副使傍水知突為保順郎將。政和中,授其王 楊卜麻疊金紫光祿大夫,領廉、白州刺史。楊卜麻疊言身縻化外,不沾祿食,願得薄授 奉給,壯觀小國,許之。
宣和元年,進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懷遠軍節度、琳州管內觀察處置使,封占城國王。 自是,每遇恩輒降制加封邑。
建炎三年,楊卜麻疊遣使入貢,遇郊恩,制授檢校太傅,加食邑。紹興二十五年,其子 鄒時闌巴嗣立,遣使進方物,求封爵,錫宴於懷遠驛,以其父初封之爵授之,報賜甚厚 。
乾道三年,子鄒亞娜嗣,掠大食國方物遣人來貢,以求封爵,為其國人所訴。詔卻之, 遂不議其封,七年,閩人有浮海之吉陽軍者,風泊其舟抵占城。其國方與真臘戰,皆乘 大象,勝負不能決。閩人教其王當習騎射以勝之,王大說,具舟送之吉陽,市得馬數十 匹歸,戰大捷。明年復來,瓊州拒之,憤怒大掠而歸。淳熙二年,嚴馬禁,不得售外蕃 。三年,占城歸所掠生口八十三人,求通商,詔不許。四年,占城以舟師襲真臘,傳其 國都。
慶元以來,真臘大舉伐占城以復讎,殺戮殆盡,俘其主以歸,國遂亡,其地悉歸真臘。
真臘國亦名占臘,其國在占城之南,東際誨,西接蒲甘,南抵加羅希。其縣鎮風俗同占 城,地方七千餘里。有銅臺,列銅塔二十有四、銅象八以鎮其上,象各重四千斤。其國 有戰象幾二十萬,馬多而小。
政和六年十二月,遣進奏使奉化郎將鳩摩僧哥、副使安化郎將摩君明稽○等十四人來貢 ,賜以朝服。僧哥言:「萬里遠國,仰投聖化,尚拘卉服,未稱區區嚮慕之誠,願許服 所賜。」詔從之,仍以其事付史館,書諸策。明年三月辭去。宣和二年,又遣郎將摩臘 、摩禿防來,朝廷官對其王與占城等。建炎三年,以郊恩授其王金裒賓深檢校司徒,加 食邑,遂定為常制。
其屬邑有真里富,在西南隅,東南接波斯蘭,西南與登流眉為鄰。所部有六十餘聚落。 慶元六年,其國主立二十年矣,遣使奉表貢方物及馴象二。詔優其報賜,以海道遠涉, 後毋再入貢。
蒲甘國,崇寧五年,遣使入貢,詔禮秩視注輦。尚書省言:「注輦役屬三佛齊,故熙寧 中敕書以大背紙,緘以匣襆,今蒲甘乃大國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欲如大食、交阯諸 國禮,凡制詔書並書以白背金花綾紙,貯以間金鍍管龠,用錦絹夾襆緘封以往。」從之 。
邈黎國,元祐四年,般次冷移、四抹粟迷等○于闐國黑汗王並本國王表章來。有司以其 國未嘗入貢,請視于闐條式。從之。
三佛齊國,蓋南蠻之別種,與占城為鄰,居真臘、闍婆之間,所管十五州。土產紅籐、 紫礦、箋沈香、檳榔、椰子。無緡錢,土俗以金銀貿易諸物。四時之氣,多熱少寒,冬 無霜雪。人用香油塗身。其地無麥,有米及青白豆,雞魚鵝鴨頗類中土。有花酒、椰子 酒、檳榔酒、蜜酒,皆非麴○所醞,飲之亦醉。樂有小琴、小鼓,崑侖奴踏曲為樂。國 中文字用究梵書,以其王指環為印,亦有中國文字,上章表即用焉。累甓為城,周數十 里,用椰葉覆屋。人民散居城外,不輸租賦,有所征伐,隨時調發,立酋長率領,皆自 備兵器糧糗。汎海使風二十日至廣州。其王號詹卑,其國居人多蒲姓。唐天祐元年貢物 ,授其使都蕃長蒲訶粟立寧遠將軍。
建隆元年九月,其子悉利胡大霞里檀遣使李遮帝來朝貢。二年夏,又遣使蒲蔑貢方物。 是冬,其王室利烏耶遣使茶野伽、副使嘉末吒朝貢。其國號生留,王李犀林男迷日來亦 遣使同至貢方物。三年春,室利烏耶又遣使李麗林、副使李鴉末、判官吒吒壁等來貢, 迴,賜以白犛牛尾、白瓷器、銀器、錦線鞍轡二副。開寶四年,遣使李何末以水晶、火 油來貢。五年,又來貢。七年,又貢象牙、乳香、薔薇水、萬歲棗、褊桃、白沙糖、水 晶指環、琉璃瓶、珊瑚樹。八年,又遣使蒲阤漢等貢方物,賜以冠帶、器幣。
太平興國五年,其王夏池遣使茶龍眉來。是年,潮州言,三佛齊國蕃商李甫誨乘舶船載 香藥、犀角、象牙至海口,會風勢不便,飄船六十日至潮州,其香藥悉送廣州。八年, 其王遐至遣使蒲押陀羅來貢水晶佛、錦布、犀牙、香藥。雍熙二年,舶主金花茶以方物 來獻。端拱元年,遣使蒲押陀黎貢方物。淳化三年冬,廣州上言:「蒲押陀黎前年自京 迴,聞本國為闍婆所侵,住南海凡一年,今春乘舶至占城,偶風信不利,復還。乞降詔 諭本國。」從之。
咸平六年,其王思離咮囉無尼佛麻調華遣使李加排、副使無陀李南悲來貢,且言本國建 佛寺以祝聖壽,願賜名及鍾。上嘉其意,詔以「承天萬壽」為寺額,並鑄鍾以賜,授加 排歸德將軍,無陀李南悲懷化將軍。大中祥符元年,其王思離麻囉皮遣使李眉地、副使 蒲婆藍、判官麻訶勿來貢,許赴泰山陪位於朝覲壇,遣賜甚厚。天禧元年,其王霞遲蘇 勿吒蒲迷遣使蒲謀西等奉金字表,貢真珠、象牙、焚夾經、崑侖奴,詔許謁會靈觀,游 太清寺、金明池。及還,賜其國詔書、禮物以慰獎之。
天聖六年八月,其王室離疊華遣使蒲押陀羅歇及副使、判官亞加盧等來貢方物。舊制遠 國使人貢,賜以間金塗銀帶,時特以渾金帶賜之。
熙寧十年,使大首領地華伽囉來,以為保順慕化大將軍,賜詔寵之,曰:「吾以聲教覆 露方域,不限遠邇,苟知夫忠義而來者,莫不錫之華爵,耀以美名,以寵異其國。爾悅 慕皇化,浮海貢琛,吾用汝嘉,並超等秩,以昭忠義之勸。」元豐中,使至者再,率以 白金,真珠、婆律薰陸香備方物。廣州受表入言,俟報,乃護至闕下,天子念其道里遙 遠,每優賜譴歸。二年,賜錢六萬四千緡、銀一萬五百兩,官其使群陀畢羅為寧遠將軍 ,官陀旁亞里為保順郎將。畢羅乞買金帶、白金器物,及僧紫衣、師號、牒,皆如所請 給之。五年,廣州商蕃綱首以其主管國事國王之女唐字書,寄龍腦及布與提舉市舶孫迥 ,迥不敢受,言於朝。詔令估直輸之官,悉市帛以報。
五年,遣使皮襪、副使胡仙、判官地華加羅來,入見,以金蓮花貯真珠、龍腦撒殿。官 皮襪為懷遠將軍、胡仙加羅為郎將。加羅還至雍丘病死,賻以絹五十匹。六年,又以其 使薩打華滿為將軍,副使羅悉沙文、判官悉理沙文為郎將。紹聖中,再入貢。
紹興二十六年,其王悉利麻霞囉陀遣使入貢。帝曰:「遠人向化,嘉其誠耳,非利乎方 物也。」其王復以珠獻宰臣秦檜,時檜已死,詔償其直而收之。淳熙五年,復遣使貢方 物,詔免赴闕,館於泉州。
闍婆國在南海中。其國東至海一月,汎海半月至崑侖國;西至海四十五日,南至海三日 ,汎海五日至大食國;北至海四日,西北汎海十五日至勃泥國,又十五日至三佛齊國, 又七日至古邏國,又七日至柴曆亭,抵交阯,達廣州。
其地平坦,宜種植,產稻、麻、粟、豆、無麥。民輸十一之租,煮海為鹽,多魚、鱉、 雞、鴨、山羊,兼椎牛以食。果實有木瓜、椰子、蕉子、蔗、芋。出金銀、犀牙、箋沉 檀香、茴香、胡椒、檳榔、硫黃、紅花、蘇木。亦務蠶織,有薄絹、絲絞、吉貝布,剪 銀葉為錢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錢。室宇壯麗,飾以金碧。中國賈人至者,待以 賓館,飲食豐潔。地不產茶。其酒出於椰子及蝦蝚丹樹,蝦蝚丹樹華人未嘗見;或以桄 榔、檳榔釀成,亦甚香美。不設刑禁,雜犯罪者隨輕重出黃金以贖,惟寇盜者殺之。
其王椎髻,戴金鈴,衣錦袍,躡革履,坐方床,官吏日謁,三拜而退,出入乘象或腰輿 ,壯士五七百人執兵器以從。國人見王皆坐,俟其過乃起。以王子三人為副王。官有落 佶連四人,共治國事,如中國宰相,無月奉,隨時量給土產諸物。次有文吏三百餘員, 目為秀才,掌文簿,總計財貨。又有卑官殆千員,分主城池、帑廩及軍卒。其領兵者每 半歲給金十兩,勝兵三萬,每半歲亦給金有差。
土俗婚聘無媒灼,但納黃金於女家以娶之。五月遊船,十月遊山,有山馬可乘跨,或乘 軟兜。樂有橫笛、鼓板,亦能舞。土人被髮,其衣裝纏胸以下至於膝。疾病不服藥,但 禱神求佛。其俗有名而無姓。方言謂真珠為「沒爹蝦羅」,謂牙為「家囉」調香為「崑 燉盧林」,謂犀為「低密」。
先是,宋元嘉十二年,遣使朝貢,後絕。淳化三年十二月,其王穆羅茶遣使陀湛、副使 浦亞里、判官李阤那假澄等來朝貢。阤湛雲中國有真主,本國乃修朝貢之禮。國王貢象 牙、真珠、繡花銷金及繡絲絞、雜色絲絞、吉貝織雜色絞布、檀香、玳瑁檳榔盤、犀裝 劍、金銀裝劍、籐織花罩、白鸚鵡、七寶飾檀香亭子,其使別貢玳瑁、龍腦、丁香、籐 織花簟。
先是,朝貢使汎舶船六十日至明州定海縣,掌市舶監察御史張肅先驛奏其使飾服之狀與 嘗來入貢波斯相類。譯者言云:今主舶大商毛旭者,建溪人,數往來本國,因假其鄉導 來朝貢。又言其國王一號日夏至馬囉夜,王妃曰落肩娑婆利,本國亦署置僚屬。又其方 言目舶主為「葧荷」,主妻曰:「葧荷比尼贖」。其船中婦人名眉珠,椎髻,無首飾, 以蠻布纏身,顏色青黑,言語不能曉,拜亦如男子膜拜;一子,項戴金連鎖子,手有金 鉤,以帛帶縈之,名阿嚕。其國與三佛齊有讎怨,互相攻戰。本國山多猴,不畏人,呼 以霄霄之聲即出,或投以果實,則其大猴二先至,土人謂之猴王、猴夫人,食畢,群猴 食其餘。使既至,上令有司優待;久之使還,賜金幣甚厚,仍賜良馬戎具,以從其請。 其使云:鄰國名婆羅門,有善法察人情,人欲相危害者皆先知之。
大觀三年六月,遣使入貢,詔禮之如交阯。
又有摩逸國,太平興國七年,載寶貨至廣州海岸。
建炎三年,以南郊恩制授闍婆國主懷遠軍節度、琳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空、使持節琳州諸軍事、琳州刺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闍婆國王、食邑二 千四百戶、實封一千戶;悉里地茶蘭固野可特授檢校司空,加食邑實封。紹興二年,復 加食邑五百戶,實封二百戶。
南毗國在大海之西南,由三佛齊風颿月餘可至。其國王每巡行,先期遣兵百餘人持水灑 地上,以防颶風揚沙塵;列鼎百以進食,日一易之,置翰林官供王飲食。俗喜戰鬥,習 刀槊,善射。鑿雜白銀為錢。產真珠、番布。其國最遠,番舶罕到。時羅巴智力干父子 ,其種類也,居泉之城南,自是,舶舟多至其國矣。
勃泥國在西南大海中,去闍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齊四十日程,去占城與摩逸各三十日 程,皆計順風為則。
其國以版為城,城中居者萬餘人,所統十四川。其王所居屋覆以貝多葉,民捨覆以草。 在王左右者為大人。王坐繩床,若出,即大布單坐其上,眾舁之,名曰阮囊。戰鬥者則 持刀被甲,甲以銅鑄,狀若大筒,穿之於身,護其腹背。
其地無麥,有麻稻,又有羊及雞魚,無蠶絲,用吉貝花織成布。飲椰子酒。昏聘之資, 先以椰子酒,檳榔次之,指環又次之,然後以吉貝布,或量出金銀成其禮。喪葬亦有棺 斂,以竹為轝,載棄山中,二月始耕則祀之,凡七年則不復祀矣。以十二月七日為歲節 。地熱,多風雨。國人宴會,鳴鼓、吹笛、擊鈸、歌舞為樂。無器皿,以竹編貝多葉為 器盛食,食訖棄之。其國鄰於底門國,有藥樹,取其根煎為膏,服之及塗其體,兵刃所 傷皆不死。前代未嘗朝貢,故史籍不載。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敲弩、副使蒲亞里、判官哥心等○表貢大片龍腦一家底、 第二等八家底、第三等十一家底、米龍腦二十家底、蒼龍腦二十家底,凡一家底並二十 兩;龍腦版五、玳瑁殼一百、檀香三橛、象牙六株。表云:「為皇帝千萬歲壽,望不責 小國微薄之禮。」其表以數重小囊緘封之,非中國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微綠,長 數尺,闊寸餘,橫卷之僅可盈握。其字細小,橫讀之,以華言譯之,云:「勃泥國王向 打稽首拜,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願皇帝萬歲壽,今遣使進貢。向打聞有朝廷,無路得 到,昨有商人蒲盧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來,比詣闍婆國,遇猛風破其船 ,不得去。此時聞自中國來,國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盧歇導達入朝貢,所遣使人 只願平善見皇帝,每年令人入朝貢,每年修貢,慮風吹至占城界,望皇帝詔占城,令有 向打船到,不要留。臣本國別無異物,乞皇帝勿怪。」其表文如是。詔館其便於禮賓院 ,優賜以遣之。
元豐五年二月,其王錫理麻喏復遣使貢方物,其使乞從泉州乘海舶歸國,從之。
注輦國東距海五里,西至天竺千五百里,南至羅蘭二千五百里,北至頓田三千里,自古 不通中國,水行至廣州約四十一萬一千四百里。
其國有城七重,高七尺,南北十二里,東西七里,每城相去百步,凡四城用塼,二城用 土,最中城以木為之,皆植花果雜木。其第一至第三皆民居,環以小河;第四城四侍郎 居之;第五城主之四子居之;第六城為佛寺,百僧居之;第七城即主之所居,室四百餘 區。
所統有三十一部落,其西十二,曰只都尼、施亞盧尼、羅琶離鱉琶移、布林琶布尼、古 檀布林蒲登、故里、娑輪岑、本蹄揭蹄、閻黎池離、那部尼、遮古林、亞里者林;其南 八,曰無雅加黎麻藍、眉古黎苦低、舍里尼、密多羅摩、伽藍蒲登、蒙伽林伽藍、琶里 琶離遊、亞林池蒙仰藍;其北十二,曰撥囉耶、無沒離江、注林、加里蒙伽藍、漆結麻 藍、屋折蒙伽藍、皮林伽藍、浦稜和藍、堡琶來、田注離、盧婆囉、迷蒙伽藍。
今國主相傳三世矣。民有罪,即命侍郎一員處治之,輕者縶於木格,笞五十至一百;重 者即斬,或以象踐殺之。其宴,則國主與四侍郎膜拜於階,遂共坐作樂歌舞,不飲酒, 而食肉,俗衣布。亦有餅餌。掌饌執事用婦人。其嫁娶,先用金銀指環使媒婦至女家, 後二日,會男家親族,約以土田、生畜、檳榔酒等,稱其有無為禮;女家復以金銀指環 、越諾布及女所服錦衣遺婿,若男欲離女則不取聘財,女卻男則倍償之。
其兵陣,用象居前,小牌次之,梭槍次之,長刀又次之,弓矢在後,四侍郎分領其眾。 國東南約二千五百里有悉蘭池國,或相侵伐。
地產真珠、象牙、珊瑚、頗黎、檳榔、豆莞、吉貝布。獸有山羊、黃牛。禽有山雞、鸚 鵡。果有餘甘、籐羅、千年棗、椰子、甘羅、崑侖梅、婆羅密等。花有白末利、散絲、 蛇臍、佛桑、麗秋、青黃碧娑羅、瑤蓮、蟬紫、水蕉之類。五穀有綠豆、黑豆、麥、稻 。地宜竹。
自昔未嘗朝貢。大中祥符八年九月,其國主羅茶羅乍遣進奉使侍郎娑里三文、副使蒲恕 、判官翁勿、防援官亞勒加等奉表來貢。三文等以盤奉真珠、碧玻璃升殿,布於御坐前 ,降殿再拜,譯者導其言曰:「願以表遠人慕化之誠。」其國主表曰:
臣羅茶羅乍言,昨遇舟同舶船商人到本國告稱:鉅宋之有天下也,二帝開基,聖人繼統 ,登封太岳,禮祀汾陰,至德升聞,上穹眷命。臣昌期斯遇,吉語幸聞,輒傾就日之誠 ,仰露朝天之款。
臣伏聞人君之御統也,無遠不臻;臣子之推誠也,有道則服。伏惟皇帝陛下功超邃古, 道建大中。衣裳垂而德合乾坤,劍戟鑄而範圍區宇。神武不殺,人文化成。廓明明之德 以臨御下民,懷翼翼之心以昭事上帝。至仁不傷於行葦,大信爰及於淵魚。故得天鑒孔 彰,帝文有赫,顯今古未聞之事,保家邦大定之基。
竊念臣微類醯雞,賤如芻狗,世居夷落,地遠華風,虛荷燭幽,曾無執贄。今者竊聽歌 頌,普及遐陬。恨年屬於桑榆,阻躬陳於玉帛。矧滄溟之曠絕,在跋涉以稍艱。是敢傾 倒赤心,遙瞻丹闕。任土作貢,同螻蟻之慕膻;委質事君,比葵藿之向日。謹遣專使等 五十二人,奉土物來貢,凡真珠衫帽各一、真珠二萬一干一百兩、象牙六十株、乳香六 十斤。
三文等又獻珠六千六百兩、香藥三千三百斤。
初,羅茶羅乍既聞商船言,且曰十年來海無風濤,古老傳云如此則中國有聖人,故遣三 文等入貢。三文離本國,舟行七十七晝夜,歷郁勿丹山、娑里西蘭山至占賓國。又行六 十一晝夜,歷伊麻羅里山至古羅國。國有古羅山,因名焉。又行七十一晝夜,歷加八山 、占不牢山、舟寶龍山至三佛齊國。又行十八晝夜,度蠻山水口,歷天竺山,至賓頭狼 山,望東西王母冢,距舟所將百里。又行二十晝夜,度羊山、九星山至廣州之琵琶洲。 離本國凡千一百五十日至廣州焉。詔閤門祗候史祐之館伴,凡宴賜恩例同龜茲使。其年 承天節,三文等請於啟聖禪院會僧以祝聖壽,明年使回,降詔羅茶羅乍,賜物甚厚。
天禧四年,又遣使琶攔得麻烈呧奉方物入貢,至廣州病死。守臣以其表聞。詔廣州宴犒從者,厚賜以遣之。
明道二年十月,其王尸離囉茶印阤囉注遣使蒲押阤離等以泥金表進真珠衫帽及真珠一百 五兩、象牙百株,西染院副使、閤門通事舍人符惟忠假鴻臚少卿押伴。蒲押阤離自言數 朝貢,而海風破船不達,願將上等珠就龍床腳撒殿,頂戴瞻禮,以申嚮慕之心。乃奉銀 盤升殿,跪撒珠於御榻下而退。景祐元年二月,以蒲押阤離為金紫光祿大夫、懷化將軍 ,還本國。
熙寧十年,國王地華加羅遣使奇囉囉、副使南卑琶打、判官麻圖華羅等二十七人來獻踠 豆珠、麻珠、琉璃大洗盤、白梅花腦、錦花、犀牙、乳香、瓶香、薔薇水、金蓮花、木 香、阿魏、鵬砂、丁香。使副以真珠、龍腦登陛,跪而散之,謂之撒殿。既降,詔遣御 藥宣勞之,以為懷化將軍、保順郎將,各賜衣服器幣有差;答賜其王錢八萬一千八百緡 、銀五萬二千兩。
丹眉流國,東至占臘五十程,南至羅越水路十五程,西至西天三十五程,北至程良六十 程,東北至羅斛二十五程,東南至闍婆四十五程,西南至程若十五程,西北至洛華二十 五程,東北至廣州一百三十五程。
其俗以版為屋;跣足,衣布,無紳帶,以白紵纏其首;貿易以金銀。其主所居,廣袤五 里,無城郭;出剛乘象車,亦有小駟。地出犀、象、瑜石、紫草、蘇木諸藥。四時炎熱 ,無雪霜。未嘗至中國。
咸平四年,國主多須機遣使打吉馬、副使打臘、判官皮泥等九人來貢木香千斤、瑜鑞各 百斤、胡黃連三十五斤、紫草百斤、紅氈一合、花布四段、蘇木萬斤、象牙六十一株。 召見崇德殿,賜以冠帶服物。及還,又賜多須機詔書以敦獎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九十‧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外國六 天竺 于闐 高昌 回鶻 大食 層檀 龜茲 沙州 拂菻
天竺國舊名身毒,亦曰摩伽陀,復日婆羅門。俗宗浮圖道,不飲酒食肉。漢武帝遣使十 餘輩間出西南,指求身毒,為昆明所閉,莫能通。至漢明帝夢金人,於是遣使天竺問佛 道法,由是其教傳於中國。梁武帝、後魏宣武時,皆來貢獻。隋腸帝志通西域,諸國多 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唐貞觀以後,朝貢相繼。則天天授中,五天竺王並來朝獻。乾元 末,河隴陷沒,遂不復至。周廣順三年,西天竺僧薩滿多等十六族來貢名馬。
乾德三年,滄州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四十夾來獻。道圓晉天 福中詣西域,在塗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還經于闐,與其使偕至 。太祖召問所歷風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記。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詣闕上言,願 至西域求佛書,許之。以其所歷甘、沙、伊、肅等州,焉耆、龜茲、于闐、割祿等國, 又歷布路沙、加濕彌羅等國,並詔諭其國令人引導之。開寶後,天竺僧持梵夾來獻者不 絕。八年冬,東印度王子穰結說囉來朝貢。
天竺之法,國王死,太子襲位,餘子皆出家為僧,不復居本國。有曼殊室利者,乃其王 子也,隨中國僧至焉,太祖令館於相國寺,善持律,為都人之所傾嚮,財施盈室。眾僧 頗嫉之,以其不解唐言,即偽為奏求還本國,許之。詔既下,曼殊室利始大驚恨,眾僧 諭以詔旨,不得已遲留數月而後去。自言詣南海附賈人船而歸,終不知所適。
太平興國七年,益州僧光遠至自天竺,以其王沒徙曩表來上。上令天竺僧施護譯云:「 近聞支那國內有大明王,至聖至明,威力自在。每慚蒲幸,朝謁無由,遙望支那起居聖 躬萬福。光遠來,蒙賜金剛吉祥無畏坐釋迦聖像架裟一事,已披掛供養。伏願支那皇帝 福慧圓滿,壽命延長,常為引導一切有情生死海中,渡諸沉溺。今以釋迦捨利附光遠上 進。」又譯其國僧統表,詞意亦與沒徙曩同。
施護者,烏塤曩國人。其國屬北印度,西行十二日至乾陀羅國,又西行二十日至曩哦囉 賀囉國,又西行十日至嵐婆國,又西行十二日至哦惹曩國,又西行至波斯國,得西海。 自北印度行百二十日至中印度。中印度西行三程至阿囉尾國,又西行十二日至末曩囉國 ,又西行十二日至缽賴野迦國,又西行六十日至迦囉挐俱惹國,又西行二十日至摩囉尾 國,又西行二十日至烏然泥國,又西行二十五日至囉囉國,又西行四十日至蘇囉茶國, 又西行十一日至西海。自中印度行六月程至南印度,又西行九十日至供迦挐國,又西行 一月至海。自南印度南行六月程得南海。皆施護之所述去。
八年,僧法遣自天竺取經回,至三佛齊,遇天竺僧彌摩羅失黎語不多令,附表願至中國 譯經,上優詔召之。法遇後募緣製龍寶蓋架裟,將復往天竺,表乞給所經諸國敕書,遂 賜三佛齊國王遐至葛、古羅國主司馬佶芒、柯竺國主贊怛羅、西天王子謨○仙書以遣之 。
雍熙中,衛州僧辭澣自西域還,與胡僧密坦羅奉北印度王及金剛坐王那爛陀書來。又有 婆羅門僧永世與波斯外道阿里煙同至京師。永世自云:本國名利得,國王姓牙羅五得, 名阿喏你縛,衣黃衣,戴金冠,以七寶為飾,出乘象或肩輿,以音樂螺鈸前導,多遊佛 寺,博施貧乏。其妃曰摩訶你,衣大紬縷金紅衣,歲一出,多所振施。人有冤抑,候王 及妃出遊,即迎隨伸訴。署國相四人,庶務並委裁制。五穀、六畜、果實與中國無異。 市易用銅錢,有文漫圓徑,如中國之制,但實其中心,不穿貫耳。其國東行經六月至大 食國,又二月至西州,又三月至夏州。阿里煙自云:本國王號黑衣,姓張,名哩沒,用 錦綵為衣,每遊獵,三二日一還國。署大臣九人治國事。無錢貨,以雜物貿易。其國東 行經六月至婆羅門。
至道二年八月,有天竺僧隨舶至海岸,持帝鍾、鈴杵、銅鈴各一,佛像一軀,貝葉梵書 一夾,與之語,不能曉。
天聖二年九月,西印度僧愛賢、智信護等來獻梵經,各賜紫方袍、束帛。五年二月,僧 法吉祥等五人以梵書來獻,賜紫方袍。景祐三年正月,僧善稱等九人貢梵經、佛骨及銅 牙菩薩像,賜以束帛。
于闐國,自漢至唐,皆入貢中國,安、史之亂,絕不復至。晉天福中,其王李聖天自稱 唐之宗屬,遣使來貢。高祖命供奉官張匡鄴持節冊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
建隆二年十二月,聖天遣使貢圭一,以玉為柙;玉枕一。本國摩尼師貢琉璃瓶二、胡錦 一段。其使言:本國去京師九千九百里,西南抵蔥嶺與婆羅門接,相去三千餘里,南接 吐蕃,西北至疏勒二千餘里。國城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次西有烏玉河,源出崑岡 山,去國城西千三百里。每歲秋,國人取玉於河,謂之撈玉。土宜蒲萄,人多醞以為酒 ,甚美。俗事妖神。
乾德三年五月,于闐僧善名、善法來朝,賜紫衣。其國宰相因善名等來,致書樞密使李 祟矩,求通中國。太祖令崇矩以書及器幣報之。至是冬,沙門道圓自西域還,經于闐, 與其朝貢使至。四年,又遣其子德從來貢方物。
開寶二年,遣使直末山來貢,且言本國有玉一塊,凡二百三十七斤,願以上進,乞遣使 取之。善名復至,貢阿魏子,賜號昭化大師,因令還取玉。又國王男總嘗貢玉把刀,亦 厚賜報之。四年,其國僧吉祥以其國王書來上,自言破疏勒國得舞象一,欲以為貢,詔 許之。
大中祥符二年,其國黑韓王遣回鶻羅廝溫等以方物來貢。斯溫跪奏曰:「臣萬里來朝, 獲見天日,願聖人萬歲,與遠人作主。」上詢以在路幾時,去此幾里。對曰:「涉道一 年,晝行暮息,不知里數。昔時道路嘗有剽掠,今自瓜、沙抵于闐,道路清謐,行旅如 流。願遣使安撫遠俗。」上曰:「路遠命便,益以勞費爾國。今降詔書,汝即齎往,亦 與命使無異也。」
初,太平興國中有澶州卒王貴者,晝忽見使者至營,急召貴偕行,南至河橋,驛馬已具 ,即命乘之,俄覺騰虛而去。頃之駐馬,但見屋室宏麗,使者引貴入,見其主者容衛制 度悉如王者。謂貴曰:「俟汝年五十八,當往于闐國北通聖山取一異寶以奉皇帝,宜深 志之。」遂復乘馬凌虛而旋。軍中失貴已數日矣,驗所乘,即營卒之馬也。知州宋煦劾 貴以聞,太宗釋之。天禧初,貴自陳年已五十八,願遵前戒,西至于闐,尋許其行。貴 至秦州,以道遠悔懼,俄於市中遇一道士引貴出城,登高原,問貴所欲,具以實封。即 命貴閉目,少頃令開,視山川頓異,道士曰:「此于闐國北境通聖山也。」復引貴觀一 池,池中有仙童,出一物授之,謂曰:「持此奉皇帝。」又令瞑目,俄頃復至秦州,向 之道士已失所在,發其物乃玉印也,文曰:「國王趙萬永寶。」州以獻。
天聖三年十二月,遣使羅面於多、副使金三、監使安多、都監趙多來朝,貢玉鞍轡、白 玉帶、胡錦、獨峰橐駝、乳香、硇砂。詔給還其直,館於都亭西驛,別賜襲衣、金帶、 銀器百兩、衣著二百,羅面於多金帶。
嘉祐八年八月,遣使羅撒溫獻方物。十一月,以其國王為特進、歸忠保順○鱗黑韓王。 羅撒溫言其王乞賜此號也,于闐謂金翅烏為「○鱗」,「黑韓」蓋可汗之訛也。羅撒溫 等以獻物賜直少不受,及請所獻獨峰橐駝。詔以遠人特別賜錢五千貴,以橐駝還之,而 與其已賜之直。其後數以方物來獻。
熙寧以來,遠不踰一二歲,近則歲再至。所貢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 琥珀、花蕊布、硇砂、龍鹽、西錦、玉鞦轡馬、膃腫臍、金星石、水銀、安息雞舌香, 有所持無表章,每賜以暈錦旋襴衣、金帶、器幣,宰相則盤毬雲錦夾襴。
地產乳香,來輒群負,私與商賈牟利;不售,則歸諸外府得善價,故其來益多。元豐初 ,始詔惟齎表及方物馬驢乃聽以詣闕,乳香無用不許貢。
四年,遣部領阿辛上表稱「于闐國僂儸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 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大略云路遠傾心相向,前三遣使入貢未回,重複數百言。董 氈使導至熙州,譯其辭以聞。詔前三輩使人皆已朝見,錫賚遣發,賜敕書諭之。神宗嘗 問其使去國歲月,所經何國及有無鈔略。對曰:「去國四年,道塗居其半,歷黃頭回紇 、青唐,惟懼契丹鈔略耳。」因使之圖上諸國距漢境遠近,為書以授李憲。八年九月, 遣使入貢,使者為神宗飯僧追福。賜錢百萬,還其所貢師子。
元祐中,以其使至無時,令熙訶間歲一聽至闕。八年,請討夏國,不許。
紹聖中,其王阿忽都董娥密竭篤又言,緬藥家作過,別無報效,已遣兵攻甘、沙、肅三 州。詔厚答其意。知秦州游師雄言:「于闐、大食、拂菻等國貢奉,般次踵至,有司憚 於供賚,抑留邊方,限二歲一進。外夷慕義,萬里而至。此非所以來遠人也。」從之。 自是於宣和,朝享不絕。
高昌國,漢車師前王之地。有高昌城,取其地勢高敞、人民昌盛以為名焉。後魏初,沮 渠無諱自署高昌太守。無諱死,茹茹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有王始於此。後魏至隋皆 來貢獻。唐貞觀中,侯君集平其國,以其地為西州。安、史之亂,其地陷沒,乃復為國 。語訛亦云「高敞」,然其地頗有回鶻,故亦謂之回鶻。
建隆三年四月,西州回鶻阿都督等四十二人以方物來貢。乾德三年十一月,西州回鶻可 汗遣僧法淵獻佛牙、琉璃器、琥珀盞。太平興國六年,其王始稱西州外生師子王阿廝蘭 漢,遣都督麥索溫來獻。五月,太宗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勳使高昌。八年,其 使安鶻廬來貢。
雍熙元年四月,王延德等還,敘其行程來獻,云:
初自夏州歷玉亭鎮,次歷黃羊平,其地平而產黃羊。渡沙磧,無水,行人皆載水。凡二 日至都囉囉族,漢使過者,遺以財貨,謂之「打當」。次歷茅女喎子族,族臨黃訶,以 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或以橐駝牽木筏而渡。次歷茅女王子開道族,行人六窠沙 ,沙深三尺,馬不能行,行者皆乘橐駝。不育五穀,沙中生草名登相,收之以食。次歷 樓子山,無居人,行沙磧中,以日為占,旦則背日,暮則向日,日中則止。夕行望月亦 如之。次歷臥梁劾特族地,有都督山,唐回鶻之地。次歷大蟲太子族,族接契丹界,人 衣尚錦繡,器用金銀,馬乳釀酒,飲之亦醉。次歷屋地因族,蓋達於於越王子之子。次 至達於於越王子族。次歷拽利王子族,有合羅川,唐回鶻公主所居之地,城基尚在,有 湯泉池。次歷阿墩族,經馬騣山望鄉嶺,嶺上石龕有李陵題字處。次歷格囉美源,西方 百川所會,極望無際,鷗鷺鳧鴈之類甚眾。次至托邊城,亦名李僕射城,城中首領號「 通天王」。次歷小石州,次歷伊州,州將陳氏,其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 時詔敕尚在。地有野蠶生苦參上,可為綿帛。有羊,尾大而不能走,尾重者三斤,小者 一斤,肉如熊白而甚美。又有礪石,剖之得賓鐵,謂之喫鐵石。又生胡桐樹,經雨即生 胡桐律。次歷益都。次歷納職城,城在大患鬼魅磧之東南,望玉門關甚近。地無水草, 載糧以行,凡三日,至鬼谷口避風驛,用本國法設祭,出詔神禦風,風乃息。凡八日, 至澤田寺。高昌聞使至,遣人來迎,次歷地名寶莊,又歷六種,乃至高昌。
高昌即西州也。其地南距于闐,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步路涉、雪山、蔥嶺,皆 數千里。地無雨雪而極熱,每盛暑,居人皆穿地為穴以處。飛鳥群萃河濱,或起飛,即 為日氣所爍,墜而傷翼。屋室覆以白堊,雨及五寸,即廬舍多壞。有水,源出金嶺,導 之周圍國城,以溉田園,作水磑。地產五穀,惟無蕎麥。貴人食馬,餘食羊及鳧鴈。樂 多琵琶、箜篌。出豹鼠、白○、繡文花蕊布。俗好騎射。婦人戴油帽,謂之蘇幕遮。用 開元七年曆,以三月九日為寒食,餘二社、冬至亦然。以銀或瑜石為筒,貯水激以相射 ,或以水交潑為戲,謂之壓陽氣去病。好游賞,行者必抱樂器。佛寺五十餘區,皆唐朝 所賜額,寺中有大藏經、唐韶、玉篇、經音等,居民春月多群聚遨樂於其間。游者馬上 持弓矢射諸物,謂之禳災。有敕書樓,藏唐太宗、明皇御札詔敕,緘鎖甚謹。復有摩尼 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經所謂外通者也。所統有突南厥、北突厥、大眾熨、小眾熨、 樣磨、割祿、點戛司、末蠻、格哆族、預龍族之名甚眾。國中無貧民,絕食者共賑之。 人多壽考,率百餘歲,絕無夭死。
時四月,師子王避暑於北廷,以其舅阿多於越守國,先遣人致意於延德曰:「我王舅也 ,使者拜我乎?」延德曰:「持朝命而來,禮不當拜。」復問曰:「見王拜乎?」延德 曰:「禮亦不當拜。」阿多於越復數日始相見,然其禮頗恭。師子王邀延德至其北廷。 歷交河州,凡六日,至金嶺口,寶貨所出。又兩日,至漢家砦。又五日,上金嶺。過嶺 即多兩雪,嶺上有龍堂,刻石記云,小雪山也。嶺上有積雪,行人皆服毛罽。度嶺一日 至北廷,憩高臺寺。其王烹羊馬以具膳,尤豐潔。
地多馬,王及王后、太子各養馬,放牧平川中,彌亙百餘里,以毛色分別為群,莫知其 數。北廷川長廣數千里,鷹鷂雕鶻之所生,多美草,不生花,砂鼠大如○,鷙禽捕食之 。
其王遣人來言,擇日以見使者,願無訝其淹久。至七日,見其王及王子侍者,皆東向拜 受賜。旁有持磐者擊以節拜,王聞磐聲乃拜,既而王之兒女親屬皆出,羅拜以受賜,遂 張樂飲宴,為優戲,至暮。明日汎舟於池中,池四面作鼓樂。又明日游佛寺,曰應運太 寧之寺,貞觀十四年造。
北廷北山中出○砂,山中嘗有煙氣湧起,無雲卿霧,至夕光燄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 采者著木底鞋取之,皮者即焦。下有穴生青泥,出穴外即變為砂石,土人取以治皮。城 中多樓臺卉木。人白晰端正,性工巧,善冶金銀銅鐵為器及攻玉。善馬直絹一匹,其駑 馬充食,纔直一丈。貧者皆食肉。西抵安西,即唐之西境。
七月,令延德先還其國,其王九月始至,亦聞有契丹使來,謂其王云:「高敞本漢土, 漢使來覘視封域,將有異圖,王當察之。」延德偵知其語,因謂王曰:「契丹素不順中 國,今乃反間,我欲殺之。」王固勸乃止。
自六年五月離京師,七年四月至高昌,所歷以詔賜諸國君長襲衣、金帶、繕帛。八年春 ,與其謝恩使凡百餘人復循舊路還,雍熙元年四月至京師。
景德元年,又遣使金延福來貢。
回鶻本匈奴之別裔,在天德西北娑陵水上。後魏號鐵勒,唐初號特勒,後稱回紇。其君 長曰可汗,自貞觀以後朗貢不絕。至德初,出兵助國討平安、史之亂,故累朝恩禮最重 。然而恃功橫恣,朝廷雖患其邀求無厭,然頗姑息聽從之。元和中,改為回鶻。會昌中 ,其國衰亂,其相馺職者擁外甥將龐勒西奔安西。既而回鶻為幽州張仲武所破,龐勒乃 自稱可汗,居甘、沙、西州,無復昔時之盛矣。
歷梁、後唐、晉、漢、周,皆遣使朝貢。後唐同光中,冊其國王仁美為英義可汗。仁美 卒,其弟仁裕立,冊為順化可汗,晉天福中,又改為奉化可汗。仁裕卒,子景瓊立。先 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 之。
建隆二年,景瓊遣使朝獻。三年,阿都督等四十二人以方物來貢。乾德二年,遣使貢玉 百團、琥珀四十斤,犛牛尾、豹鼠等。三年,遣使趙黨誓等四十七人以團玉、琥珀、紅 白犛牛尾為貢。開寶中累遣使貢方物,其宰相鞠仙越亦貢馬。
太平興國二年冬,遣殿直張璨齎詔諭甘、沙州回鶻可汗外甥,賜以器幣,招致名馬美玉 ,以備車騎琮璜之用。五年,甘、沙州回鶻可汗夜落紇密禮遏遣使裴溢的等四人,以橐 駝、名馬、珊瑚、琥珀來獻。
雍熙元年四月,西州回鶻與婆羅門僧永世、波斯外道阿里煙同入貢。四年,合羅川回鶻 第四族首領遣使朝貢。端拱二年九月,回鶻都督石仁政、麼囉王子、邈拏王子、越黜黃 水州巡檢四族並居賀蘭山下,無所統屬,諸部入貢多由其地。麼囉王子自云,向為靈州 馮暉阻絕,由是不通貢奉,今有內附意。名以錦袍銀帶賜之。
咸平四年,可汗王祿勝遣使曹萬通以玉勒名馬,獨峰無峰橐駝、賓鐵劍甲、琉璃器來貢 。萬通自言任本國樞密使,本國東至黃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數百,甲馬甚精習,願朝 廷命使統領,使得縛繼遷以獻。因降詔祿勝曰:「賊遷凶悖,人神所棄。卿世濟忠烈, 義篤舅甥,繼上奏封,備陳方略,且欲大舉精甲,就覆殘妖,拓土西陲,獻俘北闕。可 汗功業,其可勝言!嘉歎所深,不忘朕意。今更不遣使臣,一切委卿統制。」特授萬通 左神武軍大將軍,優賜祿勝器服。
景德元年,夜落紇遣使來貢。四年,又遣尼法仙等來朝,獻馬。仍許法仙遊五臺山。又 遣僧翟入奏,來獻馬,欲於京城建佛寺祝聖壽,求賜名額,不許。
大中祥符元年,夏州萬子等軍主領族兵趨回鶻,回鶻設伏要路,示弱不與鬥,俟其過, 奮起擊之,剿戮殆盡。其生擒者,回鶻驅坐於野,悉以所獲資糧示之,曰:「爾輩狐鼠 ,規求小利,我則不然。」遂盡梵而殺之,唯萬子軍主挺身走。鎮戎軍以聞,上曰:「 回鶻嘗殺繼遷,世為讎敵。甘州使至,亦言德明侵軼之狀,意頗輕視之。量其兵勢,德 明未易敵也。」其年,夜落紇、寶物公主及沒孤公主、娑溫宰相各遣使來貢。東封禮成 ,以可汗王進奉使姚進為寧遠將軍,寶物公主進奉曹進為安化郎將,賜以袍笏。又賜夜 落紇介胄。
三年,又遣左溫宰相、何居錄越樞密使、翟符守榮等來貢。是年,龜茲國王可汗遣使李 延福、副使安福、監使翟進來進香藥、花蕊布、名馬、獨峰駝、大尾羊、玉鞍勒、琥珀 、○石等。四年,翟符守榮等三十人請從祀汾陰。其年,夜落紇遣使貢方物,秦州回鶻 安密獻玉帶於道左。禮成,以翟符守榮為左神武軍大將軍,安殿民為保順郎將,餘皆賜 冠帶器幣。其年,夜落紇遣使言,敗趙德明立功首領請加恩賞。詔給司戈、司階、郎將 告敕十通,使得承制補署。
六年,龜茲進奉使李延慶等三十六人對於長春殿,獻名馬、弓箭、鞍勒、團玉、香藥等 ,優詔答之。
先是,甘州數與夏州接戰,夜落紇貢奉多為夏州鈔奪。及宗哥族感悅朝廷恩化,乃遣人 援送其使,故頻年得至京師。既而唃廝羅欲娶可汗女而無聘財,可汗不許,因為讎敵。 五年,秦州遣指揮使楊知進、譯者郭敏送進奉使至甘州,會宗哥怨隙阻歸路,遂留知進 等不敢遣。八年,敏方得還。可汗王夜落隔上表言寶物公主疾死,以西涼人蘇守信劫亂 ,不時奏聞;又謝恩賜寶鈿、銀匣、曆日及安撫詔書,仍乞慰諭宗哥,使開朝貢之路。 九年,楊知進亦至,遂遣郭敏賜宗哥詔書並甘州可汗器幣。其年,使來朝貢,言夜落隔 卒,九宰相諸部落奉夜落隔歸化為可汗王領國事。
天禧二年,夜落隔歸化遣都督安信等來朝。四年,又遣使同龜茲國可汗王智海使來獻大 尾羊。初,回鶻西奔,族種散處。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韓王,新復州有黑韓王, 皆其後焉。
天聖元年五月,甘州夜落隔通順遣使阿葛之、王文貴來貢方物。六月,詔甘州回紇外甥 可汗王夜落隔通順特封歸忠保順可汗王。二年五月,遣使都督習信等十四人來貢馬及黃 湖綿、細白○。三年四月,可汗王、公主及宰相撒溫訛進馬、乳香。賜銀器、金帶、衣 著、暈錦旋襴有差。五年八月,遣使安萬東等一十四人來貢方物。六年二月,遣人貢方 物。
熙寧元年入貢,求買金字大般若經,以墨本賜之。六年復來,補其首領五人為軍主,歲 給綵二十疋。神宗問其國種落生齒幾何,曰三十餘萬;壯可用者幾何,曰二十萬。明年 ,敕李憲擇使聘阿里骨,使諭回鶻令發兵深入夏境。憲以命殿直皇甫旦。旦往,不得前 而妄奏功狀,詔逮旦赴御史獄抵罪。
然回鶴使不常來,宣和中,間因入貢散而之陝西諸州,公為貿易,至留久不歸。朝廷慮 其習知邊事,且往來皆經夏國,於播傳非便,乃立法禁之。
大食國本波斯之別種。隋大業中,波斯有桀點者探穴得文石,以為瑞,乃糾合其眾,剽 略資貨,聚徒浸盛,遂自立為王,據有波斯國之西境。唐永徽以後,屢來朝貢。其王盆 泥末換之前謂之白衣大食,阿蒲羅拔之後謂之黑衣大食。
乾德四年,僧行勤遊西域,因賜其王書以招懷之。開寶元年,遣使來朝貢。四年,又貢 方物,以其使李訶末為懷化將軍,特以金花五色綾紙寫官告以賜。是年,本國及占城、 闍婆又致禮物於李煜,煜不敢受,遣使來上,因詔自今勿以為獻。六年,遣使來貢方物 。七年,國王訶黎佛又遣使不囉海,九年又遣使滴希密,皆以方物來貢。
太平興國二年,遣使蒲思那、副使摩訶末、判官蒲囉等貢方物。其從者目深體黑,謂之 崑侖奴。詔賜其使襲衣、器幣,從者嫌帛有差。四年,復有朝貢使至。雍熙元年,國人 花茶來獻花錦、越諾、揀香、白龍腦、白沙糖、薔薇水、琉璃器。
淳化四年,又遣其副酋長李亞勿來貢。其國舶主蒲希密至南海,以老病不能詣闕,乃以 方物附亞勿來獻。其表曰:
大食舶主臣蒲希密上言,眾星垂象,回拱於北辰;百谷疏源,委輸於東海。屬有道之柔 遠,罄無外以宅心。伏惟皇帝陛下德合二儀,明齊七政,仁宥萬國,光被四夷。賡歌洽 擊壤之民,重譯走奉珍之貢。臣顧惟殊俗,景慕中區,早傾向日之心,頗鬱朝天之願。
昨在本國,曾得廣州蕃長寄書招諭,令入京貢奉,盛稱皇帝聖德,布寬大之澤,詔下廣 南,寵綏蕃商,阜通遠物。臣遂乘海舶,爰率土毛,涉歷龍王之宮,瞻望天帝之境,庶 遵玄化,以慰宿心。今則雖屆五羊之城,猶賒雙鳳之闕。自念衰老,病不能興,遐想金 門,心目俱斷。今遇李亞勿來貢,謹備蕃錦藥物附以上獻。臣希密凡進象牙五十株,乳 香千八百斤,賓鐵七百斤,紅絲吉貝一段,五色雜花蕃錦四段,白越諾二段,都爹一琉 璃瓶,無名異一塊,薔薇水百瓶。
詔賜希密敕書、錦袍、銀器、束帛等以答之。
至道元年,其國舶主蒲押阤黎齎蒲希密表來獻白龍腦一百兩,膃肭臍五十對,龍鹽一銀 合,眼藥二十小琉璃瓶,白沙糖三琉璃甕,千年棗、舶上五味子各六琉璃瓶,舶上褊桃 一琉璃瓶,薔薇水二十琉璃瓶,乳香山子一坐,蕃錦二段,駝毛褥面三段,白越諾三段 。引對於崇政殿,譯者代奏云:「父蒲希密因緣射利,泛舶至廣州,迨今五稔未歸。母 令臣遠來尋訪,昉至廣州見之。具言前歲蒙皇帝聖恩降敕書,賜以法錦袍、紫綾纏頭、 間塗金銀鳳瓶一對、綾絹二十疋。今令臣奉章來謝,以方物致貢。」
太宗因間其國,對云:「與大秦國相鄰,為其統屬。今本國所管之民纔及數千,有都城 介山海間。」又問其山澤所出,對云:「惟犀象香藥。」問犀象以何法可取,對云:「 象用象媒誘至,漸以大繩羈縻之耳;犀則使人升大樹操弓矢,伺其至射而殺之,其小者 不用弓矢可以捕獲。」上賜以襲衣、冠帶、被褥等物,令閤門宴犒訖,就館,延留數月 遣回;降詔答賜蒲希密黃金,準其所貢之直。三年二月,又與賓同隴國使來朝。
咸平二年,又遣判官文戊至。三年,舶主阤婆離遣使穆吉鼻來貢。吉鼻還,賜阤婆離詔 書並器服鞍馬。六年,又遣使婆羅欽三摩尼等來貢方物。摩尼等對於崇政殿,持真珠以 進,自云離國日誠願得瞻威顏即獻此,乞不給回賜。真宗不欲違其意,俟其還,優加恩 賚。
景德元年,又遣使來。時與三佛齊、蒲端國使並在京師,會上元觀燈,皆賜餞縱其宴飲 。其秋,蕃客蒲加心至。四年,又遣使同占城使來,優加館餼之禮。許遍至苑囿寺觀遊 覽。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車駕東封,舶主阤婆離上言願執方物赴泰山,從之。又舶主李亞勿 遣使麻勿來獻玉圭。並優賜器幣、袍帶,並賜國主銀飾繩床、水罐、器械、旗幟、鞍勒 馬等。四年祀汾陰,又遣歸德將軍阤羅離進○香、象牙、琥珀、無名異、繡絲、紅絲、 碧黃綿、細越諾、紅駝毛、間金線壁衣、碧白琉璃酒器、薔薇水、千年棗等。詔令陪位 ,禮成,並賜冠帶服物。五年,廣州言大食國人無西忽盧華百三十歲,耳有重輪,貌甚 偉異。自言遠慕皇化,附古邏國舶船而來。詔就賜錦袍、銀帶加束帛。
天禧三年,遣使蒲麻勿阤婆離、副使蒲加心等來貢。先是,其入貢路繇沙州,涉夏國, 抵秦州。乾興初,趙德朝請道其國中,不許。至天聖元年來貢,恐為西人鈔略,乃詔自 今取海路繇廣州至京師。至和、嘉祐間,四貢方物。最後以其首領蒲沙乙為武寧司階。
熙寧中,其使辛押阤羅乞統察蕃長司公事,詔廣州裁度。又進錢銀助修廣州城,不許。 六年,都蕃首保順郎將蒲阤婆離慈表令男麻勿奉貢物,乞以自代,而求為將軍,詔但授 麻勿郎將。其國部屬各異名,故有勿巡,有阤婆離,有俞盧和地,有麻囉跋等國,然皆 冠以大食。勿巡所貢,又有龍腦、兜羅錦、毬錦○、蕃花簟,阤婆有金飾壽帶、連環臂 鉤、數珠之屬。
政和中,橫州士曹蔡蒙休押伴其使入都,沿道故滯留,彊市其香藥不償直。事聞,詔提 點刑獄置獄推治,因詔自今蕃夷入貢,並選承務郎以上清幹官押伴,按程而行,無故不 得過一日,乞取賈市者論以自盜云。
其國在泉州西北,舟行四十餘日至藍里,次年乘風颿,又六十餘日始達其國。地雄壯廣 袤,民俗侈麗,甲於諸蕃。天氣多寒。其王錦衣玉帶,躡金履,朔望冠百寶純金冠。其 居以碼瑙為柱,綠甘為壁,水晶為瓦,碌石為磚,活石為灰,帷幕用百花錦,官有丞相 、太尉,名領兵馬二萬餘人。馬高七尺,士卒驍勇。民居屋宇略與中國同。市肆多金銀 綾錦。工匠技術,咸精其能。
建炎三年,遣使奉寶玉珠貝入貢。帝謂侍臣曰:「大觀、宣和間,茶馬之政廢,故武備 不修,致金人亂華,危亡不絕如線。今復捐數十萬緡以易無用之珠玉,曷若惜財以養戰 士?」詔張浚卻之,優賜以答遠人之意。紹興元年,復遣使貢文犀、象齒,朝廷亦厚加 賜典,而不貪其利。故遠人懷之,而貢賦不絕。
層檀國在南海傍,城距海二十里。熙寧四年始入貢。海道便風行百六十日,經勿巡、古 林、三佛齊國乃至廣州。其王名亞美羅亞眉蘭,傳國五百年,十世矣。人語音如大食。 地春冬暖。貴人以越布纏頭,服花錦白○布,出入乘象、馬。有奉祿。其法輕罪杖,重 罪死。穀有稻、粟、麥,食有魚,畜有綿羊、山羊、沙牛、水牛、橐駝、馬、犀、象, 藥有木香、血竭、沒藥、鵬砂、阿魏、薰陸。產真珠、玻璃、密沙華三酒。交易用錢, 官自鑄,三分其齊,金銅相半,而銀居一分,禁民私鑄。元豐六年,使保順郎將層伽尼 再至,神宗念其絕遠,詔頒賚如故事,仍加賜白金二千兩。
龜茲本回鶻別種。其國主自稱師子王,衣黃衣,寶冠,與宰相九人同治國事,國城有市 井而無錢貨,以花蕊布博易。有米麥瓜果。西至大食國行六十日,東至夏州九十日。或 稱西州回鶻,或稱西州龜茲,又稱龜茲回鶻。
自天聖至兼祐四年,入貢者五,最後賜以佛經一藏。熙寧四年,使李延慶、曹福入貢。 五年,又使盧大明、篤都入貢。紹聖三年,使大首領阿連撒羅等三人以表章及玉佛至洮 西。熙河經略使以其罕通使,謂令於熙、秦州博買,而估所齎物價答賜遣還,從之。
沙州本漢燉煌故地,唐天寶末陷於西戎。大中五年,張義潮以州歸順,詔建沙州為歸義 軍,以義潮為節度使,領河沙甘肅伊西等州觀察、營田處置使。義潮入朝,以從子淮深 領州事。至朱梁時,張氏之後絕,州人推長史曹義金為帥。義金卒,子元忠嗣。周顯德 二年來貢,授本軍節度、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鑄印賜之。
建隆三年加兼中書令,子延恭為瓜州防禦使,興國五年元忠卒,子延祿遣人來貢。贈元 忠燉煌郡王,授延祿本軍節度,弟延晟為瓜州刺史,延瑞為衙內都虞候。咸平四年,封 延祿為譙郡王。五年,延祿、延瑞為從子宗壽所害,宗壽權知留後,而以其弟宗允權知 瓜州。表求旌節,乃授宗壽節度使,宗允檢校尚書左僕射、知瓜州,宗壽子賢順為衙內 都指揮使。大中祥府末宗壽卒,授賢順本軍節度,弟延惠為檢校刑部尚書、知瓜州。賢 順表乞金字藏經洎茶藥金箔,詔賜之。至天聖初,遣使來謝,貢乳香、○砂、玉團。自 景祐至皇祐中,凡七貢方物。
拂菻國東商至滅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東自西大食及于闐、回紇、 青唐,乃抵中國。歷代未嘗朝貢。
元豐四年十月,其王滅力伊靈改撒始遣大首領你廝都令廝孟判來獻鞍馬、刀劍、真珠, 言其國地甚寒,土屋無瓦。產金、銀、珠、西錦、牛、羊、馬、獨峰駝、梨、杏、千年 棗、巴欖、粟、麥,以蒲萄釀酒。樂有箜篌、壺琴、小篳篥、偏鼓。王服紅黃衣,以金 線織絲布纏頭,歲三月則詣佛寺,坐紅床,使人舁之。貴臣如王之服,或青綠、緋白、 粉紅、褐紫,並纏頭跨馬。城市田野,皆有首領主之,每歲惟夏秋兩得奉,給金、錢、 錦、穀、帛,以治事大小為差。刑罰罪輕者杖數十,重者至二百,大罪則盛以毛囊投諸 海。不尚鬥戰,鄰國小有爭,但以文字來往相詰問,事大亦出兵。鑄金銀為錢,無穿孔 ,面鑿彌勒佛,背為王名,禁民私造。
元祐六年,其使兩至。詔別賜其王帛二百匹、白金瓶、襲衣、金束帶。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九十一‧列傳第二百五十 外國七 流求國 定安國 渤海國 日本國 党項
流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彭湖,煙火相望。其國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植棘為藩, 以刀槊弓矢劍鈹為兵器,視月盈虧以紀時。無他奇貨,商賈不通,厥土沃壤,無賦斂, 有事則均稅。
旁有毗舍邪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淳熙間,國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 之水澳、圍頭等村,肆行殺掠。喜鐵器及匙莇,人閉戶則免,但刓其門圈而去。擲以匙 莇則頫拾之,見鐵騎則爭刓其甲,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標槍,繫繩十餘丈為操縱 ,蓋惜其鐵不忍棄也。不駕舟楫,惟縛竹為筏,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
安定國本馬韓之種,為契丹所攻破,其酋帥糾合餘眾,保於西鄙,建國改元,自稱定安 國。開寶三年,其國王烈萬華因女真遣使入貢,乃附表貢獻方物。太平興國中,太宗方 經營遠略,討擊契丹,因降詔其國,令張掎角之勢。其國亦怨寇讎侵侮不已,聞中國用 兵北討,欲依王師以攄宿憤,得詔大喜。
六年冬,會女真遣使來貢,路由本國,乃托其使附表來上云:「定安國王臣烏玄明言: 伏遇聖主洽天地之恩,撫夷貊之俗,臣玄明誠喜誠抃,頓首頓首。臣本以高麗舊壤,渤 海遺黎,保據方隅,涉歷星紀,仰覆露鴻鈞之德,被浸漬無外之澤,各得其所,以遂本 性。而頃歲契丹恃其強暴,入寇境土,攻破城砦,俘略人民,臣祖考守節不降,與眾避 地,僅存生聚,以迄於今。而又扶餘府昨背契丹,並歸本國,災禍將至,無大於此,所 宜受天朝之密畫,率勝兵而助討,必欲報敵,不敢違命,臣玄明誠懇誠願,頓首頓首。 」其末題云:「元興六年十月日,定安國王臣玄明表上聖皇帝前。」
上答以詔書曰:「敕定安國王烏玄明。女真使至,得所上表,以朕嘗賜手詔諭旨,且陳 感激。卿遠國豪帥,名王茂緒,奄有馬韓之地,介於鯨海之表,彊敵吞併,失其故土, 沉冤未報,積憤奚伸。矧彼獯戎,尚搖蠆毒,出師以薄伐,乘夫天災之流行,敗衄相尋 ,滅亡可待。今國家已於邊郡廣屯重兵,只俟嚴冬,即申天討。卿若能追念累世之恥, 宿戒舉國之師,當予伐罪之秋,展爾復仇之志,朔漠底定,爵賞有加,宜思永圖,無失 良便。而況渤海願歸於朝化,扶餘已背於賊庭,勵乃宿心,糾其協力,克期同舉,必集 大勳。尚阻重溟,末遑遣使,倚注之切,鑒寐寧忘。」以詔付女真使,令齎以賜之。
端拱二年,其王子因女真使附獻馬、雕羽鳴鏑。淳化二年,其王子太元田女真使上表, 其後不復至。
渤海本高麗之別種,唐高宗平高麗,徒其人居中國。則天萬歲通天中,契丹攻陷營府, 高麗別種大祚榮走保遼東,睿宗以為忽汗州都督,封渤海郡王,因自稱渤海國,併有扶 餘、肅慎等十餘國,歷唐、梁、後唐、朝貢不絕。
後唐天成初,為契丹阿保機攻扶餘城下之,改扶餘為東丹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鎮之。阿 保機死,渤海王復攻扶餘,不能克。歷長興、清泰,遣使朝貢。周顯德初,其酋豪崔烏 斯等三十人來歸,其後隔絕不能通中國。
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平晉陽,移兵幽州,其酋帥大鸞河率小校李勛等十六人、部族三百 騎來降,以鸞河為渤海都指揮使。六年,賜烏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詔曰:「朕纂紹丕 構,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矧太原封域,國之保障,頃因竊據,遂相承襲, 倚遼為援,歷世逋誅。朕前歲親提銳旅,盡護諸將,拔并門之孤壘,斷匈奴之右臂,眷 言弔伐,以蘇黔黎。蠢茲北戎,非理構怨,輒肆薦食,犯我封略。一昨出師逆擊,斬獲 甚眾。今欲鼓行深入,席捲長驅,焚其龍庭,大殲醜類。素聞爾國密邇寇讎,迫於吞并 ,力不能制,因而服屬,困於率割,當靈旗破敵之際,是鄰邦雪憤之日,所宜盡出族帳 ,佐予兵鋒。俟其翦滅,沛然封賞,幽、薊土宇,復歸中原,朔漠之外,悉以相與。勗 乃協力,朕不食言。」時將大舉征契丹,故降是詔諭旨。
九年春,宴大明殿,因召大鸞河慰撫久之。上謂殿前都校劉延翰曰:「鸞河,渤海豪帥 ,束身歸我,嘉其忠順。夫夷落之俗,以馳騁為樂,候高秋戒候,當與駿馬數十匹,令 出郊遊獵,以遂其性。」因以緡錢十萬並酒賜之。
日本國者,本倭奴國也。自以其國近日所出,故以日本為名;或雲惡其舊名改之也。其 地東西南北各數千里,西南至海,東北隅隔以大山,山外即毛人國。自後漢始朝貢,歷 魏、晉、宋、隋皆來貢,唐永徽、顯慶、長安、開元、天寶、上元、貞元、元和、開成 中,並遣使入朝。
雍熙元年,日本國僧大然與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獻銅器十餘事,並本國職員今、王年 代紀各一卷。大然衣綠,自云姓籐原氏,父為真連;真連,其國五品品官也。大然善隸 書,而不通華言,問其風土,但書以對云:「國中有五經書及佛經、白居易集七十卷, 並得自中國。土宜五穀而少麥。交易用銅錢,文曰『乾文大寶』。畜有水牛、驢、羊, 多犀、象。產絲蠶,多織絹,薄緻可愛。樂有中國、高麗二部。四時寒暑,大類中國。 國之東境接海島,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東奧州產黃金,西別島出白銀,以為貢賦。 國王以王為姓,傳襲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其年代紀所記云:初主號天御中主。次曰天村雲尊,其後皆以「尊」為號。次天八重雲 尊,次天彌聞尊,次天忍勝尊,次瞻波尊,次萬魂尊,次利利魂尊,次國狹槌尊,次角 龔魂尊,次汲津丹尊,次面垂見尊,次國常立尊,次天鑑尊,次天萬尊,次沫名杵尊, 次伊獎諾尊,次素戔烏尊,次天照大神尊,次正哉吾勝速日天押穗耳尊,次天彥尊,次 炎尊,次彥瀲尊,凡二十三世,並都於築紫日向宮。
彥瀲第四子號神武天皇,自築紫宮入居大和州橿原宮,即位元年甲寅,當周僖王時也。 次綏靖天皇,次安寧天皇,次懿德天皇,次孝昭天皇,次孝天皇,次孝靈天皇,次孝元 天皇,次開化天皇,次崇神天皇,次垂仁天皇,次景行天皇,次成務天皇。次仲哀天皇 ,國人言今為鎮國香椎大神。次神功天皇,開化天皇之曾孫女,又謂之息長足姬天皇, 國人言今為太奈良姬大神。次應神天皇,甲辰歲,始於百濟得中國文字,今號八蕃菩薩 ,有大臣號紀武內,年三百七歲。次仁德天皇,次履中天皇,次反正天皇,次允恭天皇 ,次安康天皇,次雄略天皇,次清寧天皇,次顯宗天皇,次仁賢天皇,次武烈天皇,次 繼體天皇,次安開天皇,次宣化天皇。次天國排開廣庭天皇,亦名欽明天皇,即位十三 年,壬申歲始傳佛法於百濟國,當此土梁承聖元年。
次敏達天皇。次用明天皇,有子曰聖德太子,年三歲,聞十人語,同時解之,七歲悟佛 法於菩提寺,講聖鬘經,天雨曼陀羅華。當此土隋開皇中,遣使泛海至中國,求法華經 。
次崇峻天皇。次推古天皇,欽明天皇之女也。次舒明天皇,次皇極天皇。次孝德天皇, 白雉四年,律師道照求法至中國,從三藏僧玄獎受經、律、論,當此土唐永徽四年也。 次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令僧智通等入唐求大乘法相教,當顯慶三年。次天智天皇,次 天武天皇,次持總天皇。次文武天皇,大寶三年,當長安元年,遣粟田真人入唐求書籍 ,律師道慈求經。次阿閉天皇,次皈依天皇。次聖武天皇,寶龜二年,遣僧正玄昉入朝 ,當開元四年,次孝明天皇,聖武天皇之女也,天平勝寶四年,當天寶中,遣使及僧入 唐求內外經教及傳戒。次天炊天皇。次高野姬天皇,聖武天皇之女也。次白壁天皇,二 十四年,遣二僧靈仙、行賀入唐,禮五臺山學佛法。次桓武天皇,遣騰元葛野與空海大 師及延歷寺僧澄入唐,詣天台山傳智者止觀義,當元和元年也。次諾樂天皇,次嵯峨天 皇,次淳和天皇。次仁明天皇,當開成、會昌中,遣僧入唐,禮五臺。次文德天皇,當 大中年間。次清和天皇,次陽成天皇。次光孝天皇,遣僧宗睿入唐傳教,當光啟元年也 。
次仁和天皇,當此土梁龍德中,遣僧寬建等入朝。次醍醐天皇,次天慶天皇。次封上天 皇,當此土周廣順年也。次冷泉天皇,今為太上天皇。次守平天皇,即今王也。凡六十 四世。
畿內有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凡五州,共統五十三郡。東海道有伊賀、伊勢、 志摩、尾張、參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總、常陸凡十四 川,共統一百一十六郡。東山道有通江、美濃、飛驒、信濃、上野、下野、陸奧、出羽 凡八州,共統一百二十二郡。北陸道有若狹、越前、加賀、能登、越中、越後、佐渡凡 七州,共統三十郡。山陰道有丹波、丹彼、徂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伎凡八 州,共統五十二郡。小陽道有播麼、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凡八 州,共統六十九郡。南海道有伊紀、淡路、河波、闍耆、伊豫、土佐凡六州,共統四十 八郡。西海道有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天隅、薩摩凡九州,共 統九十三郡。又有壹伎、對馬、多襼凡三島,各統二郡。是謂五畿、七道、三島,凡三 千七百七十二都,四百一十四驛,八十八萬三千三百二十九課丁。課丁之外,不可詳見 。皆大然所記云。
按隋開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自多利思比孤,遣使致書,唐永徽五年,遣使獻琥珀 、馬腦。長安二年,遣其朝臣真人貢方物。開元初,遣使來朝。天寶十二年,又遣使來 貢。元和元年,遣高階真人來貢。開成四年,又遣使來貢。此與其所記皆同。大中、光 啟、龍德及周廣順中,皆嘗遣僧至中國,唐書中、五代史失其傳。唐咸亨中及開元二十 三年、大曆十二年、建中元年,皆來朝貢,其記不載。
太宗召見大然,存撫之甚厚,賜紫衣,館於太平興國寺。上聞其國王一姓傳繼,臣下皆 世官,因歎息謂宰相曰:「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 中國自唐季之亂,宇縣分裂,梁、周五代亨歷尤促,大臣世胄,鮮能嗣續。朕雖德慚往 聖,常夙夜寅畏,講求治本,不敢暇逸。建無窮之業,垂可久之范,亦以為子孫之計, 使大臣之後世襲祿位,此朕之心焉。」
其國多有中國典籍,大然之來,復得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第十五一卷,皆金縷紅羅 標,水晶為鈾。孝經即鄭氏注者。越王者,乃唐太宗子越王貞;新義者,記室參軍任希 古等撰也。大然復求詣五臺,許之,令所過續食;又求印本大藏經,詔亦給之。二年, 隨台州寧海縣商人鄭仁德船歸其國。
後數年,仁德還,大然遣其弟子喜因奉表來謝曰:「日本國東大寺大朝法濟大師、賜紫 、沙門大然啟:傷鱗入夢,不忘漢主之恩;枯骨合歡,猶亢魏氏之敵。雖雲羊僧之拙, 誰忍鴻霈之誠。大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大然附商船之離岸,期魏闕於生涯, 望落日而西行,十萬里之波濤難盡,顧信風而東別,數千里之山嶽易過。妄以下根之卑 ,適詣中華之盛。於是宣旨頻降,恣許荒外之跋涉;宿心克協,粗觀宇內之環奇。況乎 金闕曉後,望堯雲於九禁之中,巖扃晴前,拜聖燈於五臺之上。就三藏而稟學,巡數寺 而優遊。遂使蓮華迴文,神筆出於北闕之北,貝葉印字,佛詔傳於東海之東。重蒙宣恩 ,忽趁來跡。季夏解台州之纜,孟秋達本國之郊,愛逮明春,初到舊邑,緇素欣待,侯 伯慕迎。伏惟陛下惠溢四溟,恩高五嶽,世超黃、軒之古,人直金輪之新。大然空辭鳳 凰之窟,更還螻蟻之封,在彼在斯,只仰皇德之盛,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縱粉百 年之身,何報一日之惠。染筆拭淚,伸紙搖魂,不勝慕恩之至。謹差上足弟子傳燈大法 師位嘉因、並大朝剃頭受戒僧祚乾等拜表以聞。」稱其本國永延二年歲次戊子二月八日 ,實端拱元年也。
又別啟,貢佛經,納青木函;琥珀、青紅白水晶、紅黑木患子念珠各一連,並納螺鈾花 形平函;毛籠一,納螺柸二口,葛籠一,納法螺二口,染皮二十枚;金銀蒔繪筥一合, 納發鬘二頭,又一合,納參議正四位上籐佐理手書二卷、及進奉物數一卷、表狀一卷, 又金銀蒔繪硯一筥一合,納金硯一、鹿毛筆、松煙墨、金銅水瓶、鐵刀;又金銀蒔繪扇 筥一合,納檜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螺鈿梳函一對,其一納赤木梳二百七十,其一納龍 骨十橛;螺鈿書案一、螺鈿書幾一;金銀蒔繪平筥一合,納白細布五匹;鹿皮籠一,納 豽裘一領;螺鈿鞍轡一副,銅錢鐙、紅絲鞦、泥障;倭畫屏風一雙;石流黃七百斤。
咸平五年,建州海賈周世昌遭風飄至日本,凡七年得還,與其國人滕木吉至,上皆召見 之。世昌以其國人唱和詩來上,詞甚雕刻膚淺無所取。詢其風俗,雲婦人皆被髮,一衣 用二三縑。又陳所記州名年號。上令滕木吉以所持木弓矢挽射,矢不能遠,詰其故,國 中不習戰鬥。賜木吉時裝錢遣還。景德元年,其國僧寂照等八人來朝,寂照不曉華言, 而識文字,繕寫甚妙,凡問答並以筆札。詔號圓通大師,賜紫方袍。天聖四年十二月, 明州言日本國太宰府遣人貢方物,而不持本國表,詔卻之。其後亦未通朝貢,南賈時有 傳其物貨至中國者。
熙寧五年,有僧誠尋至台州,止天台國清寺,願留。州以聞,詔使赴闕。誠尋獻銀香爐 ,木患子、白琉璃、五香、水精、紫檀、琥珀所飾念珠,及青色織物綾。神宗以其遠人 而有戒業,處之開寶寺,盡賜同來僧紫方袍。是後連貢方物,而來者皆僧也。元豐元年 ,使通事僧仲回來,賜號慕化懷德大師。明州又言得其國太宰府牒,因使人孫忠還,遣 仲回等貢絁二百匹、水銀五千兩,以孫忠乃海商,而貢禮與諸國異,請自移牒報,而答 其物直,付仲回東歸,從之。
乾道九年,始附明州綱首以方物入貢。淳熙二年,倭船火兒滕太明毆鄭作死,詔械太明 付其綱首歸,治以其國之法。三年,風泊日本舟至明州,眾皆不得食,行乞至臨安府者 復百餘人。詔人日給錢五十文、米二升,俟其國舟至日遣歸。十年,日本七十三人復飄 至秀州華亭縣,給常平義倉錢米以振之。紹熙四年,泰州及秀州華亭縣復有倭人為風所 泊而至者,詔勿取其貨,出常平米振給而遣之。慶元六年至平江府,嘉泰二年至定海縣 ,詔並給錢米遣歸國。
党項,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後周世始強盛,有細風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 氏、野亂氏、房當氏、來禽氏、拓拔氏最為強族。唐貞觀至上元間內附,散居西北邊, 元和以後,頗相率為盜。會昌初,武宗置三使以統之;在邠、寧、延者為一使,在鹽、 夏、長澤者為一使,在靈武、麟、勝者為一使。五代亦嘗入貢。今靈、夏、綏、麟、府 、環、慶、豐州,鎮戎、天德、振武軍並其族帳。
太祖建隆二年,代州刺史折乜埋來朝。乜埋,党項之大姓,世居河右,有扞邊之功,故 授以方州,召令入覲而遣還。
開寶元年,直蕩族首領啜佶等引並人寇府州,為王師所敗,詔內屬羌部十六府大首領屈 遇與十二府首領羅崖領所部誅啜佶,啜佶懼,以其族歸順。以屈遇為檢校太保、歸德將 軍,羅崖、啜佶並為檢校司徒、懷化將軍。
太平興國二年二月,靈州部送歲市官馬,賂所過族帳物粗惡,羌人恚不受,知州、比部 郎中張全操捕得十八人殺之,沒入其兵仗羊馬,戎人遂擾。上遣使齎金帛撫賜其族,與 之盟,始定。召全操下有司鞫之,決杖流登州沙門島。是歲,靈州通遠軍界嗓咩族、折 四族、吐蕃村族、柰喎三家族、尾落族、柰家族、嗓泥族剽略官綱,詔靈州安守忠、通 遠軍董遵誨討平之。六年,府州外浪族首領來都等來貢馬。七年,豐州,大首領黃羅并 弟乞蚌等來貢馬。又銀州羌部拓跋遇來訴本州賦役苛虐,乞移居內地,詔令各守族帳。 又保細族結集扇動諸部,夏州巡檢使粱迥率兵討平之。
雍熙初,諸族渠帥附李繼遷為寇,詔判四方館事田仁朗及閤門使王侁等相繼領兵討擊, 並賜麟、府、銀、夏、豐州及日利、月利族敕書招諭之。
二年四月,侁等於銀州北破悉利諸族,斬首三千六百餘級,生擒八十人,俘老小一千四 百餘口,器甲一百八十六,梟偽署代州刺史折羅遇并弟埋乞,獲馬牛羊三萬計。五月, 又於開光谷西杏子平破保寺、保香族,追奔二十餘里,斬首八百餘級,梟其首領埋乜已 等五十七人,生擒四十九人,俘其老小三百餘人,獲牛羊馬驢凡四千餘計,又破保、洗 兩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獲牛羊八千計。
侁等又言,麟州及三族砦羌人二千餘戶皆降,酋長折御乜等六十四人獻馬首罪,願改圖 自效,為國討賊,遂與部下兵入濁輪川,斬賊首五十級、酋豪二十人,李繼遷及三族砦 監押折御乜皆遁去。旋命內客省使郭守文自三交乘驛亟往,與王侁等同領邊事。五月, 王侁、李繼隆等又破銀州杏子平東北山谷內沒邵、浪悉訛等族,及濁輪川東、兔頭川西 諸族,生擒七十八人,梟五十九人,俘二百三十六口,牛羊驢馬千二百六十,招降千四 百五十二戶。
六月,夏州尹憲等引兵至鹽城,吳移、越移等四族來降,憲等撫之。岌伽羅膩十四族拒 命,憲等縱兵斬首千餘級,俘擒百人,焚千餘帳,獲馬牛羊七千計。又降銀麟夏等州、 三族砦諸部一百二十五族,合萬六千一百八十九戶。酋豪折御乜窮蹙來歸,守文置之部 下。又夏州咩嵬族魔病人乜崖在南山族結黨為寇,招懷不至,擒斬之。梟首徇眾,並滅 其族。又府州女乜族首領來母崖男社正等內附,因遷居茗乜族中。
七月,賜宥州界咩兀十族首領、都指揮使遇乜布等九人敕書,以安撫之。十一月,以勒 浪族十六府大首領屈遇、名波族十二府大首領浪買當豐州路最為忠順,及兀泥三族首領 佶移等、女女四族首領殺越都等歸化,並賜敕書撫之。
端拱元年三月,火山軍言河西羌部直蕩族內附。二年四月,夏州趙保忠言:「臣準詔市 馬,已獲三百匹,其宥州御泥布、囉樹等二族黨附繼遷,不肯賣馬,臣遂領兵掩殺二百 餘人,擒百餘人,其族即降,各已安撫。」詔書獎諭之。十月,繼遷寇會州熟倉族,為 其首領咩○率來離諸族擊走之。
淳化元年,藏才三族都判啜尾卒,其子啜香來請命,乃令代其父。二年七月,以黃乜族 降戶七百餘散於銀、夏州舊地處之。八月,李繼遷居玉庭鎮,趙保忠往襲之,繼遷奔鐵 斤澤,貌奴、猥才二族奪其牛畜二萬餘。十一月,繼遷寇熟倉族,刺史咩○率來離諸族 擊退之。先是,兀泥大首領泥中佶移內附,詔授慎州節度,俄復歸繼遷,其長子突厥羅 與首領黃羅至是以千餘帳降,府州折御卿以聞,降詔慰諭之。趙保忠又襲破宥州御泥布 、羅樹二族,尋各降之,以其朋附繼遷,來上。
四年三月,直蕩族大首領啜尾、子河○大首領馬一並來貢,詔以啜尾叔羅買為本族都監 ,又啜尾下首領十人、馬一下首領十二人皆賜錦袍、銀帶、器幣。是年,鄭文寶獻議禁 青鹽,羌族四十四首領盟於楊家族,引兵騎萬三千餘人入寇環州石昌鎮,知環州程德玄 等擊走之,因詔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錢若水馳驛詣邊,弛其鹽禁,由是部族寧息。十二 月,鹽州羌人酋長巢延渭為本州刺史。是年,藏才西族大首領羅妹來貢。
五年正月,以綏州羌酋蘇移、山海○、母○香三人並為懷化將軍,野利、嵬名乜屈、啜 泥三人並為歸德郎將。四月,府州折御卿言,銀、夏州管勾生戶八千帳族悉來歸附,錄 其馬牛羊萬計。邈二族大首領崖羅、藏才東族首領歲囉啜克各遣其子弟朝貢。六月,繼 遷所驅脅內屬戎人橐駝路熟藏族首領乜遇率部族反攻繼遷,其弟力戰而死,既敗繼遷之 眾,復來歸附。以遇為檢校司空,領會州刺史。是年,兀泥族首領黃羅內附,以為懷化 將軍,領昭州刺史。
至道元年四月,以勒浪嵬女兒門十六府大首領馬尾等內附,以馬尾歸德大將軍、領恩州 刺史,以勒浪樹李兒門首領沒崖為安化郎將,副首領遇兀為保順郎將。六月,賜慶州界 首領順州刺史李奉明、澄州刺李彥咩、鹽州刺史巢延渭、演州刺史李順忠、環州界首領 會州刺史乜遇及靈州界并河外保安、保靖、臨河、懷遠、定遠五鎮等部敕書慰撫之。七 月,睡泥族首領你乜逋令男詣靈州,言族內七百餘帳為李繼遷劫略,首領○逋一族奔往 蕭關,你乜逋一族乞賜救助,詔賜以資糧。環州熟倉族○遇略奪繼遷牛馬三十餘,繼遷 令人招撫之,○遇答云:「吾一心向漢,誓死不移。」詔以遇為會州刺史,賜帛五十匹 、茶五十斤。
二年三月,以府州界五族大首領折突厥移為安遠大將軍,父死來請命也。六月,勒浪族 副首領遇兀等百九十三人歸附,貢馬七匹。遇兀舊隸契丹,淳化初,遷族帳於府州界, 東至河百五十里,南至府州三百里,至是,始朝貢。上召問慰勞,賜錦袍銀帶。遇兀言 部族多良馬,今始來朝,所貢未備。上曰:「吾嘉爾忠順之節,慕化來歸,固不以多馬 為意也。」
七月,李繼隆出討繼遷,賜麟府州兀泥巾族大首領突厥羅、女女殺族大首領越都、女女 夢勒族大首領越移、女女忙族大首領越置、女女○兒族大首領黨移、沒兒族大首領莫末 移、路乜族大首領越移、細乜族大首領慶元、路才族大首領羅保、細母族大首領羅保保 乜凡十族敕書招懷之。閏七月,懷安鎮羌誘諸族寇慶州,監軍趙繼昇率師擊敗之。斬首 三百級,獲羊馬千計。
三年二月,泥巾族大首領名悉俄,首領皆移、尹遇、崔保羅、沒佶、凡五人來貢馬。名 悉俄等舊皆內屬,因李繼遷之叛,徙居河北,今復來貢。
咸平元年三月,熟倉族○遇來朝,真宗嘉其誠節,親見撫勞,賜以器幣。十月,兀泥族 大首領、昭州刺史黃羅對於崇德殿。兀泥族在青岡嶺、三角城、龍馬川,領族帳千五百 戶,初隸繼遷,俄投府州,淳化中數敗契丹,及與繼遷相攻擊。及繼遷內附,黃羅懼, 北徙過黃河。今還舊地,遂入貢,且言繼遷既受朝命,不敢侵伐。上面加獎慰,賜賚甚 厚。十二月,詔直蕩族大首領鬼啜尾於金家堡置渡,令諸族互市。
二年正月,以咩逋族開道使泥埋領費州刺史。十月,以勒浪族十六府大首領、歸德大將 軍、恩州刺史馬泥領本州團練使。十一月,藏才八族大首領皆賞羅等來獻名馬。四年七 月,以會州刺史癿遇為保順郎將,蘇家族屈尾、鼻家族都慶、白馬族埋香、韋移族都香 為安化郎將。九月,環州言,繼遷所掠羌族嵬逋等徙帳來歸,又繼遷諸羌族明葉示及撲 咩、訛豬等首領率屬內附,並令給善地處之。其年,卑寧族首領喝鄰半祝貢名馬,自稱 有精騎三萬,願備驅策。有詔慰獎,厚償其直。
五年,咩逋族開道使、費州刺史泥埋遣子城逋入貢,上嘉泥埋數與繼遷戰鬥有勞,授錦 州團練使,以其族弟屈子為懷化將軍充本族指揮使,城逋為歸德將軍充本族都巡檢使, 餘首領署軍主以下名識者凡十數人。又以黑山北莊郎族龍移為安遠大將軍,昧克為懷化 將軍。八月,河西教練使李榮等向化。其年,羌寇抄金明縣,李繼周擊走之。
十月,詔河西戎人歸投者遷內地,給以閑田。時勒厥麻等三族千五百帳以濁輪砦失守, 越河內屬,分處邊境。邊臣屢言勒厥麻往來賊中,恐復叛去,乃徙置憲州樓煩縣,遣使 賜金帛撫慰。十二月,咩逋族遣使來貢。上聞賀蘭山有小涼、大涼族甚盛,常恐與繼遷 合勢為患,近知互有疑隙,輒相攻掠,朝廷欲遂撫之,乃召問咩逋使者,因其還特詔賜 之,以激其立效。
上又謂樞密使王繼英等曰:「邊臣言遷賊舉兵,屢為龍移、昧克所敗。此族在黃河北數 萬帳,或號莊郎昧克,常以馬附藏才入貢,頗勤外禦。」六年,遂降詔獎慰之。二月, 葉市族囉埋等持繼遷偽署牒率百餘帳來歸,以囉埋為本族指揮使,囉胡為軍使。邠寧部 署言牛羊、蘇家等族殺繼遷族帳有功,上曰:「此族恃遠與險,久為賊援,屢遣邊吏招 諭,近聞有志內附,尚疑其詐,果能格鬥立效。」詔厚賜首領等茶綵以獎激之。涇原部 署言,者龍移卑陵山首領廝敦琶遣使稱已集本族騎兵,願隨軍討賊。
三月,以咩逋族首領泥埋領鄯州防禦使,充靈州河外五鎮都巡檢使。時潘羅文已授河西 節制,上以泥埋實與羅支椅角捍賊,故加恩寵。是月,綏州羌部軍使拽臼等百九十五口 內屬。原州熟戶裴天下等請率族兵掩擊遷黨移湖等帳,來求策應,部署司不報。上以戎 人宣力禦賊,不應沮之,即詔諭諸路以精甲策應。環州酋長蘇尚娘擊賊有勞,及屢告賊 中機事,以為臨州刺史,賜錦袍銀帶。環慶部署張凝言:「內屬戎人與賊界錯居,屢為 脅誘,臣領兵離木波鎮直湊八州原下砦,招降岑移等三十二族,又至分水嶺降麻謀等二 十一族,柔遠鎮降巢迷等二十族,遂抵業樂,降○樹羅家等一百族,合四千八十戶,第 給袍帶物綵,慰遣還帳。」
四月,繼遷寇洪德砦,酋長慶香與癿○慶族合勢擊之,以砦兵策援,大敗繼遷,擒四十 九人,墜崖死者甚眾,獲馬七十餘匹,旗鼓鎧甲數百計。上考陣圖以問入奏使,使者言 砦兵拒賊千餘步,慶香等親率部族與賊接戰,上曰:「慶香等假王師為援,而交鋒俘獲 ,乃其功也。」悉與所獲物,加賜銀綵,以慶香領順州刺史,○○慶領羅州刺史。河西 內屬折勒厥麻等三族請以精兵千人、馬三百備征討,詔嵐州撫諭。環州白馬族與繼遷戰 鬥,屢徙帳乏食,賜廩粟。又詔洪德砦歸附戎人,給內地土田,資以口糧。
五月,唐龍鎮上言:鎮有貿易於府州者,為州人邀殺,盡奪資畜,乃詔州自今許令互市 ,切加存撫。六月,瓦窯、沒劑、如羅、昧克等族濟河擊敗繼遷黨,優詔撫問。七月, 補野狸族首領子阿宜為懷安將軍。八月,原、渭等州言本界戎人來附者八部二十五族, 今詣吏納質。以環州蘇尚娘子孽娘為臨州刺史。府州八族都校明義等言,屢於麟州屈野 川擊繼遷,及緣邊六七柵防遏,皆有克獲。詔獎賚之,仍令府州常以勁兵授助,勿失機 便。
景德元年正月,麟府路言:「附契丹戎人言泥族拔黃太尉率三百餘帳內屬。拔黃本大族 ,居黃河北古豐州,前數犯邊,阻市馬之路。其首領容貌甚偉,有智勇,桀黠難制,契 丹結之,署為太尉,今悉眾款塞。」詔府州厚賜茶綵,給公田,依險居之,計口賦粟, 且戒唐龍鎮無得侵擾。三月,宋師恭破羌賊於柳谷川,驅其帳族千餘人以還。六月,洪 德砦言羌部羅泥天王等首領率屬來附。八月,野雞族侵掠環慶界,詔邊臣和斷,如其不 從,則脅以兵威。九月,鎮戎軍言,先叛去熟魏族酋長茄羅、兀贓、成王等三族應詔撫 諭,各率屬來歸。
二年,熟戶旺家族擊夏兵,擒軍主一人以獻。環州言:「戎人入寇,擊走之,擒酋將慶 ○送闕下,請斬於稿街。」上特貰死,配淮南。原州野狸族首領廝多逋丹卒,其子阿酌 代為首領,且乞奉料。詔諭以立功則賜之。
三年,府州折惟昌言兀泥族大首領名崖從父盛佶,為趙德明白池軍主,密遣使諭名崖云 ,德明雖外託修貢之名,而點閱兵馬尤急,必恐劫掠山界,名崖以告。上嘉之,降詔撫 諭,就賜錦袍銀帶。九月,秦州言野兒和尚族部落尤大,能稟朝命,凡諸族為寇盜者輒 遏絕之,請加旌別。詔補三砦都首領。十一月,鎮戎軍曹瑋言叛去酋長蘇尚娘復求歸附 。詔報韓曰:「尚娘反覆無信,特恐狙詐,以誤邊吏,又使德明緣此為詞,不可納也。 」
四年,唐龍鎮羌族來美與其叔璘不葉,召契丹破之,來依府州。璘、美非大族,嘗持兩 端,頃亦寇鈔近界,發兵趣之,則走河之東曰東廛,契丹加兵,則入河之西曰西廛,地 極險阻,介卒騎兵所不能及。至是,上亦憫其窮而款塞,特優容之。會契丹使至,即令 諭其事,仍還所掠璘、美人畜。其族人懷正又與璘互相讎劫,側近帳族不寧,詔遣使召 而盟之,依本俗法和斷。
大中祥符元年,鄜延鈐轄言,小湖臥浪族軍主最處近塞,往時出師皆命為前鋒,甚著誠 節。詔補侍禁。二年六月,麟府鈐轄言杜慶族依援唐龍鎮,數侵別帳,請發熟戶兵擊之 。上曰;「戎落皆吾民也。宜以道撫之。」不許,其年,兀泥族大首領名崖同府州折惟 昌入貢,上親加撫問,特詔副都知張繼能賜射於瓊林苑。四年,藏才西族、中族首領奴 移、橫全等並遣子來朝。五年,環慶熟戶有酗酒劫奪使臣馬纓者,上怒,令部署司重罰 之。
六年,北界剋山軍主率眾過大里河侵熟戶,為羅勒族都囉擊走之,詔以都囉為本族指揮 使,且諭邊臣約飭族帳,謹守疆界,勿出境追襲。九日,夏州略去熟戶旺家族首領都子 等來歸,隨而至者又三族,遣使存勞之。
七年,涇原鈐轄曹諱請署熟戶百帳以上大首領為本族軍主,次指揮使,又次副指揮使, 百帳而下為本族指揮使,從之。五月,瑋言葉市族大首領豔奴歸順。七月,瑋又言北界 萬子族大謀鈔略,發兵逆之,大敗於天麻川,又為魏埋等族掩擊,殺其酋帥,斬首千餘 級。八年,北界酋長、指揮使浪梅娘等來投,諭邊臣令追取熟戶亡入北界者,即遣還梅 娘。
九年,羌兵寇小力族,巡檢李文貞率兵奮擊,追斬籍遇太保首級,賜文貞錦袍銀帶。五 月,北界毛尸族軍主浪埋、骨咩族酋長○唱、巢迷族酋長馮移埋率其屬千一百九十口、 牛馬雜畜千八百歸附,降詔撫之。
天禧元年,環州言北界騎兵數千來剽熟戶,擊走之。二年,涇原路言樊家族九門都首領 客廝鐸內屬,以廝鐸為軍主。三年,鄜延路言亡去熟戶委乞等六百九十五人,及骨咩、 大門等族來歸。四年正月,又言宥州羌族臘兒率眾劫熟戶咩魏族,金明都監李士彬擊之 ,斬臘兒,梟七十二級,俘餘眾,獲甲馬三百餘。五月,小湖族都虞候喏嵬、巡檢胡懷 節等擊賊有功,並進秩。環州七臼族軍主近膩納質歸化,以近膩領順州刺史,首領惹都 等十五人補官有差。七月,撲咩族馬訛等率屬來附。十月,以淮安鎮六族都軍主乞埋為 三班借職,充羌部巡檢。五年,北界羅骨等劫剽熟戶,環慶部署田敏追擊之,俘獲甚眾 ,詔獎敏等,賜器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四百九十二‧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外國八 吐蕃(唃廝囉、董氈、阿里骨、瞎征、趙恩忠)
吐蕃本漢西羌之地,其種落莫知所出。或云南涼禿髮利鹿孤之後,其子孫以禿髮為國號 ,語訛故謂之吐蕃,唐貞觀後,常來朝貢。至德後,因安、史之亂,遂陷河西、隴右之 地。大中三年,其國宰相論恐熱以秦、原、安樂及石門等七關來歸。四年,又克成、維 、扶三州。五年,其國沙州刺史張義潮以瓜、沙、伊、肅十一州之地來獻。唐末,瓜、 沙之地復為所隔。然而其國亦自衰弱,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 矣。自儀、渭、涇、原、環、慶及鎮戎、秦州暨於靈、夏皆有之,各有首領,內屬者謂 之熟戶,餘謂之生戶。涼州雖為所隔,然其地自置牧守,或請命於中朝。
天成中,權知西涼府留後孫超遣大將拓拔承誨來貢,明宗召見,承誨云:「涼州東距靈 武千里,西北至甘州五百里。舊有鄆人二千五百為戍兵,及黃巢之亂,遂為阻絕。超及 城中漢戶百餘,皆戍兵之子孫也。其城今方幅數里,中有縣令、判官、都押衙、都知、 兵馬使,衣服言語略如漢人。」即授超涼州刺史,充河西軍節度留後。乾祐初,超卒, 州人推其土人折逋嘉施權知留後,遣使來貢,即以嘉施代超為留後。
涼州郭外數千里,尚有漢民陷沒者耕作,餘皆吐蕃。其州帥稍失民情,則眾皆嘯聚,城 內有七級木浮圖,其帥急登之,給其眾曰:「爾若迫我,我即自焚於此矣。」眾惜浮圖 ,乃盟而捨之。周廣順三年,始以申師厚為河西節度,師厚初至涼州,奏請授吐蕃首領 折逋支等官,並從之。顯德中,師厚為其所迫,擅還朝,坐貶。涼州亦不復命帥。
建隆二年,靈武五部以橐駝良馬致貢,來離等八族酋長越嵬等護送入界,敕書獎諭。秦 州首領尚波於傷殺采造務卒,知州高防捕繫其黨四十七人,以狀聞。上乃以吳廷祚為雄 武軍節度代防軍輯之,令廷祚齎敕書賜尚波於等曰:「朝廷制置邊防,撫寧部落,務令 安集,豈有侵漁?曩者秦州設置三砦,止以采取材木,供億京師,雖在蕃漢之交,不妨 牧放之利。汝等佔據木植,傷殺軍人。近得高防奏汝等見已拘執,聽候進止。朕以汝等 久輸忠順,必悔前非,特示懷柔,各從寬宥。已令吳廷祚往伸安撫及還舊地。所宜共體 恩旨,各歸本族。」仍以錦袍銀帶賜之,尚波於等感悅。是年秋,乃獻伏羌地。
乾德四年,知西涼府折逋葛支上言:「有回鶻二百餘人、漢僧六十餘人自朔方路來,為 部落劫略,僧云欲往天竺取經,並送達甘州訖。」詔褒答之。五年,首領閭逋哥、督廷 、督南、割野、麻里六人來貢馬。開寶六年,涼州令步奏官僧吝氈聲、逋勝拉蠲二人求 通道於涇州以申朝貢,詔涇州令牙將至涼州慰撫之。八年,秦州大石、小石族寇土門, 略居民,知州張炳擊走之。
太平興國二年,秦州安家族寇長山,巡檢使韋韜擊走之。三年,秦州諸族數來寇略三陽 、穬穰、弓門等砦,監軍巡檢使周承瑨、任德明、耿仁恩等會兵擊敗之,斬首數十級, 腰斬不用命卒九人於境上。太宗乃詔曰:「秦州內屬三族等頃慕華風,聿求內附,俾之 安輯,咸遂底寧。近聞乘蕃育之資,稔寇攘之志,敢忘大惠,來撓邊疆。豈朕信之未孚 ,而吏撫之不至?並蠲釁咎,特示威懷。今後或更剽黥,吏即捕治,寘之於法,不須以 聞,」是年,又寇八狼砦,巡檢劉崇讓擊敗之,梟其帥王泥豬首以徇。三月,小遇族寇 慶州,知州慕容德豐擊走之。八年,諸種以馬來獻,太宗召其酋長對於崇政殿,厚加慰 撫,賜以束帛,因謂宰相曰:「吐蕃言語不通,衣服異制,朕常以禽獸畜之。自唐室以 來,頗為邊患。以國家兵力雄盛,聊舉偏帥,便可驅逐數千里外。但念其種類蕃息,安 土重遷,倘因攘除,必致系戮,所以置於度外,存而勿論也。」九年秋,秦州言蕃部以 羊馬來獻,各已宴犒,欲用茶絹答其直。詔從之。
淳化元年,秦州大、小馬家族獻地內附。二年,權知西涼州、左廂押蕃落副使折逋阿喻 丹來貢。先是,殿直丁惟清往涼州市馬,惟清至而境大豐稔,因為其所留。靈州命蕃落 軍使崔仁遇往迎惟清。又吐蕃賣馬還過靈州,為党項所略,表訴其事,因請留惟清至來 年同入朝。詔答之。四年,阿喻丹死,以其弟喻龍波為保順郎將代其任。五年,折平族 大首領、護遠州軍鑄督延巴率六谷諸族馬千餘匹來貢,既辭,復撾登聞鼓,言儀州八族 首領逋波鴟等侵奪地土。上降敕書告諭之。知秦州溫仲舒上言,每歲伐木,金為蕃族攘 奪,今已驅其部落於渭北。太宗慮生邊患,乃以知鳳翔薛惟吉對易其任,語見惟吉傳。 是年春,知西涼府左廂押蕃落副使折逋喻龍波、振武軍都羅族大首領並來貢馬。
至道元年,涼州蕃部當尊以良馬來貢,引對慰撫,加賜當尊虎皮一,歡呼致謝。二年四 月,折平族首領握散上言,部落為李繼遷所侵,願會兵靈州以備討擊,賜幣以答之。七 月,西涼府押蕃落副使折逋喻龍波上言,蕃部頻為繼遷侵略,乃與吐蕃都部署沒○拽於 會六谷蕃眾來朝,且獻名馬。上厚賜之,是歲,涼州復來請帥,詔以丁惟清知州事,賜 以牌印。
咸平元年十一月,河西軍左廂副使、歸德將軍折逋遊龍缽來朝。遊龍缽四世受朝命為酋 ,雖貢方物,未嘗自行,今始至,獻馬二千餘匹。河西軍即古涼州,東至故原州千五百 里,南至雪山、吐谷渾、蘭州界三百五十里,西至甘州同城界六百里,北至部落三百里 。周回平川二千里。舊領姑臧、神烏、蕃禾、昌松、嘉麟五縣,戶二萬五千六百九十三 ,口十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三。今有漢民三百戶。城周回十五里,如鳳形,相傳李軌舊治 也。皆龍缽自述云。詔以龍缽為安遠大將軍。
二年,以儀州延蒙八部都首領渴哥領化州刺史,首領透逋等為懷化郎將。四年,知鎮戎 軍李繼和言,西涼府六谷都首領潘羅文願戮力討繼遷,請授以刺史,仍結稟祿。經略使 張齊賢又請封六谷王兼招討使。上以問宰相,皆曰:「羅支已為酋帥,授刺史太輕;未 領節制,加王爵非順;招討使號不可假外夷。」乃以為鹽州防禦使兼靈州西面都巡檢使 。時西涼使來,且言六谷分左右廂,左廂副使折逋遊龍缽實參羅支戎事。朝廷方務綏懷 ,又以龍缽領宥州刺史,六族首領褚下箕等三人為懷化將軍。其年,潘羅支遣部下李萬 山率兵討賊,貽書繼和請師期。先是,遣宋沆、梅詢等為安撫使副,未行,上謂宰相曰 :「朕看盟會圖,頗記吐蕃反覆狼子野心之事。今已議王超等領甲馬援靈州,若難為追 襲,即靈州便可制置,沆等不須遣,止走一使以會兵告之。」
五年十月,羅支又言賊遷送鐵箭誘臣部族,已戮一人、縶一人,聽朝旨。詔褒諭之,聽 自處置。十一月,使來,貢馬五千匹。詔厚給馬價,別賜綵百段、茶百斤。六年,又遣 咩通族蕃官成逋馳騎至鎮戎軍,請會兵討賊。邊臣疑成逋詐,護送部署司,成逋懼,逸 馬墜崖死。上聞,甚歎息之,曰:「此泥埋之子,族人畏其勇,父子皆有戰功,凡再詣 闕,膚皆召見,獎其向化。」詔劾鎮戎官吏,仍令渭州以禮葬之。其年,原、渭蕃部三 十二族納質來歸。羅文又遣蕃官吳福聖臘來貢,表言感朝廷恩信,憤繼遷倔彊,已集騎 兵六萬,乞會王師收復靈州。乃以羅支為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都巡檢使,賜以鎧甲器 幣。又以吳福聖臘為安遠將軍,次首領元佐等七人為懷化將軍。羅支屢請王師助擊賊, 議者以西涼去渭州限河路遠,不可預約師期。上曰:「繼遷常在地斤三山之東,每來寇 邊,及官軍出,則已遁去。使六谷部族近塞扞禦,與官軍合勢,亦國家之利。」降詔許 之。六月,知渭州曹瑋言隴山西延家族首領禿逋等納馬立誓,乞隨王師討賊,以漢法治 蕃部,且稱其忠。詔授本族軍主。八月,者龍族首領來貢名馬,上嘉其嘗與潘羅支協力 抗賊,令復優待之。其年十一月,繼遷攻西蕃,遂入西涼府,知州丁惟清陷沒。羅文偽 降,未幾,集六谷諸豪及者龍族合擊繼遷。繼遷大敗,中流矢遁死。
景德元年二月,遣其甥廝阤完來獻捷。六月,又遣其兄邦逋支入奏,且欲更率部族及回 鶻精兵直抵賀蘭山討除殘孽,願發大軍援助。詔涇原部署陳興等候羅支已發,即率眾鼓 行赴石門策應。邦逋支又言前賜羅支牌印、官告、衣服、器械為賊劫掠,有詔別給羅支 ;又言修洪元大雲寺,詔賜金箔物綵。先是,繼遷種落迷般囑及日逋吉羅丹二族亡歸者 龍族,而欲陰圖羅支。是月,會遷黨攻者龍,羅支率百餘騎急赴,將議合擊,遂為二族 戕於帳。詔贈羅支武威郡王,遣使贈恤其家。
者龍凡十三族,而六族附迷般囑及日逋吉羅丹,西涼府既聞羅支遇害,乃率龕谷、蘭州 、宗哥、覓諾諸族攻者龍六族,六族悉竄山谷中,詔使者安集之。六谷諸豪乃議立羅支 弟廝鐸督為首領,且言鐸督剛決平恕,每會戎首,設觴豆飲食必先卑者,犯令雖至親不 貸,數更戰討,威名甚著。詔授鋒督鹽州防禦使、靈州西面沿邊都大巡檢使。上以遷黨 未平,藉其腹背攻制,遂加鐸督朔方軍節度、押蕃落等使、西涼府六谷大首領。
涇原路言隴山縣王、貍、延三族歸順。又渭州言龕谷、懶家族首領尊氈磨壁余龍及便囑 等獻名馬,願率所部助討不附者,又言西涼市馬道出本族,自今保無他虞。詔賜馬直, 以便囑等為郎將。百、隰州又言河西諸蕃四十五族內附。其年,遷黨寇永寧,為藥令族 合蘇擊敗之,斬首百餘級。鎮戎軍上言,先叛去蕃官茄羅、兀贓、成王等三族及○移軍 主率屬歸順,請獻馬贖罪,特詔宥之。
二年,廝鐸督遣其甥呵昔來貢,仍上與趙德明戰鬥功狀;又言蕃帳周斯那支有智勇,久 參謀議,請授以六谷都巡檢使。上嘉獎,從其請,仍賜茶綵。又追錄潘羅支子失吉為歸 德將軍,厚賜器幣;者龍七族首領有捍寇之勞,並月給千錢。舊制,弓矢兵器不入外夷 ,時西涼樣丹族上表求市弓矢,上以樣丹宣力西陲,委以捍蔽,特令渭州給賜。因別賜 廝鐸督,以重恩意。
三年,又以者龍族合窮波、黨宗族業羅等為本族首領、檢校太子賓客,皆鐸督外姻也。 鋒督遣安化郎將路黎奴來貢。黎奴病於館,特遣尚醫視療。及卒,上憐之,厚加賵給。 五月,鐸督又言部落疾疫。詔賜白龍腦、犀角、硫黃、安息香、白紫石英等藥,凡七十 六種。使者感悅而去。又制加鐸督檢校太傅,其族帳李波逋等四十九人為檢校太子賓客 ,充本族首領。鐸督遣所部波機進賣馬,因言積官奉半歲,乞就京給賜市所須物,從之 。渭州言妙娥、延家、熟嵬等族率三千餘帳、萬七千餘口及羊馬數萬款塞內附。詔遣使 撫勞之,賜以袍帶茶綵,仍以折平族首領撒逋渴為順州刺史,充本族都軍主。是年,宗 家、當宗、章迷族來貢,移逋、攃父族歸附。九月,詔釋西面納質戎人。先是,諸蕃有 鈔劫為惡嘗經和斷者,恐異時復叛,故收其子弟為質,乃有禁錮終身著。上憫而縱之, 族帳感恩,皆稽顙自誓不為邊患。四年,邊臣言趙德明謀劫西涼,襲回鶻。上以六谷、 甘州久推忠順,思撫寧之,乃遣使諭廝鐸督令援結回鶻為備,並賜鐸督茶藥、襲衣、金 帶及部落物有差。鐸督奉表謝。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宗哥族大首領溫逋等來貢。三年,西涼府覓諾族瘴疫,賜首領溫 逋等藥。四年,廝鐸督遣增藺氈單來貢,賜紫方袍。五年,又遣其子來貢。其年,者龍 族都首領捨欽波遣使詣闕獻馬,求賜印。詔從其請,仍優賚之。七年,知秦州張佶置大 落門新砦。先是,佶欲近渭置采木場,蕃族聞之,即徙帳去,佶不能遂撫之,戎人輛悔 ,因鄉導鈔劫,佶深入掩擊,悉敗走。至是求和,佶不許。
三月,秦州曹瑋言熟戶郭廝敦、賞樣丹皆大族,樣丹輒作文法謀叛,廝敦密以告,約半 月殺之,至是,果攜樣丹首來。上以廝敦陰害樣丹,不欲明加恩獎,以疑懼諸族。時方 議築南使城,遂以廝敦獻地為名,詔授順州刺史。先是,張佶深入蕃境,邊事數擾。及 瑋破魚角蟬,戮賞樣丹二酋,由是前拒王師者伏匿避罪,瑋誘召之,許納罰首過。既而 至者數千人,凡納馬六十匹,給以匹綵。或以少為訴者,瑋叱之曰:「是贖罪物,汝輩 敢希利耶!」戎族聞之,皆畏服,八月,曹瑋言伏羌砦廝雞波與宗哥族李磨論聚為文法 ,領兵趣之,悉潰散,夷其城帳。
九月,瑋又言宗哥唃廝囉、羌族馬波叱臘魚角蟬等率馬銜山、蘭州、龕谷、氈毛山、洮 河、河州羌兵至伏羌砦三都谷,即率兵擊敗之,逐北二十里,斬馘千餘級,擒七人,獲 馬牛、雜畜、衣服、器仗三萬三千計。吹麻城張族都首領張小哥以功授順州刺史。瑋又 言永寧砦隴波、他廝麻二族召納質不從命,率兵擊之,斬首二百級。十一月,詔給秦州 七砦熟戶首領、都軍主以下百四十六人告身。
天禧元年,詔以治坊砦都首領郭廝敦為本族巡檢,賦以奉祿。又補大馬家族阿廝鐸為本 族軍主。十月,秦州部署言鬼留家族累歲違命,討平之。二年,又言吹麻城及河州諸族 皆破宗哥文法來附;唃廝囉少衰,數為囉瞎力骨所困,今還舊地。諸砦羌族及空俞、廝 雞波等納質者凡七百五十六帳。
唃廝囉者,緒出贊普之後,本名欺南陵溫籛逋。籛逋猶贊普也,羌語訛為籛逋。生高昌 鷹榆國,既十二歲,河州羌何郎業賢客高昌,見廝囉貌奇偉,挈以歸,制○心城,而大 姓聳昌廝均又以廝囉居移公城,欲於河州立文法。河州人謂佛唃。謂兒子「廝囉」,自 此名唃廝囉。於是宗哥僧李立遵、邈川大酋溫逋奇略取廝囉如郭州,尊立之。部族浸彊 ,乃徙居宗哥城,立遵為論逋佐之。
立遵或曰李遵,或曰李立遵,又曰郢成藺逋叱。論逋者,相也。立遵貪,且喜殺戮,國 人不附,既與曹瑋戰三都谷不勝,又襲西涼為所敗,嘶囉遂與立遵不協,更徙邈川,以 溫逋奇為論逋,有勝兵六七萬,與趙德明抗,希望朝廷恩命。知秦州張佶奏請拒絕。涇 原鈐轄曹瑋上言,宜厚唃廝囉以扼德明。而立遵屢表求贊普號,朝議以贊普戎王也,立 遵居廝囉下,不應妄予,乃用廝鐸督恩例,授立遵保順軍節度使,賜襲衣、金帶、器幣 、鞍馬、鎧甲等。
大中祥符八年,廝囉遣使來貢。詔賜錦袍、金帶、器幣、供帳什物、茶藥有差,凡中金 七千兩,他物稱是。其年,廝囉立文法,聚眾數十萬,請討平夏以自效。上以戎人多詐 ,或生他變,命周文質監涇原軍,曹瑋知秦州兼兩路沿邊安撫使以備之。宗哥城東南至 永寧九百一十五里,東北至西涼府五百里,西北至甘州五百里,東至蘭州三百里,南至 河州四百一十五里,又東至龕谷五百五十里,又西南至青海四百里,又東至新渭州千八 百九十里。九年,廝囉、立遵等獻馬五百八十二匹。詔賜器幣總萬二千計以答之。數使 人至秦州求內屬。
明道初,即授廝囉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授逋奇歸化將軍。已而逋奇為亂,囚廝囉 置阱中,出收不附已者,守阱人間出之。廝囉集兵殺逋奇,徒居青唐。
景祐中,以廝囉為保順軍節度觀察留後,歲以奉錢令秦州就賜。元昊侵略其界,兵臨河 湟,廝囉知眾寡不敵,壁鄯州不出,陰間元昊,頗得其虛實。元昊已渡河,插幟志其淺 ,廝囉潛使人移植深處以誤元昊。及大戰,元昊潰而歸,士視幟渡,溺死十八九,所鹵 獲甚眾。自是,數以奇計破元昊,元昊遂不敢窺其境。及元昊取西涼府,潘羅支舊部往 往歸廝囉,又得回紇種人數萬。廝囉居鄯州,西有臨谷城通青海,高昌諸國商人皆趨鄯 州貿賣,以故富強。
寶元元年,加保順軍節度使,仍兼邈川大首領。時以元昊反,遣左侍禁魯經持詔諭廝囉 ,使背擊元昊以披其勢,賜帛二萬匹。經還,以勞擢閤門祗候。廝囉奉詔出兵嚮西涼, 西涼有備,廝囉知不可攻,捕殺遊邏數十人亟還,聲言圖再舉。元昊既屢寇邊,仁宗召 對魯經,欲再遣,經固辭,貶經為左班殿直。募敢使者,屯田員外郎劉渙應詔。渙至, 廝囉迎導供帳甚厚,介騎士為先驅,引渙至庭。廝囉冠紫羅氈冠,服金線花袍、黃金帶 、絲履,平揖不拜,延坐勞問,稱「阿舅天子安否。」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曰兔年如 此,馬年如此。渙傳詔,已而廝囉召酋豪大犒,約盡力無負,然終不能有大功。後累加 恩兼保順河西節度使、洮涼兩州刺史,又加階勛檢校官、功臣、食邑、賜器幣鞍勒馬。
嘉祐三年,祭羅部阿作等叛廝囉歸諒祚,諒祚乘此引兵攻掠境上,廝囉與戰敗之,獲酋 豪六人,收橐駝戰馬頗眾,因降隴逋、公立、馬頗三大族。會契丹遣使送女妻其少子董 氈,乃罷兵歸。
治平二年夏,羌邈奔及阿叔溪心以隴、珠、阿諾三城叛諒祚歸廝囉,廝囉不禮,乃復歸 諒祚,請兵還取所獻地,諒祚不之罪,為出萬餘騎隨邈奔、溪心往取,不能克,但取邈 川歸丁家五百餘帳而還。廝囉其年冬死,年六十九,第三子董氈嗣。
董氈母曰喬氏,廝囉三妻。喬氏有色,居歷精城,所部可六七萬人,號令明,人憚服之 。方董氈少時,擇酋長子年與董氈相若者與之遊,衣服飲食如一,以此能附其眾。董氈 自九歲廝囉為請於朝,命為會州刺史,而喬氏封太原郡君。其二妻皆李立遵女也,生瞎 氈及磨氈角。立遵死,李氏寵衰,斥為尼,置廓州,錮其子瞎氈。磨氈角結母黨李巴全 竊載其母奔宗哥,廝囉不能制,磨氈角因撫有其眾,李氏以寶元二年恩賜紫衣。磨氈角 亦累奉貢,初補嚴州團練使,後以思州團練使卒,所部立其子瞎撤欺丁,李氏懼孤弱不 能守,乃獻皮帛、入庫廩文籍於廝囉,廝囉因受之。嘉祐三年,命欺丁為順州刺史。瞎 氈居龕谷,屢通貢,授澄州團練使,先卒。子木征居河州,母弟瞎吳叱居銀川。
廝囉地既分,董氈最強,獨有河北之地,其國大抵吐蕃遺俗也。懷恩惠,重財貨,無正 朔。市易用五穀、乳香、○砂、罽毯、馬牛以代錢帛。貴虎豹皮,用緣飾衣裘。婦人衣 錦,服緋紫青綠。尊釋氏。不知醫藥,疾病召巫覡視之,焚柴聲鼓,謂之「逐鬼」。信 咒詛,或以決事,訟有疑,使詛之。訟者上辭牘,藉之以帛,事重則以錦。亦有鞭笞杻 械諸獄具。人喜啖生物,無蔬茹醯醬,獨知用鹽為滋味,而嗜酒及茶。居板屋,富姓以 氈為幕,多並水為鞦韆戲。貢獻謂之「般次」,自言不敢有貳則曰「心白向漢」云。其 後,河州、武勝軍諸族寖驕,閉于闐諸國朝貢道,擊奪般次。詔邊將問罪。已而董氈遣 使奉貢入謝,上慰納焉。
初,廝囉死,董氈嗣為保順軍節度使、檢校司空。神宗即位,加太保,進太傅。熙寧元 年,對其母安康郡太君,以其子藺逋比為錦州刺史。三年,夏人寇環慶,董氈乘虛入其 境,大克獲。賜璽書袍帶獎激之。王韶既定熙河,其首領青宜結鬼章寇河州踏白城,景 思立死焉,帝命邊臣招來之。十年,以鬼章及阿里骨皆為刺史。董氈貢真珠、乳香、象 牙、玉石、馬,賜以銀、綵、茶、服、緡錢,改西平節度使,遣供奉官郭英齎詔書、器 幣至其國。
方鬼章犯境時,列帳訥兒溫及祿尊率部族叛附之,既來降,又陰與董氈通。元豐初,詔 知岷州種諤集酋長斬之,以妻女田產賜降將俞龍珂。二年,遣景青宜黨令支貢方物,以 令支為珍州刺史,賜董氈錢萬緡,銀綵千計。三年,邈川城主溫吶支郢成及叔溪心、弟 阿令京等款塞,以郢成為會州團練使,溪心內殿崇班,令京西頭供奉官,餘族人皆殿直 奉職。
四年,王師討夏,會其兵。董氈遣酋長抹征等率三萬人赴黨龍耳江及隴、朱、珂諾,又 集六部兵十二萬,約以八月分三路與官軍會。帝以其協濟軍威,事功可紀,由常樂郡公 進封武威郡王,鬼章、阿里骨、黨令支皆團練使,心牟欽氈、阿星、李叱臘欽為刺史。
夏人欲與之通好,許割賂斫龍以西地,雲如歸我,即官爵恩好一如所欲。董氈拒絕之, 訓整兵甲,以俟入討,且遣使來告。帝召見其使,使歸語董氈盡心守圍;每稱其上書情 辭忠智,雖中國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過如此。知邈川事力固不足與夏人抗,但欲解散其 謀,使不與結和而已,故終不能大有功。
哲宗立,加檢校太尉。元祐元年,卒。藺逋叱已死,養子阿里骨嗣。
阿里骨本於闐人。少從其母給事董氈,故養為子。元豐蘭州之戰最有功,自肅州團練使 進防禦使。董氈病革,召諸酋領至青唐,謂曰:「吾一子已死,惟阿里骨母嘗事我,我 視之如子。今將以種落付之,何如?」諸酋聽命。既嗣事,遣使修貢。
元祐元年,以起復冠軍大將軍、檢校司空為河西軍節度使,封寧塞郡公。里骨頗峻刑殺 ,其不下遑寧。詔飭以推廣恩信,副朝廷所以封立、前人所以付與之意。二年,遂逼鬼 章使率眾據洮州。羌結藥密者使所部怯陵來告,里骨執怯陵,結藥密懼,攜妻子南歸。 鬼章又使其子結瓦齪入寇,心牟欽氈、溫溪心不肯從,詔以二人為團練使。八月,鬼章 就擒,檻送京師;尋赦之,授陪戎校尉,遣居秦州,聽招其子以自贖。
明年,里骨奉表謝罪。詔熙河無復出兵,許貢奉如故,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其 廓州主魯尊欲焚拆河橋歸漢,熙州以聞。哲宗以里骨既通貢,不可有納叛之名,欲弗納 ,又封其妻溪尊勇丹為安化郡君,子邦彪籛為鄯州防禦使,弟南納支為西州刺史。鬼章 死,詔焚付其骨。
紹聖元年,以師子來獻。帝慮非其土性,厚賜而還之。三年,卒,年五十七。瞎征嗣。
瞎征,即邦彪籛也。以紹聖四年正月為河西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寧塞郡公。性嗜殺, 部曲睽貳。大酋心牟欽氈之屬有異志,忌瞎征季父蘇南黨征雄勇多智,共誣其謀逆,瞎 征不能察而殺之,盡誅其黨,獨籛羅結逃奔溪巴溫。
溪巴溫者,董氈疏族也,自阿里骨之立,去依隴逋部,河南諸羌多歸之。籛羅結奉溪巴 溫長子杓拶據溪哥城。瞎征討殺杓拶,籛羅結奔河州,說王贍以取青唐之策。已而溫入 溪哥城,自稱王子。
元符二年七月,瞻取邈川。八月,瞎征自青唐脫身來降。欽氈迎溪巴溫入青唐,立木征 之子隴拶為主。九月,贍軍至青唐,隴拶出降。以邈川為湟州,青唐為鄯州。二酋雖降 ,然其種人本無歸漢意。議者謂:「今不先修邈川以東城障而遽取青唐,非計也。以今 日觀之,有不可守者四:自炳靈寺渡河至青唐四百里,道險地遠,緩急聲援不相及,一 也;羌若斷橋塞隘,我雖有百萬之帥,倉卒不能進,二也;王贍捉孤軍以入,四無援兵 ,必生他變,三也;設遣大軍而青唐、宗哥、邈川食皆止支一月,內地無糧可運,難以 久處,四也。官軍自會州還者皆憔悴,衣屨穿決,器仗不全,羌視之有輕漢心,旦夕必 叛。」
閏九月,欽氈等果與青唐城中人相結,謀復奪城。山商諸羌亦叛。瞻遣將破之,戮結瓦 齪及欽氈等九人。青唐圍解而邈川益急,夏人十萬助之。總管王愍以死戰固守,乃得兔 。贍棄青唐歸,巴溫與其子溪賒羅撒據之。朝論請並棄邈川,且謂董氈無後,隴拶乃木 征之子、唃廝囉嫡曾孫,最為親的。於是以隴拶為河西軍節度使、知鄯州,封武威郡公 ,充西蕃都護,依府州折氏世世承襲。尋賜姓名曰趙懷德;其弟邦辟勿丁瓦曰懷義,為 廓州團練使、同知湟州;加瞎征檢校太傅、懷遠軍節度使。
三年三月,懷德及所降契丹、夏國、回鶻公主入見,各賜冠服,退易之,於邇英閣前後 立班謝,賜食於橫門。徽宗命輔臣呼與語,問何以招致溪巴溫,對曰:「譬如乳牛,繫 其子即母須來,繫其母即子須來。俟至岷州,當遣人往諭,使之歸漢。」遂與瞎征俱還 湟州。溪賒羅撒謀襲殺懷德,懷德奔河南。瞎征不自安,求內徒,詔居鄧州。崇寧元年 ,卒。三年,王厚復湟、鄯。懷德至京師,拜感德軍節度使,封安化郡王。
趙思忠即瞎氈之子木征也。瞎氈死,木征不能自立,青唐族酋瞎藥雞囉及僧鹿遵迎之居 洮州,欲立以服洮岷疊宕、武勝軍諸羌。秦州以其近邊,逐之,乃還河州,後徙安江城 ,董氈欲羈屬之,不能有也。母弟瞎吳叱,別居銀川聶家山,至和初,補本族副軍主。 嘉祐中,為河州刺史。王韶經略熙河,遣僧智緣往說之,啖以厚利,因隨以兵;前後殺 其老弱數千,焚族帳萬數,得腹心酋領十餘人,又禽其妻子,皆不殺。遂以熙寧七年四 月舉洮、河二州來降,賜以姓名,拜榮州團練使。封其母郢成結遂寧郡太夫人,妻包氏 威寧郡君。弟董谷賜名繼忠,補六宅副使,結吳延征賜名濟忠,瞎吳叱曰紹忠,巴氈角 曰醇忠,巴氈抹曰存忠;長子邦辟勿丁瓦曰懷義,次蓋瓦曰秉義;皆超拜官。以思忠為 秦州鈐轄,不蒞事,而乞主熙河羌部,經略司以為不可,詔以二州給地五十項。後遷合 州防禦使,卒,贈鎮洮軍節度觀察留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