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考古網
2012年6月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陝西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殷墟寶藏――商王都珍寶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隆重開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副局長劉雲輝、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黨委書記馮庚武、副館長馬振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周萍、陝西省文物信息中心主任徐進、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院長趙強、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龐亞妮、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漢陽陵博物館館長晏新志等100多人,在今天這個中國文化遺產紀念日,興致勃勃地出席了開幕式並參觀展覽。展覽開幕式以酒會的形式進行,由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主持,馮庚武、王巍、趙榮先後致詞。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年前後,由第20代商王盤庚將都城遷至『殷』(今河南安陽),此後250餘年直至亡國,商都不再遷徙,這裡成爲商王朝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的都邑,後來稱之爲殷墟。
自清末以來,殷墟不斷有商代文物出土。1928年,中國政府第一次派學者前往殷墟,揭開了殷墟科學發掘的序幕。殷墟的考古成果,完全證實了司馬遷所記錄的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商代青銅文明的總結和集大成。規模宏大的王陵、功能齊全的居民點、分工明確的手工業作坊,體現出氣勢恢宏的王都景象。發達的天文律法、清晰的記時制度、四合院、青銅器、甲骨文,代表了商文明最燦爛輝煌的部分。
2006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以殷墟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的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以及其無可爭議的真實性、完整性,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確認了殷墟作爲人類文化遺產精華的國際地位。
殷墟的一系列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燦爛輝煌的商代文明,也使得殷墟成爲中國考古學的『聖地』,是世界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
爲了向社會公眾展示璀璨的商代文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陝西歷史博物館以新中國殷墟考古60年成果爲主題,推出一個集商代晚期的商王室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精品爲特色的『殷墟寶藏――商王都珍寶展』。
本次展出的文物有133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陽殷墟考古發掘出土的珍品精選,如重達117.5千克的『司母辛鼎』、跪坐玉人、龍形玉i、刻辭甲骨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文物是商王朝王室的遺珍,一級文物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集如此眾多的商王室珍品來陝西西安展出,這是第一次。
這次『殷墟寶藏――商王都珍寶展』展出的文物,是高度發達的商文明的物證。通過這些造型優美、工藝精湛的青銅容器、圓雕玉器、骨角器、陶器等文物,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青銅鑄造、玉器雕琢、骨角器製造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可以說達到了當時世界同類工藝的頂峰。不僅如此,商代的甲骨文、宗教祭祀、藝術創造、政治制度、農業生產、交換和貿易等,也都相當發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商文明是公元前兩千紀後半世界上最爲傑出的文明之一,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殷墟寶藏――商王都珍寶展』,將使觀眾近距離的品味商代文物精品,感受殷商時期中國的禮制制度,親眼目睹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領略商王都的霸氣風采,品味商人的精彩生活,體驗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與燦爛輝煌。
『殷墟寶藏――商王都珍寶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將展至2012年9月上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