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3|回復: 0

[史學]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7-5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日报
再说文化母题。母题(motif)是一个外来词,一般认为是指“一种反复出现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因素,是为了揭示和描述民间叙事作品存在着各种类型化现象而形成的一个术语”,“它以类型化的结构或程式化的言说形态,反复出现于不同的文本之中;具有某种不变的,可以被人识别的结构形式或语言形式。” 在传统文化领域,从雅文化中“秦关汉月”的咏史诗作、俗文化中“楚汉相争”之类的讲史说唱话本,到历代戏曲中《霸王别姬》等名作,两汉史学所记载的史事,成为千余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母题和创作资源。
“咏史诗”是传统诗歌中一种源远流长的体裁。取材于秦汉的历代作品不胜枚举,其中的大宗主题是吟咏王朝兴废,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墟,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还有一类主题是咏叹人才遭际,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再如感慨昭君和亲命运的,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还有追怀汉朝鏖战北疆的,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凭吊秦汉史迹,抒发王朝兴亡、世事沧桑的历史感慨,表达扬善除恶的社会理想,鞭挞黑暗暴政,企盼开明盛世,是这些咏史之作最常见的主题。在咏史诗中,秦朝君臣多充当了残民以逞的反面教员,而汉史则被寄托盛世之治的社会憧憬;在不少作品中,秦汉也被用来作为影射批评当下政治与社会问题的标的。
在俗文化领域,两汉史事则成为历代民间文艺的重要母题。在敦煌唐文献残卷中,就发现有俗讲、变文等话本,这是流行于唐代以来寺院中的说唱体作品。其中有不少取材于西汉立国传说的变文词文,如《大汉五年季布骂阵词文》等。这些话本塑造了大义凛然的王陵母,聪明机智的季布,豁达大度的汉王刘邦,暴虐无道的霸王项羽。近年来,专家学者从俄国收藏的敦煌文献中,又发现了《汉王与张良》故事残卷以及《汉将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等。据唐人著《乐府杂录》载,当时的俗讲大家文淑讲唱时“听者填咽寺舍”。这类作品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唱秦汉故事,化典雅为通俗,变雅言为俗语,使历史从庙堂走向民间。
宋元以降,在城镇的勾栏、瓦舍中,小说、讲史等新兴的文化样式不胫而走。讲史的特色是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语言以讲说为主,半文半白,叙事中常常穿插奏章、诗词等。北宋的讲史,主要有说《汉书》、《三国志》、《五代史》三种。讲说《汉书》是其中风行的题材之一,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丁集卷三中记述道:“四人同出嘉惠门外茶座中坐,见幅纸云:‘今晚讲说汉书’。”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诗作云:“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听者入情入戏,为古人担忧的情状跃然纸上。至今,尚存有宋版《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吕后斩韩信》和《三国志平话》。到了明代,形成章回长篇演义体小说,如《西汉演义》、《按鉴全汉志传》等。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汉末逐渐拉开帷幕的三国风云,很早就引起后世文人的关注,经过历代文人的艺术加工和社会传播,最终结晶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衍生出一系列三国戏曲,蔚成大型文化成果。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