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8|回覆: 0

[史學] 屈原的『吃貨』生涯:創作楚辭不忘提及各種美食(2)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7-13 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看世界
餐桌上的西方來客
在中國的食物裏,外來的品種分為『胡』字輩、『番』字輩、『洋』字輩,其實也側面反映了中國人的口語變化:『胡』系列大多為兩漢兩晉時期由西北陸路引入;『番』系列大多為南宋至元明時期由『番舶』(外國船隻)帶入;『洋』系列則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記得某年金鷹電視節,主持人之一的胡瓜自報家門:『我是胡瓜。』另一個主持人汪涵說:『我是黃瓜。』其實,黃瓜以前真的叫胡瓜:它是一種家常菜,卻被各大菜系吸收。理由很簡單,它資格夠老,因為它自兩漢時就已引入中國,所以幾乎很少有人把它作為外來作物來對待。黃瓜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熱帶雨林,據說最早是由張騫把它的種子從西域帶到了中原。從此之後,黃瓜就與中原飲食密不可分了。
按照【齊民要術】的說法,張騫還從大宛得到了『油麻』,在當時也被稱之為『胡麻』,『油』通『脂』,因故又被訛傳為『芝麻』。張騫帶來的更有名的則是『西瓜』、『胡桃』和『葡萄』,葡萄酒也是在那時傳入的,而且相當名貴,蘇東坡後來有一句詩:『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說的就是有個叫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賄賂東漢末年『十常侍』中的張讓,當即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來,因為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一再歌詠,胡姬和葡萄酒成為了唐代酒肆中的亮麗風景。
在隋唐時引入中國的食物裏,最風光的是萵苣,其種據說是隋政府用重金從西域處求得,故民間傳為『千金菜』,葉用萵苣又稱春菜、生菜,莖用萵苣又稱萵筍、香筍。
唐朝的水果市場已經十分豐富,主食的烹飪方式也開始發生變化。唐朝最有名的『胡餅』或烤、或炸、或煎、或蒸,餡料有肉類、水果、胡麻,大的有以一斤羊肉做餡的『巨胡餅』,小的有小芝麻餅『巨勝奴』,這可能受西北民族的影響很大,甚至可能傳自阿拉伯帝國,直到現在,我們仍可以在新疆的饢上發現胡餅的影子。
西北民族的烹飪技術也因此影響中國,在首都長安,唐朝人能像現代人去吃拉丁烤肉一樣吃到整隻的羊、鹿,廣式的燒臘大概都是由此衍生來的。這些菜要用大容器裝,這又引起了中原民族進食方式的巨大變化:還記得【鴻門宴】裏眾人一張小桌一份菜吧,那種方式在吃大餐的時候已經用不着了,畢竟少有誰的飯量和樊噲一樣,一個人吃一整條豬腿。中國人也就此告別了一人一個食盒的分餐制。
餐桌在變,美味不變
毫無疑問,明朝末年引入原產於墨西哥的辣椒,對中國飲食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後來的川菜和湘菜在此發軔。也許那時候的人怎麼也想不到,就這麼一種讓人無法忍受的調味品居然能對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辣椒強烈的刺激着人們舌尖的味蕾時,也將豪爽而潑辣的性格注入了中華飲食,甚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性格。
有趣的是,在明朝,辣椒發起地是江浙和兩廣,被川湘菜接受則要到清乾隆年間。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
在辣椒進入中國以前的漫長歲月,除了蒙古人讓牛羊肉更加普及發揚光大,中國人的飲食變化相對不大。以辣椒為代表的明末餐桌大爆炸,中國人迎來了最豐富味覺盛宴,現代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幾乎都是這個時候突然降臨的。
萬曆年間西方人從南美洲帶來的番薯(紅薯)這同樣是一種神奇的作物,雖然它毫不起眼,似乎對中華飲食文化也無影響,甚至是難登大雅之堂。但是,番薯的引進卻真正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番薯使得中國南部山區得以開發,不能種植水稻的山地得以遍種番薯。高產的番薯在饑荒之年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了無數中國饑民。清朝開始的人口膨脹可以說正因為紅薯為代表的中堅力量。同樣的還有來自南美洲的玉米:玉米作為蔬菜的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的糧食作物。在養育了眾多人口以外,玉米是全世界動物飼料的主要原料。在中國的一些方言裏,玉米被稱之暹羅米,暹羅是泰國的舊稱,可見它很可能是從東南亞傳入中國的。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