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4|回覆: 0

[史學] 屈原的『吃貨』生涯:創作楚辭不忘提及各種美食(1)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7-13 1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看世界
周朝人吃什麼
用現代流行語來說,屈原很可能是個吃貨。在沒有微博的年代,即使在一部神神叨叨的【招魂》裡,他也不忘在描述完天堂地獄之後直奔吃的主題:在大米、小米、黃粱等主食之外,肥牛蹄筋又軟又香,有酸苦風味調製的吳國羹湯,燒甲魚、烤羊羔還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鵝、燜野雞、煎肥雁和]鶴,還有滷雞和燉龜肉湯。而在【大招》裡,他還提到了豬肉醬、狗肉乾、烤烏鴉、蒸野雞、煎鯽魚……
但忍住口水:別忘了,那是公元前3世紀。齊桓公征討山戎帶回來的大蔥才剛剛以新事物的面孔在流行着,而被稱為『南夷之姜』的生薑還是調味品中的非主流,而蒜呢,還要等張騫從西域帶回來,胡椒、香菜、茴香、芝麻、辣椒都沒有。用膳完畢的屈原想吃一盤水果:然而,西瓜、葡萄、香蕉都沒有、就連最常見的蘋果也沒有,吃貨屈原只好拿着兩顆酸酸的李子,蹲在一邊的牆角:因為那時還沒有凳子。
如果要在3000年以前的周朝拍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很可能單是【主食的故事】就沒什麼好說的。那個時候,小麥還是稀有品,相當于洋快餐。在【詩經》裡,對於這種外來物種,人們如此寫道:『貽我來牟,帝命率育。(偉大的上蒼賜給我們來(小麥)和牟(大麥),叫我們進行繁育。)』可見,小麥和大麥在周朝人眼中,是外來的額外贈許。
周朝人吃的主食是小米(稷)和黍,黍到現在已經不再重要,但在東漢的時候還是好東西,廬江太守範式曾經殺雞煮黍善待其好友張劭,而唐朝大齡文藝青年孟浩然一句『故人具雞黍』,令吃它的人變得特別有復古范。
所謂的『五穀豐登』里,除了黍和稷起源於黃河流域,稻、麥(小麥)和菽(大豆)三種里,水稻是南方百越族先民的功績,而小麥是西北少數民族的創造,大豆則是山戎的手筆,因為古時大豆稱『戎菽』,名字上面就已刻上民族的標記。
山戎是匈奴的一支,春秋時期,山戎活躍於河北的北部,曾對燕、齊等國構成嚴重威脅。西周初年,『戎菽』是山戎給予周王朝的貢品,可見當時大豆還沒被普及。直到春秋初年,齊桓公北伐山戎,『戎菽』和大蔥(當時稱為冬蔥)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中原。『戎菽』很容易栽培,迅速推廣,戰國前後與粟並列成為中原人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但身在南方的屈原似乎對它忽略無視。
大豆的油脂含量高,但人們似乎也對它熟視無睹,古代的中國人似乎喜歡動物油。就連批評苛政的時候,也要用到『搜刮民脂民膏』,『膏』在漢字裡最初單指豬油,而『脂』在古漢語中專指牛羊油。
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國人不吃羊肉,對牛肉興趣也不算太大,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對中原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羊肉成了肉類第一原料,涮羊肉這一北京名菜,似乎歸根於多年後蒙古人的大力推廣,而那時狗肉才是王道,樊噲即是狗屠,東漢末年的外戚大將軍何進,也是殺狗的好手。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