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中国网 一
秦王朝说强大是真的强大,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说脆弱是真的脆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对秦王朝成功和灭亡的原因,古今有很多分析,以贾谊《过秦论》最为中肯。贾谊指出: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国强大的原因很多,如地理的优势,变法的作用,战争策略的正确,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当时的天下大势,春秋战国,战乱不断,天下疲弊已久,人心向往统一。秦国的统一追求,与这个大势的势头方向相同。
不过,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统一有多种形式,儒法两家的统一性质截然不同。(详见《君主制之思---兼论统一的模式和善恶的传染性》)。法家统一之后,“元元之民”不仅无法“安其性命”,反而更要丧性失命。
当然,这是不能苛责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具备“择法之眼”。多数文化人亦浑浑噩噩,“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非为是,以凶为吉。”“驱逐樊笼陷阱之中却不自知避也”,何况一般民众?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绝大多数人只有亲自领教了暴政的厉害,才能觉悟法家统一的可怕。于是,时移势易,人心大变,天下大势随之而变。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可以用贾谊一句话概括:“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统一天下,结束持之以久的战乱,本来形势很好,威望很高,但秦始皇仁义不施,反而焚书坑儒,暴虐天下,让民众活得比战乱时代更加悲惨;二世又不能改其错误,改邪归正,终致国覆族灭。秦朝的兴亡,充分说明道德对家国和政治的重要,说明“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道理。
秦王朝乘势而兴,缺德而亡,这是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汉初叔孙通、陆贾等人探寻关于秦灭亡原因,也是归结于此。杜牧《阿房宫赋》在文末说:“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其观点与贾谊们一脉相承。
二
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指的是一般过错或罪恶,如果是死罪,一旦犯了,就要被判处死刑,丧失了改的机会,放下屠刀还是地狱。一个政权也一样。焚书坑儒之后,秦王朝就走上了灭亡的不归路,想改良都不行了,即使回头不再是岸。
法家反孔反儒。秦王朝自秦孝公重用商鞅以后,儒家就一直被边缘化,但都不像秦始皇那样疯狂。而秦始皇反儒也有个过程,力度是逐步增强的,到焚书坑儒才达到高潮。这之前,朝廷上有不少儒生,虽不受重用,但在朝廷中亦有一定的话语权。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秦博士七十人掌通古今”;《汉艺文志》:“儒家有《羊子》四篇,凡书百章;名家四篇则《黄公》。黄公名疵,复作秦歌诗。二子皆秦博士也。”京房称:“赵高用事,有正先用非刺高死。”孟康曰:“姓正名先,秦博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