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5|回復: 0

[史學] 孔子嫡传后人之谜:为何不在山东曲阜却在浙江?(3)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2-8-3 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网
鉴于孔子后裔中的“嫡长世系”(即嫡长孙)在衢州鲜为人知的现实,一位知名学者,国内某著名博物馆馆长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儒学研讨会上,对孔祥楷说:曲阜的衍圣公及后之奉祀官是孔洙让爵后,源于元明清三代皇帝的封授,今天享受着很高的政治待遇,而在衢州的孔子嫡长系子孙却一度被历史遗忘,后虽复爵,政治待遇却大相径庭。因此,他郑重地建议孔祥楷,将孔氏南宗的历史及自己履历写成一份书面材料,他可以送交全国政协。
孔祥楷淡然一笑,说:“谢谢了!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1993年春,衢州市委经与国家冶金部、中国黄金总公司多次协商,终于将阔别家乡三十八年的“南宗末代奉祀官”孔祥楷迎回故里。
“衍圣弘道”致南宗中兴
孔祥楷回来了。为中兴南宗、弘扬儒学、效力家乡、振兴家乡,已过“知天命”之年回衢的孔祥楷,先后担任衢州市市长助理、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现任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
曾有人认为孔祥楷回归于南孔而言,只是多了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已。而富有思想和才情的孔祥楷注定不愿意也绝不可能被符号化。
正是他的归来,使历届衢州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孔氏南宗家庙的建设。1996年,孔氏南宗家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8年,衢州对孔府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搞清了明清两代家庙西轴线及孔府各建筑的规模、规制及变迁。随即,孔氏南宗家庙西轴线及南宗孔府复建工程正式动工,同时恢复孔府后花园。如今占地达14000平方米、位于市中心的孔氏南宗家庙及孔府孔园,令人叹为观止。
回故里就是为了圆一个梦。最大的“梦”,当然也包括恢复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孔氏南宗家庙祭孔大典。
200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衢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此次“祭孔”,市委市政府采纳了孔祥楷建议,确定“当代人祭孔”作为孔氏南宗家庙祭礼的定位,由社会各界公祭。孔祥楷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整个“公祭”议程:改“太牢”为五谷;采摘家庙里的古银杏叶和古柏树叶系以黄丝带,取代贵宾胸签上的鲜花;以字斟句酌的《祭文》和他亲自作曲的《大同颂》为结束;节徽、胸牌、纪念邮册等都由他亲自设计。难怪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刘蔚华教授说,祥楷,你开创了一个祭祀新仪式。
美国学者司马黛兰女士代表海外儒学界专门致信祥楷先生:“在祭孔改革这个历史大课题前,你们的行动最有权威性,你们的行动最有影响力,你们的行动最有示范性……你们排除了华丽的服饰和舞蹈,删去了孔子牌位上‘神位’二字,堪称大手笔。孔子是人,不是神!现在是还孔子人本位的时候了。”
时隔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等团体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世界各地的三十余家孔庙一起参与,盛况空前,影响至巨。中央电视台用三个小时的特别节目向全球直播……
随着几届祭孔大典的成功举行,随着南宗知名度的扩大,孔氏南宗迎来了“中兴”盛况。
1993年,山东曲阜市党政代表团来了,远在香港的孔氏北宗第77世孙孔德墉先生来了,日本大阪企业界《论语》普及会一行25人也来了。
1994年1月,曲阜文管会孔祥林陪同日本儒学学者山浦启荣先生首次访问衢州孔氏家庙。这次重逢,与孔祥楷“泗浙同源”的思想更是产生强烈共鸣,他挥毫题词:“南北一脉”。
1995年9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在衢州举行“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全国十七个省市孔庙代表,以及“越南赴中国参观孔庙团”成员参加了会议。
1997年,国务院公布衢州市孔氏南宗家庙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青青竹林,散落着诸贤的身影。海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慕名来到衢州,在孔氏南宗留下了足迹。
参悟圣祖的一脉嫡传
对南宗家庙来说,孔祥楷的归来,其意义今天看来怎么说也不过分。尤其是时下的国学热,他的回归已变成另外一个符号,使南孔迅速清晰起来,也让“圣人之后”的嫡传形象清晰起来。
有件事情或许值得载入史册:修缮后的家庙大成殿,孔夫子像前的牌位如何题写?许多人的意见是按旧例,即“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沉思良久,孔祥楷说:“夫子说‘祭神如神在’,可见孔夫子并不认为有‘神’,连孔夫子都不认为有神,那他自己会是神么?所以,此处牌位不应写‘神’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样一改,就恢复了孔子凡人的身份,孔子是人不是神。事后,一些著名儒学家交口称赞。孔祥楷之所以这么改,当然不是即兴之作,他说,我前后思量了三年!因为他从思想深处反对把儒学说成儒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