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7|回復: 0

[史學] 古代农民如何改变二等公民身份(2)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8-7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凤凰网
第三种办法是读书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今天的口号,古代农民其实也是知道知识是有力量的,起码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可有效改变二等公民的身份,完成向士的华丽逆转。但是,读书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或条件,在古代不是一般人就能读书的。尽管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可是,农民真正获得读书资格的时间,足足延后了一千多年,即隋代科举制的出现,逮至宋代县学的普及。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农民,这一点毋庸置疑。
科举制未出现之前,读书人也是士,无论他们是否做官,并不影响他们士的身份,原因就在于他们之所以可以读书,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门阀世族出身,对书本或知识存在垄断,而农民则无书可读。因此,在这之前,出现过萤囊照书、凿壁偷光、集萤映雪等许多农家子弟刻苦求学的故事,他们一旦读书有成,即可成为士,受到社会的尊重,哪怕他们并不稀罕做官,二等公民的身份必会得到改变。
科举制出现后,读书人的身份有所下降,特别是宋代以后,人人可以读书,只要有条件,农民也可以成为读书人,身份的转换显得很容易,但不确定。因为读书人需要考取功名,才能完成彻底的转换,否则就如孔乙己那样被人瞧不起,而范进中了举,杀猪的老岳父随即前倨后恭了,道理就在于此。但总体而言,读书人的身份依然远高于农民,如有个成语叫“耕读传家”,家里有读书人,可称为书香门第,开明士绅等等,离士的身份很近,比单纯的农民显得尊贵。
第四种办法是科考
我们知道,北宋末期,州县办学开始普及,南宋中期以后,私人办学也开始如火如荼,学馆、村校林立,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兴起,促成了族塾义学的兴盛。农民有书可读,成为读书人,但二等公民的身份并未得到改变,此时,参加科考取得功名就成为身份改变的分水岭。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宋代以后的各代均出现过凭借科考鲤鱼跳龙门,一举改变身份的农家子弟。
如明代海瑞,其祖上曾做过知县,算官绅之后了。但其父海瀚仅中禀生,即秀才,跟孔乙己差不多,也就是说,海瑞家最多算“耕读传家”,若不能中举,海瑞的农民身份恐怕不能得到改变。好在海瑞后来中举了,跻身公务员队伍,做了福建南平县教谕。
再好比范进这位文学典型,中举前常被杀猪的岳父骂“撒泡尿照照自己”,中举后呢,立马成为“老爷”了,为何?因为举人就是功名,有了做官的资格,二等公民变成一等公民了。
第五种办法是造反
这比较极端和血腥,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还是可以说一说,就史论事而已。
不是有句成语嘛,叫“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多如牛毛,成功者却是了了,但一旦成功,农民的身份就会彻底改变。如刘邦成功了,许多跟随他起义的农民,最终转换了身份,成为贵族;朱元璋成功了,徐达、常遇春等农民的儿子一下子做了名垂青史的人物。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方面的描述,如宋江起义后被招安,一帮子农民、渔民出身的人被朝廷封了官爵,等等。
二等公民与一等公民,在身份地位上的等级对立,是人类社会的通病,其身份的转换也普遍存在,不以时间、历史、制度和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今日之先进的欧美也发生民众游行向政府示威,就显得不可理解。
古代的士,若违法犯罪,在不能得到赦免的情况下,同样会沦为贱民,哪怕是贵为皇族后裔,被贬被废的大有人在。而作为二等公民的农民,通过上述五种办法,同样也可以升格为一等公民。
因此,在任何时期,都不要歧视农民或农民工,要不然,你会犯大错误的。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训昭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