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4|回覆: 0

[史學] 秦漢隋唐現象論略(3)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8-9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求是理論網
五、漢唐初年治國方針的清靜無為與借武修文
漢、唐的創立者們在建國初年都提出了清靜無為的休息政策和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針。
西漢初年,奉高祖之命總結『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的陸賈深刻地指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新語・無為】)。因此,為國者只有以柔道治國,才能獲得長治久安,即所謂『懷剛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長』(【新語・輔政】)。漢初的黃老無為之治,持續長達七十餘年,歷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至武帝統治初年,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唐代武德初年,李淵就提出了『安人靜俗』的施政方針(見【全唐文】卷一【閱武詔】)。李世民即位後,進一步提出『偃武修文』的治國方針。他還以養病喻治國:『治國與養病無異也。病人覺愈,彌須將護,若有觸犯,必至殞命』(【魏鄭公諫續錄】)。對國家在恢復時期的脆弱性有着清醒的認識。唐初還制定了嚴禁大興土木的法律,規定『諸非法興造及雜徭役,十庸以上坐贓論』(【唐律・非法興造】)。此外,凡起人功,都必須向尚書省上報所使用人力的多少,否則也要『計所役人庸,坐贓論減一等』。使清靜無為由方針、綱領完善成為制度與法規,從而也取得了其它封建王朝難以企及的巨大成功。
縱觀中國封建社會建立在戰火廢虛上的歷代王朝,建國初期都程度不同地實行過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政策。但是,由於漢、唐上承秦、隋暴政所導致的社會經濟的極度凋弊,加上最高統治階層能夠在理論上對前朝之弊作出客觀的總結和反思,在行動上又能較為嚴格堅決地予以執行,遂使漢、唐初期的無為而治不僅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還導致了中國封建時代兩對治世典型與盛世典範的出現。
六、封建治世的兩個典型: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
封建社會國祚延續較長的王朝,都會在其早期發展階段出現一次所謂的『治世』。在歷代的『治世』中堪為典範、最為後人稱道的又當屬西漢的文景之治與唐的貞觀之治。
作為封建治世的兩大典型,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在諸多方面又存在着驚人的相似。
首先,最高統治者都大力提倡節儉自律。史載漢文帝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漢書・文帝紀】)。露台之建,因為所耗約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便被文帝堅決罷去。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多次拒絕為他修造樓台館閣,生前還將自己陵墓安排好,『因山為陵,容棺而已』(【資治通鑑】卷194), 以防子孫的厚葬浪費。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崇飾宮宇,游賞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貞觀政要・儉約】)。在他的帶領下,貞觀時期的大臣,也都以節儉為榮。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