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3|回覆: 0

[中醫養生] 夏季也需防中風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8-31 08: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中風為中醫四大難證之首,多見中老年人,四季均可發病,臨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僅以口眼歪斜為主症,又稱腦卒中,相當於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疾病。
  中風發病時間有規律性,一年之中發病高峰期為冬季;然而臨床所見夏季中風發病也不少見。
  為什麼夏季也易發中風,應該怎樣預防夏季中風呢?本報記者採訪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二科主任滕秀英。『夏季中風與時令密切相關,預防應順應時令,從飲食起居、情志、體育鍛煉等方面做起。』滕秀英告訴記者。
  保護脾胃預防腹瀉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強調脾胃健全則正氣充足,不易感受外邪而患病。脾喜燥惡濕,夏季雨水較多,濕氣較重,濕易困脾胃,而致脾陽不振。此時若兼有飲食起居不慎,如受涼、飲食不潔、過食寒涼,更傷脾胃而易發生腹瀉。腹瀉會帶走體內大量水分,使體內水量不足,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血中物質易形成微小的血栓附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中風。所以,要注意保護脾胃。脾開竅於口,飲食與脾胃有密切關係。這就需要從飲食方面保護脾胃。要注意飲食衛生,保證清潔飲食;飲食有節制,不過飢過飽;飲食結構合理,不過食寒涼或刺激性食物。另外,脾在志為思,思慮過多也易傷脾,故要避免思慮過度。
  降溫消暑防傷津液
  暑乃夏之主氣,其性炎熱、升散。津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暑邪發散,致腠理開泄而多汗。汗出過多則傷津耗氣。正常情況下,人在傷津後經反饋調節會口渴飲水,補充丟失的水,但老年人口渴中樞和體溫調節功能退化,失水時不會產生明顯的口渴感,於是常不喝水,就會造成體內缺水。『津血同源』,津液耗傷,則血亦虧少,血液濃縮,血行不暢,易引發中風。故滕秀英建議夏季需注意降溫消暑,避免出汗過多,耗傷津液。炎熱時,儘量避免在陽光下暴露過久或劇烈運動。有效降溫解暑:保持室內涼爽,適時飲水,出汗多時及時補水,避免過度傷津,最好不渴時也常飲水,保證津液生成不乏源;同時可嘗試通過食療清熱解暑,養陰生津。
  調攝身心氣血通暢
  滕秀英指出,夏季與心氣相通應,心氣充沛則身體強健不易患病。心在志為喜,為神明之主,所以七情內傷首傷心神。心主血脈,心氣能推動血液運行。只有心氣充沛,血液才能在脈管中正常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若心神受損,心氣不充,經脈壅塞不通,則不能正常輸送血液,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濡養,嚴重時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情志病往往在夏季加重,更傷心神。因此,夏季調節情志十分重要,要避免過喜、盛怒、思慮過多、過度憂愁或驚懼,使心神安寧,心氣充沛,血行通暢。
  中醫養生重視根據時令來調攝身心,夏季陽氣最盛,故當『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滕秀英解釋,適當休息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適當勞作或體育鍛煉可增加人體新陳代謝,使筋骨強壯,關節通利,並能調節人的情緒,消除不愉快,達到氣機通暢,身心俱安。故夏季應儘量延長戶外活動時間,適當勞作或體育鍛煉,使人身心符合夏季陽氣隆盛的狀態,不易患病。
  滕秀英強調,以上三點是預防策略,可起到一定預防作用。但當中風發生時則應及時就醫。有時中風發生前有先兆,如一過性頭暈、肢體麻木或活動不靈、言語困難、昏昏欲睡、血壓異常等,識別這些先兆症狀,及早就醫可預防嚴重的中風發生。一旦發現這些先兆症狀時要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就醫,不可麻痹大意,釀成大患。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