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歷史網 *以嘉靖十六年前所征商稅為100。資料來源:【全遼志】卷3,【馬市抽分】;遼寧省檔案館藏【明檔抽分清冊】。
從上表可知,到萬曆年間,馬市商稅稅率,最多的要比嘉靖十六年前增加三倍。此外,明朝政府的官吏在馬市貿易中還要『強抑市價』[35],使女真族倍受經濟損失。如弘治十二年,『廣寧、開原、撫順三馬市,每遇夷人持馬,貂諸物來市,被勢家鎮守等官縱令頭目僕從減價賤市,十償三四,夷人受其挫勒,扦閱積久,懷怨殊深,往往犯邊』[36]。明朝官吏對女真族的掠奪,曾迫使他們多次起兵反抗,但結果往往遭到明朝官兵的鎮壓。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女真族後金國汗努爾哈赤率兵攻明之前,發佈『七大恨』以誓師。在『七大恨』中,努爾哈赤針對明朝遼東官兵橫行馬市,勒買人參,強征貂皮的掠奪行經,義正辭嚴地指出:『文武邊官,欺誑壅蔽,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力之機權;勢不使盡不休.利不括盡不已,苦害侵凌,於態莫狀』[37].所以,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政權對民族貿易的蠻橫干預,是阻礙民族貿易發展的羈絆。
第二是隨着馬市貿易的發展,交易商品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在明初女真族從馬市中輸入的商品主要是糧食、布匹等生活資料。到明代後期,女真族輸入商品中鐵製農具和耕牛佔有極大的比重。據遼寧省檔案館所藏明檔記載,女真族商民到鎮北關和廣順關馬市交易,幾乎每次都買耕牛和鏵子,有一次交易耕牛達八、九十頭,買回的鏵子達一千一百三十四件之多。在明代後期,由於女真地區農業的發展,還能輸出糧食等商品。如萬曆六年,建州女真在撫順馬市『換過麻布、糧食、馬匹等貨』[38]。與此同時,漢族仍在馬市中輸入大量的高級消費品,如人參、貂皮等。由於輸入的商品性質不同,對雙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就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說來,過多地輸入高級消費品,對漢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因為高級消費品的輸入,刺激了地主階級消費欲望的膨脹,加劇了其對農民和其他生產者的封建剝削使得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另一方面,社會財富過多地用於消費,必然減少積累,有礙社會生產的發展。女真族輸入大量鐵製農具等生產資料,是有利於生產發展的,對東北地區農業的開發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馬市貿易的發展是漢族與女真族之間經濟聯繫進一步加強的表現,反映了漢族與女真族社會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正在日益增強。正是由於經濟聯繫和相互依賴關係的發展,使女真族社會發展的進程完全離不開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