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0|回覆: 0

[醫藥臨床] 重視傷食研究 應對疾病譜變化(上)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2-9-10 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時代在變遷,醫學需發展,隨着疾病譜的變化,崇尚利用天然藥物潮流的形成,老齡社會的到來及健康觀的轉變,使得中醫藥學的優勢和特色越來越得以顯現。應對現今疾病譜的變化,加強研究新出現的疾病如傷食等,是歷史賦予中醫學新的使命。
  現代三大疾病與傷食密切相關
  近半個世紀以來,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已取代了傳染性疾病,成為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現代人所患疾病中大約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相關。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為主的慢性疾病現在已經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生活方式病也有人稱之為『富裕病』、『文明病』,主要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如不合理飲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和體力活動,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等,而傷於飲食是生活方式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現代社會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心腦血管病、腫瘤和糖尿病,飲食不節是其最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而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和吸煙等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易患因素。半個多世紀以來,本病在歐美國家發病率逐漸明顯增高,成為流行性常見病,近三十年來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飲食結構從以素食為主向高熱量飲食轉變,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現已躍居成為人類死亡的頭號殺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每年都在上升,許多惡性腫瘤與飲食有關,如食管癌、胃癌、結腸癌與飲食習慣和食物污染密切相關,吸煙是肺癌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酗酒也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糖尿病患者已超過4000萬人,其中以2型糖尿病為多,目前尚無根治的藥物。糖尿病雖是一個遺傳傾向顯著的疾病,但發病與飲食起居密切相關,過去我國民眾生活比較清貧,人們以素食為主,糖尿病發病率較低,而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用於增加膳食的開支也不斷增加,攝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減少,肥胖者增多,糖尿病患病率隨之攀升。由此可見,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均與傷食有着密切的聯繫。
  對於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病和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目前缺乏治本之策,探索防治這些疾病的更有效手段和方法是人類健康事業的當務之急。中國醫藥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整體醫學模式,『治未病』、『治病求本』、『三因制宜』、『藥食同源』等治療思想,對防治生活方式病顯示出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中醫學包涵着豐富的傷食理論和防治傷食病的經驗,中藥學蘊藏着逾萬種天然藥材和十萬多首治療驗方,把中醫藥學術經驗與當代人類健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探討當前疾病譜變化的內在要素,發揮中醫藥優勢,提出新理論,探索新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是中醫藥學『與時俱進』的歷史責任。
  傷食為百病之長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隨着現代疾病譜的變化,傳染性疾病已不再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而與飲食所傷關係密切的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已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還有許許多多的疾病也由飲食失節所致,所以說『傷食為百病之長』。
  傷食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傷食是指因飲食傷於胃腸而致食物不化的病證,如【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靈樞·小針解】說:『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狹義傷食臨床症狀顯而易見,通過『問診求因』、『審證求因』方法就能確立,治療也較為容易。廣義傷食是指因飲食不節所導致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的各種病變,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素問·通評虛實論】說:『消癉仆擊,偏枯萎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廣義的傷食多隱伏難明,變化多端,無處不到,可生痰、濁、濕、風、熱、寒、燥等病邪,可致痛、痹、眩、悸、咳、喘、嘔、隔、積、瘀、石、癢、癰等病症。廣義傷食可以通過『辨證求因』和『實驗檢測』來確定,因為大多數是慢性疾患,故治療也較為困難。
  許多疾病的發生與傷食相關,如消化系統的食管炎、食管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慢性結腸炎、結腸癌、急性胰腺炎、傳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膽囊炎膽石症等,與饑飽失常、進食習慣不良、飲食不潔、飲酒過度等關係密切;代謝性疾病中的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風、脂肪肝、低鈣血症、低血糖症等,均與飲食失宜相關;營養性疾病中的營養不良症、維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多與食物營養缺乏或吸收不良所致;呼吸系統的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與吸煙密切相關;心腦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與進食甘肥厚味和食鹽過多等有關;內分泌系統的性早熟、呆小病、缺碘性甲狀腺腫等,造血系統的缺鐵性貧血等,五官疾病的夜盲症、舌炎等,也多與飲食失常有關;過敏性疾病中的蕁麻疹、過敏性腸炎等常由食物過敏引起。可以說,『飲食內傷,百病由生』。
  傷食致病的新變化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味』,食物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是機體化生水谷精微及氣血精津、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條件。但是,飲食失宜,又常常成為重要的致病因素。當今存在着許多飲食導致的健康問題,如飲食結構失衡,飲食時間紊亂,食物烹調失度,食物嚴重污染,飲食文化誤差,科普宣傳混亂等。當前導致飲食所傷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三大類:
  一是飲食失節、攝食過度。以往飲食不節的主要問題是饑飽失常、攝食不足所導致的脾胃所傷。而當今社會進入了『飽食年代』,飲食不節的主要表現形式已是攝食過量、暴飲暴食和食無定時,如宴席、夜宵,日日肉飽酒醉,日久必損傷脾胃,不僅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還可導致水谷精微和能量的轉化、輸布、化生、貯藏失常,如【脾胃論】所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攝食過量、運動減少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突出問題,營養過剩已成為一種『過飽』的新形式,已有2億中國人體重超標,肥胖症成為很多疾病的發病溫床,嚴重地影響着人們的健康,正如孫思邈【千金要方】所說:『飽食即臥,乃生百病。』
  二是膳食失衡、飲食偏嗜。平衡膳食,是維持機體生命需求的保證。經濟落後時期,因食品匱乏而造成營養不良,當今生活富裕,同樣因不合理飲食而導致營養失衡,如獨生子女偏食挑食,女子為了瘦身而過度節食,年輕人晚睡晚起不進早餐等,也常常導致營養偏乏。飲食偏嗜成為了傷食的又一突出原因。偏嗜肥甘厚味,最易釀生痰濁,變生他病,如肥胖、胸痹、肝癖、消渴等病證。
  食物五味和調,滋養五臟六腑,但五味偏嗜,則反會傷及臟腑氣血,【靈樞·五味論】說:『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如食酸、辛太過易致胃腸損傷,食鹽太過易致頭痛眩暈。人們多喜甜食,過去糖是營養之品,食之滋補臟腑,但今日多食則令人生濕生痰,後患無窮。現今,偏嗜生冷成為傷食的又一重要原因,大人生吃魚蝦,小孩恣進冰飲,生冷傷脾胃,寒涼損肺腎,可致胃痛、泄瀉、痰飲、痛痹、虛勞等。由於物質的豐富、文化的交流,人們不斷追求飲食口味的變更,出現很多過度炙煎炸烤的食品,其性燥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熱傷氣』,『熱傷皮毛』,燥熱易傷陰、傷肺、傷皮毛,引發咳嗽、鼻衄、便秘、痔瘡、痤瘡等疾患。
  生活富足,煙、酒、茶更被人們所青睞,少量喝酒飲茶有益健康,但嗜酒酗酒,損傷肝心胃。過度嗜好濃茶、咖啡,同樣有損心神,不利健康。吸煙是現代社會的白色瘟疫,煙霧中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致癌物質達幾十種,嗜煙最傷肺心,可引發咳喘、肺癌、胸痹等眾多疾患。
  三是食物污染、飲食不潔。對飲食不潔的傳統認識,是指食用不清潔、不衛生或陳腐變質的食物。現今人們的衛生觀念與衛生習慣轉變,食品貯藏和保鮮設施的改善,顯性食物中毒和寄生蟲病越來越少了。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加上人們生態觀的偏誤,現代飲食不潔的問題危害性更大,食品污染現象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如激素催生催長,農藥、化肥殘留,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調味劑、着色劑、穩定劑、防潮劑等廣泛應用,化學包裝,以及轉基因食品等,如潛伏的殺手時時刻刻毒害着人類的生命,是許多腫瘤、免疫病、過敏病及內分泌疾病的罪魁禍首。【靈樞·邪客】說『人與天地相應』,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不能隨心所欲,生命活動也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必然受到懲罰,非天然食品、轉基因食品等乃飲食中的非正之氣,過度食用必然有損健康。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