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7|回覆: 0

令人震撼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專家高度評價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10-29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文物信息網
 

    10月15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隊、神木縣文體局在神木縣共同舉辦了『神木石峁遺址專家座談會』。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先生、國家文物局考古處、陝西省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部分省級考古研究機構和北京大學等高校的文物考古專家40餘人,考察了石峁遺址發掘現場,並圍繞遺址的學術價值和意義、遺址的保護及下一步考古工作和研究的開展,暢所欲言,深入研討。與會學者紛紛用『震撼、興奮、石破天驚』等詞彙來評價這一重大考古發現。

    石破天驚 新石器晚期最大的城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及榆林地區文物部門聯合組隊,通過兩年多的系統調查和發掘,確認了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史前遺址。座談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煒林院長首先介紹了石峁遺址考古工作的緣起、背景及進展情況。石峁考古隊領隊孫周勇介紹了兩年的考古發現成果和初步的學術認識。
    201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和神木縣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石峁遺址進行了系統區域考古調查,全面了解了石峁遺址的分布範圍和保存現狀圍發現了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牆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調查表明,石峁石城分為外城、內城,內城牆體殘長2千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結合新石器時代晚期內蒙古中南部及陝北地區石城修建的傳統,考慮到城牆範圍及遺址主要文化遺存分布範圍的高度一致性,考古隊初步判斷石牆與石峁遺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年代一致,其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300多萬平方米)、陶寺遺址(270萬平方米)等已知城址,是目前所知我國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2012年,為了進一步了解石峁遺址的結構及主體內涵,特別是石砌城牆的年代及構築方式,考古隊發掘了外城東門址,其體量巨大、結構複雜、技術先進,發現了壁畫、玉器、大量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的陶器殘片等重要遺物。結合地層關係及出土遺物,初步認定石峁城址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石峁遺址屬於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發掘工作也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質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背景。

專家評價:令人震撼的重大發現

 

    在陝北黃土高原綿延的山梁上,規模宏大的石砌城牆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石峁石城是北方石築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也為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和視野。規模如此巨大的史前城址,儘管發掘工作剛開了一個頭,其成果已令與會專家驚嘆和震撼。『我看了以後感覺十分震撼!』張忠培先生認為遺址的價值不是今天就能完全認識到位的。河套地區規模最大的石頭城、用玉器來表現文化、黃河腹地二里頭文化之外另一個重要遺址,這些都足以體現了遺址的重要性。李伯謙先生認為,石峁遺址的發現,為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專家認為,如此規模的石峁遺址所對應的社會形態,聚落形態演變,人地關係,遺址的功能,石峁遺址所處的農牧交錯帶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在早期畜牧文化的和農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石峁玉器文化在西北地區玉器研究中的重要性等問題值得重視。專家一致認同,石峁遺址的重要性將會隨着後續工作的開展和越來越多的重要發現,得以充分體現。專家建議,應儘快制定遺址長期的考古規劃,像殷墟、二里頭等重要遺址一樣建立工作站,成立長期的工作機構,三年規劃,十年設想,百年謀略。同時,加強對石峁玉器的研究,對流散在社會上的石峁遺址出土文物進行調查、整理及建檔。

迫在眉睫的保護形勢

 
    石峁遺址發現於上世紀70年代,因數千件流散的玉器而聞名。由於遺址的範圍大,遺址範圍內的修路、取土等建設活動,甚至對遺址的濫挖、盜掘等仍時有發生,遺址的保護形勢急迫。鑑於遺址的重要性和考古工作的長期性,與會學者紛紛呼籲,應在當地儘快設立石峁遺址保護管理機構,加強對遺址的日常監管和看護。同時,儘快制定保護措施和遺址的保護規劃。
    當前應對正在發掘的東門址等考古現場進行遮蓋、加固,保證遺址及文物安全。通過加強宣傳,增強當地居民文物保護意識,避免遺址進一步遭到破壞。加大對保護力度,特別是加大打擊盜掘的力度。保護好遺址是後續所有工作得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神木的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如何同經濟發展相協調,如何保護展示,這是政府應當慎重並着手考慮的。專家希望,石峁遺址的發掘能納入到當地文化建設的體系,通過對該遺址的發掘、保護、展示,嘗試通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促進當地文化、經濟的協調發展。陝西省文物局劉雲輝副局長表示,將會繼續大力支持做好石峁遺址的文物考古及遺址保護工作,推動石峁遺址的研究走向深入。

堪稱樣板的考古發掘

 
    石峁遺址發掘工作透過大量的玉器尋找發現其背後強大的社會結構的學術觀念和視野;遺址在發掘前即進行統一象限區分,採取普查與拉網式重點詳查相結合、地面踏查與鏟刮剖面相結合、傳統記錄方法與GPS、GIS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備的考古調查資料數據庫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統;發掘現場的文物保護應急預案及措施完備,考古現場保護車也開到了發掘現場。石峁遺址發掘的理念和多種科技手段的介入,發掘現場保護工作的到位,考古發掘工作的嚴謹、精細,受到與會學者的讚譽。
    李伯謙先生認為, 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中國考古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時期。開始利用一切先進科學的手段和理念與行之有效的傳統考古相結合,陝西考古研究院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石峁遺址發掘的實踐可以成為當代田野考古工作的樣板。
(【中國文物報】2012年10月26日7版)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