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3|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從體驗論看漢語『吃』的轉喻和隱喻認知模式(2)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10-30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漢學網
三 吃的概念隱喻
  
  客觀世界萬物紛繁複雜,人只有採取分析歸類的方法,將它們定位,確定同類事物的特性,才能有效地認識和記憶這些事物,這種主客觀相互作用對事物進行分類的過程就是範疇化的過程,是人類對世界萬物進行分類的高級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人類才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概念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依據,而日常生活中反覆發生的體驗一旦通過概念化,形成了體驗格式塔,就具有強大的認知力,這使得我們思維和行動的日常概念體系從根本上來說是隱喻性的。概念隱喻是在我們對客觀世界萬物加以範疇化、概念化的基礎上,用此概念來認知比擬彼概念的認知方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釋義中,『吃』有十一個義項,但僅第一個義項是『吃』的原型意義,即:把食物放到嘴裡,經過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其餘的義項皆是從『吃』的原型意義通過隱喻性映射衍生而來,其中一個義項是轉喻,還有一個義項是介詞的用法『被』,多見於早期白話文,如:『吃他恥笑』,實際上,這個介詞的用法也是由『吃是遭受』這個概念隱喻衍生而來,剩下的八個皆爲概念隱喻,即:吃是依靠,吃是吸收,吃是蕕取,吃是進入,吃是消滅,吃是領會,吃是承受,吃是耗費等,這八個概念隱喻也是轉隱喻,它們的隱喻映射都是以吃的受事發生轉喻映射爲前提的,雖然它們與吃的原型意義有很大的差別,但這些由『吃』衍生而來的隱喻意義與其原型意義依然有部分相似之處,透過其表面,我們仍可窺見到『吃』的原型意義,在這八個概念隱喻中,有的是相似或重疊的,使用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吃是獲取,如:吃空額、吃差價、吃回扣、吃兵餉、吃進、吃利息、吃人嘴軟等;吃是承受和遭受,如:吃虧、吃官司、吃香、吃得開、吃不開、吃黃牌、吃得消、吃不消、吃得住、吃不住、吃驚、吃癟、吃不了兜著走等;吃是依賴,如:吃老本、吃父母、吃救濟、吃勞保等;吃是理解,如:吃得准、吃透等;吃是進入,如: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吃刀等;吃是消滅,如:吃掉敵人一個團,拿車吃他的炮等;吃是耗費,如吃重、吃力、吃勁、吃功夫等。
  
  四 漢語『吃』的隱喻和轉喻的認知特點
  
  (一)轉喻在轉隱喻連續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縱觀上文歸納的漢語『吃』的各類隱喻和轉喻,有一個有趣的語言現象值得高度注意:大部分本文歸納的『吃』的本體隱喻和概念隱喻都是轉隱喻連續體,他們的建構過程是:首先『吃』的內容發生轉喻映射,如:吃父母(『父母』轉指父母的錢財),吃瓦片(『瓦片』轉指房屋租金),吃豆腐(『豆腐』轉指女人的便宜,調戲女人),吃鴨蛋(『鴨蛋』轉指零分),吃槍藥(『槍藥』轉指說話的粗聲惡氣)等,此時的映射是在單一領域矩陣內發生的概念擴展。在『吃』的受事意義在單一領域矩陣內發生概念擴展,產生指稱轉移的情況的帶動下,『吃』的意義也因此隨之發生改變,引起隱喻性映射,構成以轉喻爲基礎的轉隱喻連續體,『吃』和『吃』的受事構成轉隱喻連續體的兩端,它們的構成並非如萊考夫所說的那樣,藉助於意象圖式,而是藉助於轉喻關係。以上的實證性分析研究證實了Tayler的觀點:和隱喻相比較,轉喻是更基本的意義擴展方式,因爲它是發生在同一域基的意義擴展,表現的是一種相鄰近的關係,更容易使人產生直接的聯想和理解,正是由於轉喻的這種認知特點,使得它成爲構建轉隱喻連續體的必要的前提條件,起著引發隱喻映射的重要作用。
  
  (二)較大的概括性使『吃』作爲源語域得到了更多的凸顯
  在人類獲取食物的行爲動作中,除了吃以外,還有喝、咬、嚼、啃等動作,雖然它們也有一些隱喻或轉喻的用法,如:喝墨水、喝西北風、反咬一口、狗咬狗、嚼舌、咬文嚼字、啃書本等,但是和大量的吃的隱喻相比較,它們的隱喻性用法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就是吃作爲源語域得到了更多的凸顯,在吃的認知框架里,『吃』作爲上義詞,有更大的概括性,它包含了喝、咬、嚼、啃等與吃有關的下義詞,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具有較大概括性的概念能得到更多的凸顯。
  
  (三)較高的使用頻率使『吃』具有更多的隱喻和轉喻
  『吃』與『食』同義,但是『食』屬於書面語,很少在口語中使用,就其擁有的隱喻數量而言,這兩個詞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也間或見過幾個『食』的隱喻,如:食言、食古不化、食言而肥、月食、日食等,但其使用頻率和數量遠不能和『吃』的隱喻同日而語。其中的差別說明了什麼問題?是否所有的同義不同語體的詞都是這樣呢?筆者分別考察了『衣』(古漢語中『衣』作動詞用)與『穿』,『行』與『走』,『居』與『住』這幾對跟人類基本生活有關的書面語體和口語體的詞,發現在這幾組詞裡,隱喻最多的是『走』,如:走鋼絲、走過場、走後門、走內線、走關係、走形式、走紅、走神等,大約有28條之多;『行』的隱喻有11條,如:行好、行竊、行善、行賄、行房等;在『衣』與『穿』這一組詞中,沒有發現『衣』作動詞的隱喻,『穿』的隱喻有:穿小鞋、穿連襠褲、穿靴戴帽、穿針引線等;在『住』與『居』這組詞中的發現恰好和前兩組詞相反,口語體『住』沒有隱喻,書面體『居』的隱喻有:居安思危、居高臨下、居心叵測等。以上的實證調查表明:即使語義相同的詞,因其所屬語體不同,在語言中使用的頻率不同,其隱喻性用法在數量上有很大的差別;並且隨著語言的發展和變化,書面體和口語體的詞彙逐漸發生轉化,有些書面體的詞彙也頻頻出現在日常用語中,使用頻率越高的詞,其隱喻性的用法也就越多。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