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7|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跨文化交際失誤中的語用預設(2)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12-3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語言文字報
總之,語用預設涉及說話人、聽話人和語境三個方面。因此預設關係不能單靠語義分析,必須聯繫說話人、聽話人和語境才能全面正確地理解會話的含義。
  語用預設的主要特徵可以歸納為兩個:合適性與共知性(何自然,1988:111)。
  第一,合適性。所謂合適性是指預設要跟語境緊密結合,是言語行為的先決條件。如:
  (1)請把那扇門關上。
  (2)兒子,把房間打掃一下。
  要實現以上請求就必然要求例(1)預設那扇門是開着的,例(2)預設房間是髒的,母親知道兒子有打掃房間的能力等。如果說(1)時門是關着的,那麼發話人就不可能發出上述言語行為。同樣,如果要求打掃的房間剛剛打掃過很乾淨,或者兒子的年紀還小,尚無打掃的能力,那麼說(2)就毫無意義。
  第二,共知性。語用預設必須是交談雙方所共知的。預設是談話雙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它與語境緊密結合,預設明確,則說話人說出來的話,受話人可以根據語境和預設做出不同反應。
  語用失誤是跨文化交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一位中國教師給日本學生講完『龜兔賽跑』的故事後,讓學生談談感想,一個女學生說:『我是多麼願意做一個大烏龜呀!』讓老師聽後哭笑不得。產生這種交際失誤的原因是共知預設不同。這位日本學生語句表達本身沒有問題,這當中主要反映了中日兩國文化觀念、文化習俗上的差異。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日本,烏龜都是耐力、長壽的象徵意義,所以日本學生會說出『願意做一個大烏龜』(意即要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兒地學習)的話。中國教師聽後所以有哭笑不得的感覺,是以現代中國人的文化習俗、文化心理來理解日本學生這句話的。從語用預設的共知性的角度來看,烏龜在現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另有象徵意義,用來暗指妻子有情夫的男子。這就是不同民族的人員在交際中,由於語用共知預設不同所造成的交際障礙,這種語用失誤在不同民族間的人員交往中隨時隨處可見。
  從廣義上來說,任何語言環境、交際背景都屬於語用預設的廣義範疇,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溝通時,不能忽視語用預設的共知性的要求,否則不但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還會引起交際上的失誤。 (作者:林然)
  
  【參考文獻】
  [1]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姜枉琪. 當代語用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