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3|回覆: 1

[制度研究] 明代皇位繼承中的監國(2)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12-19 1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檔案春秋
二、永樂、洪熙時期的監國和留守(居守)


  洪武間太子、皇太孫預政的事例為永樂、洪熙年間東宮啟事提供了藍本。史稱:
  國朝定製,中外政務有成式者,啟皇太子施行,大事悉奏請。時太宗皇帝欲天下皆歸心於帝(仁宗),凡有寬貸悉付帝行之,帝亦孜孜惟仁之施。[29]
  仁宗皇帝嗣位,冊上(宣宗)為皇太子,中外啟事悉歸裁決。[30]
所謂『國朝定製』者,當指東宮啟事之傳統,若皇帝出巡,則太子監國。實際上,監國的含義已經與啟事相融合,其時間雖有間隔,然概以監國言此制。方孝儒之言懿文皇太子『監國裨皇政,憂勞二十年』,【明史紀事本末】專立『太子監國』章以述仁宗為太子時事,均是此意。
  仁宗監國,根據【太宗實錄】記載,共有六次,七年二月、十一年二月、十五年三月、二十年三月、二十一年七月和二十二年四月。[31]按照慣例,太子問政處分常事,若大事則奏請皇帝而行。如永樂七年太子監國例即是:
  七年(己丑,一四零九)春正月,敕皇太子監國,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貢、邊境調發,上請行在,余常務不必啟聞。[32]
一直到十四年,太子行使着較大的權力。但由於漢、趙二王密謀奪嫡,時時饞毀太子,使成祖對太子起了猜忌之心,打擊輔導太子之官僚,從而也縮小了監國的權力。[33]這在十五年制定的『東宮留守事』中明確反映出來。第一,所有傳令旨行事者皆具實奏聞,這與以前常事不必奏聞是不同的;第二,大小文武官員俱從行在吏兵二部奏請銓選,這就取消了東宮可以決定常選的權力;第三,對犯過皇親、官員也作了相應處置,縮小了東宮問事的範圍。[34]此後東宮問政之權力准此,與七年時大不相同。這與仁宗當時的艱難處境有關。但到成祖晚年,由於他多病,太子處置事權又有所擴大。【明史紀事本末】稱:
  先是,上以疾多不視朝,中外事悉啟太子處分。[35]
【太宗實錄】亦云:
  晚有疾,鮮御外朝政事,悉付皇太子決之。至軍國重務必自決,左右或勸上少自逸者,曰:『祖宗付畀之重,一息不絕,其敢怠!』[36]
這時,似乎又恢復了永樂初年的制度,但皇帝仍牢牢抓住軍政重大事務的決策權。
  永樂時又有親王、皇長孫居守例。成祖即位以後,以北平為北京,留世子居守。永樂二年,冊太子諸王,以第三子趙王往守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后行』。[37]唐文鳳有【奉賦禎祥詩序】云:
  恭惟賢王欽奉皇上敕命留守北京,翊贊聖謀,敷施仁德,四年於茲,上有以宣朝廷之恩,下有以安邦域之大。[38]
    又【進疏】言趙王掌『軍國機務』,『深恩域中』。[39]唐為趙王府官,溢美之詞難免,然趙王留守北京時握有一定的權力是無疑的。
  永樂八年,成祖北征,以皇長孫留守北京。夏原吉等進留守北京事宜有:(一)常務具啟皇長孫,若軍機及王府要務一啟皇太子處分,一奏行在所。(二)行在文官除補五品以上者,行在吏部移咨南京吏部,啟皇太子選補,六品以下及常例者方聽皇長孫;行在武官啟皇長孫施行。自余非常選者,啟皇太子斟酌行之。(三)普通官民有犯,聽皇長孫;皇親有犯啟皇太子待報施行,若事干謀逆、罪重者可即時拘執再啟皇太子,候車駕回京奏請諸處分;王府官有犯,除干逆者可先行收問外,皆啟皇太子待報收問。(四)行在議擬囚人應死者監候,啟皇太子待報施行,余應啟皇長孫裁決。[40]從中可以看出,儘管皇長孫可對犯有重罪和事干謀逆者『即時拘執』和『先行收問』,也可對一些常務裁決,但事稍涉重大,則其處置權仍在皇帝和皇太子手中。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趙王和皇長孫都沒有被稱為『監國』,而是『留守』。顯然,『留守』的權力色彩要淡於『監國』。但『監國』可以被稱為『留守』或『居守』。這使得人們有時將它們混淆。[41]若仔細辨別,還是可以體會其間差別的。明初又有重臣留守之例,如太祖時馮勝留守北京(開封)就是一例。重臣、宗室諸王乃至皇長孫可以居守重地,但職權不會太大;而皇太子則可於兩京監國,可以處理常務性的政事,職權明顯要大得多。關於仁宗監國,甚至有史家評道:『名為儲位,實則長君;名為監國,實則御宇。故人以仁宗之歷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澤長也。』[42]
  仁宗登基以後,即以太子往守南京。先是,大臣請命親王及重臣往守,這是有先例可循的。但仁宗不同意,堅持叫皇太子去南京,稱監國,或稱居守,仿仁宗故事。[43]不過,由於仁宗早逝,太子隨即北返,此次監國的時間不長。仁宣更替之際,政局動盪的因素一觸即發,漢、趙二王蠢蠢欲動。明廷為防意外,封鎖仁宗死訊,迅速迎接宣宗北上即位。此時,太后又密令襄王監國,夏原吉輔佐。於是南北二京一時有兩位監國。楊士奇記載:
  仁宗賓天,夏忠靖公受顧命。時宣宗為皇太子,監國南京,中外洶洶,有漢庶人之憂。太后以公東宮舊輔,凡軍國事悉命公裁處。公密謀急迎駕還京。駕將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監國。上見輔臣,首問公安在。蹇少師等莫能對,上不悅。駕至京,召公慰之曰:『近見太后諭所以留卿之意,朕方知之。』[44]
    襄王朱瞻為仁宗嫡子,有賢名,故在仁宣乃至英景時代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宗室人物。這次監國處於秘密狀態,為時不長,其權力想必不大,且影響有限。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明廷首次以宗藩監國。
作業逆流成河 發表於 2013-3-28 0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頂......嘆為觀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