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86|回覆: 0

海南馮氏優秀人物:進士馮J忤逆劉瑾自縊身亡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3-1-22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海南日報
家譜溯源 
  海南地方文史專家馮仁鴻多年來奔走神州各地,搜羅馮氏譜牒資料,以一甲子之積累,伏案耕耘不輟,一套118萬字的【中華馮氏源流史】近日終於問世。
  【中華馮氏源流史】以全國馮氏的繁衍脈絡為主線,海南一系的歷史和人物占有很大分量。應該說,馮氏在梁、陳、隋、唐四代對海南歷史的影響,不亞於漢武帝公元前110年始設珠崖和儋耳二郡之舉。畢竟,西漢王朝對海南的掠奪性統治,激發了無法逆轉的民族矛盾,原住民三年一反,導致儋耳郡僅存在28年後便併入珠崖,珠崖郡也在建立64年後罷黜;將近600年後,高涼太守馮寶及其夫人冼英平定嶺南各地,南梁朝廷才在海南重設崖州(在今儋州),直到唐朝,馮冼家族對海南與中原的關係起到了強大的粘合作用,對國家的統一貢獻不菲。
  查閱馮氏族譜資料,可知這個家族早在唐代就有人渡瓊,在此後的重要歷史節點上,海南馮氏總有精英分子挺立於時代的風口浪尖。
  翻開馮仁鴻的三卷本【中華馮氏源流史】,清新的紙墨香味之間,是馮氏2000多年的發展史,更有165位歷史名人的傳記。馮氏的源頭可追溯到黃帝,確切到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姬高,世稱『畢公高』,畢公高的五世孫畢萬曾任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畢萬建功立業被封於魏,於是從其國名為魏氏;畢萬的十二世孫魏啟,字長卿,被封於馮城,以地為姓,馮長卿成為馮氏得姓之祖。後世將畢萬當作魏、馮二氏的始祖。
  早在公元前661年,晉國的占卜官卜偃就預言:『畢萬之後必大矣。』此語成真,迄今全國僅馮姓就有270多萬人,其中不乏名垂青史和聲名遠播者,如原名『馮賢』的關羽、著名戲曲家馮夢龍、北京謝莊保衛戰女英雄馮婉貞、抗法名將馮子材、愛國將領馮玉祥、哲學家馮友蘭和著名詩人兼翻譯家馮雪峰、馮至等等,舉不勝舉。
  在海南,馮氏也有不少優秀人物,如明代女詩人馮銀和剛正不阿的進士馮J,『海南宗師』、私立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的創始人之一馮官堯,中華革命黨的發起人之一馮裕芳,以及堅持二十三紅旗不倒的馮白駒將軍等。
  唐代:馮盎入瓊
  海南馮氏將南梁高涼郡(今廣東高州)太守馮寶奉為開基始祖,儘管他一生並未踏足海島。馮寶生於梁武帝天監九年(510),大同元年(535)娶俚族女首領冼英(後世稱『冼夫人』)為妻;557年,陳霸先稱帝,馮寶夫婦繼續追隨陳朝,不久馮寶病故,享年48歲。馮冼二人於大同年間(535-546),在漢代所廢的儋耳舊地千餘峒歸附者的基礎上請命於朝,設立『崖州』,結束了封建王朝對海南島近600年的『遙領』(有名無實之治,未設行政機構)。
  馮寶和冼英生馮仆、馮價二子,馮仆生馮盎(569-646)。生逢朝代更替頻繁的亂世,馮盎身經百戰,尤其維持了南越大地(含今廣東、廣西和海南)的穩定,因此深受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的賞識和信任,馮盎逝世後,被唐太宗追贈為『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
  關於冼夫人和馮盎是否來過海南,海南史學界一直有不同意見。馮仁鴻認為,馮盎與祖母冼夫人應該來過海南,只是具體時間不明,按家譜的記載,應是馮盎歸附李淵,成為儋、崖、振等嶺南八州『總管』的武德(618-626)初年,以故子孫世襲南越君長,落戶瓊崖,而海南正是從那時開始才有馮氏的,於是,馮盎被後世族人認定為入瓊始祖,迄今將近1400年。
  海南馮冼族人認為,冼夫人不但來過海南,而且逝於此地,一度葬在今澄邁縣老城鎮石村附近,後來才歸葬廣東電白,但衣冠冢仍在石村以南。石村則是馮盎子孫最早聚居的村落,至今仍是清一色的馮姓村民,是名副其實的『海南馮氏第一村』。
  據馮仁鴻查考,包括馮盎在內,歷史上馮氏先後有
  10位始祖渡瓊,他們都是馮寶或馮盎的後人;目前,馮氏後裔散布海南各地,其中瓊山、瓊海和澄邁為主要聚居地,總人口約12萬。
  明代:馮J死節
  在海南方志中,馮J是唯一能找到的馮姓進士,在【明史】中有附傳。
  祖籍瓊山蘇尋二美貼村(今屬大致坡)的馮J,於弘治九年(1496)與文昌人韓俊同時登科,初任戶部四川司主事,後升為山東司郎中。他曾巡察京都東北重鎮古北口,督查關隘的防衛事宜;也曾被抽調到江西九江府,掌管竹木商稅;後來改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奉命出使湖廣等地,所到之處,恪盡職守,以賢能和謹慎而聞名。
  正德三年(1508),馮J出任湖廣查盤時,正值宦官劉瑾專權,作威作福,東廠和西廠的『特務』四出活動,朝野內外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劉瑾甚至增設『內行廠』,陷害朝臣,諫官或下詔獄,或受廷杖。馮J立朝有聲,剛正不阿,從未依附權奸,由於曾經忤逆劉瑾,也受到他的誣陷,憤激之下,自縊身亡,時人莫不嘆惜。
  直到兩年後,劉瑾被另一宦官張永彈劾了17條罪狀,遭受磔刑(古代一種酷刑,也稱凌遲)。劉瑾死後,朝廷恢復了馮J的官位,賜葬,撫恤家人,算是給他平反了。
  嘉靖元年(1522),皇帝追念前朝舊臣,對馮J特加撫恤的恩典,派遣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官員進行諭葬,擴大陵墓的規模。
  『海南宗師』馮官堯
  在馮仁鴻編著的【中華馮氏源流史】中,收錄了民國國立中山大學教授馮炳奎(文昌人,1949年後旅居台灣)所寫的一篇傳記,文章的主角是被譽為『海南宗師』的馮官堯。
  馮官堯(1869-1939)是南宋渡瓊副將馮文Y的二十一世孫,生於同治己巳年(1869),文昌抱羅人,自幼喪父,全賴溫厚、賢惠的母親雲氏將兄弟4人撫養、訓育成人。宣統己酉年(1909),15歲就通經史,20歲便成文章的馮官堯作為拔貢前往北京,被任命為直隸州州判,但不赴任;民國九年(1920),主政海南的趙士槐(1883-1921)委任他為文昌縣知事,馮官堯也推辭。
  不戀仕途的馮官堯將一生投入到辦教育和講學之中。他不但重建文昌縣立羅峰中學,創建私立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還在文昌縣立中學、省立瓊崖中學、省立第六師範、瓊山縣立中學和自己參創的瓊海中學講學,先後歷時20餘年。
  馮炳奎對馮官堯的書法讚譽甚高:『至於先生之書法,迨為天授。其格度似歐陽率(歐陽詢)更,其潑墨之光潤似趙孟\\,其用墨之濃似劉墉。既合乎明清翰院取才標準之光方烏,其用筆又合乎右軍(王羲之)之心正筆正。』
  馮官堯對教育更是有其法度和抱負,是『講學』,而不是『講書』,主要理念有三。
  首先,馮官堯講學主張融會貫通,抽絲剝繭,要深入淺出,文理密察,使學生如端坐春風,集中注意力;不僅要講授知識,更要啟發學生問難。
  其次,馮官堯認為學校制度,是班級制,只能造就中才,『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因此,先生之教,要注意低能與高才,因材施教。
  再者,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還要讓學生去實踐;不只是在學校和學期內教授,還要讓學生在校外深受啟發。
  馮官堯的講學思想,不但延續了孔子的教育理論,對今天的教育者也不無啟迪。
  馮炳奎稱,『所以瓊海多才,多出其門下。現留台諸子,談及先生,必肅然起敬。』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陳 耿 通訊員 張玉潔
        來源:海南日報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