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府早報
亮點2
清代藥房
台櫃齊全,再現古藥房
門口掛着『步景堂』的匾額,裡面是齊腰高帶拐角的藥台,再往裡是近2米高的藥櫃,上面滿是小抽屜,櫃頂擺着藥王像……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內,保存着一整套清代藥房用具。站在這『步景堂』前,似乎又能看到古時藥房裡忙碌的場景。
整套柜子由楠木製成,雕刻簡樸具有川西特色,歷經數百年仍然堅固耐用。『這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套清代藥房用具。』博物館負責人陳丹介紹,這套東西來自清代中期,是博物館的老館長20年前在崇州發現的。『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老館長正四處搜尋相關藏品,在崇州一家叫「保泰和」的藥店發現了它們。』得知博物館想收藏,藥店大力支持;為了表示感謝,博物館另外打造了一套新的送給藥店。
藥房有三寶,石獸是標誌
藥台上擺着三件東西:一個硯台、一個算盤及一小尊石獸。『它們可是藥房三寶。』博物館老師、中醫文化研究專家譚紅兵說,古代藥房的櫃檯上,都必須擺放這三件東西。
譚紅兵說,硯台和算盤都是計價用的,而這石獸背後還有一段故事。石獸叫藥獸,傳說藥王孫思邈採藥時,都會帶一隻小獸幫他試藥。小獸全身透明,吃下草藥後,能看見藥物在經絡中的走向。『古代藥房都會在櫃檯上擺一隻藥獸,以表示店內的藥材貨真價實。』
除此之外,藥房裡還掛着很多牌匾,有的寫着『高麗人參』,有的寫着『虎鹿龜膠』……譚紅兵說,這套匾共有20多幅,是博物館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它們就相當於現在的醫藥廣告!』
看病兼開藥,解百姓之憂
拿着坐堂大夫開的藥方,藥房夥計打開藥柜上的一個個小抽屜,抓取中藥材。櫃檯上鋪着一溜四方紙,那是用來包藥的。夥計抓好了藥,放在四方紙上,扯下櫃檯上懸着的繩子,三下五除二,就拴成一個個紙藥包……在明清時期的藥房裡,這是極尋常的場景。
譚紅兵老師介紹,舊時藥房集看病、抓藥於一體,價格便宜,遍布大街小巷,是人們生活中平常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藥房,古時還有游醫,也稱『走方郎中』,他們身背草藥,手搖串鈴,遊走於街巷間,為老百姓上門看病開藥。『百姓家聽見串鈴的聲音,就知道郎中來了。』
大約在清代中期,西醫進入成都,傳統藥房才開始改變,一直演變到今天的藥店,譚紅兵說,『形式變了功能沒變。』
天府早報記者陳俊 攝影方煒
來源:天府早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