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晚报 《孟子》是儒学经典名著,是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许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此。
在人生价值观上,孟子重义轻利,主张 “舍生取义”。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认为,只有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曾出现过不少为民族大义不惜献身的志士仁人。鸦片战争时期,松江千总钱金玉,为了抗击外国侵略者,舍生取义,以身殉国,堪称民族英雄。
在成功法则上,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虽得天时然而不胜,有可能是地利条件不好;如果地利条件不错,然而还是不胜,那就可能是“人和”这方面不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充分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天时、地利、人和”也可视为现代人成功的三要素,其中,“人和”尤为重要,“人心齐,泰山移”。从强调“人和”这一角度出发,孟子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在治学上,孟子有着许多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一个人欲有成就,必须专心致志。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下棋虽然只是小技术,但如果三心二意,也是学不好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过于专心,误将馒头蘸着墨汁吃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正因为王羲之数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地练字,才能在书法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书圣”。
“学之道,贵以专”,不仅要专心致志,而且要持之以恒。孟子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学习如果“一曝十寒”,不能坚持下去,也终无所成。正如古人所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何做到既专心致志又持之以恒,然后学有所成呢?孟子反复强调的则是要人们做到“寡欲”,培养自己心中的“浩然正气”,不要玩物丧志。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里,“不为”是克制自己的奢欲,“有为”便是有成就,有所作为了。当然,为了能够做到“寡欲”,还必须有自省的精神,要时时“反求诸己”,不断地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对别人的意见,则又要有“闻过则喜”的态度。孔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孟子赞赏孔子的学生子路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也很向往古时传说的大禹:“禹闻善言则释。”
关于寡欲,孟子有一段精彩的言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只有艰苦地克制自己,在不断战胜困难中成长,才能承担起天下之大任!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锻炼成长,才能成就非凡事业。
在工作或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切忌“缘木求鱼”。孟子曾用“缘木求鱼”劝说齐宣王实行仁政,他说:“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众所周知,水中捉鱼,海里采珠,而要攀木寻鱼,显然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将是徒劳无功。做法偏离想法,只能事倍功半。只有找准方向,才能事半功倍。作者:周贵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