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茅忠群在父親的勸說下,放棄到海外留學深造,踏入企業界,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十四年來,茅忠群一手創立的方太品牌,始終沿着一個業務主線,一直走到今天。在企業家們崇尚『多元化』的時代,要做這樣的堅守並不容易。 現如今,茅忠群又獨闢蹊徑,要用中國的傳統文化來指導企業的管理實踐,這條路行得通嗎?【新財經】記者與他進行了對話。 用三年時間形成一個系統【新財經】:用『國學精粹』來指導企業管理,這個想法您是怎麼得來的?是什麼促發的? 茅忠群:應該說,從方太的第二個五年開始。第一個五年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對管理沒有太深入,只是做了一些基礎工作。那時的精力,主要放在產品研發、跑市場方面。第二個五年,也就是從2000年開始,我們開始在管理上下工夫,引進西方的現代管理方式,也引進了很多世界500強過來的職業經理人,前前後後大概有二三十個。這一階段為方太的現代管理,或者說是西方式的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礎。 後來我就在想,能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跟方太的管理結合起來。應該說,目前的系統性還不夠,我原定的計劃是至少用三年時間,讓這種結合形成一個系統。 【新財經】:用中國傳統文化指導企業管理,與現有的西方管理文化會不會產生衝突? 茅忠群:會有衝突,所以要對現有制度定期修改。我每年要對原來的制度進行審視,原有制度里哪些條款是不符合『仁義』要求的,我們就進行修改。首先在理念上大家要統一、要認同,認同以後事情就好做了。 制度『仁義』提高執行力【新財經】:建立在『仁義』基礎上的新制度,能解決哪些企業管理上的實質問題? 茅忠群:最大的好處,是解決了執行問題。有人說中國企業的執行力太差,我覺得頂多說對了一半。執行差的根源是什麼?可能是這個制度和流程本身就很差、很不合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為員工考慮。如果是一個『又仁又義』的制度,這個制度充分為員工考慮,做到合理,員工就會歡迎這樣的制度,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執行呢。 【新財經】:員工都喜歡的制度,會不會跟管理者的期望產生差距? 茅忠群:制度的制定要為員工考慮,還要為公司的股東考慮,我們的很多制度,都是經過員工代表討論後制定的。 只要大家認同一個理念,就從這個理念出發一起去討論,再找到一個平衡點,大家就會覺得公司利益是合理的,員工的利益也是合理的。在大家認同基礎上產生的制度,才能很好地推行下去,如果一個制度推行不了,是制度本身有問題。 塑造方太『仁義』文化【新財經】:據了解,您要用儒家思想重塑方太的企業文化。這樣做,企業員工是否能很好接受? 茅忠群:要讓員工發自內心認可,必須把它具體化。比如我向員工宣講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為什麼是這五個字,而不是方太重新設計八個字呢? 形式上的東西能設計出來,但說服力不夠。『仁義禮智信』是聖人總結出來的,經過幾千年的證明,已經是真理,是正確的東西。如果我自己再搞一套,員工會信嗎。 【新財經】:帶有儒家思想色彩的企業文化,對員工有利,還是對管理者更有利? 茅忠群:最終都有利。好的企業價值觀,對誰都是有利的。儒家思想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因為它比較中性,沒有站在某一個層面。當然,我說的是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我們設想的管理模式,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企業管理有用的精髓都吸納進來,但主要是儒家思想,它對企業、對社會是最實用的。道家和佛教相對比較偏,會是一個輔助或是補充。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就是要多替別人着想。 放在公司管理層面,我就要為員工着想,或者是我們之間相互的理解。 公司替員工着想,員工替公司着想,企業替消費者着想,替合作夥伴着想,就會形成相互關愛的價值觀,造就一群仁義之人。一群仁義之人之間達成的共識,我相信大家是會共同遵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