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6|回覆: 0

永寧陵墓地已被發掘一大半 墓穴具帝陵特徵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3-5-7 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羊城晚報
20135616144102.jpg

  『如此巨大精美的麒麟,如此規模的神道,除開帝陵何人可爲?南京,你有什麼道理故作不明、非法發掘?難道一己之私可凌駕國家文物安全之上?』
  4月30日,著名文化學者吳樹發出一條題爲【南京!南京!請停止發掘六朝帝陵!】的微博,痛斥南京對『永寧陵』(記者註:考古仍在進行,尚未最後確認,以下簡稱『永寧陵』)南朝陳文帝陵墓的挖掘。由於我國對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復原的相關技術還未過關,國務院曾多次發文強調『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南京此舉立刻引起了中國文物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表示,發掘永寧陵的理由有二:一是爲建設『六朝石刻博物館』而進行『搶救性發掘』;二是永寧陵的身份尚未最後得到確定。但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在今年1月底的一次公開報導中,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光亞曾親口承認:『經過進一步考證,此處是帝陵已是無疑義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陳文帝。』
  探洞直插墓室
  顯具帝陵特徵
  記者調查
  4月27日,羊城晚報記者找到位於獅子沖的被認爲是永寧陵的發掘現場。
  永寧陵石刻和陵墓位於一家農家樂休閒釣魚場的範圍內。兩座宏偉的麒麟石刻佇立在池塘草地間,高3米有餘,左右對峙,張牙舞爪,威猛難擋,但表面已經嚴重風化,脖子上還有水泥修補的痕跡。一旁立著尊『國保』石碑,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寧陵石刻』等字樣。石獸周邊已經開挖了十餘個考古發掘探方,足足好有幾百平方米,最深處超過2米,但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任何發掘工具,似乎工程已經暫停。
  『根據南朝陵墓特徵,兩座石獸的連線正中向前延伸,便是神道(帝王陵墓道)所在,直指帝王陵。』一位知情人介紹。羊城晚報記者沿著神道方向遠眺,果然看見遠處幾百米外的小山腰上,有一道臨時圍牆,裡面圍著已經被發掘開來的黃土坡,形狀規整對稱,不少地方還被細心地覆蓋上塑料布、遮雨板。『那裡便是去年底、今年初被發掘的永寧陵。』知情人介紹。
  穿過水塘、翻過山路,記者來到發掘工地。預製板圍牆上貼著一張『考古重地 請勿靠近』的紙條,但因爲時至中午,工人們已經放工吃飯,工地現場空無一人,在坑道一側錯落擺放著幾頂紅色的安全帽和多把鐵鍬。
  記者小心地在周邊巡視一圈,可以明顯看到,工地正中是兩處『連體』陵墓,陵墓的上半部分已經被清理出來,但都還沒有清理到墓底。
  在面朝石獸的左側墓室正中地上,一個直徑不足10厘米的探洞直插墓室深處,有典型的考古試探痕跡。這個墓室看起來比右側墓室更爲尊貴:形狀呈偏橢圓形、前連長條墓道,緊靠山體的墓磚按照『三橫一豎』的方式壘砌,墓磚上的花紋除了典型的南朝大蓮花瓣、小蓮花瓣外,還有行雲流水一般的水草花瓣紋。有文字的墓磚隔三差五地排列,上面鐫刻著『西』『急』『大』等文字。墓室的正前方『收口』連接著墓道處,前後分別有兩塊分別從正中斷裂的巨型石塊,正擋在墓道中間。事後,羊城晚報記者向一位文物專家轉述了現場所見,他明確表態,『花磚是南朝貴族陵墓的典型特徵,兩大石塊則是兩道墓門,是南朝帝陵的規制!』
  右側墓室偏長方形、前連長條墓道,與左側墓室大小差異不大,也有花磚裝飾,但相對簡單。
  在發掘現場周邊,南朝花磚整齊地碼列在一側,一些尚未能夠馬上發掘的重要位置,還被塑料布遮住,避免雨水侵蝕。工地門外,一個簡易大棚的龍骨正焊接到一半,看來不日工地將被大棚覆蓋。據悉,這也是中國考古工作的通行做法,可以避免雨水直接沖刷文物,但無法避免空氣氧化等文物侵害。
  專家怒斥
  擊穿文保底線根本就是胡鬧
  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國文物界元老謝辰生聽到永寧陵正在被發掘,也十分憤慨,他對羊城晚報記者說:『帝陵絕對不能發掘,疑似(尚未確定最終確定陳文帝陵墓)也不能挖,我是堅決反對的。發現文物爲什麼要挖呢?你是什麼理由要非挖不可?你說理由是要建設遺址博物館,那根本是胡鬧,我是堅決反對的。考古發掘一般都是配合工程的搶救性發掘,不能主動發掘,即使不是帝王墓,也不應該挖,它好好的你挖它幹嘛?它又沒有擋礙!』謝老的態度非常鮮明。
  新華日報記者王宏偉、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薛冰和南京大學學者姚遠爲此事聯名寫道:『不挖帝陵、避開國保、儘量不進行主動性發掘,這是文物保護的三條基本原則,然而在南京,這三條底線均被擊穿。』
  據【黨史博覽】記載,1950年代後期,北京曾發掘定陵(記者註:明十三陵之一,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兩位皇后的陵墓,也是建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由於出土文物在保存和復原方面還未過關,大量文物尤其是絲織品未能保存下來。定陵發掘後,有些省份紛紛效仿,要挖掘漢陵、唐陵、清陵等帝王陵。在周恩來總理的干預下,國務院迅速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堅決制止了這種極不正常的發掘之風,使行將遭滅頂之災的中國文化遺產免於劫難。
  姚遠告訴羊城晚報記者,『1987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早就規定,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2012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旅遊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又強調,「堅持文物保護優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任何文化項目都不是發掘帝陵的理由』。
  著名六朝、隋唐考古專家羅宗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考古發掘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設做搶救性發掘,一般不主動發掘。羅宗真介紹,在南朝時代,只有帝陵才有資格使用麒麟當石獸並使用神道,而永寧陵石刻正是一對麒麟,因此能被證明是帝陵。按照六朝的喪葬形制,麒麟正中的延長線爲神道,神道末端正中爲帝王墓,有些帝王墓的兩側還會有陪葬墓,但陪葬墓不可能放在神道正中,因此被發掘出來的連體大墓可以推斷爲帝陵『真身』。
  在1996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江蘇省全國重點、升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相關文件(蘇政辦發【1996】82號),羊城晚報記者也找到了官方認可永寧陵的標誌。永寧陵石刻的建設控制地帶被劃定爲『北沿神道延伸約1公里處小山南麓』,這不僅標明了神道的方向,而且直指、涵蓋了目前正在發掘的墓葬。
  南京市文物局
  有人說是發掘,帝陵未被證實
  南京市政府是否在發掘帝陵?4月30日,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市文物局(記者註:已被併入文廣新局),針對古墓葬工地,有的說是『考古』,有的說是『發掘』,有的說是『搶救性發掘』;而發掘的理由,竟然是『通過建設博物館進行保護』;至於帝陵的可能性,各處室均稱『不確定是否陳文帝陵』,並強調『挖開來才能搞清楚』!
  主管考古的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張主任介紹,永寧陵墓葬『既不是保護性發掘,也不是主動發掘,而是建設前的考古勘探』。考古勘探目前暫停,在加蓋遮雨大棚後,將繼續進行。
  張主任介紹,『我們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到了發掘證照。永寧陵考古是在爲這一帶的保護規劃提供依據,墓地考古不算是發掘,只是勘探和試掘。墓葬也不屬於石刻(國保單位)的一部分,我們只是做考古調查,爲了以後在那塊地里建設遺址博物館。』張主任承認,像乾陵、秦始皇墓那些有定論的帝陵,肯定是不能動(主動發掘)的,因爲現在還沒有技術來保護文物,除非是搶救性發掘,或者是在盜墓賊盜墓了後不得不發掘。但對於永寧陵來說,即使有麒麟石刻,也不能證明它就是帝陵,『可能是石刻挪過位置呢』?
  文物保護與考古處的曹處長則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現在遺址公園還沒有立項,但是墓葬已經開始發掘了,因爲有【考古發掘證照】。』曹處長強調,這處墓葬尚不能確定是陳文帝帝陵,『畢竟發掘還沒有做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概最快要到今年6月才有結果,現在考古發掘還在進行中……我們想在這裡做一個8萬平方米的遺址公園,但是還沒有最後確定。』
  文廣新局宣教處金處長表示,永寧陵已經向國家文物局申報過,目前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金處長認爲,之所以把發掘定義爲『搶救性發掘』,理由有二:『一是現在古墓葬周邊都是現代公墓,古墓被蠶食得很厲害,我們要把那裡一大塊(通過發掘)保護起來;二是要配合遺址公園的建設。』
  金處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考古發掘的程序是按規定來的。整個獅子沖墓地的考古被分成兩期,其中第一期是墓葬的考古,國家文物局已經批覆,目前正在進行中;第二期是永寧陵石刻周邊的考古,由於之前報的手續不齊備,現在已經補報材料。馬上就能開工。』
  羊城晚報記者詢問:『如果這兩個墓葬疑似帝陵,是不是也不能發掘?』金處長回覆:『怎麼不能挖?報批了就能挖。』
  雖然文物局各個處室一直強調『不一定是帝陵』,但是羊城晚報記者在今年1月31日新華社的一篇公開報導中找到了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光亞對永寧陵的親口『認可』――『經過進一步考證,此處是帝陵已是無疑義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陳文帝。』
  在南京市文廣新局的網站首頁,記者看到幾個醒目的大字: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
  國家文物局
  南京申請發掘,沒提『帝陵』二字
  羊城晚報記者發現,永寧陵的發掘證照上既沒提『永寧陵石刻』、也沒提『陳文帝墓』,而只是用『獅子沖墓地』這一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名字,這是否是爲了『矇混過關』?
  王宏偉、姚遠和薛冰認爲:如果沒有說明,南京市文物部門涉嫌瞞報;如果寫明了,國家文物局則涉嫌違法審批。4月初,王宏偉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了關於【發掘執照】的信息公開申請,得到了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的及時回覆。
  國家文物局工作人員4月22日在答覆信息公開申請時明確表示,他們在申報材料中沒有發現與文保單位和帝陵相關的信息。
  回覆中寫明:『2012年12月,南京市博物館填報【南京棲霞區獅子沖六朝墓葬發掘申請書】,申請爲配合「南朝石刻博物館」建設,對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新合村獅子沖北象山南側的兩座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我局……2012年12月31日批准實施該項目,並頒發考古發掘證照。』
  王宏偉、姚遠和薛冰認爲:眾多證據均表明這兩座墓葬是帝陵,這是南京市文物部門應該知道的基本信息,理應在報批文件中寫明。三人隨之向國家文物局、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規劃局分別提交了【聽證申請】。提出『墓葬考古發掘不應被視作搶救性發掘。南朝石刻遺址公園和博物館項目尚處於規劃論證階段,文物部門在發現了兩座極有可能爲南朝帝陵的大墓後,應該標識範圍,要求修改建設規劃和設計方案,而這完全有時間、有條件。然而文物部門卻像「挖地雷」一樣進行了考古發掘,這違背了整體性、原真性保護的原則,應被視作主動性而非搶救性發掘。』聽證申請迄今沒有獲得任何一個部門的進一步回覆。
  對於外界關於發掘工作『矇混過關』的質疑,文廣新局宣教處金處長解釋,『雖然這一帶叫「永寧陵石刻」,但只是早年間通過石刻的形制,初步意向性分析可能是陳文帝陵墓,只是一個猜想,並沒有說這裡就有帝王陵。現在就是想進一步探索確認是什麼,才進行(發掘)。』但金處長又承認,『根據形制、墓道來看,古墓葬應該疑似陳文帝陵墓,因爲經過初步勘探,周邊還沒有找到其他古墓……如果確定是皇陵,那最好還是不要動。』
  開挖帝陵
  爲建
  遺址博物館?
  爲什麼南京置文物保護『鐵律』於罔顧,『毅然』開挖基本上已經被確認是帝陵的永寧陵。
  與其他地方的房地產開發、商業規劃等『目的』不同,羊城晚報記者多方採訪,都沒有見到明顯的商業利益的證據。唯一的公開理由,就是南京規劃要在此處建設一個南京市重點文化工程――南朝石刻博物館。
  2012年12月26日的【南京晨報】報導顯示:『市長季建業在現場辦公會上提出,在棲霞建設一個南朝石刻博物館,把六朝帝陵整合在一起展示。』
  2013年1月31日的新華社報導也提到:『記者從南京市文廣新局獲悉,此前在棲霞山獅子沖考古發現的兩座南朝大墓確認爲南朝帝陵,據初步分析這位「帝」極有可能是陳文帝陳`。待考古工作全部結束後,南京將在此地建南朝石刻博物館和帝陵公園,預計2013年動工……』
  記者查閱到,計劃以永寧陵爲建設場所的南朝石刻博物館,早在2012年,便被列入南京市委【寧委發(2012)24號】文件中,被作爲『南京市重點文化工程項目計劃(2011-2105年)』中的第18個項目,屬於『博物館紀念館建設工程』中的一項,項目註明『以新合村(筆者註:即永寧陵所在地)六朝石刻群爲中心,集中展示南京六朝石刻藝術,2012年完成設計方案,力爭2013年建成』。
  按照『8萬平方米』的占地規模,南朝石刻博物館相當於大半個南京博物院(筆者註:占地13萬平方米)的體量,算得上『南京市重點文化工程』中的亮點。
  【連結】
  永寧陵
  及墓葬
  南京
  近年文物事件
  全稱『陳文帝陳`永陵石刻』,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新合村獅子沖,建於南朝(566年)時代。陳`(公元522至566年)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高祖武皇帝陳霸先長兄陳道談的長子,陳朝第二位皇帝,在位7年後亡,葬於永寧陵,現陵前200米處有石獸二,一爲天祿,一爲麒麟,兩獸長寬均爲3米以上,目瞪口張,狀極兇猛,極爲精美,被認爲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1988年,永寧陵石刻被列爲『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簡稱『國保』)。
  2012年底,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開始在棲霞區獅子沖北象山南麓進行考古,發現兩座長16米、寬約7米的大型南朝墓葬。
  南京
  近年文物事件
  1)2007年1月,南京邁皋橋一處工地,10座六朝墓被野蠻施工破壞。
  2)2008年8月,高鐵南京南站施工時,因考古經費談不攏,施工方因工期倒逼倉促施工,鐵心橋郭家山坑商周遺址被破壞。
  3)2009年,29位專家學者聯名上書,批評南京大拆大建老城南,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第二次作出批示,要求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早在2006年,因爲16位專家學者上書,溫家寶曾作出批示,要求國務院相關部門調查處理。
  4)2010年3月,南京秦淮區未履行報批手續,即實施西水關內外秦淮河溝通建設工程,造成南京明城牆水西門的瓮城和西水關遭破壞。
  5)2011年,江蘇省保單位、南京將軍山沐英家族墓地在復地朗香樓盤施工中再受蠶食。自2005年起,這裡被開發爲商業樓盤,施工不僅造成了多座古墓遭破壞,而且造成地下文物被盜。
  (通訊員劉鴻、實習生李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羊城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